紐約皇後區艾姆赫斯特 華人帶動公寓樓開發

皇后區艾姆赫斯特(Elmhurst)最近幾十年發生很大變化,已成為繼法拉盛之後,皇后區第二大華裔社區。移民、特別是華裔移民人數的增加, 帶動當地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到此建造新公寓,其中很多都出租或出售給第一或第二代華裔移民。

艾姆赫斯特百老匯大道86-55公寓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艾姆赫斯特有大批拉丁美洲移民融入,之後華裔、意大利等各族裔移民紛紛自此定居。如今,艾姆赫斯特已成為全市最具國際化的地區,人口也是全市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現在的人口數量為11萬人,比1980年增加了7萬2000人。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艾姆赫斯特居民的70%出生在國外。

艾姆赫斯特的經濟狀況也在發生巨變,吸引開發商不斷進入,建造出租公寓、共有公寓、獨立公寓等。根據StreetEasy的統計,2013年,艾姆赫斯特新建的公寓樓的銷售價格比現有公寓樓的平均價格高出60%,其中多為獨立公寓;新公寓的租金也遠高於市場平局價格。地產經紀指出,東艾姆赫斯特百老匯大道86-55號這棟兩年前建造的豪華公寓,一室一廳的月租金為2400元,比該地區的平均租金高出約三分之一。「這些新公寓正在改變著社區的面貌」。

市都市規畫局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裡,紐約市新增7萬5000名移民,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這些華裔移民中,選擇居住在艾姆赫斯特的人數最多。在艾姆赫斯特的主要商業區域百老匯街清晰反映了亞裔的湧入,這裡有很多華人麵包房、超市、亞裔銀行、餐館等。

為了迎合越來越多移民的需要,開發商積極建造新住房,Queens Pointe是該地區最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之一。其開發商吳Steve和Harry Miller於2013年以近5500萬元買下位於皇后大道90-02號、占地為26萬平方呎的土地,這裡原來聖約翰醫院,四年前被人以2200萬元買下。發商吳Steve和Harry Miller計畫投資4500萬元在此建造擁有150戶出租公寓的大樓。項目預計明年面向市場,將有包括套房、一室、兩室共144個單元,還有八個樓頂單元,租金最高可望達到每平方呎45元,意味著一室一廳的月租將高於2500元。

位於百老匯和皇后大道交口處的公寓樓,83個單元在該公寓於2012年進入市場的六個月內全部售出。亞裔開發商正在計畫街對面的一個更大的開發項目,擁有130個單元,透過公寓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曼哈坦。

亞裔投資商在艾姆赫斯特的開發項目還包括位於皇后大道70-32號、擁有69個單元的獨立公寓大樓;華裔地產商徐家樹以2600萬元買下皇后購物中心後面Justice大道88-18號,計畫建造公寓樓。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曼哈頓房市“壹路狂飆” 房價十年大漲四成

近年曼哈頓房地產向上狂飆,一份剛出爐的房產十年報告指出,十年來曼哈頓平均房價攀升40%,其中受國際買家投資而沖高房價的連排屋(townhouse)房價十年間增長50%,豪華共有公寓(condo)價格更翻漲64.4%,2014年的曼哈頓平均房價及成交量皆創下歷史紀錄。

曼哈坦房價十年間大幅增長,其中豪華合作公寓(co-op)及共有公寓(condo)價格翻漲達64.4%。(截自Douglas Elliman報告)

房地產經紀公司Douglas Elliman新近發佈曼哈坦2005年至2014年十年房地產發展報告,指出曼哈頓平均房價在過去十年上漲40%,曼哈頓平均房價達170萬元,創下曼哈頓房市26年來的新高紀錄;且2014年的房地產成交量也較2005年高出25.3%,是曼哈頓房市30年來的第三高,足見曼哈頓的火熱房市。據地產新聞網The Real Deal報導,報告作者、地產評估公司總裁米勒(Jonathan Miller)稱2014年為「現代歷史上最活躍的市場之一」。

報告指出,合作公寓(co-op)的市佔率(market share)雖自1989年的70.7%下降至60.2%;不過合作公寓售價卻大幅成長,就售價中位數而言,2014年售價中位數達74萬元,比2005年的36.5萬元上升16.5%;若以平均售價來看,2014年的平均售價達150萬元,比2005年的100多萬元上升46%。

2014年的共有公寓市佔率則比1989年的29.3%提高至39.8%,其售價中位數是各種類型房屋中十年間上漲最多的類型。2014年售價中位數達135萬元,是2005年96萬1000元的40.5%;平均售價也自150萬元上升至210萬元,成長比例達40.1%。

連排屋只有市佔率的2.5%,不過十年來漲幅居增,米勒認為,連排屋房價多為國際買家所衝高。連排屋售價中位數十年來自310萬元上漲至410萬元,漲幅30.2%;平均房價自390萬元大幅上升到590萬元,漲幅達51.1%。Douglas Elliman總裁Steven James看好住房投資,「顯然十年前買連排屋的屋主現在都坐擁金山」。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瞭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豪華公寓背後的神秘買家 “借殼買房”隱瞞身份

位於曼哈頓中城的時代華納中心俯瞰著中央公園,有的公寓以千萬美元成交,買主卻是名字奇怪的實體公司。《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在裝飾著暗色玻璃幕墻的那棟大樓背後,大部分業主竭盡全力地不讓自己的身份泄漏,將公寓登記在信托機構、有限責任公司或其他能隱藏他們姓名的實體名下。

大富豪湧入曼哈頓“借殼”購買豪華公寓大樓,手法隱秘,有些交易幾乎無跡可尋

通過揭開200多家空殼公司的秘密,《紐約時報》記錄了曼哈頓這棟標誌性建築十年裏的所有權情況。全球資本改變著這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而這裏則是供這些資本駐足的壹處驛站。

許多業主代表了美國富人階層的壹個橫截面:高管和名流,醫生和律師,科技行業企業家和華爾街上的操盤手。

但紐約時報也發現,有錢的外國人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其中至少16人是政府調查的對象,不是以個人的身份,就是以公司老板的身份。已有四名業主被捕,另有四人因違法活動而被處以罰款或其他懲戒措施。

同時,空殼公司的所有權結構被掩蓋得密不透風,要想查清真相異常艱難,只有個別案例有跡可尋。

文章以時代華納中心(Time Warner Center)的幾套公寓為例。那棟大樓74層編號為74B的共管公寓在2010年被以1565萬美元的價格售出,買主是壹家名為25CC ST74B有限公司的秘密實體。該實體可以追溯到前俄羅斯參議員、銀行家維塔利·馬爾金(Vitaly Malkin)的家族。因為涉嫌與有組織犯罪有關聯,馬爾金曾被禁止進入加拿大。

去年秋天,另壹家空殼公司出資2140萬美元,從名為迪米特裏奧斯·孔托米納斯(Dimitrios Contominas)的希臘商人手裏買下了同壹樓層的另壹套共管公寓。壹年前,孔托米納斯在希臘的壹場反腐行動中被捕。

往下幾層,是另壹家空殼公司“哥倫布天際線”(Columbus Skyline L.L.C.)擁有的三套共管公寓。《紐約時報》中文網說,該公司屬於壹個名為王文良的中國商人的家族。在新澤西州,這位承包商的建築公司被發現讓工人住在危險且不衛生的地方。

文章說,外國業主包括來自俄羅斯、哥倫比亞、馬來西亞、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墨西哥的政府官員及其親信。

他們得以豪擲數以百萬計的美元購買房產卻幾乎未遭到質疑,是因為美國的法律促進了這些資金的流動。通過空殼公司,這些資金基本上無跡可尋。

大量資金正前所未有地在全球不受約束地流動,其動機可能是腐敗和避稅,也可能是投資戰略,而經濟越來越不分國界,轉移和隱藏資產的途徑也在激增,使得這種流動成為可能。

這股資本洪流來到倫敦、新加坡和其他金融中心,催生了外國超級富人的專屬地帶,隨之而來的是怨恨之情和有關階級不平等的爭議。在重塑城市面貌的玻璃和鋼鐵大樓裏,階級不平等變得有形起來。

在紐約,9·11襲擊過後,這股資本洪流選擇了時代華納中心作為著陸地。即便十多年過去了,中央公園的南邊也建起了壹排摩天大樓,時代華納中心壹直是這種全球化現象在紐約的典型代表,反映了相互交織的趨勢:流入高端房地產市場的外國資金日越來越多,使用空殼公司的做法愈演愈烈。

根據PropertyShark網站的數據,紐約市售價超過500萬美元的共管公寓每年的銷售額為80億美元左右,是10年前水平的三倍還多。去年售出的此類共管公寓中,超過壹半被賣給了空殼公司。

時報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壹個不透明的經濟體獲取海外財富的運作機制。由於缺乏相應的動機,也沒有法律上的義務,參與高端房產銷售的壹系列人員——律師、會計、經紀商、代管代理、房地產中介、公管公寓董事會和建築工人——通常對自己職責之外的情況壹無所知。正如時代華納中心前公管公寓管理者魯迪·陶舍爾(Rudy Tauscher)所說:“大樓裏的工作人員不知道錢是從哪來的,我們也不感興趣。”

空殼公司的所有權結構被掩蓋得密不透風:為了揭開在時代華納中心擁有共管公寓的空殼公司的所有權結構,時報花了超過壹年的時間,搜索了20多個國家的商業和法庭記錄,采訪了數十位了解該樓盤的人士,研究了數以百計的公開地產記錄,將出現在房契上的律師或親屬姓名與真正的買主對應了起來。

然而有些時候,要想確定空殼公司背後的資金來源幾乎是不可能的。購房者可以使用會計、律師或親屬的名字來註冊壹家空殼公司。購買公寓的通常不光是個人,還有投資者團體和大量的購房者家庭成員,這讓購房資金的來源變得更加模糊。此外,空殼公司的所有權可以隨時轉移,不會顯示在房產記錄上。

高端房地產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透明,對於想要隱瞞財富的海外人士也更加具有吸引力,雖然與此同時,美國正在敦促其他國家幫助自己止住以避稅為目的的資金外流。盡管執法官員非常擔心空殼公司為非法所得提供了掩護,要求更大公開性的努力都未獲成功。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60年前300美元購入紐約長島土地 如今價值110萬美元

紐約長島漢普頓地區一塊三分之一畝的地產,1956年被一位漁民以300元購進,如今這塊地上市求售,喊價110萬元,不到60年漲了超過3660倍。

長島蓋了一棟小木屋的這塊土地,不到60年,價值漲了超過3660倍

現年79歲的屋主萊斯特當年購下這塊地後,用1萬5000元蓋了一棟只有一個臥房的小木屋,這塊地位於地價高昂的南Amagansett,距高檔社區「印第安井海灘」只有一哩,包括前披頭四主唱保羅麥卡尼等許多影視歌壇名人,都是他的鄰居,當地一棟豪宅最近以400萬元售出。

代理商艾利曼房地產公司表示,這塊地便於進行改造工程,可建一座4000平方呎的豪宅,還可建一個50呎長20呎寬的大游泳池。

萊斯特說,他1950年代建造了一棟木製的房屋,費了好大力氣。他說,聽到他的土地現在價值110萬元,感到很震驚,他認為這是漢普頓名聲在外的結果,許多名人和銀行家都在漢普頓買房置地。

艾利曼房地產公司的經紀人羅德說,這塊地的標價高,是因為其位置獨特,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地方。

漢普頓地區不僅是富人購置房產的理想社區,也是百萬富翁的避暑度假地。漢普頓的部分豪宅每年夏天上市出租,兩個月的租金可能就要百萬元。

漢普頓地區的許多豪宅都比擬五星級的度假聖地,有室外游泳池、網球場、籃球場、保齡球道、室內壁球館等健身設施。

房地產經紀人羅德說,如果買主不喜歡小木屋,可以拆掉,因為光是這塊地的價值就是100萬元。他說,迄今有興趣的買主都是建築商。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20萬平價房選址 法拉盛四地入選

紐約商業和勞工聯盟(Business and Labor Coalition of New York, BALCONY)4日舉辦「平價屋論壇」,從市府政策和城市經濟發展的角度探討紐約市乃至紐約州的「安居」和「樂業」問題。目前,法拉盛的羅斯福大道、大學點大道、北方大道和西法拉盛被納入平價屋的建設選址地點之一,未來發展讓人拭目以待。

紐約市長白思豪將加快平價屋開發納入2015市情咨文,市民滿懷期待

紐約市存在巨大的平價屋缺口,一是源於低收入人群的增加,二是房價上漲。統計數據顯示,紐約市的房屋租金上漲速度遠遠高於居民收入,有300萬居民的房租占其收入的一半甚至以上,住房形勢相當嚴峻。同時,紐約市人口從上世紀初期的340萬人猛增至810萬人,人口大量增加導致城市居住空間逐漸飽和,抬高地價。

市長白思豪提出的十年新建及維持20萬間平價屋的計畫正是針對上述問題,探討解決方案。市房屋保護和開發局(HPD)局長賓茵(Vicki Been)表示,紐約市2014在平價屋建設方面建樹良多,至少新建和維護了1萬7300間平價屋,幫助低收入和耆老解決了住房問題。她承諾,未來將繼續興建平價屋,緩解紐約市住房緊張的問題。

賓茵表示,平價屋政策有助社區經濟發展。首先,開發商興建樓盤需要聘用建築工人,創造臨時工作機會,如果是商用綜合體還可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以建築工人為例,他們在施工期間都會在建築工地附近吃飯或消費,雖然金額並不大,但對於以小商業繁榮著稱的法拉盛來說,不少小餐館都因此受益。其次,樓盤建成後也可以起到活化周邊經濟發展及促進街道建設的作用,從總體上提高社區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質量。

不過,曼哈坦區長高步邇(Gale Brewer)指出,平價屋仍然對社區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如何維持平價屋遠比新建項目更具挑戰性。「窮人門」(Poor Door)就是隱憂之一,住在大樓一般公寓和平價屋的居民分別在不同的大門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區的安定。

曾申請法拉盛馬其頓廣場平價屋受挫的華裔袁女士就表示,馬其頓廣場平價屋地處法拉盛中心,地理位置方便治安好。「對面就是109分局,周邊有華人超市和餐館,而且一個路口就到7號地鐵方便又安全。位置這麼好的平價屋屈指可數,但是無奈申請的人實在太多。」

紐約商業和勞工聯盟主席戈登(Lou Gordan)指出,平價屋的選址問題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平價屋屬於公共福利項目,中心區的地皮價格、工地維護等各項成本昂貴,要建設平價屋實屬不易。但如果採用政府與開發商或投資方合作的形式,則更有機會。加入商業的操作模式對平價屋的開發和建設大有裨益。

根據調研數據,多數的平價屋住戶多為中低收入者,包括收入占地區收入中位線60%的人士,而年收入低於2萬6000元的四口之家入住平價屋的比例非常少。這令很多迫切需要的平價房的低收入人群利益受損。布碌崙中心區的平價房就因此慘遭閒置。申請者的家庭收入要達到2萬至4萬元之間,否則不符合資格。如果平價屋沒有租出去,市場價格的公寓單位就不能招租,開發商或投資商難以回本及盈利。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20萬廉租房計劃 有望帶動西法拉盛發展

紐約市長白思豪的可負擔住房計劃中規劃出了六個必須包含可負擔住房計劃的房地產開發區,其中包括了華人聚集的西法拉盛區,受到華人社區關註。該計劃對法拉盛的發展將有何影響?

紐約西法拉盛將開發廉租房

市長白思豪的可負擔房屋計劃中,西法拉盛水邊地區目前都是倉庫,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這塊土地,壹直都是社區和民選官員試圖解決得問題。但是建可負擔房屋是否真的對社區發展有利?我們在社區聽到了不同的聲音。

將建可負擔房屋的西法拉盛地段,指得是從北方大道以南到羅斯福大道,王子街以西壹直到水邊地段。這壹地區目前主要以倉庫為主,很多已經廢棄多年沒有再使用。紐約市第20選區市議員顧雅明同紐約市規劃局從幾年前就開始策劃,如何能更好的利用這塊土地。根據白思豪的可負擔房屋計劃,這壹地區將更改土地規劃,從目前的非居民區土地類型,改為商住兩用。開發商可以建高層商住兩用樓,條件是其中必須有約20-30%為可負擔房屋,其余的70%的住房依然可為市場房。在顧雅明看來,建可負擔房屋,是壹舉兩得的方案。

法拉盛經過這過去20、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亞裔特色的社區,可負擔房屋申請有壹定的標準,生活在這個地區的居民是否能夠真正受益,社區則有人持懷疑的態度。此外,高層樓建起來,居民增加,使得人口密度本來就很高的法拉盛更是雪上加霜,學校擁擠怎麽辦,交通怎麽辦,停車怎麽辦?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擺在人們面前。不過市議員顧雅明認為,這些問題可以壹步步解決。

法拉盛西區60英畝的地方,現在是倉庫工廠,未來則可能發展成集合1600套住房,14萬平方尺的公共娛樂區域以及9萬5千尺的零售區域。未來的幾個月,市府將與社區團體、發展商及商家代表等共同探討具體的發展方案,尋找最適合社區的發展計劃。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富豪面臨新煩惱 750萬美元豪宅1年房產稅18萬

聽聞坐擁6000多平方呎豪宅、幾畝精心修剪的草坪,庭院裡有游泳池和網球場的富人,也有房產稅上漲的煩惱,實在令人難以萌生同情。不過紐約市郊斯卡斯岱爾(Scarsdale)Heathcote大街的「有錢」居民就正為他們「飆升」的房產稅大喊不公。

紐約斯卡斯岱爾的房產稅「飆升」

紐約時報報導,斯卡斯岱爾市政府在去年對全鎮的房產進行45年來的首次重新估值,許多居民的房產稅因此一路飆升,有些地區的房產稅更翻倍上漲。

家住8800平方呎都鐸式豪宅的50歲理財經理沃克斯(Michael Wachs),就是面臨房產稅漲價的不滿屋主之一。經過去年9月的重新估值,他的房屋價值由530萬元增至750萬元,豪宅稅也由每年12萬5000元增至18萬元。目前他正與其他735名屋主一起,在紐約州法庭對於估值不公提訴,控訴當局為給當地市政府「找錢」而提高他們的房產稅。

常年入選「美國最富裕小鎮」榜單的斯卡斯岱爾,擁有1萬7000多位居民,家庭收入中位數(family median income)達29萬1542元,以其一流的公立學校及豪華的公園與市立泳池設施聞名,乘火車前往曼哈坦中城也不過半小時。可這恰好也說明重估房產就如「潘朵拉的盒子」,一有變動就引起眾多問題,以致有很多的小鎮選擇不對房產再估值,而是讓價值停留在多年前。

事實上,通過提前算好政府和學校運營的預算,以及逐年提高每個人的稅率,這些小鎮確實得以「倖免於」房產重新估值。但不公平也由此劇增。許多與鄰居擁有類似房產的屋主卻需繳納更多的稅。因此,屋主開始通過法律手段挑戰之前的估值,更讓充斥著「稅收複審(tax certiorari)」專家的行業應運而生。久而久之,政府發現他們一面因這些房產稅複審案還給屋主數百萬元,一面又需提高稅率彌補這一損失。因此,還不如重新對所有房產進行估值,既可證實政府出具的稅務帳單公平無誤,又可減少這些質疑房產稅的案件。

另外,屋主頻繁整修房屋,房產價值升級,但是,屋主很少主動向市府提報房屋價值已經提升,這也使得政府間接從中損失房產稅。最終,像Pelham、Rye、Bronxville和Mamaroneck這些富裕小鎮都開始重新全面評估房產,斯卡斯岱爾、Ossining、Greenburgh及其他小鎮也緊隨其後。

沃克斯在其質疑房產稅的控訴中指出,他借助「資訊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查看的29份房產評估報告中,包括他自己房產在內的23份報告都是在估值後又被政府改動。而評估員對此解釋說,某些房產估值報告存在改動是因為「收集和輸入數據的過程出現錯誤,以及不合理的銷售對比。但都屬於評估員權利範圍內的合法改動」。

不過重估房產的政策雖有「千夫所指」,也有人對此表示歡迎,因為他們的房產稅在重估後下降。另有政府官員呼籲屋主以積極心態面對房產稅漲價,因為「這意味著你的房子很值錢」。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7號地鐵延伸線貫通曼哈頓西側 推動房市繁榮

7號地鐵延伸項目成功的關鍵在於該線經由紐約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和時代廣場(Times Square),將曼哈頓西側與整個運輸系統串連起來,它還是高架公園High Line壹端的入口點。

7號地鐵線位於34街哈德遜園區(Hudson Yards)車站的規劃圖

地鐵建設工人們正在紐約地底下加緊趕工,以期完成紐約市25年來首座主要的新地鐵站──7號地鐵線的34街哈德遜園區(Hudson Yards)站。該新站可望讓曼哈頓壹處長期被忽略的街區活躍起來。

紐約交通當局到目前為止已經花了7年時間、耗資24億美元建設7號地鐵線,其主要功能是連結法拉盛與曼哈頓,以及接送觀看紐約大都會與美國網球公開賽的球迷們。而今,這條地鐵線將延伸至曼哈頓11大道,經過曾是惡名昭彰的“地獄廚房”(Hell’s Kitchen)沒落地,那裏還有壹處公車總站和通往新澤西的隧道入口。

這條延伸線工程曾被耽誤。不過,相較於歷時80年的計劃、目前仍在建設的第二大道地鐵線, 7號線的進度己算是快速的。

MTA發言人奧爾提斯(Kevin Ortiz)表示,因火警與保全系統的問題將竣工日期推至2015年四月。MTA同時負責紐約市內地鐵、公車等通勤大眾交通運輸。先前的延誤歸咎於兩座手扶梯機械故障。

哥倫比亞大學歷史與社會科學教授傑克遜 (Kenneth T. Jackson)稱道,這是壹條非常重要的地鐵延伸線,將會寫下歷史新的壹頁。傑克遜教授同時身為紐約市百科大全編輯之壹。

這個項目因前市長彭博的支持而進展順利。他發想的新型融資結構為該項目免掉因尋求聯邦資金而造成的冗長程序。不過也招來壹些批評,認為這個發想將令本地納稅人背負數十年的財政重擔。

新站的建設是哈德遜園區(Hudson Yards)發展的關鍵,這園區將建蓋十幾座摩天大樓、壹座文化中心和公園,以取代曾是殘舊工業樓宇的街區。

根據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估測,截至2025年,哈德遜園區站每日將有20萬名乘客。相較之下,MTA最繁忙的地鐵站時代廣場站,目前每日19.8萬名乘客進出。而整個MTA系統每日運送約580萬名乘客。

藉由新居民與商店的入駐,新車站將可改造鄰近地區。這類似百年前掩埋路面鐵路線的決定,其留下了從中央車站起被煙煤覆蓋的軌跡,改變了曼哈頓的地理樣貌。那條公園大道(Park Ave),現在是奢華的代名詞。

不過,批評者稱:略過聯邦障礙也意味著失去聯邦援助。紐約市提供給哈德遜園區地產發展商減免高額的物業稅,會成為納稅人沈重的負擔。

非營利機構財政政策研究所(Fiscal Policy Institute)反對彭博的財政計劃。該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裴洛(James Parrott)表示:這對於納稅人民來說是個可怕的政策。它正在花費人民的錢,並且會持續二至三年。”

公民預算委員會CBC主管Charles Brecher也認為:從短期看來,紐約市必須為它補助津貼。

為了延伸交通線,MTA開挖了1.5英哩(約2.4公裏)的隧道,從西26街第11大道到時代廣場。這個車站將占據1,212英尺長,相當於369公尺。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市房產稅大增 屋主有望享受500美元退稅

紐約市的房產稅今年大幅上升,市議員準備提出一項法案紓解民困,給予屋主一年退稅500元的優惠。

「紐約郵報」報導,布碌崙市議員崔馬克 (Mark Treyger)和布朗士市議員瓦卡 (James Vacca)預計將重提彭博時代一項廣受歡迎的房產退稅計畫。

這項計畫每年退回400元給屋主,但在2008年經濟衰退打擊下取消。

從那時起,經濟有所改善。市議員表示,紐約市財庫在2015至2016會計年度的預算中,足以負擔這項退稅計畫。

崔馬克說:「房產稅減免是(保護)中產階級的必須議程。」

他說:「中產階層是紐約的支柱,而他們現正陷於困境。」

經過新的估值後,全市物業的市值上升9%到9882億元,房產稅也會跟著房屋增值而水漲船高,跟著上升。

瓦卡估計500元的退稅計畫將使紐約市減少收入3億元,這對紐約市790億元的預算影響不大。

這項退稅計畫將針對小業主,包括擁有公寓的屋主在內。

瓦卡說,如果沒有退稅,他擔心屋主會把提高了的房產稅轉嫁到租戶身上。

瓦卡說:「我們很高興看見物業增值。但是,我們希望民眾有能力負擔房產稅,繼續住在這裡。」

他補充說:「耆老、固定收入的市民和移民,已交不起房產稅。紐約市正面對負擔能力的危機。」

根據財政部的初步估值,一家庭房屋的房產稅今年平均將增加228元,合作公寓平均上升448元,共有公寓更將增加448元。

市議會議長馬麗桃 (Melissa Mark-Viverito)說,她會審查有關法案,它將於未來幾周推出。

白思豪市長的發言人拒絕置評。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2015年紐約房市哪些問題值得關註?

在紐約市許多公寓樓的大門背後,充斥著居民們不協調的抱怨聲。從Ask Real Estate(房地產答疑)專欄所收到的抱怨信中,我們可以壹窺居民們是如何應對生活在擁擠、昂貴的住房中的種種不順心的。比方說,有個合作公寓的股東被鄰居家的老鼠窩嚇壞了;有壹對父母被禁止將嬰兒車推進樓內的電梯;有個租戶廚房裏的櫥櫃從墻壁上掉了下來。

有些紐約人就像討厭房東壹樣討厭鄰居。合作公寓和共管公寓的管委會要小心了:妳們也好不到哪去。

紐約人向專欄提出的問題,不僅取決於他們的個人情況,還取決於當今的重大問題,比如住房成本上升、士紳化、豆腐渣工程。最終,2014年成為了壹個壹切都在增長的年份,增長的包括房價、租金,以及最重要的——樓盤數量。根據紐約房地產委員會(Real Estate Board of New York)的數據,2014年10月批準建設的單元達到了16700套。

布朗克斯的金斯布裏奇——2015年紐約壹個值得關註的社區

那麽,何種力量將決定大眾2015年提出的問題?這取決於妳的身份(和居住地)。雖然購房者在新的壹年裏還將迎來高風險的競購戰,但是紐約市的偏遠社區(說的就是妳,大廣場區[Grand Concourse])將會有大量尋求廉價住宅的潛在居民——所謂廉價,也只是相對那些令多數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黃金地段而言的。

對於那些已把自家公寓改造成B&B旅店的紐約人,圍繞非法住宿的論戰可能會趨於白熱化。而在這壹切之上,市長比爾·白思豪(Bill de Blasio)的十年保障性住房計劃將初具規模;與此同時,本次奧爾巴尼會議(Albany)的立法將給租房者的錢包造成重負。隨著我們邁向新的壹年,這類改變遊戲規則的因素也正在日益迫近。

居民社區:原先的冷門地段將變熱

2014年,紐約市公寓的平均售價突破了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23萬元),這是壹個影響深遠的裏程碑。隨著城市人口的激增,錯過了上壹輪樓市繁榮期的社區,都見證了房價和樓盤數量的增長。

“當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布魯克林還是個替代選項;而現在,它已經成為壹個優選地段了,”霍爾斯特德房地產公司(Halstead Property)的首席執行官黛安娜·M·拉米雷斯(Diane M. Ramirez)說,“我看到皇後區(Queens)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布朗克斯(Bronx)也不遠了。”

根據Citi Habitats提供的數據,在布魯克林擬於2015年投放市場的6527套新出租屋中,有1442套分布在貝德福德-斯圖文森(Bedford-Stuyvesant)、布什維克(Bushwick)和克林頓山(Clinton Hill)。就在不久前,這些社區都還被視為冷門地區。

對於新來的買家,這些變化能夠給他們帶來新的住房選擇。但是對於既有居民而言,這可能意味著他們必須搬走。這點同樣適用於De Robertis Pasticceria and Caffe等商鋪。這家咖啡館已經在東村(East Village)持續經營了110個年頭,最近剛剛關門歇業。到2015年,聯合廣場咖啡廳(Union Square Cafe)也可能會結束其在聯合廣場30年的運營。

“紐約人正逐漸意識到,這壹漫長的繁榮期已對我們眼中的經典紐約市容造成了破壞,”歷史街區保護委員會(Historic Districts Council)的執行董事西蒙·班考夫(Simon Bankoff)說,他同時指出,2015年將是紐約市通過《地標建築保護法》的50周年。“環顧左右,那些總被我們認為是壹成不變的東西,卻都在紛紛關門閉戶。”

2015年,紐約市長的保障性住房計劃將初具規模,該計劃要求在未來10年裏,修建或保留20萬套保障性住房。這壹目標的實現取決於壹項政策,它要求開發商通過修建保障性住房,來換取在市政府重新規劃的社區修建更高、更密集樓盤的資格。至於政府將會如何在這項提案的雛形上添磚加瓦,開發商和保障房倡導者們都在拭目以待。

“我們的目標是修建盡可能多的單元,同時確保這樣做能夠維持和提高居民社區的健康運轉。”城市規劃部(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部長卡爾·魏斯布羅德(Carl Weisbrod)說。

當城市規劃部門2015年初提出初步的建議方案時,布魯克林的東紐約(East New York)地區將被列為試點。隨後,重新區劃進程就將在該處全市最窮社區之壹內展開。而緊隨其後的,將是針對皇後區的西法拉盛(Flushing)的提案。

“我們需要做市長希望大家做的事——建造更多住房,”紐約房地產委員會主席史蒂芬·斯皮諾拉(Steven Spinola)說,但是,“如果數據上不可行,如果收回來的租金低於建築的維護成本,那妳就不會這麽做了。”

保障房倡導者們則擔心,如果重新區劃做得不認真,那麽居民社區或將迅速士紳化。“看看威廉斯堡(Williamsburg)發生了什麽吧,”城市正義中心(Urban Justice Center)的社區開發項目負責人哈維·艾普斯坦(Harvey Epstein)說,他指的是房價上漲,“我不明白,它怎麽就不可能發生在東紐約、布朗克斯或者法拉盛呢。”

買家和賣家:買房依然是壹場“硬仗”

現金全款購房者、難以取悅的貸款人、暴漲的價格、匱乏的掛牌信息……這些現實,都困擾著購房者,使找房子的過程讓人倍受打擊。不幸的是,在新的壹年,購房者們可能依舊需要在賣方市場裏打拼。

“我們的人口和就業正處於歷史高位,並在不斷增長。這給租金和房價施加了很大壓力,”紐約大學富曼房地產及城市政策中心(Furman Center for Real Estate and Urban Policy of New York University)的主任馬克·威利斯(Mark Willis)說,“現在沒有理由認為這些趨勢可能發生改變。”

對於購房者,也不都是壞消息:房價2015年仍將上漲,但步伐可能會從飆漲趨於平緩。“房價不會壹味地陡然上漲,”柯克蘭集團(Corcoran)的首席執行官帕梅拉·利伯曼(Pamela Liebman)說,“買家都有點疲勞了。”

2015年,尋找新樓盤的買家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根據科克倫陽光營銷集團(Corcoran Sunshine Marketing Group)提供的數據,2015年曼哈頓、布魯克林和皇後區長島市(Long Island City)新上市的共管公寓預計將增加壹倍以上,從2014年的3444套增加到8366套。

但是,只要快速掃壹眼日益變化的天際線,我們就能發現壹個令人沮喪的現實:那些光鮮亮麗的新大廈,未能提供大部分紐約人買得起的房型。“我們正在修建的房屋,跟我們需要修建的房屋之間存在著脫節,”房地產估值公司米勒·塞繆爾(Miller Samuel)的總裁喬納森·J·米勒表示,“2015年,這壹現象會更加明顯。”

布朗克斯大廣場區或皇後區埃爾姆赫斯特(Elmhurst)的業主們,即將迎來急於尋找下壹個未開發市場的買家們的新關註。“妳什麽時候聽到別人談論過布朗克斯的金斯布裏奇(Kingsbridge)?”霍爾斯特德房地產公司的拉米雷斯問,“聰明人正在湧向那裏,以實惠的價格買下房子。”

出租房:租金政策可能面臨改革

下面這條消息,可以給人帶來壹線希望:市價房的租金太高了,它們2015年可能漲不了多少。“好消息是,租金不會再漲了,”米勒說,“壞消息是,它們很可能也不會下降。”

新建的房產將給那些財大氣粗的租房者提供奢華的居住選擇,它們大多位於曼哈頓以外的行政區。根據Citi Habitats的數據,在布魯克林,預計有6527個新的出租單元,將於2015年投放租賃市場,比曼哈頓3802個單元多出近壹倍。

這類開發項目之壹,是鄧波區(Dumbo)的沃特街(Water Street)60號,壹個包含290個單元的出租樓盤,帶有24小時門房服務和壹個可坐擁曼哈頓景觀的屋頂平臺。房屋租賃將於下個月開始,兩居室的每月房租起價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6018美元(約合人民幣3.7萬元)。“人們想要體驗住在共管公寓的生活,即使他們是租房而不是買房。”Citi Habitats負責新開發項目的董事總經理喬迪·安·斯塔斯(Jodi Ann Stasse)說。

與此同時,居住在近百萬套租金管制型公寓裏的紐約人應該準備好,於2015年6月在奧爾巴尼放手壹搏,那個時候,租金管制法就要到期了。保障房的倡導者們希望看到這樣壹項規定的撤銷——該規定允許業主在租金達到每月2500美元(約合人民幣1.6萬元)的情況下,取消對空置單元的租金管制。

根據租金指導委員會(Rent Guidelines Board)的數據,在過去20年裏,紐約市至少有13.3萬個單元因這項規定而變成市價房。政策的支持者表示,如果這壹趨勢持續下去,租金管制政策會被進壹步削弱,從而對市長保留保障房的努力構成阻礙。

“這是我們租戶運動生死攸關的時刻,”大都會住宅委員會(Metropolitan Council on Housing)的項目總監伊拉娜·邁爾(Ilana Maier)說,“如果我們現在不能大舉強化規定,那麽這些政策在十年內都發揮不了作用。”

但是,租金穩定政策的反對者懷疑,在共和黨人把持州議會的情況下,2015年將不會是租戶運動的分水嶺。舍溫·貝爾金(Sherwin Belkin)是壹名代表業主利益的律師,他說:“業主們認為可以借此機會對租金管制政策做壹些亟需的改變。”

其中壹項被提議的改變是:要求租金管制型房屋的租戶提供收入證明。

Airbnb:租房網站迎來緊要關頭

在紐約,任何人不得將多戶建築中的壹套沒有租戶的公寓單間以短於30天的租期出租,這是非法的。然而,幾乎每周都有人寫信給Ask Real Estate專欄,咨詢如何繞開這些規定:如果我交換公寓呢?如果沒有書面形式的約定呢?

由於紐約州政府和紐約市政府試圖打擊不法的旅館經營者,2015年可能會出臺壹項規定。而與此同時,房產租賃網站Airbnb將遊說政府改變法規。“妳會看到,規範這壹市場的要求會變得更加迫切。”代表租戶的律師塞繆爾·J·希莫爾斯泰因(Samuel J. Himmelstein)說。

要讓Airbnb退市,可能沒那麽容易。最近,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開展的壹項民意調查表明,56%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允許紐約人將房間租給陌生人。“我們不想把房子變成旅館,但是與此同時,人們有時會想把自己的公寓租出去。”霍爾斯特德管理公司(Halstead Management Company)的總裁保羅·R·戈特塞根(Paul R. Gottsegen)說。該公司打理著紐約市250處住宅物業。

共管公寓和合作公寓壹直在嚴令整頓,編寫警告備忘錄,對違規居民罰款。對於租房者來說,打破規則就可能會危及租約。共管公寓正在加強安保措施,要求門衛仔細觀察來訪者,同時要求居民為來訪的客人簽署授權表格。這類操作還引起了保險界的關註。

“萬壹有個通過Airbnb投宿的客人放火了怎麽辦?”紐約市律師協會(New York City Bar Association)合作公寓和共管公寓法律委員會(Cooperative and Condominium Law Committee)的會長菲利絲·H·韋斯伯格(Phyllis H. Weisberg)問,“誰來賠償損失?”

不過,隨著紐約人日益習慣於共享經濟,各處樓盤可能最終也不得不接受它。

“Airbnb將生存下去,”戈特塞根表示,“與其抗拒它,我們不如擁抱它、改善它。”

合作公寓和共管公寓:運營成本短期內不會下降

從物業費到倒賣稅,共管公寓和合作公寓的業主經常抱怨,管委會要將他們榨幹了。不幸的是,運營建築的成本在短時期內不會下降分毫。

在接下來幾年裏,大型住宅樓盤必須遵守第87號本地法(Local Law 87)——該法要求樓盤審核能源使用量,並保持系統以最高效率運行。住宅樓是紐約市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其排放量占總量的37%。“能源是壹大熱門話題。樓盤怎樣提高能源效率?”管理著超過500處房產的FirstService Residential New York的總裁丹·沃澤爾(Dan Wurtzel)說,“如果運營預算的三分之壹來自能源耗費,而現在妳可以降低這塊成本,那麽上漲維護費的壓力就減輕了。”

即便這些改進最終會降低長期成本,遵守這條法律可能還是頗具挑戰性。此外,2015年是各樓盤停用6號取暖油、改用汙染更少的4號油的最後期限。

“誰來支付由此產生的成本呢?”紐約合作公寓和共管公寓委員會(Council of New York Cooperatives and Condominiums)的主席馬克·J·盧森堡(Marc J. Luxemburg)表示,“這會給許多樓盤帶來真真切切的成本。”

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政策鼓勵,但許多會采取減免稅務、低息貸款或退稅的形式。因此,樓盤運營方或許將不得不從估價中征稅,或增加維護費,以此打平樓盤運營的初始成本。“妳會遇到沒人為妳提供前期資金的問題,”盧森堡說。

這些,都只是紐約人2015年將會遇到的部分問題。而且,鄰居家的兒子在聖誕節收到了新的爵士鼓,妳又免不了要頭疼了……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