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房價高 市民收入難支撐

溫哥華房價處於「嚴重高估」程度,但房市過熱等指標卻相對溫和。

CMHC評估市場 過熱指標相對溫和

加拿大按揭及房屋 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簡稱CMHC)週三公佈的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溫哥華房價處於「嚴重高估」程度,但房市過熱等指標卻相對溫和。有大溫學者稱,這無疑是好消息, 預期大溫房價仍將持續堅挺,但銷售或在下一季減少。此外,加拿大會議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也指出,溫哥華樓房銷售已減速。那温哥华房价多少钱一平

溫哥華房價處於「嚴重高估」程度,但房市過熱等指標卻相對溫和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根據CMHC公佈的季度地產市場評估報告(Housing Market Assessment)指,全國15個城市中,9個被列為「溫和高估」至「嚴重高估」(見附表一)。其中4個城市高估情況嚴重,包括多倫多、魁北克、溫哥 華及沙斯卡通(Saskatoon),意味著房價增幅,已超越當地人士平均收入和人口數量增幅所能夠支撐程度。

高估程度達「紅色警告」級

CMHC早在1月份發表的報告已指,多倫多、魁北克有高估問題;而溫哥華、沙斯卡通則最近被發出「紅色警告」。現時溫哥華獨立屋平均價為120萬,按年升23%。

CMHC 在報告指,判斷房市健康依據4個基本因素,包括房市過熱(overheating)、價格高估(overvalued)、漲價過快 (accelerating)、興建過多(overbuilding),各有不同定義。如果單一城市出現較多指標處於「嚴重」程度,當地房市處於較有問題 狀態。

卑詩地產協會(British Columbia Real Estate Association,簡稱BCREA)首席經濟師繆爾(Cameron Muir)週三在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CMHC的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溫哥華房價高估雖處於「嚴重」程度,但房市過熱等其他3個指標則處於「較 弱」或「溫和」,這無疑是好消息,說明溫哥華房市,不如多倫多問題嚴重。

繆爾指,他整體同意報告架構,卻認為房價僅和長期人口數量增長有關,不適合作短期比較。報告指溫哥華房價高估,並非意味房市立刻會出現修正或下跌。他說:「由於溫哥華房屋需求強勁,估計房價仍將持續向好,但預料銷售數目將會減少,或在下一季度發生。」

專家:需求勁料房價續向好

他說,如果潛在賣家不敢賣房,深怕淪為買家,或令房源更不夠,會繼續推升房市需求。

曾 協助美國總統奧巴馬擬訂房屋政策的卑詩大學(UBC)尚德商學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達維多夫(Thomas Davidoff),在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說,目前包括本地人都預期房價還會上漲,令大家繼續掃貨入市,溫哥華確實存在房市過熱跡象。他說:「現 在 無證據顯示溫房市存在泡沫,但我擔心溫房市或正由本地人支撐,轉為外資進駐市場。雖然CMHC指本地人士仍為房市主力,但我懷疑有外部投資混合,尤其來自 中國等外國資金。」

達維多夫指,加元過去一個月大幅升值,溫房市對中國買家是否繼續保持吸引力,將要靜觀其變。他又特別提到,有地產公司涉嫌通過「眾籌」(crowdfunding)集資炒樓,目前無具體數據,尚無法評估它對溫房價的影響,但值得重視。

2至3月溫哥華房銷已放緩

另據CKNW電台報導,加拿大會議局指,2到3月間,全加主要城市房屋銷售都有增加,但溫哥華及多倫多房市銷售已減慢,但房價持續強勁。

溫房價近來大漲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溫哥華格雷岬區(Point Grey)一幢豪宅,近日以3,110萬元售出,成為今年大溫最貴成交住宅物業。

根據電腦盤(MLS)資料顯示,該豪宅原叫價3,500萬元,較2016年政府估價約2,560萬元高出940萬元。同時,而今年估值已較去年的約2,210萬元,升值超過15%。

另 外,溫哥華基斯蘭奴(Kitsilano)一幢標準地房屋,以高出叫價73.5萬元售出,創同區新高紀錄。坐落溫哥華西區西1街(W. 1st Ave.)3555號的房屋,建於1912年,即已有約104年屋齡,3,400平方呎,土地33乘120呎,屬標準地,沒有景觀,原屋主叫價350萬 元,現以423萬元售出,這售價較其物業估價高出約160萬元。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溫哥華找房網)

房價飆升 加拿大1/4的人願合資買房

多倫多、溫哥華房價越來越高,令年輕買家不堪重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與人合夥購房,以減輕自己負擔,並盡快擁有房屋。據皇家銀行(RBC)本週二(4月26日)公佈的一份調查,目前有四分之一的人願意同親人或朋友合買房屋,這比兩年前上升了一倍多。

據本地英文媒體CBC報導,BC省居民坎貝爾(Jeremy Campbell)曾在2010年的時候,與姐姐、姐夫合資﹐在卑詩省拉德納(Ladner)購買房屋,在拉德納(Ladner)購買購買了一幢2000平方呎的房屋。那温哥华房价多少钱呢?

多倫多、溫哥華房價越來越高,令年輕買家不堪重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與人合夥購房,以減輕自己負擔,並盡快擁有房屋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當時坎貝爾想著,自己同姐姐姐夫合夥買房只是權宜之計,日後終究會獨自買房,搬出去居住的。誰知在接下來的6年裡,大溫哥華和低陸平原(Lower Mainland)房價一路飆漲,遠遠超過了坎貝爾的負擔能力,於是只好維持現狀,繼續和姐姐姐夫同住。

6年來,姐姐姐夫生了個女兒,而坎貝爾也有了未婚妻,另外還養了一條狗,原來屋簷下的三口人變成了五口人加一條狗,空間有些不夠了。於是他們他們花錢裝修房,擴大居住空間,也能住的下。

坎貝爾看著房價越來越高,不由得嘆一口氣,心說自己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獨自購房的夢想了。幸虧當時同姐姐姐夫合買房屋,否則拖上個幾年,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落腳哩!

皇家銀行(RBC)表示,坎貝爾絕非本國唯一一個同親友合夥購房的人。隨著多倫多、溫哥華房價節節高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這一能夠快速進入房市 的方法。據該行最近公佈的一項調查,在千禧年一代(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士)中,有24%的願意同人合資購房,這比兩年前高出了一倍多。

該行家庭權益財務副總裁尼爾森(Erica Nielsen)說﹕「尤是是加拿大一些主要市場,要買第一幢房子或公寓是愈來愈難。這裡除了房價高企之外,按揭違約保險金也上漲﹐對首次買家造成更大障礙。

本國買家合資購房有多種方式,有的是像坎貝爾一樣,同親友合夥買房,然後同住一個屋簷下;有的則是合資買房之後,合夥人只是把它當作一項投資,自己 並不住在那裡。例如大多倫多地區市民韋柏(Richard Wiebe)曾在2012年與一名好友﹐在多倫多東端購入34萬元的兩層房屋。兩人承擔一半首期付款﹐同意對半分擔全部費用﹐均分買房資本收益。購房後, 只有韋柏住在那裡﹐對他的朋友來說﹐那不過是投資。

網上借貸商Mogo Finance Technology的財務健康指導查普曼(Chantel Chapman)則提醒,無論買家採取何種方式合資買房,都要提前計劃好,因為這如同合夥做生意﹐有一定的風險。

他說:「你合夥購買資產﹐等於合力經營一盤新生意。某一些時候﹐可能事情不順利﹐你就需要負責。」例如,你的合夥人萬一失業了,房貸還不上來,這個時候你就必須替他還,否則房子就有可能被沒收。

查普曼建議,在合夥購房前,買家們找律師起草書面計劃﹐列明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如一方要賣房子﹐物業如何處理﹔修繕費如何分攤等。責任分攤得越細緻,日後發生矛盾、甚至法律官司的可能越小。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加拿大家園)

2016年3月最新加拿大房價走勢

加拿大最新房價走勢

加拿大房市漲幅繼續增大。加拿大房地產協會公佈的價格指數顯示3月份加拿大房價較上月增長1.6%,同比上漲9.1%,繼續刷新最大同比漲幅。房價增長最大的區域為大溫哥華區與低陸平原。3月份的市場銷售活動也繼續上升。

3月加拿大房價地圖

除魁北克市外,加拿大各大區域在2015年3月銷售均價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呈漲勢。其中溫哥華區域同比漲幅超過22%,延續前幾個月以來的強勁勢頭。3月均價最高的區域仍為溫哥華與多倫多地區,這兩個地區也出現了最高的同比增幅。

3月加拿大重點區域房價

大溫哥華地區3月最高均價出現在溫哥華市西部與西溫市,無論是獨立屋還是公寓的均價都顯著高於大溫哥華地區其他區域。在這兩個區域購置獨立屋需支付280至307萬加幣的均價,公寓均價也在63至82萬加幣左右。

大多倫多區均價最高的區域則為多倫多市區以及約克區。這兩個區域的獨立屋均價超過了85萬加幣,公寓均價也在35萬加幣左右。

 

查看2016年加拿大每月房價報告

 

 

如有疑問或需要查詢,歡迎隨時發郵件到 editorial@juwai.com 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盡快幫你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度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溫哥華BC管控房市,嚴打物業轉讓稅漏洞

BC省炙熱的房地產正好幫到省府平衡財政預算,但是很多富裕的買家正在使用漏洞,避免支付高達數百萬的物業轉讓稅(Property Transfer Tax,簡稱PTT )。

物業轉讓稅基數計算方法是,在總價的前20萬1%,接着上升到2%,最高到200萬,剩下的錢則是3%。大部分首次置業者物業轉讓稅可以豁免。

該稅在2015年到2016年有望給省府帶來15個億的稅收收入。

為控房市,加拿大BC省嚴控物業轉讓稅。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但是最近一些業主利用簡易信託(bare trusts )來避開物業轉讓稅(Property Transfer Tax,簡稱PTT )。具體方法如下:有些業主使用“簡易信託”來避稅。物業的名義所有權為某公司,所以,儘管實際所有人發生變化,但物業所有權人沒有變,這樣就無須繳稅物業轉讓稅。

比如,溫哥華市中心的Nelson St.1065路上一家物業,最近一家公司以6800萬元買入,由於土地管理局登記的名字沒有改變,所以節省了200多萬的物業轉讓稅(Property Transfer Tax,簡稱PTT )。

GREEN Party MLA Andrew Weaver兩年里一直都在關心簡易信託(bare trusts ),他強調必須修改這個漏洞。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歷史重現?加國樓市與30年前驚人相似,已瀕崩潰邊緣

今日(4月25日),《加拿大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Canada)警告稱,多倫多如今火爆的房市很可能會重複30年前的歷史,瀕臨崩潰的邊緣。通過新聞報道的對比發現,如今的多溫兩市房市狀況與30年前驚人的相似,人們的反應也近乎相同。

上周五,環球郵報地產記者 Tamsin McMahon 分享了一篇發表於1988年7月15日的文章,講述了低貸款利率如何刺激了房地產市場,使得房價飛升,中等房屋的首付款也飆升至5萬元。該文章還稱,許多人都將罪名歸到了國外買家的身上,聲稱海外資金是促使房價上漲的原因。

加拿大低利率刺激了房產,卻也導致房價的增長速度超過預期範圍。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加拿大赫芬頓郵報》在報道中稱,如果將數字改變一下,那麼這篇文章也許可以在上周繼續發表。因為似乎現實又在30年後再次重演了。

上周,CBC 的一篇報道也講述了發生在1988年的,有關多倫多郊區4口之家需要67,000元年收入才能購買一間中等價格房屋的故事。在溫哥華,年收入則需要達到56,000元。

在30年後,如今想要在多倫多購買一間均價的房屋,所需家庭年收入則飆升至87,407元;在溫哥華,所需家庭年收入則高達120,297元。

但是,CBC 報道中稱,在1988年多倫多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接近了崩潰邊緣。在1989年,房屋均價達到273,698元後,很快房價就開始大滑坡,一路降至1996年的198,150元。

目前,多倫多的房屋均價在688,181元左右,與去年相比增長了近12.1%。

這樣的相似性也發生在溫哥華。環球新聞(Globe News)在今年重新翻出了拍攝於1989年溫哥華的一部記錄片。結果發現,那時的溫哥華對於來自亞洲的資金湧入反對聲巨大,與今日的情況驚人的相似

在這部紀錄片中,一名溫哥華的女子稱:“許多人都和我們一樣,一對年輕新婚的夫婦,在溫哥華居住了數十年,但是無法負擔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屋。我們努力儲蓄,但是無濟於事,因為房價漲得非常快,而且外國人還在繼續湧入,使勁地買房。”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家園新聞)

2016年加拿大最適合投資房市的十大城市

據理財雜誌《MoneySense》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雖然多、溫兩地房價增長迅猛,但是由於房價基數過高、難以負擔,所以並非是最良好的投資點。

問:加拿大的哪個城市最適合投資房地產?很多人立刻想到的多倫多、溫哥華這兩個房市最火熱的地區。然而據理財雜誌 《MoneySense》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雖然多、溫兩地房價增長迅猛,但是由於房價基數過高、難以負擔,所以並非是最良好的投資點。在今年,一些中 型城市、衛星城市、以及現在正陷入經濟不景氣的西部城鎮,才是最適合房地產投資的地方。

雖然多、溫兩地房價增長迅猛,但是由於房價基數過高、難以負擔,所以並非是最良好的投資點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MoneySense》一共對全國35個城市進行了考察,其標準不僅僅是房價的平均增幅,而且還有可負擔性、租金收入等方面,結果發現今年全國最適合投資的地方是安省北部的中型城市省雷灣(Thunder Bay)。

報告指,雷灣的基準房價只有21.6萬元,而當地居民平均收入為8.1萬元。房價與收入比率低至2.7倍,屬於容易負擔的水平。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雷灣也具有發展潛力,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地方。在這些年,該市投入相當多的城市建設費用,成為安省北部樞紐中心,安省通往加西的一個門戶城市及知識型經濟中心,吸引醫療,教育及政府部門的工作職位,而且失業率較低,一些長期的經濟表現指標強勁。

當業主在雷灣購買房屋之後,出租也較為容易。在10年前,該市成立了北安省藥科學院(Northern Ontario School of Medicine),帶來了大量的學生,並推動了當地的租務市場。事實上,由於雷灣的出租市場行情良好,令投資有巨大的回報潛力,租金過去5年上漲了 22%。

排在「最適合投資城市榜」第二位的則是卡爾加里。在全球油價經歷了長達一年多的走低之後,阿省的房地產市場可能已經走到了谷底,隨著全球油價開始反彈,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士的目光再度聚焦在這個西部重鎮,準備抄底。

杜蘭區及奧沙華則排在第十位。由於多倫多房價飛漲,房市的熱點漸漸往外圍轉移,而位於東面、房價較為便宜的杜蘭區漸漸為買家和投資人所關注。最近幾期的房地產數據都顯示,該區沿401高速公路的幾個市鎮房價增幅驚人,在整個大多倫多地區名列前茅。

多倫多、溫哥華的排名則比較令人失望,分別為第12位和第18位。拖累其排名的是可負擔性:多倫多的房價是平均家庭收入的5.6倍,而溫哥華則高達 9.1倍,已遠遠超過了普通人的負擔能力。雖然多倫多的出租行情也還可以,但是在那裡買一套房子的資金,在出租市場更加火爆的雷灣等中型城市可以買兩三 套,兩者投資潛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附1:《MoneySense》2016年度「最適合投資城市榜」前十名:

  1. Thunder Bay
  2. Calgary
  3. Barrie
  4. Brantford
  5. Edmonton
  6. Winnipeg
  7. Hamilton
  8. Regina
  9. Guelph
  10. Durham/Oshawa

附2:2016年度多倫多市內最適合投資的社區

  1. Pleasant View
  2. East End-Danforth
  3. Regent Park
  4. Hillcrest Village
  5. Milliken Mills West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加國無憂)

溫哥華房價上漲24% 菲谷升逾3成

Re/Max春季市場趨勢報告指出,第一季溫哥華平均房價達到110.35萬元,比去年同期上漲24%,而菲沙河谷地區的平均房價亦達到71.9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1%,上漲幅度為本省各區之冠。

第一季溫哥華平均房價達到110.35萬元,比去年同期上漲24%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根據報告,維多利亞地區的平均房價在今年第一季達到54.36萬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0%,而基隆那樓價為44.73萬元,較去年同期上漲8%。那么温哥华房价多少钱一平呢?

報告說,溫哥華地區今年第一季不管是入門數十萬元的柏文,一直到1000萬元的豪宅市場,均持續強勁,溫哥華的獨立屋平均樓價在今年第一季上漲至203.5萬元。

報告說,溫哥華首次購屋人士仍是偏好柏文,過去首次購屋人士多是單身專業人士或是沒有子女的夫妻,但現在見到的首次購屋人士已包括有子女的家庭。報告又說,溫哥華首次購屋人士仍可以買到約33萬元起的柏文單位居住。

在菲沙河谷地區,今年第一季的銷售較去年同期增加66%,超高需求使房屋庫存減少,並推升價格。平均房價上漲31%,達到71.99萬元。

該區湧現了年齡在30多至40多歲、希望購買獨立屋的買家,他們在該區尋找較大房屋以容納較多的家庭成員。報告分析區內房屋搶手原因,該區因為加元匯率低,已吸引來自美國及中國的買家前來購買房屋。報告又說,菲沙河谷地區的柏文入門價位為22萬至25萬元之間,該區首次購屋以年輕的專業人士為主。

在菲沙河谷的豪宅價位方面,今年第一季掛牌豪宅價位從300萬元至580萬元,銷售時間平均不到2個月。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明報)

房價暴漲 多倫多和溫哥華房主已不敢賣房

RE/MAX地產公司在最近做的一項調查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由於多倫多和溫哥華房價上漲太過迅猛,一些潛在賣家甚至不敢賣房,深怕「淪為」買家,捲入令人心驚肉跳的競價大戰。這一現象可能將導致兩大城市房市裡的房源、特 別是低層房屋的存貨量越來越少,並導致該類房屋的行情更加紅熱。

這一現象可能將導致兩大城市房市裡的房源、特 別是低層房屋的存貨量越來越少,並導致該類房屋的行情更加紅熱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據RE/MAX的2016年春季報告稱,多倫多地區今年第一季度的民宅平均售價,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4%,達到67.55萬元左右。本區三個房價增長最快的市(區)分別是:奧克維爾:20%;賓頓,16%;和杜蘭區,13%。那温哥华房价多少钱呢?

該公司表示,房價上揚是受需求量和人口上漲因素所推動——言下之意沒有泡沫。報告指,加拿大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新移民把落腳點選在大多倫多地區, 而他們的購房需要也會很高。多倫多地區的人口增長,使得這些地方的服務業、商舖和餐飲行業也隨之增加,為新住宅區提供了生活的便利。

由於需求強勁,本地低層房屋、特別是獨立屋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隨著城市規劃向提高人口密度發展,並且當局出台法規避免都市的無序發展,因此低層住宅的建造會愈來愈少。

另一方面,由於房價上漲太過迅猛,潛在賣家(主要是子女都已成年的老人)也越來越不願意出售房子,這一是看著房價節節上漲,希望多賺一些,二則是生怕賣了房後「淪為」買家,找不到中意的房子住。

報告指,這一現象將帶來兩個後果,一是低層房屋的存貨量越來越少,並導致該類房屋的行情更加紅熱;二是將買家推向更偏遠的地區,例如大多區的巴裡市(Barrie)和哈密爾頓市(Hamilton)等。

調查還發現,目前獨立屋的買家大多是升級房屋的家庭(Move-up buyers),他們或者從共管公寓搬去獨立屋,或者是從較小的房子搬去更大的房子;首次購房者則多集中在公寓市場。

至於溫哥華,房市行情比多倫多更火爆,第一季度的平均房價為110.36萬元,年同比上升了24%,而那裡同樣也有老人眼見房價飆漲而不願意賣房的現象。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加拿大家園)

溫哥華島房子3年前500萬 現叫價3000萬!

溫哥華島Metchosin一棟房屋2012年以近500萬元成交,現叫價近3000萬元,成為大維多利亞地區目前叫價最高的物業。

據瞭解,屋主以498.4萬購入這棟67英畝的海濱物業,如今叫價已達2880萬元,四年內房價翻了五倍,漲勢相當驚人。房屋地點位在Swanwick路529號,目前是加國房價第六高的豪宅。

它是溫哥華島唯一一個進入前十名的物業,價格區間為2500萬至4499萬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根據「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列出的排行榜,他是溫哥華島唯一一個進入前十名的物業,價格區間為2500萬至4499萬。另外八個多落在卑詩省的低陸平原地區,還有一個在多倫 多。卑詩地產協會首席經濟分析師穆爾(Cameron Muir)指出,溫哥華盤據加國房價冠軍寶座多年,即使是超過百萬的物業在溫哥華都能很快售出,3月份房屋銷售達1萬2560個單位,較去年同期大增 38%。

不過穆爾表示,「高達千萬的價碼是少數,畢竟豪宅市場的買家比較少。」對於這些豪宅買家來說,價格不是主要考量,地點、生活品質和安全性最重要。他 說:「此外,叫價與售價通常是兩個不同的價錢,叫價可以遠低於或遠高於市場價格,而低市場價格則能轉為不同的出價策略或吸引買家去看。」另一個影響因素是 地區潛值,許多豪宅吸引的是國際買家,即使是加拿大人,也可能在世界各地都有房子,因此物業位在什麼地區對他們來說亦是考量之一。

Swanwick路529號的豪宅是大維多利亞地區超過千萬的四個樓盤之一,溫哥華地區則有48個物業超過千萬,甚至更高。卑詩大學(UBC)賽德商業學院經濟學家大衛杜夫(Tom Davidoff)說:「現在可說是溫哥華高端房價市場最蓬勃的時期。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加拿大家園)

多倫多新獨立屋衝破100萬加元

安省建築業及土地開發協會(Building Industry & Land Development,BILD)今日公佈,多倫多地區新獨立屋均價首次突破了100萬元,十年之內翻了兩倍多。

多倫多地區新獨立屋均價首次突破了100萬元,十年之內翻了兩倍多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該協會表示,至3月31日,多倫多地區的新獨立屋平均價格為104萬5659元,比去年同一時期增長了21%,與十年前相比,價格漲了兩倍以上。

去年多倫多地區新獨立屋的均價是86萬1848元,而在2006年時,新獨立屋的平均價格只有43萬9294元。

協會主席兼執行長塔科(Bryan Tuckey)表示,由於多倫多地區的人口持續增長,人們對新獨立屋的需求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市場供給。他說,由於政府管制及可開發土地資源的缺乏,多倫多區內可供出售的全新獨立屋數量非常少,這使購房者的選擇範圍縮小,導致了價格上漲。

在今年3月31日前,多倫多地區共出售了1634間全新的獨立屋,而2006年3月時售出的新獨立屋為1萬1149間。

塔科還表示,儘管現在新建了更多鎮屋和高層公寓,但對於新獨立屋的需求仍然強勁。

據統計,全新鎮屋的均價為67萬2419元,新半獨立屋均價為61萬2487元。而包括鎮屋、半獨立屋和獨立屋在內的低層住宅在今年三月時的均價為84萬9312元,同樣刷新了往年記錄,比2015年三月時增長了15%。

此外,地產經紀李察茲(Mark Richards)表示,購房者的競價非常激烈,也是把房價推到「新高度」的原因。如今多倫多市中心的房子平均售價要比開價時高出20萬到30萬左右。而在萬錦市及新市,他也曾代理出售過超過開價10萬元的獨立屋。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加拿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