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1149个单位 新加坡房价下滑促使私宅销量去年回升

受房价下滑推动,有地私宅的销量去年回升至2013年的水平。尽管如此,分析师认为,较低价格不会使需求显著增加,今年的需求大致上会和去年持平。那新加坡房产多少钱

根据市区重建局的数据,有地私宅的价格去年下滑了4.4%,销量则在同一时期增加了将近两成。

市建局房地产资讯系统(REALIS)的数据显示,去年共有1149个有地私宅单位售出,比前年的962个单位多。

2013年,售出的有地私宅单位共计1389个。

过去10年来,有地私宅的销量从来没有少过2000个单位,直到2013年政府实施总偿债率(TDSR)限制房贷后,销量才首次跌破这个界线,更在前年跌至少过1000个单位,唯有在去年才稍有起色。

有些发展商在市场稍有起色之际,准备顺势推出几个项目。例如,加冷发展(Kallang Development)准备在5月开始,陆续推出排屋项目水乡(The Springside)第11至第13阶段的114单位,价格从270万元起跳。该项目位于三巴旺一带,发展商说,前10个阶段的单位已经售罄。

凯德集团(CapitaLand)早前发布业绩时说,有地私宅项目Victoria Park Villas预计可在上半年推出。该项目位于加冕路,共有106栋半独立式洋房与三栋独立式洋房。

万国公司(Bukit Sembawang)也考虑在下半年推出位于宏茂桥的有地私宅项目豪景山(Luxus Hills)第八阶段的30至40个单位。

该项目发展商说,目前正在售卖的第七阶段单位,已售出超过六成。这个阶段包括28间排屋与四栋半独立式洋房,价格从282万元起跳。

根据统计,去年有地私宅买家普遍购买的房子多数介于300万元至400万元。

购买第10区(阿摩、武吉知马、荷兰路、东陵)豪宅的买家,则愿意付500万元以上的价钱。数据显示,以私宅地址注册的买家所买的101个第10区单位中,有76个单位的价格在500万元以上。

买家仍相当谨慎

需求不会显著增加

智信研究与咨询总监王伽胜受访时说:“合理的价格水平已经出现,但我认为这不会显著增加需求。买家仍然相当谨慎,而且市面上有很多选择。”

21世纪不动产新加坡总裁邱瑞荣说,房贷限制仍然是抑制市场的主要因素。此外,他注意到,一些银行的估价师的态度越来越保守,对有地私宅的估价有所调低,以致可借贷的款项随之降低。

他说:“这意味着银行不喜欢这种风险,愿意借的钱不多。房地产市场是靠银行贷款来运作,银行的这种想法会影响市场的估价。”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据联合早报)

2016年新加坡私宅房地产税下调至20%

从2016年1月1日起,在新加坡,93%的房屋屋主缴交较低的房地产税。

新加坡国内税务局昨天发文告说,配合市场租金的下跌,住屋的年值(annual value)也将有所下调,让更多屋主明年缴交较低的房地产税。那么新加坡房产交易税是多少呢?

当局说,住在一房式、二房式和约2万8200个三房式组屋自住屋主(owner-occupier)无需缴交房地产税,其余三房式、四房式和公寓式组屋的房地产税下调的幅度介于9%至24%。

税务局每年会定期评估住屋的年值,主要根据住屋的潜在全年租金来计算。这已是组屋屋主连续第三年缴交较低的房地产税。

调整后,须缴交房地产税的三房式组屋自住屋主可省下1元6角至12元,四房式组屋自住屋主可省下14元4角,五房式组屋和公寓式组屋(不包括执行共管公寓)自住屋主则可省下16元8角。

逾八成新加坡私宅房地产税将下调3%至20%

另一方面,在缴交较低房地产税的私宅屋主中,超过八成屋主的房地产税将下调3%至20%。

房地产业研究专家智信研究与咨询总监王伽胜认为,当局下调住屋年值完全是预料中的事情。

王伽胜说:“私宅出租方面有不少问题。新建成的私宅从2013年的1万3150个单位增加到2014年的1万9941个单位和2015年的1万9000 个,预计在2016年完成的私宅单位会有2万2000个。建成的房子增加,但发展商和屋主却无法把房子租出,全岛各地的房屋空置率因此上升。当局应该是认 为发展商和房主需要援助,才会下调住屋年值,可说是采取了善解人意的措施。”

明年市场仍趋软住屋年值会持续下滑

另外,王伽胜预测无论是组屋或私宅,明年的整体市场仍会持续趋软,之后的租金估计会因为房屋空置率攀升而相应下滑,住屋年值也会持续下滑。

另一方面,欣乐国际执行董事麦俊荣则说:“当局下调住屋年值是好事,有些发展商和屋主会从中受益,但我认为这不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大的影响。住屋年值和房地产税每年都会改变,往后的发展和走向也难以估计。”

税务局已向所有屋主发出房地产税通知。屋主须在明年1月底前缴交房地产税,未及时缴税者会面对相当于应缴税金额5%的罚款。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联合早报网)

新加坡房产税:引入年值“劫富济贫”

以低税率闻名的新加坡,其税制设计相当完善。很多在中国仍有争议的税目,新加坡很早就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房地产税就是如此。在新加坡,房地产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与其说它给民众增加了经济负担,不如说它是“劫富济贫”的工具。那新加坡房产交易税是多少?

新加坡房产税的计算基础是房屋的年值。所谓年值,是业主出租一个房间(不是一整套)一年所获得的租金收入,再减去物业管理等开销所得的纯利润。年值由税务局每年根据各地的平均租金回报率计算,通常会低于租房的利润。

新加坡政府对于年值超过8000新元(1新元约合4.5元人民币)的自住房征收4%-16%不等的房产税,非自住房屋税率则没有起征点,从10%至20%不等。如果自住房年值低于8000新元,无需缴纳房产税;如果不是自住用房,就必须每年缴纳最高800新元的房产税。这一政策体现出政府对小户型和低收入家庭的关怀。

 

随着房产年值提高,所要缴纳的税款也水涨船高。以一个年值3万新元的房屋为例,如果是自住用房,每年的房产税为房屋年值(30000—8000)×4%,即880新元;如果出租,则为30000×10%,即3000新元。这一差额会随着年值的增加而拉大,如果房屋的年值达到10万,自住的业主需要缴纳9200新元的房产税,而非自住的业主则要承担2万新元的税款。除此之外,自住用房的购房者每年会得到各种名目的优惠和抵扣,最终需要缴纳的数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非自住用房则必须全额缴付。

这一税制的设计,与政府组屋的政策相互作用,让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没有出现恶意炒房的现象。在新加坡,9成居民生活在组屋里,组屋由政府统一规划,按照居民承受力而非市场价格定价,其标准是新加坡中低收入家庭4至5年的收入之和,或者20年至30年可用于住房消费的公积金之和——能够购买一套组屋。对于海外人士来说,他们唯一的选择是购买价格高昂的公寓,其房价不仅是组屋的几倍,更需要交付不菲的物业费等费用。

总的来讲,新加坡约80%的收入税是由顶层20%的高收入群体缴纳的,这一比例同样反映在房产上。政府把从富人身上征的税,拿来补贴组屋购买者,实现国民财富的重新分配。2011年和2013年,新加坡曾两次对房地产税进行改革,其基本思想仍是进一步倾向弱势群体,让高端住宅业主尤其是房产投资客缴更多税。对于这一制度,记者在新加坡很少听到抱怨声。基本上能买公寓的,大多不差那点钱,而买组屋的中低收入者在各种补贴下,实际税负几乎为零。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据环球时报)

受供求差距的影响 私宅空置率攀升租金却连续下滑

因为新竣工私宅单位越来越多,外来人员的增长却跟不上脚步,使得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造成整体私宅的空置率从2013年开始攀升,而与此同时租金则连续下滑。

根据市区重建局房地产资讯系统的数据,私宅在2010年的空置率是5%,2013年却增至6.2%,到去年已达8.1%。那么新加坡房产交易税是多少呢?新加坡房产多少钱呢?

新需求的增长比新供应增长的速度慢,而外劳政策收紧是新需求增长放缓的原因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不过,不同地区的空置率有所不同。截至去年第四季,西部的空置率最低,为3.1%,而东部的空置率最高,达10.4%。东北部也好不了多少,空置率为10.3%。

租金与空置率的关系如同跷跷板,一上一下。随着空置率上扬,郊区私宅租金也从2013年开始下滑,而高档和中档私宅则从2014年起下滑。郊区私宅在2015年的租金跌幅最大,下挫5.6%。

出租市场疲弱,屋主如何避免独守“空房”?分析师建议投资者采取不同策略,包括减低租金、制定较有伸缩性的租约和出租一些卧房,让房子可以继续出租,赚取租金来偿还房贷。

对于空置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是供求失衡所造成。

欣乐国际(SLP)执行董事麦俊荣指出,新需求的增长比新供应增长的速度慢,而外劳政策收紧是新需求增长放缓的原因。

他表示,由于外劳占租金需求相当大的部分,因此当外劳数目下滑,对房地产的需求也会跟着收窄。

不仅如此,新竣工私宅的大量增加,也进一步加剧了供应超过需求增长的问题。

戴德梁行(DTZ)研究部东南亚区域主管李乃佳指出,在2011年大选以前,外劳的年度增长率是9.4%,之后却跌至2014年的2.2%。相比之下,2014年第四季竣工单位的增长却达6.7%。

智信研究与咨询总监王伽胜指出,新竣工单位逐年增加,2013年有1万3150个,2014年激增至1万9941个,2015年稍减至1万8971个,但今年全年预料将有2万1905个竣工。

王伽胜认为,租金竞争激烈,使得好些屋主租不出房子,以及一些屋主不愿意“纡尊降贵”而降低租金,担心吸引到自己不想要的租户,都是房子空置的一些原因。

最终供过于求也进一步打击了租金市场。麦俊荣说:“新供应和新需求的失衡对房屋价格和租金形成下跌压力,使得目前的住宅市场成了租户市场,租户具有主导权。

出租市场疲弱,屋主要如何避免成为“空屋”屋主?以下综合了各分析师提出的意见:

一、争取现有租户续约。尽可能迎合租户的要求,包括减租或帮忙进行维修。

二、若房子空置,则应削减租金叫价。对价格敏感的潜在租户来说,这一招最为有效。

三、尽量让房子显得与众不同,可以通过装修和装潢来达到这个效果,但也不要花太多钱,以免得不偿失。

四、制定较有伸缩性的租约,例如10个月租期,而非一年或两年。

五、考虑出租一些卧房,总比让整个房子空置来得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屋主仍然得为整个房子交付房地产税,因为房地产税是以整个房子的市场租金计算。

六、配合租户的一些特别需求作出调整。例如,对一些时常需要出国公干的租户,屋主可考虑帮他支付水电费,或者根据租户出国时间的长短给予租金折扣等。

七、时间是关键因素,不要独守“空房”太久,否则竞争者越来越多,屋主将失去先行者优势。

八、寻求专业有经验丰富的房屋经纪的协助,以更快租出房子。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据联合早报)

分析师:新加坡今年更多新私宅将减价集体出售

根据仲量联行的计算,未售出的新高档私宅单位将从2013年的600多个,增至今年的800多个。受QC条例影响的高档私宅单位,也从2013年的200多个,增至2014年的近600个。尽管这个数字在去年稍微下滑至近500个,但在今年又回弹至约550个。

由于一系列房地产降温措施和相关条例在今年产生更大效应,市场分析师认为我国今年将出现更多减价集体出售的新私宅买卖。

新加坡今年更多新私宅将减价集体出售
新加坡今年更多新私宅将减价集体出售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根据仲量联行(JLL)昨天发布的2016年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相对过去三年,今年将有更多未售出的新高档私宅单位,预计会有更多这类私宅以减价集体出售方式转手。

根据发展商合格证书(Qualifying Certificate,简称QC)条例,凡拥有外国股东的发展商(包括上市公司),必须在五年内完成所发展的私宅项目,并在取得临时入伙证(TOP)后的两年内卖出所有单位,否则将面对高额的延长费。

这类延长费是按地段地皮价和未售出单位占比计算,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延长费分别是未售出单位地皮价的8%、16%和24%。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发展商可以选择私有化,成为新加坡公司,也可以减价集体出售单位,以避免支付这笔延长费。

根据仲量联行的计算,未售出的新高档私宅单位将从2013年的600多个,增至今年的800多个。受QC条例影响的高档私宅单位,也从2013年的200多个,增至2014年的近600个。尽管这个数字在去年稍微下滑至近500个,但在今年又回弹至约550个。

与此同时,找寻单一买家集体购买单位的发展商也逐年增加。以这种方式招徕买家的新高档私宅单位,从2013年的不到50个,增至2014年的200个,今年预计多达500个。

发展商集体出售单位时,一般会给予买家很显著优惠。过去一年半,集体出售的六个新高档私宅项目,优惠高达15%至35%。

仲量联行指出,本地高档私宅价格如今比其他国际城市低了40%至50%,比伦敦和纽约便宜约80%至90%,比中国香港便宜160%。

另一方面,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也将影响发展商。政府在2011底推出该措施,规定发展商须在五年内完成私宅项目并将所有单位卖出。若期限后仍有卖不出的单位,发展商得支付额外买家印花税,即地段地皮价的10%,ABSD在2013年初又上调至15%。

从2011年底算起,今年底将有第一批私宅期满,发展商将面临支付额ABSD情况。与QC条例不同的是,就算项目只有一个未售出单位,发展商也须支付额外买家印花税。

仲量联行预计,本地整体高档和大众私宅价格会在今年继续下滑5%至10%,并预计明年触底。该行认为,本地住宅的可负担性,已接近2003年经济萎缩时的水平。这是因为国人收入在2003年至2015年增长90%,同期的高档和大众住宅价格则增长70%至80%。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据新加坡早报)

降温措施虽暂未松绑 分析师看好新加坡房地产板块

尽管当地政府现阶段不打算放宽降温措施,新加坡私宅价格仍可能进一步下调,但分析师认为最坏的时期已过,看好房地产板块。

尽管新加坡私宅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调,但分析师依然看好房地产板块

新加坡财政部最近向媒体表示,现阶段没有必要延长私宅必须在五年内完工的期限,令房地产发展商对大选后降温措施松绑的期待落空。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更多单位推出市场,发展商将会让步削价;但整体而言,房地产板块仍受看好,特别是凯德集团(Capitaland)和城市发展(City Development)。

根据发展商合格证书条例,凡有外国股东的发展商(包括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在五年内完成所发展的私宅项目;并在取得临时入伙证(TOP)后的两年内,卖出所有单位,否则得缴付罚金。

房价可能进一步下调

一旦逾期没有“清货”,所有未售出单位将按比率来缴付罚金,第一年的延长费相等于土地价格的8%、第二年提高至16%、第三年则高达24%。

马来亚银行金英证券分析师王致浩表示,2013年额外买方印花税(Additional Buyer Stamp Duty)实施以来,在政府售地计划(GLS)推出的项目,在2016年第四季逾期未售的私宅单位预料会有32个,到了2017年会激增至3022个。因此,房价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尤其是大众私宅市场。

王致浩表示:“我们预测2016年政府还是会放宽降温措施,虽然销量不会马上回弹,但对发展商来说是去掉肩上的一个重担。”

他认为发展商已挨过降温措施的最坏时期,因此给予“加磅”评级;但仅给予华联企业“持守”评级,目标价为1.92元,昨天闭市价是1.795元。被多名分析师建议“加磅”的房地产股包括凯德集团、城市发展和永泰控股。

大华继显分析师预测,在最坏的情况下,私宅单位因滞销而必须缴付罚金,大型发展商的账面价值将减少2%至7%,如凯德集团和城市发展的账面价值会减少5%。中型和小型发展商则承受较大风险,账面价值可损失13%至21%,如喜敦控股(Heeton Holding)和星控股(Sing Holdings)分别会损失20.7%和20.5%的账面价值。

分析师认为,大型发展商有足够“银弹”来承担可能面对的罚金。目前的房地产股价,其实也已经将这些负面因素考虑在内,因此维持“加磅”评级。

星展唯高达分析师陈伟祥认为,发展商营收相当稳定,因为发展商都要“清货”,而且商业项目做得不错;只是办公楼和零售方面业务表现疲弱,可能会拉低盈利。

陈伟祥认为房地产股还是相当有吸引力,因为这个板块的股价资产净值比(P/NAV)的0.72倍,接近股价重估净资产净比 (P/RNAV)的0.6倍。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之新加坡,了解新加坡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新加坡非有地私宅价格 连续七个季度下跌

尽管交易量回弹,新加坡非有地私宅价格连续第七个季度下跌。这是过去13年以来,私宅价格持续下滑最久的一次。从2013年第三季的高峰算起,私宅价格已累计下跌近7%。

新加坡非有地私宅价格 连续七个季度下跌

分析师指出,房地产降温措施和贷款限制没变,再加上私宅供应饱和、人口增长放缓,因此私宅价格持跌是“毫无悬念”,但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大众化私宅价格跌幅正在扩大。

根据市区重建局昨天公布的预估数据,私宅价格在今年第二季环比下跌0.9%,跌幅略小于第一季的1.0%,上半年累计下跌1.9%。

分析师认为,私宅价格接下来会继续适度下跌,全年整体跌幅介于4%至6%,自市场高点算起的跌幅介于9%至11%。

高力国际研究咨询部主管谢岫君认为,私宅目前的累计价格跌幅适中,可视为“软着陆”。世邦魏理仕东南亚研究部主管沈振伦却认为,未来几个月政府放宽降温措施的可能性会提高。

我国私宅价格上一次如此下跌是在2000年至2002年。受互联网泡沫破灭影响,私宅价格当年连跌八个季度。

此次的预估数据显示,各类型非有地私宅价格在第二季都下跌。其中,大众私宅(中央区以外,简称OCR)下跌1.2%,大于第一季的1.1%、去年第四季的0.8%,以及去年第三季的0.4%跌幅。

高 档私宅(核心中央区,简称CCR)下跌0.5%,略大于第一季的0.4%跌幅,但显著少于此前三个季度的0.8%至1.5%跌幅。中档私宅(其他中央区, 简称RCR)则下跌0.5%,显著小于第一季的1.7%跌幅。也就是说,大众私宅价格跌得更快、中高档私宅的跌势则有所收缩。

仲量联行(JLL)研究与咨询部新加坡董事王德辉解释说,55%大众私宅买家是组屋提升者,转售组屋的价格滑落得比大众私宅更快,扩大了两种住房的距离,减少提升者购买私宅的兴趣。

ERA产业主要执行员林东荣说:“大众私宅下跌幅度最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央区以外的地区拥有大量没卖出的项目,与转售市场一起争夺买家。”

智信研究与咨询总监王伽胜说:“大众私宅的投资者找租户困难,有更多会考虑脱售单位。买家看到单位空置,会质疑单位的投资潜能,因此积极地讨价还价。”

但从累计价格跌幅来看,大众私宅的跌幅,其实比中高档私宅小。沈振伦指出,自2013年市场高点以来,中高档私宅价格累计下跌7.4%,大众化私宅则下跌5.3%。

他说:“中高档私宅的累计价格跌幅较大,主要是中央区有大量旧单位以较低价格转售,拉低了该区的价格指数。中央区以外,以较高价格出售的大众私宅新单位,在前几个季度有强劲的销量,放缓了该区的下跌情况。”

谢岫君也指出,中高档私宅跌价后,买家对这些私宅的兴趣略有上升,在第二季为中高档私宅的价格带来支撑力。

在私宅交易量方面,王德辉指第二季的非有地私宅买卖禁令(caveats)有2912个,环比增长49%,也比去年的平均季度交易量略高,显示私宅交易量有所回稳。

谢岫君指出,现在至2019年的私宅供应可观,截至今年3月,共有1万9359个私宅单位未售出,这包括那些已推出的项目,和那些符合销售要求但仍未推出的项目。

她认为,买家在今年下半年仍会采取观望态度,发展商也会谨慎推出新项目,但不管是发展商还是转售单位的卖家,仍然有一定的持有力。

新加坡5月份非有地私宅转售价下跌0.6%

新加坡整体非有地私宅转售价格继续下跌,5月份私宅转售价格,相比4月下跌0.6%。

根据出炉的国大房地产价格指数(SRPI),除了3月份短暂上扬0.2%外,该指数今年以来的其他月份都处于下跌状态,而且5月份的整体私宅转售价跌幅扩大,从4月的0.3%扩大至0.6%。

新加坡5月份非有地私宅转售价下跌0.6%

分析师表示,私宅转售价下行将是本地楼市下来的“新常态”,不过从每月转售价格波动不超过1%的情况来看,转售价预料会趋向稳定。

戴德梁行(DTZ)研究部副主管李乃佳说:“除非市场出现一些重大变化,例如政府放宽降温措施条例等,造成市场的‘反射性反应’(knee-jerk reaction),否则私宅转售价只会保持在现有水平或稍微下跌。”

根据国大房地产价格指数,中央区和非中央区的私宅转售价格在5月都下滑,前者跌1%,后者则微跌0.1%。

智信研究与咨询总监王伽胜表示,5月的私宅转售价微跌,一方面显示农历新年后在3月掀起的买气难以持续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因一些反应热烈的项目在4月推出后,市场又恢复到淡静局面。

4月份有两个新项目推出,即位于巴特礼地铁站附近的绿盛邨(Botanique@Bartley),以及位于义顺地铁站旁的北园公寓(North Park Residences)。这两个项目反应热烈,促使该月份的新私宅销量月比激增83%。

李乃佳认为,如果只是单个月份,私宅转售价变动并不大,但若从较长期走势来看,转售价明显呈下行趋势,特别是中央区。

中央区私宅转售价格指数去年5月处于150点左右水平,现在却跌至133.4点,一年跌幅为11%。

李乃佳说:“明显地,中央区一些私宅业主基于不同原因,例如不想再继续等楼市回弹,或是想脱售资产去投资其他项目等,如今更愿意以较低价格把私宅单位卖出。”

另一方面,面积不超过506平方英尺的小型公寓,其转售价则由升转跌,从4月份的上扬0.4%,在5月份转而下跌1.3%。

对此,王伽胜认为,这说明4月份小型公寓转售价上扬,纯粹是偶然情况。

事实上,由于自去年起有更多小型单位竣工,小型公寓这个私宅市场的竞争已越来越激烈。

展望未来,王伽胜预计小型公寓转售市场将继续疲弱,而整体私宅转售价今年估计会下跌高达6%。

2015年4月新加坡房价趋势报告

4月份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由于缺乏利好消息刺激转售私宅市场,加上受降温措施的持续影响,是导致4月份转售私宅价格继续面对下行压力的原因。
  
但他们也表示,转售私宅价格接下来应不会有大幅波动,所以期待转售私宅价格大跌的买家,将很难寻得符合他们预期价位的私宅项目。


私人公寓市场

新加坡私人公寓市场4月份的销售每尺均价为1246 psf,相较3月的1206 psf 上升了3.3%。与去年同期相比略微下降0.7%。

销售交易总量为944宗,相比3月份的912宗略微增加了3.5%,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15.3%。


租赁市场

新加坡私人公寓市场4月份的出租每尺均价为3.67 psf,相较3月的3.57 psf 上升了2.8%.相较去年同期的3.84psf则下降了4.4%。

销售交易总量为5365宗,相比3月份的5250宗增加了21.9%。相较去年同期的4809宗也增加了11.6%。

查看大图

 

新加坡:相对于非面海单位 海景公寓溢价大缩水

一向令买房者趋之若鹜的海景公寓,近两年来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据分析师统计,有海景的私宅单位过去一年交易量极少。此外,面海单位过去数年的投资回报并没有高于非面海单位,这类单位相对非面海单位的溢价已出现大缩水。

新加坡:相对于非面海单位 海景公寓溢价大缩水

点击查看更多新加坡房产

智信研究与咨询(R’ST Research)总监王伽胜以第4邮区吉宝湾的濒海公寓为例说明,当地的面海单位溢价已从2012年前的8%至10%,跌至如今的3%至5%。

由于华人一般认为“水能生财”,濒海公寓向来是华人买房者追捧的一种私宅。此外,在拥挤大都会中拥有一间可遥看大海的单位,不仅能提高本身的生活享受,也能凸显社会地位。

仲量联行(JLL)东南亚研究部主管蔡炎亮说:“海景也是出租卖点,有海景的投资单位更容易出租,租金也可更高。”

新加坡四周环海,可供住宅用途的濒海地段却不多。濒海公寓主要分布在六个区域,包括第15邮区至第16邮区的东海岸、第5邮区的西海岸、东北部第17邮区至第18邮区的白沙和罗央、南部第4邮区的圣淘沙升涛湾、同区的吉宝湾,以及第1邮区至第2邮区市中心内的滨海湾。

王伽胜说,2000年至2008年是海景公寓全盛期,许多买家不惜支付高昂的溢价来买一间面海公寓。据蔡炎亮计算,即使是同个地区、同个项目或同座大楼,面海公寓过去十年的平均售价,比非面海公寓售价高出5%至20%。

以东海岸的私宅为例子,碧湾路的旭日湾(Costa del Sol)是本地较知名的濒海私宅项目,落成于2004年,正前方是大海且无高楼遮挡,单位也有落地窗,凡12楼以上单位,都可遥望大海。其正后方的翠湾园 (The Bayshore)落成于1997年,视野被旭日湾挡住。蔡炎亮指出,旭日湾面海单位售价比翠湾园高20%至30%,但这必须把落成年份不同考虑在内。

西海岸海皇园(Blue Horizon,2005年落成)面海单位的售价,分别比后方西湾公寓(West Bay Condominium,1993年落成)和西海湾度假公寓(Westcove,1998年落成)单位高出15%至25%。

在东北部,白沙项目涟漪湾(Ripple Bay)的面海单位售价,比同项目非面海单位高3%至10%。此外,同区的执行共管公寓项目Sea Horizon和水彩苑(Watercolours),前者的面海单位售价,也会比后者面积相似的非面海单位高10%至13%。

市场淡静 面海公寓交易低

不 过,戴德梁行(DTZ)研究部副主管李乃佳受询时指出,楼市一片大好时,面海公寓售价的确会比非面海公寓高10%至15%,“但如今市场淡静,近年来面海 公寓很少交易,因为买卖双方在价格方面存有很大分歧。一方面屋主想借海景推高价格,另一方面在总偿债率框架(TDSR)和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措施 下,买家更不情愿多付一分钱”。

李乃佳以第4邮区吉宝湾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项目为例说,这个刚落成两年的项目在去年下半年,仅有两间面海单位转售。同样的,位于圣淘沙升涛湾的泊宁轩(The Berth by the Cove)项目,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仅一间面海单位转售。

王伽胜直言,打着“濒海生活”旗帜做卖点的私宅项目已经落伍。本地在2008年之后有更多新私宅项目涌现,许多靠近地铁站,给予买家和租房者更多选择。相比之下,许多濒海公寓则地点偏僻,也不靠近地铁站。

所处地区影响房价

此外,旧的面海公寓落成已有一段时间,公众对其缺点也开始有一定认识,也削弱了面海公寓原有的卖点。譬如,濒海公寓较潮湿且盐分高。李乃佳说,濒海公寓维修保养成本较高、窗口正对大海的单位到了晚上,视野几乎是漆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