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曼哈頓中城的時代華納中心俯瞰著中央公園,有的公寓以千萬美元成交,買主卻是名字奇怪的實體公司。《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在裝飾著暗色玻璃幕墻的那棟大樓背後,大部分業主竭盡全力地不讓自己的身份泄漏,將公寓登記在信托機構、有限責任公司或其他能隱藏他們姓名的實體名下。
通過揭開200多家空殼公司的秘密,《紐約時報》記錄了曼哈頓這棟標誌性建築十年裏的所有權情況。全球資本改變著這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而這裏則是供這些資本駐足的壹處驛站。
許多業主代表了美國富人階層的壹個橫截面:高管和名流,醫生和律師,科技行業企業家和華爾街上的操盤手。
但紐約時報也發現,有錢的外國人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其中至少16人是政府調查的對象,不是以個人的身份,就是以公司老板的身份。已有四名業主被捕,另有四人因違法活動而被處以罰款或其他懲戒措施。
同時,空殼公司的所有權結構被掩蓋得密不透風,要想查清真相異常艱難,只有個別案例有跡可尋。
文章以時代華納中心(Time Warner Center)的幾套公寓為例。那棟大樓74層編號為74B的共管公寓在2010年被以1565萬美元的價格售出,買主是壹家名為25CC ST74B有限公司的秘密實體。該實體可以追溯到前俄羅斯參議員、銀行家維塔利·馬爾金(Vitaly Malkin)的家族。因為涉嫌與有組織犯罪有關聯,馬爾金曾被禁止進入加拿大。
去年秋天,另壹家空殼公司出資2140萬美元,從名為迪米特裏奧斯·孔托米納斯(Dimitrios Contominas)的希臘商人手裏買下了同壹樓層的另壹套共管公寓。壹年前,孔托米納斯在希臘的壹場反腐行動中被捕。
往下幾層,是另壹家空殼公司“哥倫布天際線”(Columbus Skyline L.L.C.)擁有的三套共管公寓。《紐約時報》中文網說,該公司屬於壹個名為王文良的中國商人的家族。在新澤西州,這位承包商的建築公司被發現讓工人住在危險且不衛生的地方。
文章說,外國業主包括來自俄羅斯、哥倫比亞、馬來西亞、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墨西哥的政府官員及其親信。
他們得以豪擲數以百萬計的美元購買房產卻幾乎未遭到質疑,是因為美國的法律促進了這些資金的流動。通過空殼公司,這些資金基本上無跡可尋。
大量資金正前所未有地在全球不受約束地流動,其動機可能是腐敗和避稅,也可能是投資戰略,而經濟越來越不分國界,轉移和隱藏資產的途徑也在激增,使得這種流動成為可能。
這股資本洪流來到倫敦、新加坡和其他金融中心,催生了外國超級富人的專屬地帶,隨之而來的是怨恨之情和有關階級不平等的爭議。在重塑城市面貌的玻璃和鋼鐵大樓裏,階級不平等變得有形起來。
在紐約,9·11襲擊過後,這股資本洪流選擇了時代華納中心作為著陸地。即便十多年過去了,中央公園的南邊也建起了壹排摩天大樓,時代華納中心壹直是這種全球化現象在紐約的典型代表,反映了相互交織的趨勢:流入高端房地產市場的外國資金日越來越多,使用空殼公司的做法愈演愈烈。
根據PropertyShark網站的數據,紐約市售價超過500萬美元的共管公寓每年的銷售額為80億美元左右,是10年前水平的三倍還多。去年售出的此類共管公寓中,超過壹半被賣給了空殼公司。
時報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壹個不透明的經濟體獲取海外財富的運作機制。由於缺乏相應的動機,也沒有法律上的義務,參與高端房產銷售的壹系列人員——律師、會計、經紀商、代管代理、房地產中介、公管公寓董事會和建築工人——通常對自己職責之外的情況壹無所知。正如時代華納中心前公管公寓管理者魯迪·陶舍爾(Rudy Tauscher)所說:“大樓裏的工作人員不知道錢是從哪來的,我們也不感興趣。”
空殼公司的所有權結構被掩蓋得密不透風:為了揭開在時代華納中心擁有共管公寓的空殼公司的所有權結構,時報花了超過壹年的時間,搜索了20多個國家的商業和法庭記錄,采訪了數十位了解該樓盤的人士,研究了數以百計的公開地產記錄,將出現在房契上的律師或親屬姓名與真正的買主對應了起來。
然而有些時候,要想確定空殼公司背後的資金來源幾乎是不可能的。購房者可以使用會計、律師或親屬的名字來註冊壹家空殼公司。購買公寓的通常不光是個人,還有投資者團體和大量的購房者家庭成員,這讓購房資金的來源變得更加模糊。此外,空殼公司的所有權可以隨時轉移,不會顯示在房產記錄上。
高端房地產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透明,對於想要隱瞞財富的海外人士也更加具有吸引力,雖然與此同時,美國正在敦促其他國家幫助自己止住以避稅為目的的資金外流。盡管執法官員非常擔心空殼公司為非法所得提供了掩護,要求更大公開性的努力都未獲成功。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