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之城的怡人海滨 中环究竟是谁的 “明珠” | 居外看点

作者:Christopher DeWolf

Kacey Wong, 这位香港知名的视觉艺术家此刻正坐在中环海滨的一条长椅上,静静地看着电视制作人员忙碌地拍摄着眼前成片的雕塑作品。一旁有着Antony Gormley以及Yayoi Kusama这样国际级艺术大师的作品。他自己的那套六件的线框雕塑“行星与彗星”(Asteroids and Comets)这次也被选中参展。

“这才像个雕塑公园!蓝天、草地、配上大型雕塑。在香港,很难得找到这样的空地,” 他说。

香港电动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期间的中环海滨
香港电动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期间的中环海滨

 

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这次港湾艺术雕塑展持续了接近2个月,从2月22日到4月11日。期间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汇集了各类全球顶尖的公共艺术,这在公共艺术比较少见的香港算得上是史无前例了。本次活动的举办场地同样来之不易,毕竟中环海滨只有不到40%的区域是对公众开放的。而且这片区域是10年前填海造地的产物,每每望着这一片10年前填海造地而得的区域, 总有种它是在高楼与汪洋大海之间偷来的的窃喜感。

置身于中环港湾,望着背后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香港的过去。这里从来没有雕塑公园,因为这座城市压根没有为艺术留下什么落脚之地。在香港,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与地产有关。

Kacey的雕塑再过去一点的地方,是一块临时活动场地,过去常用于举办音乐节和嘉年华等活动。此刻则是最新一期的“中环艺术” (Arts Central)展览,那里也吸引了不少人潮。沿着海岸线再往远处望,还有摩天轮,一小部分暂时闲置的空地,渡轮码头,巴士终点站以及连接中环和湾仔的新地下高速公路入口……这一块是香港这里罕见的没有用来盖房地产土地了。

|香港中环,皇冠上的宝石

如果香港想要打造一处能和悉尼,斯德哥尔摩或者洛杉矶媲美的海滨路段,唯一的一张王牌可能就是香港的中环海滨

维多利亚港与作为前景的西九龙总站
维多利亚港与作为前景的西九龙总站

香港海滨事务委员会(Harbourfront Commission)是香港政府的智库。其主席Nicholas Brooke把香港的中环比喻成皇冠上的宝石。虽然目前这里长达73公里的海岸线只有不到一半对外开放。但是在他看来,香港政府是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毕竟大约有50公里的海岸线是由他们掌控。

中环港湾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决定。正式对外公布的开发方案其实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方案承诺将把这里打造成香港的中心地段,一个高度开放的世界级舞台,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标地块。然而10年过去了,这里除了被切割成小区块不断对外招标,出售以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惊喜。

1968年的香港港口鸟瞰图
1968年的香港港口鸟瞰图

Peter Cookson-Smith,一位曾在70年代参与过沙田和大浦新镇规划的老规划师表示,因为没有太多类似的优秀城市规划案例作为参考,香港白白浪费不少大好机会。现在的香港如果想要利用好其充足的海滨资源来开发丰富的水上活动,涉及的改变和工作量都相当可观。

码头是香港所有故事的开始

如果不是因为码头,香港将会是完全另外一个模样。正是看中了香港的码头在海运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当初英国人才会选择开发这个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小渔村,并且最终把这里变成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而这一切的人口,货物和金钱的流通,其实都是从中环开始的。

中环海滨则是香港城市发展起源地。1841年英国人在水坑口(Possession Point)首次登陆时,还没有好莱坞道, 水坑口的下面就悬崖加上海水。慢慢的,填海造地给香港这座城市披上一层又一层的光鲜外衣,填出了皇后大道,然后再是德辅道。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干诺道也出现了。它们都在不同的时代先后被冠上过“中环海滩(Central Praya)”的名头。这个词原本出自于葡萄牙语,最后倒是被英国人用上了。

1986年,中环皇后码头在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访问之前被装饰
1986年,中环皇后码头在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访问之前被装饰

再来翻翻1925年“中环海滩”的老照片,你会发现很多香港的重要建筑无一例外地由华丽的石材建成,设有宽敞的大阳台,比如当年的英女王住所、邮政总局、香港俱乐部、中央消防中心和最高法院等等。在它们前面则是建有新古典主义风格大门的皇后码头,供这片“殖民地”上的贵族和他的劳工佣人们使用。旁边是建有维多利亚风格钟楼的天星码头,那里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只将人们送上岸。当年的香港真的不过是一个港口。

二战以后,香港开始一系列小规模的填海造地。中环西边的一个码头当时是一个被称为“穷人夜店(Poor Man’s Nightclub)”的夜市。那里的商贩售卖各种嘉年华游戏和例如香辣蛤蜊这样的美味小炒,价格实惠,再加上很舒服的海风,着实不失为一个当地人消遣时间的好去处。

1984年,游客在“穷人夜店”的摊位上购物
1984年,游客在“穷人夜店”的摊位上购物

爱丁堡广场也是填海造地的产物,那里汇集了大量公众建筑,设计充满了轻快现代的气息,其中包括了大会堂,可以眺望港口全景的公共图书馆,剧场,吃早茶的地方也是必不可少。如今的皇后码头已经与一间小的购物中心完美结合;天星码头也在旁边重建,不过原本的维多利亚风格的钟楼现在换成了白绿油漆的立柱,简单实用。

Christopher Law是本地的一位建筑师,他对于爱丁堡广场的最初印象来自于6年前。当他坐在公车上看着和平纪念碑,大会堂和天星码头等建筑从眼前掠过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内心有些触动。那个时候他对城市规划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依然被震撼到了。

|对香港港口的保护

随着填海版图的不断夸张,曾经让人满心触动的景象已经与这座城市渐行渐远了。90年代初期,为了修建香港火车站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共计20公顷的海滨被硬生生地改造成为了陆地。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担心,或许有一天,香港将不再是一个港口。通过与香港律师兼社会活动家徐嘉慎 (Winston Chu)合作,香港议员陆恭蕙成功出台了(香港)《海港保护条例》(Protection of the Harbour Ordinance)。条例中禁止未来一切香港境内的填海工程,除非政府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该项工程来源自大规模的公众需求,这才成功叫停了填海版图的疯狂夸张,否则整个九龙湾以及坚尼地城和青洲之间的海域恐怕都将不复存在。但是在1996年保护法令正式生效前,仍然有一小块填海区域成功突围。

湾仔海旁于1967年进行填海工程
湾仔海旁于1967年进行填海工程

这块香港最后的填海区域从国际金融中心东侧一直延续到铜锣湾,目前用来修建中环湾仔绕道,未来则规划了北港岛地铁线,但是地面上土地开发计划依然没有明确披露,但是人们担心这里将会价高者得并且最终成为城市森林的一部分。

2006至2007年间,由于填海废料被堆积在皇后码头和天星码头,一场由热血青年组织的(香港)海港保护运动就此展开。这也是第一次,香港开始真正为自己的港口的未来着想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感谢中环海滨,否则也不会引起民众如此多的关注。因为大多数的香港人已经把拥有港口当作是理所当然的,这让他们不懂得去珍惜。其实那位在荷兰出生的香港环境保护主义活动家司马文 (Paul Zimmerman)才是这一切的幕后功臣。过去的超过10年的时间,他都在不遗余力地呼吁政府将香港海滨尽可能地开放给公众。

司马文1984年来到香港,最初在一家荷兰银行工作。当中环港湾出现危机的时候,他率先倡导了有关保护香港海岸线的社区运动。司马文来自鹿特丹(Rotterdam),众所周知,在荷兰港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香港却不是如此,曾经将这座城市带向辉煌的海岸线正在逐渐被人们忽视。

2002年,南区议员司马文和议员陆恭蕙以及环保活动家邵在德共同创办了非政府组织 “创建香港”(Designing Hong Kong)。他们的一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试图为香港民众争取一处公共可用的海滨区域,供大家逃离拥挤喧嚣的城市生活:户外野餐,放风筝,聆听现场音乐等等。在邵在德看来,香港已经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了,如果想为后人留下点什么,这些海滨区域将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Paul Zimmerman
Paul Zimmerman

海港的未来

香港政府于2006年公布的总体规划方案将新的填海土地分割成了8个区域。其中第四区(Site 4)将被用来重建天星码头的钟楼,皇后码头将被设置在第八区。第七区拥有开阔的活动空间,可以临时租借给活动公司举办活动,第三区将会别开发成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低层办公和零售建筑,同时设计还包括相应的户外园建配套。

1995年在中环行人天桥上看到的土地开垦工程
1995年在中环行人天桥上看到的土地开垦工程

针对此项规划,香港政府也发表声明表示曾于2011年进行了完善的设计调研并且参考了大量的民众意见。最终确定的设计要求也于2017年1月由城市规划委员会认证通过。所以任何第三区未来的开发商都必须依照这些要求进行投标。这在政府看来将会成为保障民众的设计要求成功落地的有效手段。考虑到项目的复杂程度,政府表示暂时将不会考虑以其他方式出售第三区的土地。

对于中环海滨内的临时活动用地,香港政府表示暂时没有明确的开发时间表,目前这片将近10公顷的海滨区域就只算是一个供人们休闲漫步的城市公园了。

第三区——争论的焦点

一月举行的友邦嘉年华
一月举行的友邦嘉年华

1977年就搬到香港的 Urbis Limited 创始人兼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Peter Cookson-Smith对香港政府这样的规划表达了失望,因为这样的答复既无法保证香港民众的利益,也无法将这里打造出其应有的水准。不少土地专家学者均认为香港政府将中环海滨与香港的其他地块一视同仁是非常不明智的。第三区的售价预计可以轻松达到800亿港币。但是现在香港政府在设计要求中仅仅限定了最大建筑面积及最小的公共及绿化面积,然后将剩下的设计主动权全权交给开发商,这样最终成品的品质和水准将很难有保证。

Cookson-Smith还强调香港政府不应该对香港的城市规划设计只是简单的提出一串指标和参数,而对其他维度的意义考量不管不顾。商业的类型,如何与周边的联动都应该是政府考虑的范围,否则开发商只要有钱将可以为所欲为。

不过香港政府这种自由放任的态度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一路走来香港政府都是通过出售土地来赚钱。从理论上说,限制越多,土地销售起来也就越困难,所以政府自然会尽可能地减少设计及交易上的各种要求。这套做法也被沿用在了中环海滨这片区域的出售上,哪怕它是多么的与众不同。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僚主义吧,永远只跟从以往的经验。

但是根据香港智库机构思汇 (Civic Exchange) 策划总监Michele Weldon的说法,香港政府目前拥有接近18,000亿港币的巨额财政储备。照理来说香港政府并没有什么迫切需求要将中环海滨卖出高价。毕竟这块土地太特殊了,几乎就是无价之宝。

2017年在Clockenflap的人群
2017年在Clockenflap的人群

Nicholas Brooke则认为想要彻底改变香港政府的想法已经太迟了。采取其他的土地出售方式将会让政府蒙受损失。但是这种金钱至上的观念必须得改变了。

Michele Weldon强调,是否能够步行抵达对一个海滨区域非常重要,毕竟走路才能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一座城市。但是香港政府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永远优先考虑车辆的交通。但是如果仅仅是被机动车道簇拥,海滨区域将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通便利。

Nicholas Brooke还指出,除去交通部门,一共还有9个政府部门参与香港的城市规划,这让改变更加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政府人员往往是习惯墨守成规的。

还有一种做法则是成立一个可以越权行事的机构。其实这在九龙已有先例。那里的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就有权管理当地的公园,公共及文体设施而且效果非常不错。海滨事务委员会同样也为此做出过不懈努力,当时最有热情的要数林郑月娥。她在担任秘书时一度不遗余力地推动此项工作,可惜在当选首席长官后就改变了方向。

政府放缓海滨开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目前人民解放军驻守在此有关。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大厦(前身是威尔士亲王大厦)俯视着整个中环海滨。就在石雕公园的不远处一处被隔离的区域,里面是丛生的杂草和一堆奇怪老旧的建筑。这里现在是人民解放军的船只停靠处。2014年,香港政府将这里的泊船位移交给了解放军。因为担心日后无法自由出入此片区域,当时大批的香港民众向政府递交了将近1万封的反对信,但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作为解放军泊位的中央海滨遗址
作为解放军泊位的中央海滨遗址

创建香港(Designing Hong Kong)也曾经就此事控告香港政府,此事至今没有定案而这片泊船区域也就只能继续闲置。如今成立海滨事务管理局依然遥遥无期,第三区的招标日期也迟迟没有定论,如此一来,这块香港最宝贵的土地应该何去何从短期内恐怕是很难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了。

关于中环海滨的未来

中环海滨区的未来依然是充满希望的。 Clockenflap音乐节的创始人之一Mike Hill表示,眼下私人活动在这里开展得如火如荼,说明打造一个场地公园将会是非常有市场的。这个公园大部分时间将对公众开放,个别时间也可以租借出去举办户外的节日庆典及商业活动。现阶段并没有相关部门或者组织在此安排场地和时间,但是活动却是持续不断。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块地方,很多有趣的活动像是Taste,Clockenflap,Formula E和太阳剧团(Cirque du Soleil)都可能会就此消失,这对香港民众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太阳剧团的表演者在1月份香港的新闻预演中演出
太阳剧团的表演者在1月份香港的新闻预演中演出

2015年,本地的建筑公司Lead 8曾经对这里开发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设想,称之为香港港湾生态圈(HarbourLoop),计划把整个海滨区域由休闲走道串联,沿途设置各种商业和社区配套,从而吸引更多民众。设计师Ian Ralph指出,这些配套设施之前的设计可以非常灵活,人们也可以自由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

另外一家香港公司Benoy则为第三区的未来开发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理念。第一种设计是通过一系列阶梯把人们从办公室和零售综合楼引向水边;第二种设计则是通过小路将岸边的建筑群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建筑网络。司马文和Peter Cookson-Smith对这个细密的设计赞许有加,同时他们也表示这还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智慧,试想一下,如果举办一场设计大赛该会有多少更加精彩的设计出现?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只能是想想而已。与此同时,全世界最具价值一块土地的前景依然未明。

 


原文来源:南华早报
翻译:Jing Li
排版:Zoe Chan
责编:  Zoe Chan + HY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墨尔本将赶超悉尼成为澳洲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

6月,在芝加哥“全球城市”论坛(Chicago Forum on Global Cities)上,有16个城市被评为“全球精英都市(Global Elite)”,墨尔本赫然在列,且两项主要评估指标都高于澳洲目前人口第一的城市悉尼

这份由AT Kearney提供的全球国际大都市排行榜,由两项指标组成,国际都市指数(Global Cities Index)和国际都市展望(Global Cities Outlook)。“全球精英都市”是指两项指标都排在前25位。

国际都市指数主要衡量了城市目前的表现,而国际都市展望则评估了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

>>>澳洲置业百科澳洲购房流程|澳洲房贷申请|澳洲房产税费

moerben

国际都市指数(Global Cities Index)5项衡量标准

*商业活动(Business activity):资本流通、市场动态和主要公司的表现

*人力资源(Human capital):教育程度

*信息交流(Information exchange):从互联网或其他媒介资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文化体验(Cultural experience):接触到主要的体育赛事、博物馆或其他文化类展出

*政治参与(Political engagement):政治活动、智库和使馆

*国际都市展望(Global Cities Outlook)4项衡量标准
 

个人幸福指数(Personal well-being):安全、健康医疗、公平性和环境表现

*经济(Economic):长期投资和GDP

*创新(Innovation):通过专利、个人投资和孵化器成形的创业精神

*治理(Governance):长期稳定性,透明度、公务员机构的质素和经商便利度

*墨尔本的国际都市展望排名第6位(悉尼为第13位),成为榜单中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城市对基础建设的投入,以及个人投资的提高,而这两项都展示出一个城市长期稳定的成长性。而国际都市指数,墨尔本排名第15位(悉尼为17位),较去年上升1位。

AT Kearney澳洲部负责人Nigel Andrade表示:

“国际性的大都市现在不仅只专注提高经济增长,更着眼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增加经商的容易度。”

澳洲的城市都在这些层面互相竞争。这种良性竞争使得澳洲城市都展现出一个城市如何能在各方面都有可持续发展。”

除了“全球精英都市”的称号,墨尔本还有那些厉害的头衔?
 

个人幸福指数最高城市

此次对世界500个大都市的研究报告显示,墨尔本的个人幸福指数这一参数是世界首位,尤其是地区的环境尤为优越。

另外,墨尔本一直有相当“利于营商”的城市环境,如强健的监管系统和教育程度高且多元化的人才储备,这使得墨尔本不仅目前表现良好,未来也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

6年最宜居城市

其实,墨尔本成为世界瞩目的城市已持续数年,并且连续6年被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评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EIU指数从医疗保健、教育、稳定性、文化、环境和基础设施六个方面评估了世界上140个主要城市。和谐而稳定的社会、良好的医疗服务、出色的教育体系以及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令墨尔本成为非常适合生活和工作的美妙城市。

世界第二有趣城市

而无处不在的咖啡馆和各国特色的餐厅,丰富的夜生活以及浓烈的运动氛围,更让墨尔本增色不少。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都对墨尔本有很高评价。

因此,在知名休闲杂志《Time Out》进行的“世界最有趣城市评选”中,墨尔本仅次于美国的芝加哥,全球排名第二。力压悉尼,拥有全澳最棒的夜生活。

(据互联网综合整理)

 

201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将如何发展?| 美国

在国内房价一路狂奔过程中,人们恐惧、贪婪、焦虑、崩溃……各种情绪交杂,如今终于被政府悬崖勒马,百姓终于安心吁口气,而富人们早已享受了这场资本盛宴,将投资的眼光转向海外。其中,美国作为经济发达、资源丰盛的超级大国,无疑成为投资的热衷地,但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甚深,加之目前不稳定的政局,让投资者心生顾虑。那么,美国房产市场走势到底如何呢?

>>>美国置业百科美国购房流程 | 美国房贷申请 | 美国房产税费

201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将如何发展?| 美国

点击查看美国更多精品房源

美元汇率

美国政府政策短期利率第二次加息,从0.25%增加至0.5%。分析:在未来短期利率还有可能会增加,但是步伐会缓慢,按揭利率的增加预计会比短期利率缓慢。外国投资在不动产税收法案 (FIRPTA)— 奥巴马总统签署缓解了一个35年的外国投资美国房地产的税收法案。

美国政府政策短期利率第二次加息,从0.25%增加至0.5%。分析:在未来短期利率还有可能会增加,但是步伐会缓慢,按揭利率的增加预计会比短期利率缓慢。外国投资在不动产税收法案 (FIRPTA)— 奥巴马总统签署缓解了一个35年的外国投资美国房地产的税收法案。

分析: 

预计会有更多的海外投资者投资美国房地产。

分析:

表示和其它国家比较,美国的经济更是强劲。这个趋势会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来美国投资。

美国房产现状

房地产开发去年11月颁发的新的住宅建筑许可证数量比十月激增11 %,比前年11月份上涨了19.5 %。新的许可证在西部和中西部颁发的最多,增长约22%。破土动工的地产项目比去年10月份增长了10.5 %,比前年同期增加了16.5 %。分析: 颁发的新的住宅建筑许可证数目超过进行中的建筑项目数目多达10%的时候,表明新的建筑项目将会不断破土动工。开发商对地产前景乐观,预示着住宅建设开发有上升的趋势。房地产销售美国去年11月房地产销售比10月上涨了4.3 %,与前年同期增长9.1 %

分析: 

表示住房市场复苏很有可能会趋于稳定。美国房价增长美国最热的房产市场,主要是西海岸,继续呈现两位数的房价涨幅。旧金山,丹佛,波特兰和俄勒冈州,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9 %。

美国商业房地产价格已超过2007年的峰值16% 。最抢手的房产价值已经升值60%,包括纽约等大城市的办公楼和公寓大楼。商业地产的业绩如此显著优于股票和债券,这种情况一般不多见。

分析: 

从长远来看,预计投资房地产的收益处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租金上涨和经济改善可以合理解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即使考虑到借贷成本增加的因素。

2017年预测短期利率和按揭利率

预计美联储2016年年底以前会提高短期利率至现在的四倍左右,平均按揭利率会高达4.5%。

各大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和就业纽约,亚特兰大,芝加哥和洛杉矶,以及旧金山湾区,丹佛,西雅图和奥斯汀的高科技中心,不但今年具有较强的就业增长,也是全美最活跃的房地产市场。预计以上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和就业率在2016年将稳定增长。住宅房地产住宅房地产预计将成为经济复苏的最大催化剂之一。美国西部和东北部的房价和租金预计会上涨,其中包括纽约和三藩市。价格的上升步伐可能会下降。

CoreLogic预测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2%到3%:

1、 按揭利率增长0.5%;

2、 超过130万的新家庭将形成;

3、 租赁市场 —入住率高,租金上涨;

4、 业主市场 —房产销售上涨5%,房地产价格上升4%到5%;

5、 单独家庭房子会减少,多家庭房子增加。

商业房地产短期利率虽然上涨,可还是较低。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信心指数,这些数据现在都很好。因此,短期利率增长不会影响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和工资的增长都不是特别快,但它失业率现在仅5%,未来有可能会更低。平均收入有可能会突然急速上涨。随着经济的增长净吸纳量和空置率在下降,这个趋势将在2016年和2017年持续。即使租金增长,房地产的回报也没有以前高,这是所有资产投资的趋势。租金增长率很有可能在2至4%之间,资本化率会持续下降。

办公楼预测会有高于平均水平的租金增长。

总的来说,美国经济复苏进入上升轨道。美元升值,失业率降到7年的新低,工资上涨,美国政府缓解对外国投资者房地产的税收法案,这些对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都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目前的现状是房价在上涨,颁发的建筑许可证数量在增加,新的建筑工程破土动工的数量也有上升的趋势,房地产销售和租金上涨。

房地产前景乐观,2017年将会有很好的一年。房地产会拥有良好的增长和充足的投资资金。虽然美联储加息,短期利率有上升的趋势,但这不足以对房地产造成负面影响。<

(据CREC)

莱坊国际:2017年英国养老院发展机遇 | 英国

发展趋势

莱坊国际最新数据显示,截止至2016年9月的12个月内,英国新注册养老院数量达到106家,共新增5497个床位。与2015年相比,养老院及床位数量均有所下降。2015年时有119家新注册养老院,新增5805个床位。

但应注意的是,新注册养老院的规模从2015年时的49个床位,到2016年增加至52个床位,意味着床位压力可以因养老院规模扩大而得到解决。

此外,新疗养院和养老院的数量也出现差距,新疗养院占比49%,新养老院为51%。莱坊国际在其《2016年养老院交易业绩报告》(Care Homes Trading Performance Report)中指出,疗养院正面临着盈利方面的巨大挑战,大型疗养院尤甚。

除全英国大趋势外,各地区还有一些细微差别。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约克郡(Yorkshire)和亨伯(Humber)有8家新注册养老院,而同期新疗养院仅有2家。这样的现象在东米德兰兹地区也非常明显,同一时期新养老院有11家,新疗养院仅3家。

尽管有新床位进入市场,但养老院及床位减少的情况依旧存在。莱坊国际最新分析显示,英国市场内养老院净减少166家,床位净减少2612个,大伦敦地区床位缩减现象最为严峻,主要原因是许多养老院被改作其他用途。

由于2016年4月开始实施的国家最低生活工资政策,以及脱欧公投的影响,现有的养老院的收支可能会变得更为紧张。随着英国进入新时期,新养老院的成立速度将放缓。

目前这一市场仍在急剧增长。财政大臣在近期的《秋季预算报告》中表明,从2017年4月起,25岁以上工作者的国家最低生活工资将从每小时7.2英镑增加至7.5英镑。尽管资金缺乏、建筑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成为了不利因素,但对开发商和投资者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未来供应

位于英格兰东部的贝德福德郡(Bedfordshire)是新增养老院床位最多的地区,床位交付率为0.8%,其次是伯克郡(Berkshire)、格拉斯哥(Glasgow)和伦弗鲁郡(Renfrewshire)。格拉斯哥和伦弗鲁郡的积极性源于当地的繁荣,苏格兰其他郡县的养老院则仍维持较低的开发水平。

预计大伦敦地区未来数年养老院床位交付率仅为0.1%,侧面反映出土地市场的激烈竞争抬高了地价,也使得养老院盈利更为艰难。

英格兰&威尔士热点地区

莱坊国际的养老院发展指数以郡县为基础,结合经济、人口预测以及其他养老院运营状况等因素,可看出养老院投资及开发前景最佳的地区。

2016年南格拉摩根(Glamorgan)超越大伦敦地区荣登榜首,主要原因在于高度利好的劳动力市场。

伦敦尽管有所下滑,但仍是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开发和投资养老院的最佳地点,尽管劳动力和土地昂贵,但经济优势强劲。

此外,萨福克郡(Suffolk)因GDP长期增长跻身第三。且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来,养老院热点地区逐渐向南部转移。

苏格兰热点地区

位于苏格兰中部的斯特灵(Stirling)、福尔柯克(Falkirk)和克拉克曼南郡(Clackmannanshire)三地并列第一。这些地区劳动力成本低,65岁以上人口持续增长,具备开发养老院的理想环境。

其次,边境地区首次进入排名前列。

洛锡安(Lothian)和格兰扁(Grampian)65岁以上人口总和多达20万人,对养老院需求较高。

此外,苏格兰养老院开发热点地区还包括格拉斯哥和伦弗鲁郡,是苏格兰最大的经济体,在过去几年一直都是养老院开发最活跃的的地区。

(据英中时报)

花旗银行是哪个国家的?是世界500强吗?

花旗银行是哪个国家的花旗银行世界500强吗?下面为大家介绍详情。

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BankofNew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一百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2012年9月19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正式运作。

花旗集团是一全球性金融服务公司。截止1996有数据显示,集团在全世界拥有89400名雇员,在98个国家和地区约3200个网点为个人、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花旗集团是一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1967年根据特拉华州法律组成,现为其主要分支机构花旗银行的惟一股东。

花旗集团受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约束,接受联邦储蓄局的检查。花旗银行是联邦储蓄的会员行,接受货币审计局的管理和检查。

花旗集团的业务主要有两大范围:环球消费者业务以及环球企业银行业务。环球消费者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全球性的、全面的服务,下设分行和电子银行、信用卡及消费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环球企业银行业务为各公司、金融机构、政府以及全世界资本市场其他成员提供服务。

南方财富网小编为您收集了有记录的花旗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可参考下。

1902年,花旗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了首家分行,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升起美国国旗的银行,花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1904年–1928年,分别在广州、汉口、北京、天津、哈尔滨、青岛、大连、长春等城市开设了14家分行,开展了进出口信贷、外币兑换、汇款、贸易及信贷调查等服务。

1940年–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分行停业。

1983年,在深圳设立代表处。

1984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1985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1988年,深圳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1991年3月在厦门设立代表处。6月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再度写下美资银行在上海历史的新一页。

1993年2月在广州设立代表处。中国区总部由中国香港迁至上海,为首家在中国设立中国总部的国际银行。

1994年,在上海开设自动柜员机中心,为首家在中国提供人民币提款、转调存款、查询结余服务的外资银行。

1995年,北京代表处在9月升格为分行,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分行的美资银行。

1996年12月底获批在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成为获得人民币业务牌照首家美资银行。

1997年2月将上海分行迁址浦东,并将其原位于浦西的分行改为支行。4月4日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为首家在上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

(据爱贷网)

new-qrcode_简

 

加拿大 | 要大增移民数量? 民调显示民众仍欢迎不仇外

加拿大移民部长麦家廉将在11月宣布预计接收的2017年移民人数,有报道称政府计划在2100年前要让加拿大的人口总数达到1个亿。近日一份民调显示,大部分民众都认为移民对于发展经济有好处,对移民仍抱积极态度。

加拿大 | 要大增移民数量 民调:民众仍欢迎不仇外
近日一份民调显示,大部分民众都认为移民对于发展经济有好处,对移民仍抱积极态度

据统计,从前年七月到去年七月,加拿大共有32万零932名移民登陆加拿大,这是自1971年以来移民数量最大的一年,其中包括3万2000名叙利亚难民。

根据25日新公布的一份全国性调查,八成的受访者仍然相信移民有益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没有出现仇外现象。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的加拿大人仍然认为吸收移民有好处,而且也对国家管理难民及潜在犯罪的能力有信心。人们也不认为移民会增加了犯罪率。这项调查结果是在本月3日至16日期间,对2000名加拿大民众进行的电话采访得出的。

在对于接收难民的数量上,民众的意见有些不同。约一半(48%)的受访者认为加拿大接收难民的数量是适当的,36%的人表示接收的难民太多了,而10%的人认为太少。在那些认为接收难民人数过多的人群中,他们主要担心的是政府支持这么多难民的能力,或是它会怎样从其他的政府首要任务中分化走资源。但人们并没有对新移民不适应加拿大生活或有可能对公众安全产生威胁感到担忧。

只有很少的加拿大人担心移民不会接受加拿大的价值观。90%的受访者表示,出生在其他国家的人仍然有可能成为本国的良好公民。

这份调查的出炉就在移民部长麦家廉即将宣布2017年接收移民数量的前几天。加拿大财政部长Bill Morneau今年2月成立的“经济发展”专家小组认为,吸收移民能够扩大加拿大的人才库,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这也有助延缓加拿大人口老龄化,建议把吸纳移民的目标提高到每年45万。但麦家廉当时说,这个增长幅度有些过大了。

相关资讯:BC省15%外国买家税已经违宪?

(据加拿大家园)

new-qrcode_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