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為何熱衷海外購房投資?

中國買家海外購房有多“慷慨大方”?在截至2014年的6年裏,中國人在全球房地產領域的投資達390億美元,而2008年的投資額只有9200萬美元。據仲量聯行數據,2014年中國房地產海外投資達到16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46%。僅去年上半年,中國私人海外房產投資額接近50億美元,遠超2011年及2012年全年規模。

中國富豪為何熱衷海外購房投資?

 

新加坡房源推薦

中國富人們在海外購房、買奢侈品,數字都是驚人的。這絲毫不令人驚詫——中國是全球化的主角之壹,富起來的中國人亦對世界充滿前所未有的好奇,對於海外的東西看啥都好,因而慷慨得很,這符合資本的特質和人的本性。當年日本人從戰後廢墟實現經濟騰飛時,日本資本也是縱橫全球,甚至讓美國人擔憂日本會買下整個美國。

目前,中國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海外購資產的熱情不亞於當年的日本。而且,由於中國的市場廣闊,法治、市場、體制、機制,依然處於正在完善的階段,中國創富時代才剛剛拉開大幕,中國海外購的大戲尚未達到高潮。因此中國人的海外消費行為還將持續擴大。

當然,中國人海外購房既有資本自由流動的普遍理性,亦有耐人尋味的其他因素。

譬如,中國樓市泡沫化帶來的市場警訊,讓中國富豪對中國樓市缺乏信心。當然,也因為中國富豪“吃飽”了國內房地產,甚至通過多輪次投機在中國樓市榨足了油水。譬如,中國物權法保護的不健全,讓壹些富豪覺得資產全部放在中國市場“壹個籃子裏”不太安全,購買海外房產或其他資產,也是富人“投資多元化”分散投資風險的策略。還有,壹些掘取“第壹桶金”存在原罪的富豪或者有政商不當交易的富豪,對於在華置業有被“秋後算賬”的恐懼感。

因而,購買海外房產或其他資產,不管其動機如何,都是必須面對的命題。即倒逼中國社會的法治化、市場化。法治建設完善,權利保障公平,財富保障到位,可維持社會群體的良性有序。惟其如此,中國富豪才不會和權力有糾纏不清的利益關系,更不會有焦慮不安的原罪恐懼。市場化則體現有秩序、有規則的競爭常態,在此態勢下才會形成健康的全民創富觀。不正常的“仇富”心理才不會在中國社會蔓延。

當然,中國富豪紮堆出去,也是不正常的。據悉,中國23年來有近千萬富豪移民,帶走資產28000億元。移民性質的資產外流,甚至可能導致“錢留海外,債留國內”,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和壹切行為帶來的辯證評價壹樣,中國富豪海外購的慷慨,在讓海外相關業者(如房地產業)感到驚喜的同時,也會讓當地民眾感到不適。

但是最大的輿論反應還是出現在國內。按最新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國超高凈值人群約17000人,總計資產規模約31萬億元人民幣,平均資產規模18.2億元人民幣。這些超高凈值人群,超過八成有海外投資需求,目前已有半數在進行海外投資。海外投資目的以企業國際化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為主,二者分別占49%和46%。

在國內存在“仇富”情緒,在海外又被嘲“錢多人傻”,這是中國富人不得不面對的尷尬。根本而言,中國富豪的消費選擇,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資本流具有趨利選擇的屬性,全球化時代更給予這種選擇以動力。承認資本流選擇的自由,又提供完善的親商環境和更好的創富市場,才是中國社會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內外有別 個人海外購房留神法律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 2008年至2014年期間,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增長200多倍,投資總額達到337億美元左右,僅2014年上半年私人海外房產投資規模就接近50億美元。那麽,海外購房投資是否真如中介宣稱的那樣壹帆風順?個人購房又當防範哪些法律風險?

內外有別 個人海外購房留神法律風險

海外購房法律風險幾何

因國情不同,各國對於房產物業的法律規定亦不相同,再加上購房者往往通過中介了解投資地產的情況,信息不對稱容易使海外購房者對東道國法律不了解或疏於法律審查,造成以下法律風險:

對東道國的法律規定理解有偏差,造成購房目的不能實現。國內購房人海外購房的主要目的是獲取“綠卡”或者免簽權,方便日後子女留學以及出境。但是,大部分國家並非購買了房產便給予購房者永久居住權,往往還需購房者滿足壹定的前置條件。比如,葡萄牙規定在葡萄牙購買50萬歐元以上的房產即可辦理臨時永居卡,而在西班牙外國人只要購買西班牙主權債務或房產,就可以獲得居留許可,但是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移民手續完成以後還需要通過語言考試才能獲得正式的永久居住權,考試難度相當於雅思六分,並且考試采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通過者寥寥無幾。

對維權難度預估有偏差,出現糾紛難解決。不少以投資為目的的海外購房人,誤認為國外法律完善,維權容易,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比如澳大利亞法律雖然規定物業在落成的7年內如果遇到質量問題可以追究建造商的責任,但是沒有親戚朋友在當地當“參謀”的話,維權訴訟不僅涉及到較高的律師費用、漫長的訴訟過程以及地方法律保護,而且手續繁瑣,效果更是不能期待。

對東道國開發商的實力信譽缺乏深層次了解,導致利益受損。在中國海外購房熱潮的帶動下,國外也雨後春筍般湧現了眾多房地產開發商,這些開發商規模較小,實力普遍較弱,易受經濟形勢影響。同時,國內投資者往往缺乏途徑全面了解這些房地產開發商的實力,武斷投資後容易留下財產不安全的隱患。曾經發生過因經濟波動,西班牙當地銀行在房地產開發商破產之後,強行扣押購買人的房產證,逼迫國內購房者替開發商還錢的事例。

個人海外購房功課不可少做

雖然海外購房存在法律風險,不過法律風險具有可預防性,海外購房者在購房過程中做好以下功課,慎重出手,還是可以實現投資安全最大化的。

壹是了解當地房價構成。海外住宅物業通常是將房價和土地價格分開計算,房產用途不同,土地使用時間亦不相同,部分別墅擁有土地的永久使用權。購買時明確土地使用年限便於預估房產價值,也能減少日後糾紛。

二是時刻關註東道國針對國外購房人的政策變化。各國和地區對境外人士購房的限制各不相同,有緊有松。比如貸款政策方面,部分國家給予國外購買人同等的銀行貸款政策,而有的則是給予更為嚴格的貸款政策。同時,各國針對國外購房人的政策也會隨著社會和市場形勢變化而改變。比如,部分國家在經濟低迷時壹度采取購房換“綠卡”政策,隨著中國人海外購房趨熱,不少國家又取消了這壹“優惠”政策。

三是留意合理避稅途徑。在海外購房,壹定要關心所在地區政府的各種免稅優惠政策並充分利用好各種避稅的方法,以增加自己的投資收益。以澳大利亞為例,購房貸款所產生的利息、裝修翻新費用、赴澳大利亞考察房產的費用、律師代理費、驗房費等等,都可以用來抵稅。

四是留神“養房”成本。海外房地產的稅收政策和國內是有區別的,通常須繳納契稅、土地稅、印花稅以及增值稅。但是不同國家征稅種類和比例又有區別,如契稅僅是部分國家征收,如泰國、馬來西亞等,征收標準壹般為房價的1.5%左右;歐美國家主要征收土地稅,壹年壹次,繳納金額由政府委托專業評估機構對物業價值評估確定;也有些國家如英國,出於鼓勵,對在當地購房的海外人士均不征收房產增值稅。另外,不是所有國家的政策稅收都對投資客有利,很多國家在除房產增值稅外,出租獲利也要交稅,並非所有的租金都歸房主擁有;有些海外項目購買時價格聽起來很便宜,但是“養房”成本很高。

房屋購買後,要重點關註以下方面:壹是及時繳納日常物業管理費和房貸:物業費的繳納關系到房屋的妥善管理,房屋長時間空置將直接影響房屋的增值以及出租收益。此外,按揭貸款的還應及時還貸,拖欠銀行按揭貸款將直接影響到購房者的信用記錄,不僅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也將使購房者日後在該東道國處處受困。二是註意風險防範。購房者可選擇購買相應的財產保險,達到財產保值的目的。比如在沿海城市購買房屋,災害性天氣對房屋的損耗較大,購房者可以考慮購買相應的災害險,以確保財產安全。

國人親睞 泰國旅遊業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

近年來,國人非常青睞赴泰旅遊。泰國旅遊的景點有很多,從普吉島到芭提雅,再到清邁,每壹處都讓人想要留下來的沖動。泰國主要旅遊城市和旅遊區有“天使之城”曼谷、“東方夏威夷”芭堤雅、“泰國明珠”普吉島、“泰北玫瑰”清邁、“椰林海島”蘇梅島和“金湯城池”大城等。

國人親睞 泰國旅遊業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

泰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之壹,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遊客。旅遊業在泰國國家旅遊局的大力推動下,成為泰國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泰國也逐漸成為 很多華人理想的度假和長期居住地。隨著我國出境遊市場蓬勃發展,出境遊正從早期的獵奇式、走馬觀花式的觀光遊,向追求品質、享受心靈真正放松的安家深度遊 轉變。

近幾年,曼谷和其他泰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逐漸成為各路資本角逐的聖地。旅遊產業的帶動使得泰國已成海外房產投資者的首選。

自泰囧以來,泰國旅遊在國內急速升溫,泰國壹直以來都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壹。經濟在各個領域保持著活力,其房地產業最為突出。根據泰國政府的統計,泰國房產近壹半是由外籍人士持有。目前有180萬的外國退休人士在泰國生活,這其中大部分是歐美、日本人士。

泰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不僅依賴於各國置業者的購買力,還有其他利多因素,如境內享有常年熱帶氣候、合理的生活指數、熱情好客的民族習性、優質海灘等。隨著收入和消費水平的總體上升,海外置業已經不再只是為了賺錢或是移民,而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和資產合理配置。

泰國遊客在觀光的同時,也開始大規模地置業,並將該產業作為第二個度假屋、或成為永居地。在泰國,有多種物業類型供買家選擇,從經濟實惠的30,000美元以下的開放式公寓,到超過300萬美元的豪華海濱頂層公寓,應有盡有。

近幾年,泰國房價穩步增長,房地產市場購房需求越發強勁。以泰國首都曼谷為例,2014上半年度統計顯示,曼谷公寓每平方米價格自2013年底 的8.8萬泰銖上升至9.4萬泰銖,價格上漲7%。而高層建築(八層以上)公寓平均價格為10.4萬泰銖,高於八層以下每平6.7萬泰銖的公寓價格。

有人認為每平近10萬泰銖的公寓價格過高,但隨著土地和建築成本飛漲,這個價格已被民眾接受。近輕軌站的公寓價格更高。曼谷北部和東部皆有68%平均入住率,屬熱門地區。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曼谷生活工作,需要購房和租房的人群在擴大。目前,中國人最喜歡曼谷兩個地方,拉差達和拉蓬,兩個地方房屋租金壹般在1.5萬泰銖-3萬泰銖,交通又很方便,很受大家歡迎。

李嘉誠折價出售中國香港樓盤 9小時套現43億元

李嘉誠壹路甩賣內地資產的同時,在中國香港也沒有放慢腳步。

繼2014年七五折大幅優惠之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再次在中國香港推出折價樓盤。

據中國香港《大公報》報道,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以8折優惠促銷將軍澳日出康城的某壹樓盤,推出的740套房源在9小時內套現55億港元(約合43.5億元人民幣)。該樓盤也成為壹手房單日銷量最高及吸金最多的樓盤。

李嘉誠折價出售中國香港樓盤 9小時套現43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早在2014年,李嘉誠就曾推出折價樓盤,以買房人統壹享受減免25%的優惠吸引購房。但是七五折甩賣的舉動也讓人揣度,李嘉誠如此精明之人,為何要降價銷售。

李嘉誠家族自2013年8月開始加快拋售內地房產,2014年期間也並未停止拋售行為。2015年1月26日,作為李嘉誠最倚重的大將之壹,中國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上海市政協常委趙國雄在上海“兩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兩年,內地房地產市場將面臨調整,房價極可能下降。趙國雄透露,早在幾年前,長江實業便不再涉足內地房地產投資,原因是內地地價太高,覺得賺不到錢。

雖然趙國雄希望外界不要過分解讀“拋售資產”,但是李嘉誠在過去兩年時間裏壹路甩賣內地以及中國香港資產。2014年2月11日,長實旗下新加坡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置富產業信托公告,將以6.5億港元(約合5.2億元人民幣)出售位於中國香港新界的商業地產物業盈暉薈,而這也是該公司11年來出售的首項資產。

除了房地產資產,李嘉誠也加快了旗下其他資產的出售。過去兩年,李嘉誠出售了百佳連鎖超市部分股權;從中國香港電燈股份的上市中募集了31億美元;其次子李澤楷拋售中國香港電訊1.18億股,套現近11港元。在內地又先後拋售了廣州西城都薈、上海東方匯經中心等項目。

值得註意的是,李嘉誠在出售內地、中國香港資產的同時,卻大舉在歐洲收購資產。

據媒體報道,過去兩年,李嘉誠壹邊套現近130億美元的資金,壹邊向經濟恢復緩慢的歐洲新註入300億美元。在整個歐洲市場,李嘉誠購買的資產包括基建、電訊、能源等。

和記黃埔2014年中期業績中,歐洲業務貢獻集團總利潤為39%,較2013年同期增長18%,超越了來自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利潤總和。

值得註意的壹點是,在去年中國香港經濟並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香港樓價卻壹直在飆升。根據金管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香港整體房價累計上升13.3%,高於2013年的7.7%漲幅。這是自2009年以來的“六連升”,6年累計漲幅達到1.65倍。

據了解,中國香港目前普通新盤600萬港元只能買到兩房,三房的賣價為800萬港元,而四房已經超過了千萬港元。相比之下,上述長實最新折價促銷的樓盤定價較低,也是該樓盤熱賣的原因之壹。該盤以三房600萬港元、四房800萬港元作為賣點,吸引了不少購房客。

在此次長實推出的房源中,最貴的壹套房源位於65樓LA室,面積為1139遲(約合105.8平方米),定價為1440萬港元,折後價格為1159.2萬港元(約合916.9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該房源折後每平方米價格約合8.67萬元人民幣。

2015年的新加坡房市 買家市場中的進場良機

市場實例顯示,售價大眾化的私宅項目仍能吸引買家。低利率環境,再加上發展商審慎的訂價策略,也會扶持這個趨勢持續下去。

於2013年6月實施的房屋總償債率(TDSR)措施,可說是過去幾年旺熱樓市的壹個轉捩點。 這壹系列降溫措施和金融限制推出之後,不僅房產買家的購買能力降低、置產費用升高,產業發展商的新項目和銷量也出現了顯著減幅。

2015年的新加坡房市 買家市場中的進場良機

新加坡房源推薦

2014年的新房銷量從2013年的1萬5162個單位銳減至7437個單位,下跌了50%。在同壹個時期,發展商推出市場銷售的新單位也減少了51%。此外,私宅價格也從2013年第4季開始呈現下滑趨勢。

房屋銷量受到沖擊

新加坡房屋銷量在房屋總償債率推行數個月後即受到沖擊,但新加坡房價卻在2013年第4季才開始出現顯著影響。市區重建局的私宅價格指數連續下滑了四個季度。此外,所有地區的非有地住宅價格指數也同樣下跌。值得註意的是,壹向因需求強勁而被認為更具彈性的大眾市場,也開始出現房價調整跡象。

根據博納集團總裁伊斯邁分析:“買家、發展商和有關當局之間的關系將會持續下去。買家相信會更善於挑選,並且扣著他們的購屋決定,因為他們看好2015年和2016年期間將有更多房產項目竣工,帶動房價到時下降。至於發展商會繼續謹慎地挑選推出新項目的時機,並且寄望政府介入,取消壹些房地產降溫措施。不過,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倘若房價沒有顯著降低,當局似乎沒有充分理由來放寬降溫措施,而事實上,房價至今只是稍微下降而已。”

伊斯邁認為:“對房地產市場來說,2015年預料將是充滿挑戰性的另壹年。新單位推出市場的表現將取決於發展商是否能夠制定適當的價格策略,準確地反映當前的市場情緒。買家也會對價格和單位總金額保持敏感,他們只有在相信某壹個房產確實物有所值的情況下,才會進場。”

2015年買家市場展望

由於買家在購買房產時的態度更謹慎,2105年的私宅市場預料將是不明朗的壹年。

政府推出的多個措施已有效地抑制了各類型買家的需求。不僅壹些特定買家因房屋總償債率的金融管制措施而被迫退出市場,壹些符合條件的買家也因此調低了購屋預算。與此同時,日趨放緩的轉售組屋價格也大大影響了準備提升組屋者的買氣。

價格合理和地點優越的優選房產項目將會繼續吸引買家進場,但是,由於潛在買家減少,以及發展商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房價預料將面對下滑壓力。這個情況將隨著接下來陸續推出的私宅供應而進壹步惡化,對買家更為有利。

盡管房市疲弱,買家仍對售價吸引人的新項目趨之若鶩,紛紛湧至房產陳列室參觀。

2015年亞洲房地產 對外資本輸出將創新高

今年亞洲房地產對外資本輸出將加速增長,而外來資本更將突飛猛進。

亞洲資本市場與投資服務董事總經理鄧文傑預計,今年區域內的房地產外來投資將增長102%,是2014年的三倍以上。整個亞洲辦公樓市場的新供應量將增長152%至1億平方英尺左右,市場機遇大幅增多。上海、中國香港及新加坡仍然是最佳投資目的地,但印度等市場亦因結構性變革而更具吸引力。

2015年亞洲房地產 對外資本輸出將創新高

去年房地產領域的對外資本輸出以460億美元(626億新元)創新高,高力預計今年有望再增61%,原因是傳統投資者持續追捧及政策層面的寬松措施。

舉例而言,中國簡化大陸企業投資境外地區的審批流程。日本方面,握有1萬1000億美元的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考慮擬將3%至5%的資金配置到全球房地產領域,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配置。

境外房地產投資三甲:中國、新加坡、中國香港

就投資量而言,中國大陸(31%)、新加坡(27.2%)和中國香港(12.9%)占據境外房地產資本來源三甲,在2014年亞洲對外總投資中的占比達71.1%。

亞洲研究與咨詢執行董事盧永輝指出:“紐約、倫敦、悉尼和墨爾本等主要門戶城市仍然是亞洲投資者進行對外投資的首選目的地。然而,隨著現有的高收益資產被逐漸搶占,加上來自本地投資者的競爭加劇,部分境外投資者開始轉戰這些市場的邊緣地段,以獲得更高回報。”

中國區研究部董事謝靖宇指出:“ 過去七年中,中國的境外投資復合年增長率達到51%。同時,中國是外來房地產投資和亞洲內部跨境資本流動的首選目的地之壹。就目標城市而言,上海繼續獨占鰲頭,包括廣州和北京在內的其他國內壹線城市位列前六。”

高力國際認為上海浦東的辦公樓最值得投資,因用家需求穩定,而且租金具上升潛力,其收益率可達4%到5.5%。

中國香港收益率低企,意味著被動的“買入持有”策略不再具有吸引力。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鉤,美元走強對境外投資者而言,相等於樓價變相上升。建議投資者把握長期資本增值的機遇。

新加坡與舊金山壹樣屬特例,兩地的住宅市場(尤其是高檔豪宅)潛力最大。隨著庫存增加,賣盤價有所降低,買賣雙方之間的差距亦在縮小。

新加坡地鐵站對私宅價格的影響分析

隨著新加坡地鐵把多個郊外地區連接到市中心,讓乘客縮短了交通時間和享有便利,工作和居住地點的“去中心化”將能夠得到落實,而地鐵網絡的延伸也已明顯地提高地鐵站周圍住宅項目的吸引力和協助房價的增長。

新加坡地鐵系統使得新加坡這個島國的交通變得四通八達,也提高了土地用途的可能性。根據《新加坡土地交通:2014年統計簡介》,地鐵系統目前有五條主要的軌道路線、超過100個正在運作的地鐵站,以及超過250萬的日均搭客量。

新加坡地鐵站對私宅價格的影響分析

過去10年,環線(Circle Line)和濱海市區地鐵線(Downtown Line)竣工和投入服務。盡管環線是通往多數中央區地點的圓形路線,濱海市區地鐵線則把西北和東部地區連接到主要活動中心如中央商業區。

隨著地鐵把多個郊外地區連接到市中心,讓乘客縮短了交通時間和享有便利,工作和居住地點的“去中心化”將能夠得到落實。顯然的,地鐵網絡的延伸已經提高地鐵站周圍住宅項目的吸引力和協助房價的增長。

地鐵效應和靠近站點對房價的影響

盡管地鐵站壹般上對於周圍住宅項目的價格有正面的影響,但是據觀察,在地鐵站的不同發展周期當中,房價也跟著波動,有時在建造期間也會出現下行趨勢。萊坊(Knight Frank)調查了環線和濱海市區地鐵線的壹些選定的地鐵站,在宣布建造地鐵站前後,以及建造期間至竣工的平均價格走勢,並作出分析。

地鐵站計劃宣布不久後,靠近地鐵站的屋主通常都會因為潛在買家在這最初階段的買興大起而受益,這壹般會轉變為房價的上揚。從選定的壹些在濱海市區地鐵線地鐵站的方圓500米以內的私宅項目所取得的買賣禁令來分析,平均新銷售和轉售價格壹般都出現上揚趨勢。

其中,在公布前後的兩年裏,勿洛地鐵站的發展項目取得最大的價格漲幅(33.9%)。這比市區重建局所有住宅房地產價格指數(All-Residential Property Price Index)在同壹時期取得的33.3%增幅來得高。

這項價格差距很可能跟潛在買家願意為了住在靠近地鐵站的房子,而願意支付溢價有關。房價大起也跟2010年至2011年之間的新低利率環境所造成高漲市場情緒相關。

在宣布發出後,房子較靠近地鐵站的屋主,也因為房價可能有更大的上揚空間而獲益。在進壹步研究勿洛地鐵站壹帶特定項目的價格變化後,調查發現在地鐵站100米內Baywater的價格增幅是最大的,為21%。另壹方面,距離地鐵站400米的寓麗澤苑(Aquarius By The Park),增幅則是最低的,為19.5%。

地鐵站附近新推出的公寓項目,在地鐵站地點宣布後,也可能會設下新的價格標準。基於許多買家希望獲得更大便利和便捷交通的心理,發展商可能會在把地鐵效應考慮在內,推出更高平均售價的新單位。

從勿洛地鐵站壹帶新推出的公寓項目來看,在宣布消息後的壹年內,新銷售平均價飆漲32.8%至每平方英尺1004元。這項價格的攀漲也由Waterfront Key等項目扶持,其新銷售價格在同個時候大起32.3%至1013元的尺價。

盡管地鐵站地點的宣布可能推高附近壹帶的房價,但是這樣的價格漲幅並不長久,會隨著地鐵基礎設施開工而停止。建築噪音和對交通的幹擾等因素,會對附近項目的整體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進而打擊到房價。

根據對買賣禁令數據進行的分析,環線和濱海市區地鐵線地鐵站附近公寓的房價,在建築工程展開後的壹年內都下滑,前者(羅弄泉地鐵站)下跌0.4%,後者(勿洛水池路)下挫9.8%。

在地鐵站竣工後,隨著地鐵站投入運作及居民感受到地鐵站的方便,將形成房價可能出現調整的最後壹個階段。

在比較了全面竣工的壹些環線地鐵站附近的私宅項目價格變化後,調查發現,巴耶利峇地鐵站附近的項目在環線投入運作後的壹年內,取得了最大的價格增長,增加10.6%至每平方英尺806元。

胡潤榜:中國超高凈值人群超八成願海外投資

胡潤百富2日發布《2014-2015中國超高凈值人群需求調研報告》,報告顯示,投資珠寶玉石的最多,占45%,其次是古字畫,占29%。

報告預計,中國超高凈值人群約17000人,總計資產規模約31萬億元人民幣,平均資產規模18.2億元人民幣。這部分人群中主要以企業主為主。

胡潤榜:中國超高凈值人群超八成願海外投資

從2008年到2014年的《胡潤百富榜》歷年的榜單數據,上榜人數始終保持在1000位以上;上榜門檻從2008年的7億元人民幣上升到現在的20億元人民幣;平均財富也由30億元人民幣上升到64億元人民幣;百億富豪人數由50人擴大到176人。

報告發現,中國超高凈值人群平均年齡51歲,個人總資產都以超過5億元人民幣,主要分部在北上廣浙,近六成實現上市。他們所在行業以制造業、房地產和TMT為主,占比近壹半。

從這部分人群的需求來看,七成超高凈值人群有融資需求,65%為企業擴張;個人投資中八成都主要為了財富增值,只有兩成為了財富保值;83%通過自有投資團隊直接投資;3/4未來有計劃開展收購並購,超過八成表示未來有海外投資需求。

在藝術品投資方面,他們投資珠寶玉石的最多,占45%,其次是古字畫,占29%。

調查顯示,中國超高凈值人群近七成面臨家族傳承問題,企業平穩過度和子女是否願意接班是家族傳承面臨最主要問題。

此外,這部分人群平均捐款金額占平均資產的1.6%,達到2800萬,3/4的期望自己管理慈善基金。

專家:新加坡房價今年將繼續放緩

城市發展(CDL)主席郭令明預計,新加坡住宅房地產的價格今年將繼續放緩。

他在集團的最新年報中說:“在具挑戰性的監管環境下,各類住宅房地產的價格預計都將繼續放緩。”

专家:新加坡房价今年将继续放缓

新加坡房源推薦

他指出,政府的降溫措施還在抑制住宅單位的銷量和價格,平均租金也處於下行趨勢,轉售市場也疲弱。

“在此當兒,政府售地計劃下的土地中標價格依然強勁。雖然非黃金地段吸引的競標者減少,但黃金地段仍能吸引眾多發展商參與競標,競爭十分激烈,並令競標價相對偏高,這說明發展商也面對填補土地庫存的壓力。”

郭令明預計,信貸政策縮緊、新住宅陸續落成、對利率攀升的預期等眾多因素,也都將影響住宅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對價格形成壓力,進而也導致城市發展持續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郭令明強調,城市發展會嚴謹制定在新加坡及海外的土地和房地產投資方針。在新加坡,集團預計會於數月內陸續推出兩個新項目,即位於坎貝拉通道的執行共管公寓和位於格蘭芝路的Gramercy Park。

至於海外,城市發展去年在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中國等地共收購了總值約13億元的資產,力求推動業務的多元化發展,希望通過開拓海外市場及開發新投資平臺來拓展業務。

郭令明說:“逆風預計將繼續橫行本地市場,全球經濟前景也同樣脆弱,但在此不明朗的前景下,仍會不時有好機會浮現,因此集團將做好準備隨時利用行業低潮來鞏固實力、拓展海外項目、多元化業務構成等。”

另壹方面,城市發展的年報也揭露,郭令明去年的總薪酬達921萬元,擔任集團副主席的胞弟郭令裕是672萬元,下壹代郭益智(郭令明之子)和郭益升(郭令裕之子)的總薪酬則介於55萬元至60萬元。

相比之下,郭令明在前年的總薪酬是介於900萬元至925萬元,郭令裕是介於750萬元至775萬元,郭益智是介於50萬元至55萬元,郭益升則是介於45萬元至50萬元。

目前,還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年報尚未出爐,也有個別已出爐的沒揭露高管薪金。在揭露薪金的當中,壹些較高的包括星展集團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的1012萬元,雲頂新加坡主席林國泰的介於900萬元至925萬元等。

郭令明預計,信貸政策縮緊、新住宅陸續落成、對利率攀升的預期等眾多因素,也都將影響住宅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對價格形成壓力,進而也導致城市發展持續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

新加坡私宅價格指數采用新計算法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更換了15年未變的私宅價格指數計算方式,以更準確地反映本地私宅市場中的價格變動。

市建局指出,修訂私宅價格指數(Property Price Index)是因為新加坡私宅種類已日趨多元,不僅出現更多小型鞋盒私宅,早年興建的私宅也逐漸老化,顯著改變了私宅市場的結構。

新加坡私宅價格指數采用新計算法

昨天公布的今年第壹季私宅價格預估數據已開始采用新計算法。新計算法除了單位地契、落成狀態、私宅種類和地點之外,還考慮到更多影響屋價的因素,包括單位屋齡、單位面積、是否靠近地鐵站等。

采納了新計算法的私宅價格指數,除將與建屋發展局去年底開始采用同樣計算法的組屋轉售價格指數接軌,也能與日本和法國等市場的先進住宅價格指數並肩。

私宅價格指數的基年從1998年第四季調整至2009年第壹季,與去年底調整基年的組屋轉售價格指數壹致。

此外,私宅價格指數覆蓋的私宅範圍擴大了,能反映所有私宅的新推出和轉售價格走勢;舊指數的私宅涵蓋率約90%。

ERA產業主要執行員林東榮把指數新計算法形容為:“這就好比將水進壹步蒸餾至清至純。”

根據市建局文告,私宅價格指數過去采用的“分層計算法”(stratification),先根據私宅種類劃分小組,再取得每組價格中位數,按過去12個季度的移動平均交易量,為不同組別加權,綜合算出每季私宅價格指數。

這種方法較簡易直接,但隨著近年來私宅種類增加,它面對壹定的瓶頸,無法辨識私宅的新舊和大小,卻又不能進壹步細分,因為這可能導致指數波動性增加。

新計算法稱為“分層特征回歸法”(stratified hedonic regression),細分出影響房價的屋子特質,包括地契、屋齡、面積、地點等,並從指數中去除這些特質的影響,只留下受時間因素影響的部分,並改用按固定的權值來綜合算出每季的私宅價格指數。

固定權值(fixed weights)反映總體交易資產的價值,可減少指數因交易量起伏而出現的波動,當局將每隔三年檢討權值。仲量聯行東南亞研究部主管蔡炎亮認為,新計算法讓指數能夠反映房價在本質上的改變。

市建局的私宅租金指數也將采用新計算法。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新算法只從今年第壹季起生效,但若根據新算法進行回算,私宅價格指數過去壹年四個季度的跌幅,似乎都比按舊計算法的跌幅小。

按舊的計算法,整體私宅價格在2014年全年累計下滑4.0%;第壹季至第四季的跌幅分別是1.2%、1.1%、0.7%、1.1%。

按新計算法,去年第壹季至第四季的跌幅分別是0.7%、1.0%、0.8%以及0.8%。

對此,市建局發言人說:“累計價格跌幅上的微小差別是計算法改變所致,按新算法對2014年的私宅價格指數進行回算測試,顯示價格動態的大趨勢(跟舊算法)壹致,細節的差異並不大。”

欣樂國際執行董事麥俊榮表示,新舊計算法在變化率和波動率方面的差別極小,新計算法代替舊計算法“不會對買家的投資決定和政府的私宅政策帶來任何影響”。

開發房地產交易信息網站SRX的StreetSin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李俊旸表示,市建局的新計算法與SRX的計算法壹致,對公眾是壹件好事,他們做決定時可參照更壹致的數據。

私宅價格指數在采集原始數據方面也有所進步。新推出的銷售數據來自發展商,該數據將剔除所有發展商提供的折扣和回扣,以得出新推出單位凈價。

轉售和樓花轉售數據則來自土地管理局所收到的買賣禁令(caveats);由於申請買賣禁令不是壹個強制性步驟,過去的轉售數據並不全面。

如今,市建局將從第三方,即國內稅務局獲取印花稅數據,使私宅價格指數覆蓋所有私宅。

市建局也將縮減私宅價格指數子指數,從目前近50個縮減至6個,以反映更廣泛的價格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