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財政危機惡化 買房需考慮別處

忘記芝加哥曾代代相傳的美名吧——風之城(WindyCity)、巨肩之城(CityofBigShoulders)、勞動之城 (theCitythatWorks)。這一流光溢彩、擁有270萬人口的大都市,現在淪落到與底特律為伍,已然是“垃圾城市”了。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地時間5月12日,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投資者服務機構(Moody’sInvestorsService)下調芝加哥債務評級為“垃圾”級,凸顯這座城市的財政危機正在惡化,即使與坐落在芝城以東280英里(約合451公里)開外的底特律相比,也不遑多讓。

芝加哥現淪落到與底特律為伍,已然是“垃圾城市”了

以市長拉姆·伊曼紐爾(RahmEmanuel)為首,芝加哥的強硬支持者們竭力駁斥上述論斷。他們用人口增長、財富500強公司支持下的多元化經濟、活躍的城郊社區,以及旅遊業的繁榮等理由,為芝加哥強撐門面。

原因其實很多,當地時間5月13日,彭博社列舉五大理由,說明芝加哥近似底特律——以某些尺度衡量,甚至更糟。換言之,正如伊利諾伊州共和黨州長羅納(BruceRauner)上個月總結的,“芝加哥深陷泥潭”。

大得讓人心慌的數字:芝加哥四大養老基金的未備資金負債(unfundedliability)高達200億美 元,且正持續增長,平攤到每個城市居民頭上為大約7400美元。底特律人口約是芝加哥的四分之一,為68.9萬人,養老基金缺口約為35億美元,每位居民 需要負擔5100美元。2014年1月,晨星市政信用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美25個最大城市和波多黎各(加勒比島國,擁有美國聯邦領土地位)的測評中,芝加 哥的人均養老金負債最高。

幫倒忙的法院:2013年7月,當底特律根據破產法第9章提出破產申請,聯邦破產法官運用他的權力,下令所有人 ——無論是納稅人、雇員,還是債券持有人和債主,必須共同承擔損失,以度過危機。不過,今年5月8日,伊利諾伊州高等法院作出裁決,稱該州正在重組養老體 系,因此不能減少養老金福利。

這一裁決向芝加哥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不得觸碰這一福利削減的紅線。當底特律的法官作出得力裁決時,伊利諾伊州法官卻把事情推給選舉上臺的官員,讓他們自己去清理他們決策造成的一團亂麻。

政治癱瘓: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和保險金預警後,底特律無奈宣告破產;然而,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眼睜睜看著這列 破舊的火車呼哧帶喘地開過,芝加哥的政客們卻不聞不問。在此期間,他們避開了養老金支付問題,對財務受損情況也甚少關注。根據城市聯合會 (CivicFederation)追蹤的城市財政數據,在2002年開始的10年間,芝加哥大舉借債,公債借款增加了84%。這使每個芝加哥居民負擔的 債務增加了1300美元。

在密歇根州,為了避免出現底特律似的危機時政府手忙腳亂,州長斯奈德(RickSnyder)未雨綢繆。他尋求在該州立法,給予危機管理者某種實施 財政“戒嚴法”的特權。可是在芝加哥,全無引入類似法律的政治壓力。更有甚者,就連州長羅納的一項關於自治市可不經州政府批准申請破產保護的提案,也在伊 州的立法機構睡大覺,擱得快發黴了。

沒有救助計畫:底特律的破產申請允許其進行債務重組。通過減少養老金和削減債權人利益,底特律甩掉了70億美元 的債務包袱。然而,伊利諾伊州養老金未備資金負債為1110億美元,在全美排名末尾。州長羅納上周在芝加哥市政廳,DuangDuang地發出驚人之語: 芝加哥不會從州政府得到救助。

抵死不認:在連續數年拒絕之後,底特律的官員終於勉強同意進行改革大手術。而在芝加哥,起碼是現在,市長伊曼紐爾還一廂情願地認為,儘管伊州高等法院拒絕了養老金改革法,但這不適用於芝加哥。

在5月8日州高院下達裁決後,他發表聲明,稱“改革不會因為今天的裁決受到影響,因為我們深信我們的計畫從根本上保留和保護了工人的養老金,完全符合州憲法的規定。”

穆迪顯然不這麼看。僅僅過了4天之後,穆迪把芝加哥歸為“垃圾”級。穆迪在報告中寫道,“按照我們的觀點,伊利諾伊州高等法院5月8日的裁決,增加了芝加哥市政債券和勞工養老金計畫所依據的相關法令被推翻的風險。”

流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瞭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英農場主拒絕城市化建設 市價100倍拒不賣地

當開發商開出2.75億英鎊(約合3.82億歐元)的土地出讓金時,48歲的英國農場主羅伯特·沃斯利是拒絕的。沃斯利反對開發商的「萬家房屋」計劃,稱如果自己「收錢跑路」,就是對整個社區做下一件「大壞事」。

沃斯利和他的房子

「家園受侵蝕」

廣州《羊城晚報》援引英國《每日郵報》5月12日報導,「萬家房屋」計劃由英國開發商梅菲爾德公司負責,所涉土地包括沃斯利名下550英畝(約合兩平方公里)的農場。農場地處英國西薩塞克斯郡特萬哈姆村。據報導,梅菲爾德公司開出的報價是該農場市價的100倍。

沃斯利經營農場已經15年,這裡佔地是「萬家房屋」規劃的七分之一。兩年多前,梅菲爾德公司的人開始與他接觸。沃斯利說,他擔心「萬家房屋」的引入摧毀平靜宜人的家鄉。

「這裡是鄉村,我不想看到這樣的發展,不想看到西薩塞克斯郡被毀掉,」沃斯利說,「我想我是在以很多人的名義說這些話,一旦這個大項目建成,我們的生活質量勢必受到影響。鄉村生活的樂趣會減少,而這正是我們生活在這裡的原因……」

沃斯利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如果為了錢把這裡賣掉,恬靜的鄉村將不再復得。「金錢會侵蝕很多人的價值觀,但我不是這樣。」

不可能同意

梅菲爾德公司認為,「萬家房屋」計劃可以提升當地「商業價值」。除1萬戶住宅,園區還將建設學校和商店等。

除了沃斯利,周邊一些農戶據信同樣也在經受巨額「拆遷款」的誘惑。當地農民成立了一個反對梅菲爾德公司規劃的組織,沃斯利是其中一員。他認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根本不能與梅菲爾德公司的大規劃相契合。

英國阿倫德爾和南部丘陵地區保守黨議員尼克·赫伯特指責,「貪婪開發商」正試圖吞噬特萬哈姆村。

赫伯特說,梅菲爾德公司在這一地區所得到的評價都是負面的,他沒有碰到任何選民希望他支持這個開發計劃。

「在一個接一個的民意調查收到負面結果後,梅菲爾德公司還是一意孤行地要推行他們的項目,」赫伯特說。

赫伯特說,作為開發商,梅菲爾德公司這樣告知農戶:「你們知道你們會屈服——無論如何它都會發生,還不如收下我們的支票。」

就「萬家房屋」計劃引發的輿論抨擊,梅菲爾德公司發言人9日說,該計劃還處於初級階段,梅菲爾德公司仍正在和農戶協商。

“富二代”國際留學生“攻占”倫敦市中心高端租賃市場

英國地產管理公司London Central Portfolio(LCP)最近的壹份報告顯示,過去12個月,富裕的外國留學生已經趕超專業的金融從業人士,成為英國倫敦市中心黃金地段的最大的新租客來源。中國留學生在這些富豪學生租客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他們的需求正在上升。

目前,居住在倫敦頂級物業的富二代外國學生平均每年支付租金28,886英鎊

LCP最近公布的這份研究報告強調了國際學生在倫敦市中心租賃市場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LCP指出,租房的富裕學生人數壹直處於迅速上升的趨勢。2006年,學生只占LCP租客中的12%;在過去12個月裏,這壹比例上升至34%。

報告顯示,倫敦的新租客中,金融從業人員的數量在相應減少,下滑至31%,屈居第二;法律和會計專業人士的比例緊隨其後,占11%。LCP發現,那些居住在頂級房產的倫敦學生,平均每年支付租金28,886英鎊。

LCP指出,該公司的學生租客中有約30%來自西歐;中國學生僅占6%,但是他們的隊伍正在擴大。

LCP的首席執行官Naomi Heaton說:“倫敦如同磁鐵壹般,正吸引著那些追求壹流教育和高質量住宿的富裕學生,因為家長都熱衷於將自己的孩子安置在最好的、最安全的住處。”

Naomi Heaton又說,在過去的壹年裏,倫敦富裕學生支付的平均月租金為2,405英鎊。在LCP的管理組合中,23%的學生都選擇租在馬裏波恩(Marylebone),因為它靠近攝政商學院(Regent’s Business School)、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和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Fashion School)。

(點擊下壹頁,查看英文原文)

無處可居:英國各地房價均無法承擔

由KPMG研究得出的這份報告顯示,英國各個地區的房價,目前對首次購房者來說都是不可負擔的

壹份最新的報告指出,在英國,首次購房者每年需要賺取大約4.1萬英鎊才能買得起房屋,而那些住在倫敦的人甚至需要每年賺取7.7萬英鎊才能供養房屋。由KPMG研究得出的這份報告顯示,英國各個地區的房價,目前對首次購房者來說都是不可負擔的。

KPMG的經濟學家繪制了首次購房者在每個區域的平均房價圖,計算了在繳納10%的首付,並取得抵押貸款的情況下,人們為供養房屋需要賺取的平均工資。計算得出的數據遠遠超過目前的平均工資。

據國家統計署辦公室報告,全英範圍內,首次購房者面臨的平均房價為202,765英鎊。若想成功購置房產,那麽在申請到抵押貸款的情況下,購房者需要賺取40,533英鎊的年薪。

房價與薪水之間的差距在倫敦表現得最為明顯,購房者每年需要賺取76,971英鎊來負擔平均價格為384,856英鎊的房屋。但是,目前在倫敦的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薪只有28,000英鎊。

房價與薪水之間的差距在英國東北部地區最微弱。在這些地區,人們的平均年薪是20,149英鎊,而購房所需的年薪是23,616英鎊。不過,兩者之間的差距仍有17%之多。

在倫敦,首次購房者需要儲蓄38,500英鎊來繳納10%的首付,這比稅前年收入還要高。同時,全英範圍內的首次購房者需要儲蓄20,000英鎊,這幾乎等於稅前年收入。

KPMG的報告是建立在個人購房者的基礎上。報告特別指出,有大量新業主必須等待壹位伴侶來共同購房,以便擴展貸款額度。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首付的上限也會提高。

由於低利率和停滯的工資水平,上述的儲蓄額度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能達到的。結果他們只能動用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儲蓄。

盡管貸款利率近來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人們需要繳納的月費也隨之降低,首次購房者面臨的困難仍然沒有減少。他們不得不貸更多錢,儲蓄更多的現金以便繳納首付。

KPMG與房產慈善組織Shelter共同呼籲政治家制定長遠的置業計劃,增加可負擔的房產數量。KPMG的房產經理克若斯拜(Jan Crosby) 認為,這些數據讀來讓人恐慌,房產可負擔性已經不再僅僅是低收入階層的問題了。如今,除非工資超過平均水平,或者取得壹筆遺產,否則不管住在哪裏,人們都 將不可能買得起房子。他表示,擁有壹個穩定的住宅,是人類的基本需要,而現在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實現這個願望,這是不對的。政治家需要制定長遠的房產戰略, 鼓勵公共和私人投身建造,穩定房產市場。他建議政府進壹步深化改革,例如解鎖公共地域銀行,鼓勵小型和自建房屋,賦予城鎮建造房屋的權力,提高可負擔房屋 的投資水平,以實現預期目標。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英國,瞭解英國房産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保守黨連任刺激英國房市推陳出新 海外投資者有望享5年利好

作者:Chloe Chen 英國房産專家 英中企業家協會秘書長 英金融監管局注册地産專家

 

2015年5月8日,保守黨以微弱的優勢在本届英國大選中成功連任,如期順利單獨組閣,終于擺脫聯合執政政府的尷尬局面。保守黨、工黨和自民黨一向被稱爲英國傳統的三大政黨。之前,最有力的兩大黨派——英國保守黨和工黨的支持率差距一直在伯仲之間。從房産市場角度來看,由于目前英國住房緊缺,住房成爲選民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兩大政黨的最新房産政策成爲了贏取民意的關鍵籌碼之一。顯然保守黨的房産政策計劃更加深得民心。

保守黨、工黨和自民黨一向被稱爲英國傳統的三大政黨

保守黨房産政策解讀

在首次購房者方面,英國首相卡梅倫在 3 月的演講中承諾,在原有的“購房援助計劃”(Help to buy)之上,將于 2020 年前把英國住房翻一番,建造約20萬套住房,幷打八折出售給40 歲以下的首次購房者。早在去年保守黨已經提出該項目幷承諾 10 萬套住房,如今增加到20 萬套。同時壓低按揭利率,讓住戶更有安全感。

卡梅倫的 “廉價住房承諾” 無疑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政治舉措,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選票。這一部分住房屬于英政府的“首次置業援助計劃”(starter home scheme)。根據卡梅倫的構想,這些住房將建在“棕色地帶”brown fields ,即工業化進程中遺留下來的一類不動産,通常是以前的工業或商業用地,如今被廢弃多年,造成周邊大量的資源浪費甚至污染。

在倫敦,像 Battersea、 Elephant Castle、Woolwich Arsenal、Lewisham等都屬于其中幾塊很大“棕色地帶”,政府的復興規劃將會刺激“棕色地帶”經濟的再次發展。卡梅倫承諾,這些房屋售價將比市場價至少降低20%。40歲以下的首次購房者才有資格申請,而且現在已經可以在網上登記排隊了。政府提供的20%價格折扣,主要是對此類房地産項目减免社區基礎設施稅等稅費。

根據英國房屋慈善機構 Shelter 的統計,25歲至 34 歲年齡段中,有 197 萬英國年輕人與父母同住,占到總數的四分之一。這些年輕人雖然有全職工作,但因爲負擔不起房費,仍然選擇和父母住一起,以致生小孩之後住房都成了問題。10 年前,英國59%的人擁有自己的房子,而今天,僅36%的人擁有自己的家,其餘48%都靠租房。另外130 萬的公租房用戶,可享受70%的折扣買下政府住房。

卡梅倫稱,這項政策就是爲了改變英國住房不健康的現狀,讓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屬与自己的家。目前,政府已經和英國大型開發商簽署了擴建計劃,專門爲此項目設計房屋。同時,保守黨主席格蘭特.夏普斯(Grant Shapps)也做出了承諾,保守黨將把“商用房轉化成民用房”的項目延長至 2020 年。該項目于 2013 年 5 月啓動,允許開發商改造原商業用地,重新建造成民用住房。原計劃項目于 2016 年 5 月結束,如今保守黨承諾將會延長4年以增加住房數量。

大選後英國房産市場走勢分析

在英國大選執政黨最終明朗化之前(6月初),英鎊將持續承壓。英鎊貶值對海外投資者大有裨益,在英鎊貶值時購置英國房産能省下一大筆費用。與此同時,保守黨對房産市場的一系列刺激鼓勵政策的推出,無疑預示了未來5年內,英國房地産市場都將繼續保持活躍,其中符合首次購房的買家和價格適中的剛需房源是最大的受益方。

保守黨的當選,對于熱衷于投資英國特別是倫敦房産的華人群體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情,穩定的經濟政策,寬鬆的稅務條件以及巨大的市場需求,都確保了華人地産投資的長期穩定發展可行性!

貼士:

英國大選(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每届國會最長任期爲 5 年。

2015年英國大選後,英國移民政策是否有相应的變化?請看英國華人律師劉鵬詳解。

相關內容:

揭秘:英國房租最貴的地方

據房產網站Rightmove調查,去年,該鎮房屋租賃市場的價格上漲了4.1%,達到了平均19,13英鎊

據Rightmove網站披露,Surrey的通勤鎮Esher,也是Sandown Park賽馬場的所在地,是倫敦以外英國最貴的租房地區。此地兩居室的房屋需要支付的月租平均為2,000英鎊。據房產網站Rightmove調查,去年,該鎮房屋租賃市場的價格上漲了4.1%,達到了平均19,13英鎊。

Esher之後,租房最貴的小鎮是Oxford。此地房東在網站貼出的廣告平均月租為1,612英鎊,比去年同期貴了11.7%。這個大學鎮由於有學生和年輕職業人士的旺盛需求,向來租金昂貴。

Rightmove的高昂租金榜單主要由英格蘭東南部的小鎮構成,它們當中的大多數,都是首都的通勤鎮。其中Weybridge,Marlow,Ascot,Windsor和Henley-on-Thanmes位列高昂租金榜單的前十位。劍橋位列高昂租金榜單的前二十位,在該鎮兩居室房屋的平均月租是1,182英鎊。

而在大倫敦地區,兩居室的平均月租是2,216英鎊,比去年上漲了6%。

另外,由寓所分享網站SpareRoom.co.uk發布的數據還顯示,首都之外也受到了租金上漲的漣漪效應。首都周邊衛星鎮的居住需求均在攀升,導致這些地方的租金持續上漲。在Essex的Harlow,據說每間房屋有九名租戶競爭,各自相持不下,從而使租金每年上漲約12%。

根據Rightmove的數據,目前全英各地對租賃房產的需求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租房中介通過該網站收到的潛在租房者的詢問比去年增加了73%。網站租賃業務主管米歇爾(Sam Mitchell)表示,租房市場壹直在快速發展,但去年以來的需求創造了歷史記錄。由於人們搬出首都,在東南地區尋找住處,使這些地區的租金上漲了兩位數之多,像Oxford和Henley-on-Thames這樣的地方更是貴得嚇人。他表示,數據顯示,並不是只有倫敦的租金才昂貴。

英國,如今約有480萬戶家庭是租房居住。由於社保住房減少、不斷攀升的房價和日趨嚴格的信用條件,很多本想購置房產的人,不得不繼續停留在租賃市場上。盡管首次購房者的交易在2014年有所提升,但是據地產代理商Your Move和Reeds Rains的數據,迄今為止,今年的首次購房者數量出現了大幅度下滑,盡管貸款利率已經下降,而家庭財務狀況也顯示出改善的跡象。

盡管土地註冊處(Land Registry)的最新數據表明,英格蘭與威爾士的房價三月份下降了0.7%,但宏觀經濟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馬修·珀應頓(Mathew Pointon)認為,今年前三個月的房價仍比上個季度高,總體而言,土地註冊處的數據與其他房價指數趨勢大體壹致,都表明今年以來,房價仍在穩步上升。

根據最新數據,房屋均價目前為178,007鎊,比2014年3月高5.3%,東南部與倫敦的房價年均增速仍保持兩位數。各地房產市場仍相差懸殊,盡管倫敦地區的房產均價已達歷史最高水平462,799鎊,東北地區的房產交易均價僅為97,444鎊,遠低於危機前的最高值。

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之中,房市是政治家們的關鍵議題。工黨、自由民主黨和綠黨均發誓稱,如果他們上臺,將會限制租金上漲。

相關閱讀:

倫敦民宿網創始人Mikiko.Lu暢談倫敦房產

福利削減租金上漲 3年內過5萬倫敦住戶搬家移居

“臥室稅”和福利總額上限(Benefit Cap)的政府相關改革使得窮人根本無法負擔在倫敦住房的開銷

壹項調查稱,在過去三年中,超過5萬個原本居住在倫敦的家庭默默的搬出了倫敦各區,福利削減、租金上漲成為這壹現象的主要原因。

英國英僑網援引《獨立報》報道,根據掌握的秘密文件可以證明,倫敦由於削減福利以及租金上漲導致“社會清洗”。數據顯示,在他們本來居住的地區無法 找到可以承擔的起的住房的家庭變得前所未有的多,這些家庭因此被從本來居住的地方“連根拔起”,遠離熟悉的親戚、鄰居以及原本的社交圈。

“臥室稅”和福利總額上限(Benefit Cap)的政府相關改革使得窮人根本無法負擔在倫敦住房的開銷。在2010年,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信誓旦旦的表示,盡管福利政策改革存在爭議,但是這並不會導致“科索沃式的社會清洗”,並且對倫敦人承諾“妳不會看到成千上萬的家庭被從他們壹直生活的地方驅逐出去”。

然而目前這份英國政府此前拒絕發表的官方數據顯示,問題比活動人士擔心的還要嚴重。政府議會正在將無家可歸的父母和兒童以每周500個家庭的速度驅逐出他們的生活的區域,而這個數字目前仍在增長。

約2707個家庭已經在過去的兩年中從倫敦搬走,數據顯示,他們移居的城市包括曼徹斯特(Manchester)、布拉德福德 (Bradford)、黑斯廷斯(Hastings)、彭布羅克郡(Pembrokeshire)、多佛(Dover)和普利茅斯(Plymouth)。

倫敦置業門檻高以往 買首套房需年收入7.7萬英鎊

每年收入多少錢,可以在英國首都倫敦買首套房?

每年收入多少錢,可以在英國首都倫敦買首套房?美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最新報告顯示,在倫敦置業的難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想在倫敦購買第壹套房,需有年收入7.7萬英鎊的實力。

這意味,想在倫敦定居的人,賺錢能力得是倫敦人年薪中值2.8萬英鎊的將近3倍,才能付得起10%的首付,同時償還高額貸款。

畢馬威說,報告表明只有收入遠遠超出倫敦人平均工資,或者靠繼承遺產,否則在倫敦買首套房幾乎不可能。

英國《獨立報》4日援引畢馬威住房部主管揚·克羅斯比的話說:“這些數字讀起來令人害怕,顯示買不起房不再是低收入者的問題。”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在英國購置首套房的平均成本為20.3萬英鎊,而這壹數字在倫敦為38.5萬英鎊。

克羅斯比說,這不僅是房屋所有權的問題,因為報告顯示倫敦人對更加廣義的住房問題感到真切的憂慮,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6萬名年齡在30歲至39歲之間者搬離倫敦,以逃避高房價。與上壹代人不同,他們中許多人不再從市中心搬到郊區,而是遷至中部城市伯明翰、西南城市布裏斯托爾或北部。

英抵押貸款政策已實施壹年,對買房有何影響?

MMR使得購房及重新抵押的貸款數量均減少了

抵押貸款申請人經受更嚴格的評估,已經有壹年了,抵押貸款市場評論(MMR)希望貸款業務可以進行得更好。威特利(Martin Wheatley)治下的金融指導權威(FCA)表示,MMR將同時保護借款人和銀行。MMR使得購房及重新抵押的貸款數量均減少了。

壹開始,借款人抱怨貸款人向他們提出的有關其消費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過於尖銳。但是很快,其他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比如舊有借款人被否決貸款,另有壹些借款人不公平地陷入了高額貸款率陷阱。

現在,在新的抵押貸款政策實施壹年之際,《每日電訊報》財經頻道進行了壹次統計,用於評估MMR的真實影響。

抵押數量減少

MMR使得購房及重新抵押的貸款數量均減少了。據抵押貸款委員會(CML)數據,2014年二月,有48,500份購房抵押手續在辦理當中,總值78億英鎊。而在今年的二月,該數據下降到了40,600份,總值為68億英鎊。

盡管抵押貸款率處於史上最低水平,重新抵押率也從去年二月的24,900筆,下降到了今年的21,500筆。

壹些借款人表示他們向90%的抵押借款人發放了貸款,但是據代理商John Charcol的波爾格(Ray Boulger)聲稱,這些數據具有高度的誤導性。“這些數據只是統計了那些已經通過了“規則決定”步驟的借款人,”他說,“而其他大多數借款人,在第壹 關就被拒絕了,他們不得不另找機會。所謂的90%不過是謊言,統計學意義上的謊言。抵押貸款政策的改革,提高了借款人申請貸款的駁回率,而有時候他們其實 完全能夠負擔貸款。”

首次購買者和再次購買者均變少

首次購買者的數量,從2014年二月的22,300,跌到了今年二月的18,700名,下跌了16%。貸款總價值從31億英鎊,跌到了27億英鎊。

另外,在抵押貸款政策改革以後,更少的戶主能夠購得他們的第壹棟房產。

去年二月,發生了26,200筆二次購買貸款,而今年則只有21,900筆,二次購買貸款的總價值從47億英鎊,下降到了41億英鎊。

“抵押犯”和被拒絕貸款的老年人

迄今為止,MMR造成的最壞結果是,制造了壹大批“抵押犯”。新的規則使他們無法切換至另壹個貸款人,甚至不能與同壹個貸款人進行另外類型的交易。沒有確切數字顯示,究竟有多少人被迫變成了“抵押犯”,但是波爾格估計,所有借款人中,估計有40%都淪為了“抵押犯”。

此外,由於年齡超過了65歲,有大批老齡借款人被拒絕貸款。借款人甚至不批準退休人士的貸款,很多借款人拒絕給40多歲的人提供25年的長期貸款。而買來租貸款,年齡適用範圍則廣至105歲。

更長的等待時間,更多失敗的交易

地產中介商國家協會的管理主任海沃德(Mark Hayward)表示,申請壹筆貸款的平均時間,已經從37天,上升到了53天。

他說,“交易的流程越長,交易鏈條就越容易被不可知因素打破。貸款人向借款人詢問很多有關收入和可負擔性的額外問題,減緩了批準流程。去年夏天房價飆升的時候,我們發現有很多購買人,在交易達成之後,又眼睜睜地看著房產被改售給了其他人。”

新移民帶來新置業需求 英國房市難降溫

調查顯示,在該時期內於英國建立的270萬個家庭中,有將近180萬個家庭具有壹名出生於國外的年長成員

壹項最新調研表明,自1997以來,英國國內三分之二新建立的家庭中都有壹名出生於國外的成員。

該報告基於“勞動力調查”(Labour Force Survey)的數據而做出,由英國國家統計署編制而成。報告中指出,在1997年時,僅有不到2千4百萬個家庭提供了成員的出生地,其中的198萬具有外國出生的成員。

而在2014年的數據中,家庭的數字上升至2千6百50萬,其中具有外國出生的成員數量上漲至373萬。

報告稱,這些數據直接了當地呈現了移民在全國家庭中的比例,移民和新家庭的形成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從而也影響到房屋的需求。“在所有關於建房的激烈爭論中,人們談論‘建多少房?在哪兒建?’卻極少將之與移民聯系起來。這是壹個很重要的聯系。”

英國移民觀察(MigrationWatch UK) 素來主張更嚴格地限制移民,它表示,它們的這份報告呈現了房產市場的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移民。

該組織的主席、德丁頓(Deddington)上議員格林(Green)說:“全國各 處的社區都被要求接受新房產開發,人們卻並沒有被告知,目前全國大部分的新增住房都是由移民所致……很顯然,想要降低目前急劇的房屋壓力就需要減少移 民……我們呼籲政府發布壹項官方的估算,分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移民對房產需求的影響……任何關於移民和房產的辯論都應當將此視為關鍵部分。”

相關閱讀:

華人移民律師劉鵬解讀英國移民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