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加教育比较 | 居外专栏

1,关于家庭作业的观点:

不少家长担心加拿大家庭作业少,孩子会不会学的少,分数提不高?校长认为:孩子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就应该课堂完成,而不是带到课后带回家,变成Homework(家庭作业)

2,关于提高分数的观点

Homework(家庭作业)并不能改变孩子的分数。孩子分数的提高有赖于课堂学习的努力和对学习技能的提高。

中国刚来的留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和钻研能力偏弱,这样的学习技能是加拿大学校从低年级开始培养的,中国孩子往往错过,现在UYS著重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分数。

3,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

近代或当代教育来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大革命带来教育一体化,一个模式,希望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各地的孩子到哪里都一样,都能用,其最核心的就是英语和数学。随著时代的改变,教育也要随著改变,二十年前的教育模式未必适合当今世界。

4,关于阅读的观点

传统的阅读是老师或家长开列的书单,是家长希望孩子读的书,往往是家长读不下去的书或者是孩子恨读的书,而不是孩子愿意、主动找来读的书。

现在阅读形式百变多样,既有传统书本,又有手机等零散信息。如何教孩子辨别对错,成为帮助孩子们阅读的关键。

培养下一代从来都是重要的。要不断学习、思考。

一路走来,那么多家长和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我深感荣幸!

我问女儿,都说哈佛大学好,你上了四年学到最重要的是什么?举一个例子。
她回答我说:哈佛从第一天起到毕业,一直在教我们如何展示自己。

由于长期在加拿大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工作,自己的孩子又是从东岸比较有代表性的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到西岸比较典型的洛杉矶工作。家里又多了一个地道的老美新成员,也是哈佛商学院毕业。所以有了比较切身体会,对中美加文化、教育差异有了比较明显的感受。

由两种教育理念说起:美国东部 VS 美国西部 

美国高中所在地如何划分为东中西部

美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在世界上比较领先,其东、西部文化差异较大,其实代表了世界上两种文化现象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目前也形成了两种家庭,背后两种教育(文化)现象。

在中西部,大家的价值观是”self-made men”(自己成就自己的人),就是说不靠家庭支持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是模范。

在开发较晚的中西部大平原,农场主们认为简单劳动是每个人必备的,基础的品质,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在这一方面对于孩子的培养。

东海岸的有钱人有很多是继承财产的,所以他们有一种贵族的,上层社会的对于简单劳动的鄙视。

东海岸在衡量一个人方面,更多是学历,素质,礼仪,家族。

东海岸的朋友生活就是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学习是因为乐在其中。学习非常刻苦,是因为他”喜欢”,是因为”我享受读书,我享受思想上的挑战”,而非”我要找个好工作”。

这种思想在东海岸的私立文理学院里非常占统治地位。学习不是为了成绩,而是因为这是高素质的人类的一种自然的需求。

所以在文理学院中,没有和以后工作有直接联系的那些专业(商学,会计之类),而是纯文理(文学,哲学,数学等等)。而在大多常青藤大学里,本科教育也都是文理学院的教育(即纯文理),而到了研究生大家才决定以后做什么。

常春藤的3个大藤H、Y、P 都在东岸,咱们也就从东部哈佛说起:

由”哈佛大学录取标准” 到 “中美加学生培养目标”

先看一则短讯;嘉德教育的小朋友在加拿大某比赛中获得游泳第一,在另外一个比赛中又获得机器人比赛第一。

该家长来咨询孩子课外活动的安排,我们嘉德教育的老师赞赏其父母负责操心的态度。父母参与其中,了解孩子每一阶段应该做什么。以下是我们嘉德教育主管对家长问题的回答:

“是对的,尤其可以鼓励他多参加一些团体体育活动,比如棒球,足球或冰球,能更好地锻炼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这些不光是为了日后进入更好的大学,又是将来立足社会的技能。”

由此说到美国顶尖大学,也是世界公认的著名大学的录取标准,比如哈佛大学的录取标准:

· 平时成绩和SAT占1/3;

· 老师推荐和自荐占1/3;

· 社会活动占1/3。

这也是为何嘉德教育主管如是说。也是嘉德教育辅导学生、要求学生的标准。

两种基础教育:中国 VS 美加

去年底带领6大加拿大著名私校校长去中国招生,和中国的校长座谈,请两方第一线的教育专家们说说各自的特点;共同认为:

加拿大比较注重教孩子如何做人,

中国比较注重学术。

比如幼儿园、小学,加拿大注重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公平”、以及餐桌礼仪、公众礼仪。

中国比较注重识字、算术、背诵等学术技能。

加拿大美国的早期思想品德、行为举止教育和中国相比,有明显不同。

加拿大公众礼貌教育从幼儿园到成人,很重要的一个是礼貌教育,比如:

· 打喷嚏以胳膊捂嘴;

· 要注意排队;

· 吃饭不要出声音;

· 要经常使用”请、谢谢”两个词;

· 要给后面的人开著点门;

· 见面要打招呼;

说起开门关门,中加确实不同,作为基本社会礼仪,加美比较注意身后有无人跟随,如有人,则一般会为后面的人拉著门。后面的人也会说声谢谢。

中国家长的误区

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帮助只停留在表面的嘘寒问暖,而不知道(有的也不想知道)孩子每天、每个季度、每年的学习目标、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美加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这样的要求很具体、也很严格!

除了行为举止、生活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美国、加拿大学习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者说最弱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而非口语、听力。

听和说“这一关,一般同学到美加以后半年或一年都会比较适应。出生在这里的孩子上学后一年半载也会适应。

后来的差距就产生在阅读和写作上。

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很快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甚至方言,但是要他阅读人民日报社论他未必能领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更别说自己操笔写了。同样的道理,孩子们的父母都非母语是英语,家里莎士比亚原著没有几本,《时代周刊》、《经济人》等高端刊物也没订,孩子的阅读水平不能由浅入深。

关于学校好坏

不论是在美加出生的华人孩子还是移民来的华人孩子,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常见一些误区:比如一味强调华人比例,只看学校排名等。

其实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美国、加拿大2大教育体系,以及选择学校的4大原则

从” 两则短讯” 谈 “公立、私立教育体系”:

第1则短讯:加拿大的菲莎研究中心几乎每年给出安省学校排名,近期又发布了2017年最新学校排名:

2017 年安大略地区高中排名Top 20

第2则短讯:嘉德教育2017年最新私校录取情况:

私立 VS 公立

说到教育体系,在美国、加拿大,主要有私立和公立两大教育体系。

公立教育体系又分为普通公立和天主教教育体系,两者都是免费;私立教育体系还包括蒙氏教育。

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差别较大。

学制划分:

私立: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一个学校。好处:比较稳定,不用转学,老师甚至校长都比较了解学生,大学推荐信容易形象生动。坏处:对同学选择减少,即使不喜欢的同学也要面对多年。

公立:4-5岁幼儿园,6-10岁小学、11-13岁初中,14-18岁高中。不断转换学校。

师生比例:

私立:16-17名学生/班,2-4个教职员工。好处:老师对学生关注度强。坏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公立:25-28个学生/班,1个老师。

课外活动:

私立学校:课外补习、课外活动安排较多,好的私立学校有50-100多项目可以选择。

公立学校:主要依赖学生或学生家长安排。但是也是学生发挥的空间。

培养目标:

私立学校:好的私立学校比较注重精英教育,哈佛、耶鲁(所谓HYP: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录取人数较多。

公立学校:一般以普通大学为目标。

搞清楚私立、公立两大体系的不同后,在选择学校时就要注意4个原则:

挑选学校的4个原则

安省每年高中排名,成为家长购房最重要的依据。但在选择校区、居住区域时应该更全面地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校风;(不可以有毒品、帮派、欺凌现象)

2,排名及大学录取比例;(大学尤其是常春藤名校录取率)

3,课外活动设施及补习机构;(华裔学生母语非英语,华裔学生体育活动需要学习的多)

4,居民成分、房价及房屋质量。

四大原则缺一不可

中美加学生的压力和能力

美加学生有压力,但是压力不同,压力在于很多作业没有标准答案,要学生自己分析、总结,找出答案,而且经常要求小组作业。这样要搜索大量资料,组织、分工,更要求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好像这样更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少了记忆、背诵的压力。

另外,做完作业,还要演示、展现给老师、同学,效果好才能得高分,才算完。

美加的学生8年级之前作业较少,体育活动较多。

9点上课,3点放学。

但是14周岁开始,普遍认为孩子已经发育好,作业急剧增加。

加拿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个”Gifted program”(实验班),把学习潜力较强的学生集中起来,培养”Think deeper”。比如一张白纸从中一分为二,左边论点、论据、论证、参考文献;右边展开。(我本科毕业时还稀里糊涂)

又比如:9年级以后开始学习中国历史,作业:毛泽东为何批判饶漱石?小组作业,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形式要求。有的学生自编自演,拍成视频。从中、台、美不同国家搜集对该事件不同的评论。

注重分析能力,团队组织、协调能力!

大学更是如此!

我问女儿,都说哈佛大学好,你上了四年学到最重要的是什么?举一个例子。

她回答我说:”哈佛从第一天起到毕业,一直在教我们如何展示自己。”

何时来美加留学最好?年龄有讲究吗?

14周岁算是分水岭

4-5岁是幼儿园,学会分享、礼仪

6-11岁为小学

11-13周岁为初中

14-18周岁为高中

14-18周岁这4年最为关键,当地认为孩子已经长成,可以好好学习了,作业很多,很多孩子做作业熬夜到半夜三更,和8年纪之前形成鲜明对比!

14周岁是高中第一年,学生们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朋友圈。以后转过来的学生,比如中国留学生,就很难再交到很多朋友。这种现象在大学更甚。

为什么留学?为了哪一代?

没有父辈从大山的山沟里走出来,我们这一代就不会在城市里,没有我们这一代走出去,就没有下一代有机会在地球的另一面看世界!

留学是个过程,留学后的去留更是希望孩子和家长思考,家族的下一代在哪里?

贡献人类、服务人类可能是更广义的人生价值观。

提高家族素质,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为提高其生活素质创造条件。

不同的教育环境、社会人文环境造就了不同道德底线的人群。

孟母三迁,不是因为住的房子不好,而是因为周围住的人不好。

中美加大学生活之不同:

很明显的地方:

1,俱乐部

2,功课繁重,考试频繁,淘汰率高

3,当地学生课外活动多,打工的多,中国学生回国的多,度假的多。

留学生毕业以后去向不同: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4大留学国家中,以加拿大对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在所在国工作、移民政策最为宽松。

加拿大国际学生大专本科毕业,即可申请3年工作签证;工作一年即可申请永久居民(绿卡);研究生毕业无需工作证明即可申请绿卡。为自己的生活和下一代在加拿大生活奠定好的基础!

嘉德集团办公室

​​中美加教育比较实例:

实例一:《加拿大,我选择了你》

– Katherine Zhu (来自加拿大嘉德教育的学生

2013年12月31日,我从上海飞往多伦多,开始了新的旅程。为什么要选择出国呢?当初的我只有13岁,刚上初二。那时候觉得国内的学习太拘束,老师太不讲理,而国外的生活丰富多彩,老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那时候一家人对于国内外的对比只知道这些浅显的差异,殊不知差异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并且好处远远多于弱处。全方面的学习、老师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活动都是国内缺少的,而这些我都在国外找到了。

我来了加拿大之后发现课程是比国内少的,每门课的时间却是国内的两倍。这对于一个45分钟课程都嫌长的人来说是地狱啊。但是并不是。即使每门课是双倍的时间,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课本内容都让时间变的很快。国内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题,或是照著书本教课,并且书本内容是浓缩的精华,一遍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花时间理解和练习。而国外却是相反的。加拿大老师基本上是做简单易懂的课件以及多姿多彩的图片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或是让我们亲身实践来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原本以为只有科学课是会有实践的,没想到每门课都有。例如历史,老师并不是照著书教课,他们会让我们看一些纪录片,或是带我们去博物馆或文物遗址实地考察,又或是让我们自己做调查,以便加深我们的记忆。这么丰富的课堂哪有学生会嫌长呢?

​我想起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老师说要让我们问问题。有一次,我数学上课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之后等下课找老师问,而她的回答让我对学习失去信心。她说这么简单的概念我不懂一定是上课不听,让我自己去搞懂,而她只回答课外难题。 我说我真的有在认真听,但是真的很难,我不懂所以来问你。她把我赶走了,然后回答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的奥数题。我问老师的目的只是想明白上课的内容,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做准备。我当时的排名大概是排在十几名吧,全班一共五十多人。我想可能是个别老师的原因,可是好几个老师给我的反应都是差不多的。那次之后我发现老师根本就只喜欢尖子生,只帮助尖子生,我想努力她都不给我机会。那我就自己给自己机会。但是这对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加拿大老师总体来说都是一视同仁。不管好与坏,他们总是会给我鼓励,一遍遍教我。学生需要教训,但是更多的是需要鼓励。

课外活动这个词在普通中国学校很罕见,因为学生和家长脑里只有补课班、作业和考试成绩。考试成绩高了就意味著中考能考上好高中,也意味著高考能考上好大学。成绩是大多人放在第一位的。当然,全身心放入学习一定会掌握更多的知识。我来了加拿大以后发现这里的世界比我想象的更加色彩斑斓。拿我们学校来说,一周五天上学,至少三天是有体育活动,至少一天有社团活动,其中三天有教堂仪式,其中一天有全校会议,其中一天有指导员谈心,并要求学生每年至少10个小时社区义工时间。在国内我是不经常运动的,除了学校强制的长跑,并且我本人很讨厌长跑。来加拿大以后我开始喜欢体育活动了。我报了很多不同的体育活动,例如羽毛球和乒乓球。我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并且有许多选项。我以前也不经常做义工,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个概念。

但是现在的我能做义工则做义工,并不是为了大学,而是为了需要帮助的人。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每次的教堂仪式都能让学生懂得不同的道理;全校会议能让学生知道近期的活动以及事件并鼓励踊跃参与;指导员的谈心给学生释放压力和得到解决办法的机会。这是活动都让学生有新视野和对各需求的涉及。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学习差异不小。国内的应试教育和国外的自由式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接受国外多姿的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入乡随俗,并且熟练掌握英语技巧,这也是一个难点。两国教育对比很鲜明,双方都各有优处。国外教育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实例二:《中加学习的对比》

– Tommy Ye (来自加拿大嘉德教育学生

​我是来自Ridley College的一名11年级学生,今年是我在Ridley College学习的第三年。无论是我的家人还是在国内的朋友总会问我相似的问题”比起中国的教育方式,在加拿大学习是不是轻松很多,教育方式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

​为此,我将讨论一下我这几年在加拿大留学的心得。首先,在加拿大读书确实要比国内相对来说轻松,但是这轻松并不是代表玩的时间多。在中国,累来自于老师所给的大量的书面作业,而且书面做题模式非常枯燥乏味,但是在加拿大很多作业都是比较有趣的,比如说,前几天在我们心理学课程中,老师就布置了一个介绍连环杀手的作业,每个人都被规定了做来自不同国家的杀手,这个相对于书面上的答题作业是不是有趣很多!其实,我从这个作业中学到了很多比较实际的东西,像是,对比不同国家的杀手,我总结出其实他们都有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童年都是有阴影的,然后很多他们杀人的理由就是想报复社会,把他们之前所受的痛苦建立于他人身上。在国外,老师的角色更像是指路人,指引学生去往终点,让学生自己领悟在寻求答案途中的一切。而在国内,老师的角色就像是车夫,直接带领学生去往终点,学生们自然会失去寻求答案过程中的乐趣。

​第二点,学生在加拿大全是靠自己的自觉和安排时间的能力,但在国内更多是来自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加拿大老师一定不会像国内老师一样不停催促学生交作业,如果学生没有合理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不按时交作业,老师有权利给学生相应的惩罚,惩罚就是占取那位学生一定量的空余时间,不管在那时间段你是否有体育训练或者与朋友约定好的约会,在那时间内你只能写作业。 在国外,学生做过不同程度的坏事总是会兑换成相应程度的惩罚,所以说学生们自然不会有下一次了。

​最后一点就是外国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爱好特长培养。 可选择的活动非常之多,比如说各种竞技性的体育项目、爵士乐队、辩论队……有时候甚至可以缺课去代表学校与其他高中比赛对抗呢!不用担心自己没能力入选,因为学校提供很多很多不同方面的校队或活动,总有一项是适合你的。 但在国内,我从来没有听说有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机会,如果有的话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是机会的,这种体验在国内是非常难得的,特别是对于那些佼佼者来说。

总体来说,我不是在宣传加拿大的教育有多好,不同人适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但对于我来说,加拿大的教育更注重的是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和提倡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编:Adam Chen

加拿大置业专家李丁专栏全集

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蒙特利尔热门学区介绍(二)

700x190

2017年4月在U. S. News评选出的“全球教育质量国家排名”中加拿大位居第一,其中,巨大的教育经费投入是原因之一。加拿大教育的另一优势是教育的公平性。在加拿大教育主要是由各省的教育部管理的,各个公立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均等,教师经常轮换。

魁北克省加拿大情况较为特殊的一个地区,加拿大前总理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甚至在2006年给予了魁北克省“国中之国”的地位。尽管魁北克省公立教育在公平性上做得不错,但由于各学校所处的区域经济状况、民族成分不同,各区域内的公立学校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建城375年的蒙特利尔市,文化传统深厚,顶级的私立名校云集。华裔家庭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对学区房的选择和子女择校都非常看重。这里我们再为大家介绍几个学区

先前的文章里我们曾介绍了蒙特利尔市西山区、皇家山区、西岛和圣劳伦区四个热门的学区。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着重介绍蒙特利尔市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CDN-NDG区和近年来华人人口比例增长较快的Verdun、Lachine、LaSalle和Southwest等几个区域。

  1. CDN-NDG区

CDN-NDG

该区全称Côte-des-Neiges—Notre-Dame-de-Grâce,成立于2002年蒙特利尔行政区域重组,由Côte-des-Neiges和Notre-Dame-de-Grâce两个主要的社区合并组成。区内英法双语,购物方便,配套齐全。

CDN-NDG区不同地方住房价格差别比较大,价格从30万到300万不等,普通住宅均价65万左右,豪宅均价大约120万,房子大多是1950年代建造的。

CDN-NDG区内学校众多,该区有两所著名大学: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和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的Loyola校区。

魁北克省最有声望的私立学校Collége Jean-de-Brébeuf就坐落于本区,这所法语学校曾培养出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杜鲁多(Pierre Trudeau)和现任总理贾斯廷·杜鲁多(Justin Trudeau)父子二人。该区声望很高的私立学校还包括:

  • Collège Notre-Dame
  • Lower Canada College
  • Loyola High School
  • College Prep International

这个区也有不少非常好的公立小学,如:

  • École Marc-Favreau
  • École Sainte-Catherine-de-Sienne
  • École Notre-Dame-De-Grace
  1. Verdun区

Verdun

Verdun区位于蒙特利尔岛西南部,距离市中心5公里。这个区主要由三个社区组成,分别是:Wellington-De-l’Église,Desmarchais-Crawford和Île-des-Sœurs(修女岛)。前两个在蒙特利尔岛上,另外一个位于修女岛上。修女岛被称为Verdun区的明珠,这里我们重点介绍该社区。修女岛位于圣劳伦斯河心,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高档居住区。由于距市中心仅8分钟车程,又远离市区的喧嚣,吸引了不少中高收入家庭在此安家置业。整个修女岛其实就是一个四面邻水的大花园。在这片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岛屿上,遍布公园绿地,例如Parc West Vancouver和Parc de la Fontaine景色秀美。岛上有一个高尔夫球场,还有环绕全岛的自行车道。2009年,贝尔电话公司在修女岛建立了全加拿大最大了通讯公司,并从加拿大各地调来了工作人员,修女岛人气大增。岛上居住类型多样:低/高层公寓,联排别墅,独立别墅等多种住宅可供选择。

Verdun区的交通四通八达,除了8条公交巴士穿梭于该区之外,蒙特利尔绿线地铁横穿本区。修女岛虽然处于蒙特利尔岛外,但不是自治市,因此公共交通系统和蒙特利尔大多数区域一样还是STM,无需像南岸和Laval那样另购不同公司的公交/地铁票。

修女岛上有两所法语公立小学École primaire le-des- Sœurs 和École des Marguerite 很受华人青睐,主要接受居住在修女岛上的居民子女入学。虽然岛内没有中学,但由于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就读任何学校都十分方便。

  1. Lachine

Lachine

Lachine位于蒙特利尔西南,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所有这些都为房地产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现在这里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居民拥有自己的物业。这里的房屋以独立屋为主,同时也有不少公寓。来此置业的,多为本地中高收入的年轻家庭,他们比较偏爱新屋,而且很注重房屋的环保功能。

Lachine拥有两所声望极高的中学。Collège Saint-Louis International是蒙特利尔市排名最前的四所公立“国际学校”之一。著名法语私立学校Sainte-Anne de Lachine,声望仅次于Collége Jean-de-Brébeuf和Collége Jean-Edues两所学校。

  1. LaSalle

LaSalle

作为蒙特利尔行政辖区之一的LaSalle区位于Lachine区东面,Verdun区西南面,北面与NDG区相连。整个行政区人口大约七万五千人,英语与法语居民各占四成。

LaSalle区濒临圣劳伦斯河,区内还有两条运河(Lachine Canal 与Canal de l’Aqueduc),著名的室内水上乐园Aquadôme,蒙特利尔市唯一准许露天烧烤的Parc Angrignon公园,有全岛条件最好的候鸟栖息地之一Île aux Hérons。另外,LaSalle运动休闲的最好去处激流公园(Rapides Park)、历史建筑佛莱明风车(Fleming windmill)等很值得一看。

LaSalle区的区(市)长Manon Barbe女士非常热爱中国,她在中国访问时看到不少居民小区里的露天健身设施,感觉大受启发。于是在圣劳伦斯河边建造了中国式的露天健身场。自2002年开始Barbe女士一直担任LaSalle区的区(市)长,她的团队在开发LaSalle区之前就对该区做了很好的规划。

LaSalle区里的房屋类型大多数为两层多户型房屋,所以房东比较倾向于出租,租客占全部房屋数量的六成左右。LaSalle区的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很多。

LaSalle区的中小学教育资源丰富,这里有多所小学值得推荐:

  • École primaire du Petit-Collège
  • École primaire des Découvreurs (LaSalle)
  • École primaire Notre-Dame des Rapides
  1. Southwest 西南区

South West

蒙特利尔西南区包含五个社区:Saint-Henri,Petite-Bourgogne,Côte-Saint-Paul,Ville-Émard和Pointe-Saint-Charles。其中Pointe-Saint-Charles社区是蒙特利尔最古老的社区之一,仅排在蒙特利尔老港之后,古迹众多。

总体租房价钱便宜,以较低的价格就很可以租到面积相对较大的公 寓,购物方便。近年沿着运河新建起很多高档公寓,但是这却给社区的发展带来另外一个副作用:刺激房租上涨,增加了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成本。

西南区幼儿园和小学都很多,最受华人欢迎的小学是École Saint-Jean-de-Matha。         

篇幅所限,本文只能为大家约略介绍以上几个区域。蒙特利尔的顶级学校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合理筹划,用心准备,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最好的教育。

在教育方面,必须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学校师资、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学校排名并不是择校的唯一因素,只有最适合孩子具体情况的学校,才是最好的选择。在择校方面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透过居外咨询天绮移民。

相关文章:蒙特利尔热门学区介绍(一)

 

加拿大移民留学顾问周天绮专栏全集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择校风刮到美国 老美爸妈也头疼学区房 | 美国

在纽约,第8公立学校是公认的好学校。这所涵盖小学和初中、白人学生占多数的学校,有一流的师资、参与度很高的家长、丰富的课程、好学的学生,再加上该校坐落于有着“美国10大最美街区之一”之称、与曼哈顿隔河相望的布鲁克林高地,学校片区内的学区房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不惜重金住进学区房,本该顺理成章进入好学校,可日前纽约市教育局的一纸提案,却打破了这片好学区令人心醉的宁静。(学区房值得购买吗?)

>>>美国置业百科美国购房流程 | 美国房贷申请 | 美国房产税费

美国学区房
美国学区房

点击查看美国房源

学区改划:巨大鸿沟不易逾越

两个学校的差距太大了。横在两个学校面前不易逾越的鸿沟,是社区和家庭之间巨大的贫富差别和阶层分化。

据悉,因第8公立学校严重超员,学区内持续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又不断催生新的就学需求,纽约市教育局遂向管辖该校的第13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提出方案:将现属第8公立学校学区的两个居民区,即丹波(Dumbo)和威里格山(Vinegar Hill)的大部分区域,改划到附近另一所学校——第307公立学校的学区。

方案如若施行,便意味着,这两个居民区正排队等候第8学校入学名额的50个家庭,眼巴巴的期待将终成泡影,已入住学区的其他众多家庭与他们心仪的名校也从此无缘。更让家长们难以接受的是,第8学校和第307学校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两个学校的差距有多大?先看教学质量与学生表现,以纽约一家教育网站提供的数据为例,在今年纽约州公立学校共同核心标准考核中,第8学校有64%的学生阅读达标;第307学校的同项达标率只有12%。而且,第307学校旷课率奇高:每学年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旷课超过一个月。

更让人吃惊的是,两个学校相距仅仅一公里多,学生构成却大相径庭。按另一家美国教育网站的统计,第8公立学校白人学生比例为61%;而在第307公立学校,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占比则高达92%。

再看两个学区的房产状况。第8学校的学区房颇受追捧,这几年房价节节攀升,数百万美元一套的公寓比比皆是;第307学校的许多学生则来自学校街对面、低收入群体租住的法拉格特小区(Farragut Houses)。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小区的名字不时与贫困、毒品等负面词汇相关联。

学区改划方案一出,许多家长开始抱怨和质疑,有的建起网上群组商议对策;只有少数家长愿意去了解新学校。耐人寻味的是,对新方案,第307学校的家长也有抵触情绪,他们担心,富裕的白人学生的大量涌入,会给学校带来未知的改变。

纽约教育局希望社区教育委员会能在今年11月之前就提案进行投票表决,以使新的学区划界能在2016新学年生效。

横在两个学校面前不易逾越的鸿沟,是社区和家庭之间巨大的贫富差别和阶层分化。如何运用智慧平衡不同的利益诉求,解决难题,对纽约教育管理部门是个挑战,也是创造历史性进步的机遇。

学区边界:阻挡资源公平分布

美国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大量不想让孩子输掉的家长,使得“择校风”盛行,好学区的吸引力持续发酵。

学区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关性,在美国社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质问:“为什么必须住进昂贵的房子,才能受到好的教育?”

学区房价格与教育质量到底有怎样的联系?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首都华盛顿特区,学生总体阅读测试成绩达到熟练率80%的公立好学校,学区内的三居室房子中位价约为80万美元。相比之下,同是三居室,如果中位价格低于46万美元,其所对应的公立学校学生阅读熟练率会低于45%。如果一个家庭只负担得起低于30万美元的房子,他们的孩子只能去读更差的学校了。

为何房价高的学区教育质量也高?最常见的解释是,美国公立学校办学经费高度依赖学区内所征收的房产税,而房产税的征收额度以房价为基础。因而,学区房价高,房产税收入多,办学经费自然充足;房价低的学区,办学经费难免匮乏。在美国大部分州里,花销最大、最富裕的学区,学生人均开支是花销最少学区的两倍;在有的州,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三比一。

“办学经费是重要原因,这是由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决定的。美国教育管理权基本在地方行政,教育立法权基本在州,各州又分权到各市镇及学区,美国又是一个特别多元化的社会,各地情况很不一样,谈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而且,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教育投入,其他因素也有很大影响。比如,能负担起好学区房价的家长受教育程度大多较高,对教育更重视,会激励孩子在学业上成功。”波士顿郊区尼德姆镇已退休的高中法语教师克瑞斯蒂娜·米拉比莱(Christine Mirabile)对记者说。

现实的确如此。今日的美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与社会阶层分化的态势相吻合。记者看到,在波士顿富裕的郊区小镇,家长在公立学校有着极高的参与度。大批拥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职业女性在成家生子之后辞去高薪工作,做起全职主妇,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相关事务和孩子的课外活动中。这样的家长教育背景和教育投入,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群体根本无力企及。

“在富裕的好学区,如果家长们认为州政府的拨款不充分,有的家长干脆组织可以免税的非营利组织支持教育,或者直接捐款给学校;在这些学区,有经济实力的纳税人也会根据公立学校的办学需要,组织学区居民表决增加税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可是,在许多经济实力弱的学区,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少数族 裔,即使想要多付税支持本学区的学校,也会因为各种因素困难重重。”居住在西雅图市的英语教师、自由撰稿人安妮·玛丽·利(Anne Marie Leigh)说。

美国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大量不想让孩子输掉的家长,使得“择校风”盛行。近些年,因留学移民政策松动,各国“孟母”又纷至沓来,好学区的吸引力持续发酵,不断涨价的学区房,让无力负担的家庭更加无力。

专家支招:打破房价与教育质量的联系

除了给不富裕的家庭和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政府还应该创建奖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需要帮助的学校去任教。

“现在,家庭收入对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几乎与父母教育程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大了。”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教育领域贫困和不公平问题的教授肖恩·里尔登(Sean Reardon)教授说。

为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流动,弥补教育制度的不足,美国政府和民间正在进行多种努力,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献计献策。

华盛顿一家杂志新近刊文《打破房价与教育质量的联系》,作者是贾森·贝德克(Jason Bedrick)和林赛M。伯克(Lindsey M. Burke),文中赞扬了华盛顿特区从2003年尝试的“机会奖学金项目”。该项目向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最高12500美元的奖学金,资助他们去私立学校就学。在投入上,相比当地公立学校学生人均投入,更为经济,却让6100多名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该文还力荐“教育储蓄账户”的进一步推广。与其他类似的金融产品相比,教育储蓄账户的设计更为灵活。家长或其他人为孩子存入的专项教育资金,享受税收上的优惠,可用于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任意阶段的多种需求:购买课本、网上课程以及选修公立学校的课程,等等。2011年,亚利桑那州率先启动了针对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储蓄账户,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州和田纳西州紧随其后。今年,内华达州成为向几乎所有公立学校学生推行教育储蓄账户的第一州。

对使用教育储蓄账户的家长,亚利桑拉州作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分组人群中,家庭年收入在28000美元以下、经济最困难的家庭,表达了最高即89%的满意度。而这一人群中,有67%表示对他们孩子以前就读的公立学校很不满意。

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又被简称为“麻省”或“麻州”,公立教育水平一直在美国名列前茅。在提升经济薄弱地区的教育水平方面,该州有着丰富的探索经验,如积极推进一种公立民营学校类型——公立特许学校的发展。

据麻州中小学教育部专家、教育学博士沈安平介绍,麻州鼓励经济条件低下的社区创办公立特许学校,吸引了一批敢想敢闯的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麻州公立学校目前总在校生为956000多人,已建起公立特许学校81所,特许学校在校生人数37000多人,占麻州公校在校生人数的3.9%。绝大部分特许学校开设在公立教育比较薄弱的城市社区。由于这些学校与其他商业、大学和教育研究机构有多方联系,获得不少支持。许多学校相比同地区的其他公立学校,教育成果明显突出。这些学校不仅提供非常优质的教育,还极尽全力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财务资助和其他帮助,使他们的高中毕业生几乎全部上了大学。

“除了给不富裕的家庭和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政府还应该创建奖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需要帮助的学校去任教。”法语教师克瑞斯蒂娜·米拉比莱对记者说。英语教师安妮·玛丽·利也认为,美国应该向芬兰等国家学习,提升教师的待遇和职业荣誉感,鼓励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领域。

(据新浪教育)

欧美国家的学区房是否也受家长追捧?| 美国

为争夺优秀的教育资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国内学区房房价居高不下,学区房也成为中国最热的社会性话题之一。然而在国外,是否也有学区房的概念?国外家长也如此热衷学区房吗?

美国:只有公立中小学和学区房有关

美国,学校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分。公立学校提供“K—12”义务教育,孩子从5岁进入“Kindergarten年级”(以下称K),一直到12年级都可以接受免费基础教育。而私立学校,则各自有招生标准,通常收取一定费用,其招生对象来自全美甚至全球。目前,绝大多数美国家庭都选择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就读。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立学校实行划片丶就近入学原则。在美国,所有居住区都有对应的学区划分,具体到每一条街道丶每一个门牌号,十分“精确”。全美大概有1.5万个学区,从小学到中学教育质量一般都较好,一旦就读就不必考虑中途转学。正是基於这一点考虑,不少重视子女教育的美国家庭会考虑在“好学区”选择住房。据美国《福布斯》网站报道,“子女在哪里受教育”是60%以上美国购房者的优先考虑。

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资金,主要来自学校周边地区居民缴纳的房产税,“学区”资金同房产税数额成正比。如果居民拥有住房,就需要缴纳房产税。通常,房产税根据住房的市场评估价值,由各县或各市政府徵收。美国各州房产税率不同,大多为1%到2%,只有个别地区高於2%。每年,地方政府都会详细公布房产税的去向。一般来讲,各地房产税总额的一半以上用於公立中小学,如校舍建设丶设备购置丶教师聘请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房产税与“好学校”之间已经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学区”内房价高,房地产税收就越多,学校得到的经费相对充裕,自然会将更多资金投放到学校建设和师资培养上,从而促使学校排名靠前丶学生成绩更好。另一方面,“好学校”也必然会吸引家庭条件好丶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到该区居住,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不过,关於美国的“学区房”,人们头脑中也很容易形成误区。

误区一,“学区”即学校所在的城镇或地区。其实,“学区”与行政区并非“绝对性直接关系”,两者间经常会出现交叠或“跨片”情况。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登录当地教育局网站,查询到“学区”的具体划分。对那些希望将孩子送到优质公立中学丶小学接受免费教育的家庭而言,家长需提前“做功课”,根据自己的预算购买“学区房”。

误区二,只有购买“学区房”,才能进入学区校就读。事实上,孩子在申请入学时只需要家长或者监护人出具在某一学区的房产证明或租赁合同,以及孩子的出生证明丶疫苗接种表格等材料,就可由学校登记丶审核通过。不过,有些特别热门的“好学校”可能需要排队。一般而言,如果家庭中已经有其他孩子就读於同一所学校,则具备优先录取资格。此外,美国还有一些“荣誉学校”和“蓝带学校”,是跨越“学区”概念的。这些学校类似於国内的省重点校,只要通过了入学考试或是学业上达到一定水准,孩子可以获批“跨学区”入学。

误区三,进入“好学区”,就一定能就读学区内自己心仪的好学校。在美国,有的学区范围比较大,包括数所不同的好学校,例如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丶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等。此时,家长需要注意住房地址所对应的是哪所学校。无论是希望通过购买还是租赁进入“目标校”,最好事前查询美国知名房地产专业网站zillow。同时,在县丶市教育局网站上输入住房地址,找出该地址所对应的中小学情况。如果不针对住房所在的具体地址进行核实,很有可能出现即使进入了“好学区”,却无法就近到“好学校”上学的情况。

误区四,美国的“学区房”价格很高。其实,美国“学区房”价格并非高得特别离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可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满足。与高等教育一样,美国的基础教育也是“公立”和“私立”并行发展,两者总体比例大概为9∶1。在美国,总共有大约3万所高中,其中2000多所是“私立”。由此看来,并非一定通过购房才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家长可以将购房资金用於上“私立学校”。

误区五,“小留学生”购买或者租赁“学区房”就能上附近“公立校”。事实上,对於赴美留学的“小留学”生来说,需要学校签发学生签证才能入学。目前,能签发学生签证的主要是美国“私立校”。极少数公立校可以给“小留学生”为期一年的学生签证,由专门机构为这些学生安排当地住宿家庭。显然,即便购买到了“学区房”,也不能入读“公立校”。

概言之,美国也有“学区房”。而且,与中国家庭一样,很多美国家庭也愿意为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记者站位於“大华盛顿地区”的北弗吉尼亚。去年,一对年轻美国夫妇搬过来与记者做邻居。未雨绸缪,他们早早地为远未到学龄的两个孩子找了“好学校”,并说“我们了解过,这附近中小学都非常棒”。

>>>美国置业百科美国购房流程 | 美国房贷申请 | 美国房产税费

在美国,进入“好学区”也不一定能就读学区内自己心仪的好学校。
在美国,进入“好学区”也不一定能就读学区内自己心仪的好学校。

点击查看美国学区房房源

英国:好学区提升房产附加值

英国的公立小学和中学也是划片上学,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选择在好的公立学校附近购房居住,自然不可避免地推升学区的房价。但是,英国的学区房价格并没有出现类似国内这种疯狂的程度,其中原因:一是英国的学区和中国有一个大的区别,只要居住在学区范围之内,不管是买房和租房都可以在学区内入学。记者一名朋友,为了把女儿送进伦敦摄政公园附近的一所好小学,在附近租房居住,只需要向学校提供缴纳市政税的发票,证明自己居住在该学区即可;二是英国私人教育高度发达,无处不在的私人学校使一些经济条件好丶能够支付价格偏高的私立学校的家庭,避开学区的限制。

不可否认,在英国,最受欢迎的公立学校是可以影响到周边房屋价格的。英国的公立学校也是“划片儿”就近入学的。“片区”在英语里叫做school catchment areas,这个区域有些可以非常非常小——即便同一个地段,在学校的不同侧边的房子,价格都可能有天壤之别,因此在英国,隔一条马路的房价都大不相同。数据统计,在全英前50所最好的公立学校1英里之内的房屋价格,比同个区域的房屋价格平均高出16%。

英国知名房产租赁网站Rightmove的数据称,在英格兰,想要上一所被“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划分为“优秀”的小学,附近房子的平均叫价,比普通小学周边的房产多5.2万英镑,比非学区房的叫价高18%。这只是全英国的平均数据,在伦敦,这一叫价要比非学区房高8万英镑。

一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GSC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成绩最好的30所公立学校周边平均房价为366744英镑,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也就是说对於好的公立学校周边房产,家长们至少需要多付5.3万英镑才能赶上“购房末班车”。

然而,即使是面对如此高额的房产溢价,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多花5.3万英镑购买学校周边房产”时,有60%的被访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再多也是值得的。

英国广播公司今年3月份的报道中,援引英国教育部的最新调查称,英格兰学区房平均具有每套房18600英镑的附加值。具体而言,优质小学为周边房产平均带来原房价8%的附加值,优质中学的增值能力则约为6.8%。除此之外,调查者还随机抽取了伦敦评价最好的10%小学中的其中一所,发现它为周边房产带来平均约38800英镑的额外价格。

不过,令英国家长们担心的新现象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尤其是英国脱欧导致的英镑贬值,很多中国家长也开始按捺不住了,他们的眼光已不再只局限於国内,而是转战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把目光瞄准英国的学区房,既能得到新的投资途径,又能为孩子未来在英国享受优秀的教育资源打下基础。很多在英国的房产中介,也看好这些投资者,极力炒作英国学区房,这不可避免地将导致英国学区房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法国:积极调控遏制学区房炒作

自1963年起,法国政府开始实施“就近入学制”,即学生入学时根据“学校分区图”来分配小学丶初中和高中,其原则是“一个区段,一所学校。”其中,小学的分区图由当地市政府制定,如果父母为孩子申请住宅区以外的小学,需要市政府予以批准;初中的分区图由省委员会决定,但例外申请需要经过国家批准;高中的分区制定以及例外批准则都由国家负责。

2007年,时任总统萨科齐为了兑现其竞选时“学校自治和自由择校”的承诺,上台後即放宽了对就近入学的限制,允许家长以“特准”的名义为自己的子女申请到住宅区段以外的学校就读,并计划逐步取消“学校分区图”。准许患有残疾或重症病丶成绩特别优异丶家境困难丶有“特殊学科”要求丶兄弟姐妹已在申请的学校里就读丶居住地与跨区学校毗邻的学生提出特准申请。

然而就近入学措施放宽後,寻求“特准”的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长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为子女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名校精英子弟扎堆丶普通学校生源流失,其中初中的两极分化尤其严重。

上述情况造成了在法国“学区房”概念也开始被炒,学区房销售或租赁的生意一度火爆。以巴黎为例,处在巴黎六区全法最着名的两所中学——亨利四世中学和路易大帝中学,其附近的住宅每平方米价格超过12000欧元,而巴黎地区平均房价只有8000欧元。同样这两所中学附近的房屋租赁价格会也会比一公里外的同等户型贵15%。也不乏曾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亨利四世中学就读,斥资几十万欧元在该学校的学区内购买了一间居住面积刚刚达到9平方米的屋子的例子。这种现状迫使许多城市的市政当局不得不出台行政措施加以调控。如巴黎市就规定过道丶地下室丶公寓楼公共空间都不得出租,7平方以下的不成套住房不得分拆出租,如果是居住在上述场所,即便在学区范围内也不得入学。

为了遏制炒作学区房,自2015年起,法国教育部重新制定“学校分区图”,改革“就近入学制”,扩大区段范围,实行“一个区段,多所初中”的政策。法国教育部宣布将在全国17个省份率先试行“社会阶层混合”的“就近入学制”,重新修订学校分区图,旨在重新平衡初中内部各社会阶层比例,避免出现“贫困子女学校”和“精英子弟学校”的两极分化,促进学校内部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学校分区图”的修订基於三项原则:同一区段要有多所初中供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学生去往学校的路程和时间必须在合理范围内;实行同一区段精英学校和普通学校混搭的政策。此外,除了“一个区段,多所初中”的原则外,法国教育部还尝试以公共交通网络为参考,重新修订学校分区图,并力图将农村和偏远地区纳入到新的学校分区图中。

(据中国评论新闻网)

蒙特利尔热门学区介绍(一)

700x19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投资移民到魁北克省开始风行于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到后来很多内地的投资移民和企业家移民以及技术移民也纷至沓来,而其中大多数人选择定居在魁省最大的的城市——蒙特利尔

居住在魁北克的华人移民往往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因为这里是英语、法语双语区,对孩子的教育更有意义。一位在1989年移民的中国台湾投资人,其6个孩子几乎都能说4种以上的语言,现在旅居世界各地,无论是工作还是经商,都得心应手。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法两种语言,所以在渥太华为政府工作的人相当多的来自魁省。对于魁北克的英裔家庭,他们也非常重视子女的法语教育,因为法语不但是一门优美的语言,也是国际上流社会人士彰显身份的通用语言。当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的文件发生歧义时,均以法语文本为准。

一般说来,富裕地区的学校教学质量相对较高,蒙特利尔也不例外。因为教育的投资很多来源于所在地的房地产税。本文将对蒙特利尔市区华人居住率较高、相对高收入地区的居住环境,特别是该区的学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有助于您对蒙特利尔所有的区有个宏观的认识:

蒙特利尔各区一览

Montreal01

  1. Westmount 西山区

Montreal02

座落在蒙城山顶,离市中心咫尺的西山区是加拿大有名的富有地区,财产占有度排加拿大第五名。与其它前4名不同的地方是西山区除了商界富豪;还受到政界高层的青睐——很多顶级官员如总理等都在此拥有府邸;同时西山区也是最富有的知识分子的集中地。过去5年来,其独立屋地产升值居蒙特利尔首位,达65%。优美的居住环境和高雅的社区是西山区的最大特点。其表现之一是该区既拥有国际星级的私立学校,也有星级的公立小学和中学。由于公立学校是以住居地为录取标准,所以西山区的居民能享受星级公立学校教育培养子女。

有名的公立学校是:

  • Ecole Saint-Leon-de-Westmount 西山圣里昂法语小学
  • Westmount Park Elementary School 西山公园英语小学
  • Ecole International de Montreal 蒙特利尔国际法语中学
  • Westmount High School 西山英语中学

西山区更有国际知名的私立学校,如:

  • Ecole Miss Edgar et Miss Cramp 埃德加格兰普女子学校
  • Villa Sainte-Marcellines 圣马尔塞琳英法西三语学校
  • Selwyn House 塞尔文男子学校
  • St-George School of Montreal 圣-乔治小学及中学

就读这些私立学校的往往是家族和家族社区的孩子,他们从学前班开始在这里读书一直到大学预科。由于这些家族都是豪门、政客和高级知识分子,子女从小在一起学习,自然形成了一个同学网。孩子们成年工作后,这些“校友”往往形成一个可以互相照应的社群。

2、Mont-Royal 皇家山区

Montreal03

皇家山区是离市中心不远的在蒙城大岛北部的一个豪华区域。该区独立屋5年以来,价格上涨了59%。从历史上来说这个区的居民主要是英国贵族。随着蒙城移民的增加,该地区是富有移民首选之一。皇家山区并不座落在山上,但确实一个地地道道的花园城。高雅的建筑、满眼绿荫和周到的市政服务,以及它在蒙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该区成为蒙城最具房地产投资的区域。

皇家山区的学校不负该区的盛名。公立Ecole St-Clement Est是蒙特利尔著名的5星级小学;公立中学Pierre Laporte不但为大学输出了大量的科技专业学生,该校的音乐人才在北美也排得上名次。还有该区的公立中学Ecole Secondaire de Mont-Royal,大学升学率达98%。

3、West Island 西岛

Montreal04

西岛指的是指蒙特利尔市中心以西的地区,上图中的蓝线左边的各个小的市政区域合称为西岛。蒙特利尔西岛居民的经济状况比较好。有些区域非常小,但极为富有,如Baie-d’Urfé,Beaconsfield等。由于是近郊,房价相对便宜,几十万加币就能享受靠近湖边的独栋别墅了。西岛交通方便、环境优美,优秀的学校也很多,因此有许多华人选择了在西岛定居。

西岛以英语为主,但由于魁北克的移民法律,非英语国家来的新移民只能就读公立法语学校,这一点在上次关于法语欢迎班的文章中有详细的阐释。在西岛,有两个公立学校委员会分管着当地的法语学校和英语学校。法语公立学校委员会名为:La Commission Scolaire Marguerite Bourgeoys,英语学校委员会是Lester B. Pearson School Board。网上可以根据居住地点的邮政编码找到相应的公立中小学。同时西岛这一片区域也有非常多的优秀学校,如法语公立小学École Primaire Saint-Rémi, 英法语私立小学Academie Marie-Claire,知名英语私校Kuper Academy、Collège Charlemagne等。

4、St-Laurent 圣劳伦区

Montreal05

St-Laurent圣劳伦区是蒙城北部偏西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域。其南部地区居住着较多的中东及南美的移民,收入偏低。但在其西北部近年由意大利人开发出来的Bois Franc公寓及连体房是新中产阶级的首选,很多华人都在此区置业。在Bois Franc西边,有着梦幻般的高档独立房区。最贵的高达1700万。业主多数来自意大利(如魁北克法拉利老总)、中东石油国及部分亚洲高级自由职业者,如医生等。

这个区最近的一个极具盛名的学校是Ecole Pasteur, 全省统考第一名。而附近的公立中学Ecole Secondaire de St-Laurent 在全省统考中排名第五,该校的学生来源于公立小学Ecole Primaire de St-Laurent.

篇幅所限,本次先为大家介绍四个学区。在择校方面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透过居外咨询天绮移民。

相关文章:蒙特利尔热门学区介绍(二)

 

加拿大移民留学顾问周天绮专栏全集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美国为何没有“天价学区房”?| 美国

美国,即便是人口最为密集的纽约市,“学区”虽是影响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因素之一,但远非决定性因素,所谓“好学区”的房价更达不到“天价”程度。

专家认为,美国不存在“天价学区房”的主要原因是公立教育体系的设计、政府对教育资源的调节配置以及对房地产投机空间的有效压缩,遏制房价炒作行为。

美国一般分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两类,涵盖范围从小学、初中至高中。私立学校收费高昂,提供高端教育因此允许学生“跨片”入学,不受所谓“学区”限制;公立学校一般规定学生就近入学,无需缴纳任何学费,不同地段匹配不同学校。据纽约彩虹置业创始人辛迪·殷介绍,一般学生进入公立学校只需要三份文件:本人出生证明、家庭居住证明和本人医疗免疫记录。

纽约市根据地理位置,大体划分为32个学区,其中公立小学有大约715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每个学区的公立小学入学率基本能够达到90%左右。

不过,美国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存在差异,“好学区”内的学校师资力量优质,财力雄厚,设有多项特长班、语言和艺术课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不少家长为了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而搬到“好学区”附近。

纽约皇后区有优质的“学区”地段
纽约皇后区有优质的“学区”地段

纽约为例,瑞禧地产创始人杰西卡·汤介绍说,皇后区有些地区仅需约30到40万美元即可购得一套住宅,但同样大小的房型在皇后区优质“学区”地段,可能需要80万美元以上。

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购房者更看重的是“好学区”的综合指标,包括该地段配套的医疗、服务环境和交通多方面因素,因此,所谓“好学区”房价偏高,并不单纯是学校的因素。从因果关系看,在美国是一个“好社区”的存在促成了一个“好学区”的建成,而“好学区”又进一步吸引了更多潜在购房者来到“好社区”购置房产。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好学区”房源价格与其他地区差别不算太大。辛迪·殷介绍,曼哈顿地区“学区房房价大约仅高出同等地区其他房源价格20%至30%左右。她认为,曼哈顿地区的“学区房”不算过“热”,更谈不上“天价”,正是由于曼哈顿地区教育资源充足。

美国家庭购买住宅后,需要给地区政府缴纳地产税,地产税构成了当地政府约70%的收入来源。地产税除支持当地政府公共部门开销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当地公立学校建设、系统运作,包括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以及学校其他运营费用。因此,美国部分社区公共教育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该地段业主所缴纳地产税高昂。

此外,持有房产的家庭在缴纳地税之余,还要向当地学校缴纳学校税,尽管数额占比不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支撑当地公立学校运营完善。

同时,美国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后,政府对楼市中存在的“投机炒房”行为管控较为严格。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通过贷款买房,因此银行可以通过贷款的审核申请、收紧放贷进而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此外,美国政府对教育方面的拨款会“有意识”地向排名靠后的公立学校倾斜,不人为地打造“重点学校”,尽量缩小学校之间实力差距,保证教育资源均衡均等,加强政府资金统筹作用,从根本上抑制了“天价学区房”的产生。

2001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法案,此后多次修订,旨在逐步完善美国基础教育公平。法案规定,全国所有接受联邦教育基金的公立学校,其3至8年级学生每年必须接受阅读和数学统考,旨在考量公立学校教育质量。连续两年在测试中不合格的学校,会被标注为“急需改进”,调整师资力量,并允许该校学生转学;连续四年在测试中不合格的学校会规模性更换学校教职员工,改善课程设置,加强学生补习;连续六年在测试中不合格的学校会被勒令关门、转为私有公司运营或者由州教育局直接接管。

在美国,无论是租房者还是购房者,只要提供合理的居住证明,均可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家长一味地通过购房途径获取教育资源,继而推升房价的现象。

美国不少家长会选择在“好学区”租房,这成为其子女进入热门公立学校最直接的途径。但对于有些热门“供不应求”的公立学校,即使拥有所处地区的房产,仍不意味着子女一定可以进入心仪的学校。对于名额分配不足的学校,教育部将以“抽签”的形式,被选中的学生方可入学,没有选中的学生将被随机分配至其他教育质量水平相当的公立学校。

美国入学政策也相对灵活。在学生申请入学时,如果其兄弟姐妹曾选择过该公立学校就学,该生在申请中将会被优先考虑。此外,如果家庭在该地区持有房产或居住多年,在其子女申请当地学校入学时也会比刚刚购买或租赁该地区房产家庭的子女优先考虑。

同时,美国大学在招生时,也不单以SAT最终考试成绩衡量,而是将学生平时表现,平均学习成绩(GPA),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实习表现,以及教师、实习推荐等多因素综合考量。这使得相对较差学校中的“尖子生”在申请大学时可能比优质学校的“中等生”更占优势,因此从根本上遏制了学生一味地“扎堆”名校现象。

(据经济参考报)

悉尼公校人数暴涨 学区证明更严格 | 澳洲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为应对学生人数暴涨问题,并确保父母不会钻严格招生政策的空子,悉尼公立学校的校长呼吁家长签署法定声明。 

据称,优秀学校和位于热门地区学校招生要求特别严格,甚至规定至少得拿出六个月的租房合同才能入学,以免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入学而临时租房。

12
随着悉尼学校的不断发展,一些学校的校长实施了严格的招生流程

 点击查看澳洲更多精品房源

随着悉尼学校人满为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新州教育厅在今年调整了11所学校的学区范围,从而减少人口膨胀给这些地区带来的压力。位于罗泽尔(Rozelle)、奥兰芝格罗夫(Orange Grove)和伯克街(Bourke Street)等区的公立学校也是因招生人数连续暴涨好几年才不得不调整学区范围。 

据了解,奥兰芝格罗夫公立学校的新生人数从2012年的240人增至去年的401人,而罗泽尔学校四年间入学人数从537人增至626人。 

教育厅一名发言人说:“新州公立学校的招生范围会定期作调整,尤其在招生模式发生变化时。”  

随着悉尼学校的不断发展,一些学校的校长实施了严格的招生流程,包括要求家长在提供另外四份证明文件的情况下签署法定声明以及证明家庭住在学区内,如要求家长提供水电费账单、市政费通知单和租约等文件。校长们还警告父母,在招生时提供伪造文件可能面临2.2万元罚款,甚至入狱。

很多学校不接受学区以外的学生,而且如果该家庭搬出学区外,那家里的其他孩子可能就无法进入该区学校。 

位于宝琴山(Baulkham Hills)的马修皮尔斯公立学校(Matthew Pearce Public)是一所非常出色的学校,入学竞争尤为激烈。一家房地产中介的报告显示,每年新学年开始前,很多家庭为了能搬进该校学区,扎堆去找寻找房产代理帮忙。  

据悉,这所学校的新生四年间增加了300人,仅去年就招收了1311名新生。该校报名表要求租房家庭的租约时间需延伸至学生上学时间,而且最少要六个月。提交租约的同时,还得提交公平交易厅(Department of Fair Trading)开具的押金收据。

(据澳洲新快网)

美国 | 销售额27亿美元地产中介:美国买房不要只买“新”

维吉尼亚州维也纳(Vienna)的地产中介商凯西·玛吉诺(Casey Margenau)在27年职业生涯中,创下了27亿美元的销售额,尤其精通百万美元以上房产市场。对于想要来美国投资买房中国移民,玛吉诺建议,选购房产时不要只局限于新建房,从保值增值的角度分析,购买建成后两至七年内的二手房也是不错的选择。

27年创下27亿美元销售额

凯西·玛吉诺从1989年涉足房地产中介行业,在1991年就成为了北维州销售额最高的地产中介商,1999年创下了瑞麦地产(RE/MAX)在全球98个国家15万地产中介中销售业绩的第一名。玛吉诺认为,如果真有所谓的“成功秘诀”,对他来说,那就是勤奋和好学。

维吉尼亚州的地产中介商凯西·玛吉诺(Casey Margenau)在27年职业生涯中,创下了27亿美元的销售额,尤其精通百万美元以上房产市场。

从业近三十年,玛吉诺早就拥有了成熟的团队,但他本人依然坚持每天早晨8点到办公室开始工作。只要在办公室,他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即使当天没有与客人预约见面,他也会想办法“创造营业额”:研究手中代理的房屋特点、学习房产建筑知识、与行业相关人士约见、不断探讨寻找商机……

经济学的帕列托法则认为,80%的销售额是由20%的销售人员创造的。玛吉诺则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上,这一法则更为残酷,95%的销售额由5%的顶尖中介商创造。

买房不要只买“新”

玛吉诺曾经帮助许多中国客户选购过房产,他发现中国人很喜欢买新房。但是,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讲,新房并不一定是保值增值的最佳选择。根据玛吉诺的经验,建成后两、三年的二手房往往很超值,因为首任屋主很可能投入了不少资金来改造新房,比如修葺室外庭院、铺设瓷砖等——这些都是二手房的附加价值。而在近七年内建设的房屋,功能性都相差不大,值得入手。

大华府地区房产升值空间高

在玛吉诺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近三十年房价走势图,根据玛吉诺自己的分析,大华府地区的房价在2018年有可能重回二十年前的高点。

华盛顿DC及周边的马里兰州和北维吉尼亚州人口结构多元、国际化程度高,有美国最大的雇主——联邦政府和无计其数的政府承包商公司,就业状况稳定。这里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稳居全国中上等,马州和维州的公立学校在全美更是名列前茅。跟中国人熟悉的加州和佛罗里达不同,大华府地区的房产市场没有过分溢价,还有可观的升值空间,是投资和居住的好选择。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澳洲 | 澳子女教育开支统计 私校花费可达50万

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然而,教育要钱,而且很可能是养育孩子过程中最庞大的一笔支出。

市区家庭从幼儿园到高中均接受私立教育,支出将近50万澳元。(Business Insider图片)

 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教育咨询机构及媒体对平均家庭子女教育支出进行了估算。

对支出影响最大的,在于子女就读学校是公立还是私立。

据统计,教育支出一般都需要长时间筹备,平均超过5年。

澳洲学术集团(Australian Scholarship Group)统计,以2016年出生的儿童为例,如果从幼儿园到高中均接受私立教育,偏远地区家庭需要支出328,980澳元,市区家庭需要支出468,397澳元。如果接受公立教育的话,也需要支出55,000澳元(费用包含学费以外的服装、出行、鞋履及旅游费用)。

机构调查发现,62%的父母对子女的中学及高等教育存在担忧。

为了节省费用,多数父母选择在小学阶段将子女送到公立机构,而在中学阶段将子女送到私立机构。根据《悉尼先驱晨报》估算,家中如有2名子女就读私立中学,每年平均费用为2万澳元,最高可达3万澳元;到毕业时,学费总额将达到24万。此外还有校服、旅游、运动、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教育支出仍在不断上升。过去20年中,教育支出增长速度是通胀率增长的2倍。据澳洲统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09年的数据,教育支出增长了5.6%,而整体通胀水平仅为1.3%。

除了每年学费以外,就读私立学校或天主教学校的子女教育开支项目还包括:

教育必需品:书籍、文具、制服、学校强制参加的夏令营或旅游、出行、手机及相关开支

额外支出:音乐课、乐器、非强制夏令营或旅游、社交场合、正式着装(尤其是女生);

自愿捐赠:学校请求的一般或特别捐赠,包括新建大楼、图书馆建立基金或购买新电脑。

(据澳洲新快网)

 

华府公立学校 入学率连续四年上升

本周一(8月24日),暑假结束,113所华府 公立学校(DCPS)敞开大门迎接新学年到来的同时,也迎来了入学率连续4年上升的好消息。华府公校改革在不断深化,新学年带来的变化包括开设了4所新学 校,创造了250个新的教学岗位,招聘了14名体育协调员。此外,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石行动(Cornerstone Initiative)”计划,也于今秋启动。

威尔逊(Wilson)高中提供29门AP课程

据报道,本学年,华府公校(DCPS)“5年战略规划”项目“A Capital Commitment”进入第4年,该规划起始于2012年,目标是确保公校系统每所学校均能提供世界级水平的教育,帮助所有学生为其将来成功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实现这些目标,DCPS今秋推出名为“基石行动”的计划,从1到12年级,贯穿每个学科领域,包括阅读、数学、社会研究、健康教育、体育和世界语言等,让全市教师交流想法、反馈其课程计划。

根据“基石行动”计划,骑自行车被纳入二年级健身课程中;二年级学生还要学习植物如何交叉授粉;五年级学生运用所学外语在实际生活中与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等。

此外,公立高中扩大大学先修课程(AP)、选修课程、职业教育和体育运动项目等。“基石行动”计划要求所有高中提供至少6门AP课程,个别学校 甚至超过20个。例如,罗斯福(Roosevelt )高中将提供13门,哥伦比亚高地教育学校(CHEC)将提供18门,威尔逊(Wilson)高中将提供29门。课程包括中文、计算机科学、音乐理论和统 计等。

自2010年以来,华府公校参加AP考试的学生人数大幅增长,与5年前相比,今年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上升了52%。去年,华府有2700多名学 生参加AP考试,选修AP课程的学生比率更是全国最高。今年将有更多的学生选修AP课程,有4所学校增加了1/3以上AP课程,分别是阿纳卡斯蒂亚 (Anacostia)高中、班纳克(Banneker)高中、卡多佐(Cardozo)高中和罗斯福(Roosevelt)高中。

此举的目标是让所有学生都为大学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高中是做好准备的最佳时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DCPS将继续投资职业技术培训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并加强体育项目。2014-2015学年,DCPS为7所高中新设了职业技术培训 课,并且大获成功。350多名学生参加了工程、IT和酒店职业的培训课程,其中117名学生在埃森哲、国际贸易协会、霍华德大学医院、华盛顿希尔顿、环保 局和国会大厦获得暑期实习机会。今年,参加职业技术培训课的学生将扩大一倍,至700多名。此外,一门新的服务业培训课即将在巴罗(Ballou)高中开 设。

从全国情况来看,参加职业技术培训课的学生高中毕业率更高,上大学比率也比没上培训课的学生高。依据这些数据,DCPS宣布将于2016-2017学年在伍德森(Woodson)高中推出另外两门职业培训课,重点为工程和IT。此为薪水最高和要求最高的两个职业领域。

今秋,DCPS还扩大了高中选修课。高中将提供总计250门选修课,比去年多出100门。选修课将包括从文学看非裔美国人、城市健康问题、现代舞、音乐会合唱、新闻学和游行乐等。

除了扩展AP课和选修课,高中还强化体育课。目前,有14所高中新招了体育协调员,他们负责组织球队、重大事务和招聘工作。所有高中都将获得超 过75万美元的设备投资,包括头盔、记分牌、跨栏和球类等。2014-2015学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比率比2013-2014学年增长了9%,这些投 资将给学生们提供更多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

查看更多美国房地产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之美国,了解美国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据侨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