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規劃,新加坡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本島及63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約718.3平方公裏,總人口約547萬,人口密度約為7600人/平方公裏。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受天然條件限制,土地資源是新加坡發展的最大制約之壹,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成為新加坡城市規劃的重大課題。
新加坡以各項戰略、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有機銜接、協同發展,成功地樹立城市品牌,給世界提供了壹個優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壹)科學構建城市規劃運作體系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體系,由戰略性的概念規劃、總體規劃和開發指導規劃三級構成。
(二)著力強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1、機構設置。新加坡國家發展部下設城市重建局(URA)、建屋發展局(HDB)、公園暨康樂署等機構,分屬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2、規劃管理。新加坡規劃法規體系嚴謹完善,執行十分嚴格。
(三)運用先進理念引領城市發展
1、科學前瞻,合理確定城市結構和功能布局。新加坡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卻沒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築和交通擁擠的現象。這主要得益於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極限規劃理論,新加坡概念規劃提出“環狀城市和新鎮建設”相疊加的空間結構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設國際性的經濟、金融、商業和旅遊中心區,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業,東部超前設置國際機場,沿快速交通走廊設置兼有居住和輕型工業的新鎮,並據此建立起相應的交通結構體系和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既實現區域功能分工,又能適度綜合發展,避免各地之間對交通的過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學構建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新加坡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得益於科學的城市綜合交通網絡規劃及嚴格的交通管理。壹是結構科學,集約高效。新加坡道路規劃綜合了放射狀和方格路網的優點,路網骨架呈蜂窩狀(環形放射)結構,道路用地約占國土面積的12%-15%,路網密度位居世界第三。二是體系完善,保障有力。新加坡道路由“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城市快速路以及市政道路”4級路網體系構成,以地鐵為主,其他方式為輔,協調發展。地鐵系統基本覆蓋全國主要地區,確保了新加坡整體交通系統的效率和穩定。三是布局合理,駁接順暢。交通場站壹般設置在各級中心區和人流密度較大的區域,便利人們出行。四是綜合開發,調節集散。新加坡在大型的交通樞紐周邊通常進行高強度、高密度的“住宅-商業”混合開發,提高了人流的集散效率。
3、 配套完善,標準化設置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是新加坡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的重點,為了便於服務,減少日常出行,新加坡十分註重集合化和中心式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區域中心-次區域中心-新鎮中心”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新鎮還按規模設置“鎮中心-社區中心-鄰裏中心”等,各級中心依據人口規模和布局配置了相應等級、規模和功能的商業、學校、醫療、交通等設施,民生問題基本能就近解決,極大地減少交通出行,有效防止“大城市病”產生。值得贊嘆的是各級服務中心中的商業設施,從布局、規模具體到賣何類商品均有明確要求,如鄰裏中心按要求需設置35個商店、2個餐廳、1個超市、2個菜場、1~2臺自動提款機,並規定了必備功能和推薦功能,對商業設施的主營業態和結構等作出標準化的規定。
4、生態優先,著力打造“花園中的城市”。新加坡雖然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但仍保留大量的生態空間,長期培育生態基質。在城市發展中,大力推進多維度的城市綠化建設,全境展現生態城市和生態國家的形象。壹是劃定綠線,嚴格管控。二是設立標準,嚴格執行。由於執行嚴格,如今新加坡市內占地20公頃以上的公園達到44個,0.2公頃的街心公園達240多個,使人恍若置身於花園之中。三是綠道串聯,主題多元。四是註重生態系統修復。通過“生態天橋”的建設,將被道路割裂的生態區域聯通起來,保證了生物自由遷徒的途徑,使得生態系統得到了較好的恢復。五是建立多維立體的綠化景觀。
5、和諧包容,著力塑造城市特色景觀。新加坡空間環境處處反映出自然與建築、現代與傳統、經濟與文化、城區與郊外等的協調,給人以和諧與秩序的感受。壹是管控有度,塑造形態。新加坡采取“壹松壹緊”的城市設計控制機制,塑造了“核心區多樣性”、“新鎮統壹性”的外部風貌。對城市中心區,政府鼓勵引進國際建築大師進行設計,強調的是建築創造的藝術性、獨特性,以寬松的規劃引導,促進歷史、藝術、功能、風格、體驗等包容並蓄,呈現多姿多彩的城市風貌。政府重點通過城市設計導則對核心區域的步行廊道、建築圍層、建築界面、戶外標識、照明系統、設施遮蔽、戶外商業和環境藝術等進行嚴格的設計和建設管控,托底公共利益。二是多元包容,彰顯特色。新加坡是壹個多文化交融的國家,歷史街區體現了多文化內涵的建設風貌,新加坡認為這是建構國民歸屬感的必要條件,於是通過保護規劃重點保留15個富有特色的區域,試圖通過保留城市遺產,強化新加坡的獨特魅力。如通過保留牛車水中國城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這些街區已成為城市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以人為本,註重品質。
借鑒先進理念將三亞建成國際化精品城市
雖然學習考察的時間較短,難以窺探新加坡城市規劃管理的全貌,但此行受益匪淺,結合三亞正在開展的工作,有幾點思考。
(壹)科學規劃,嚴格執行
新加坡在規劃運作體系和設計方面有許多先進理念,比如超前的概念規劃采取了極限規劃的理論和方法,對新加坡未來全域產業、空間、支撐系統的布局和規模作出安排,真正在壹張藍圖的引導下有序建設發展。學習借鑒新加坡經驗,建議
壹要編制城市概念規劃。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抓規劃、打基礎”。城市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城市規劃成功是最大的效益。當前可以新加坡概念規劃方法為藍本,以三亞市“多規合壹”確定的市域極限空間格局為基礎,開展三亞城市長遠概念規劃的編制工作,以落實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為導向,系統分析三亞全域城市空間布局模式和動力機制,對重要的資源地區進行戰略控制和預留,統籌安排產業分工、土地利用、設施配置等,建立更加長遠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指導下壹輪三亞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
二要整合中心城區控規。為進壹步強化與城市總體規劃目標、定位和功能布局之間的銜接,提高城市機體的整體協調性,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在三亞本級事權內可結合近期城市“雙修”、“雙城”戰略部署和“十三五”規劃的要求,適時開展中心城區控規整合,優化、整合和提升產業、功能在空間上的布局,升級業態和形態,為近期城市發展明確建設重點。
三要加快推進城市設計。建設國際化熱帶濱海旅遊精品城市,需要精品城市設計的支撐。當前,要制定三亞城市設計技術導則,提出建築風格、色彩、材質乃至高度、體量等要求,並且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土地出讓的硬性條件,從源頭上管控好城市風貌。對重要的門戶區位、線路、傳統街區啟動多層次的城市設計工作,結合“雙修”、“雙城”工作的推進,引導實施改造,塑造城市景觀風貌核心區域。
四要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新加坡在城市規劃執行過程中,已形成了由規劃法令、概念藍圖、發展指導藍圖組成的較為全面完整的規劃編制體系和執行體系。成功經驗啟示我們,好的規劃,關鍵在於執行到位。
(二)加快收儲,實施規劃
新加坡是壹個島國,節約集約用地是新加坡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唯壹出路。政府通過施行《土地征用法》,為各項戰略意圖、規劃、政策的落地奠定了基礎,這也是新加坡之所以完全能按規劃建設城市的前提條件。與之不同的是,我市土地權屬相對復雜,且許多國有土地存在碎片化、規模小、不規則等情況,城市規劃實施的難度大,壹些結構性、功能性、系統性的空間和機制問題難以得到很好的解決。為此建議:
壹要開展土地利用評估。摸清土地利用底數,把準解決城市規劃“落地難”障礙因素,建立土地權屬構成和利用臺賬,確定收儲計劃和行動方案,為下壹步政策制定、規劃優化和土地儲備開展前期研究。
二要加大土地收儲力度。在打違工作中,要系統啟動土地收儲,特別是要加大中心城區和重點灣區農村集體和零星邊角土地收儲力度,為三亞城市規劃的實施提供空間支撐。
三要協調解決土地問題。以推進省域“多規合壹”改革和深化農墾體制改革為契機,繼續加快協調重點地段特殊土地置換、農墾土地納入地方統籌配置和利用問題,加快重點區域城市建設。
(三)完善功能,優化結構
目前,我市各園區、景區、灣區的城市配套和旅遊服務功能不夠完善,對中心城區服務依賴性較強,在市域形成了十分明顯的交通向心性。特別在旅遊旺季,形成了較嚴重的擁堵情況,制約了舊城整體空間秩序和功能的優化。借鑒新加坡經驗,建議:
壹要加快公共設施建設。結合撤鎮設區,加快各區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設施系統建設,促進海棠區、崖州區區中心的形成,減少人口出行。吉陽區、天涯區的外圍片區要根據規劃和人口規模,搭建服務設施系統並完善建設,滿足人口服務需求,減少中心城區壓力。
二要建設新組團塑造新形象。在中心城區,要加大海羅片區和抱坡片區土地的收儲力度,加快完善規劃編制,對城市進行功能補缺,打造新的居住組團。
此外,新加坡在城市綠化、各級中心打造、雨廊等公共空間建設等方面對我市近期推進“雙修”、“雙城”試點工作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我們將積極探索融入我市工作實際,也將更加重視加強規劃系統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提升城市規劃管理水平,為建設國際化熱帶濱海精品旅遊城市、打造海南旅遊特區標桿提供有力的規劃技術保障。
作者:三亞市規劃局局長 黃海雄
(據南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