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投資加拿大房市要看遠景,更需注重現情

今年的夏至一轉眼就過去了。每年的6月22日前後,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人們迎來一年中影子最短的一天,同時也是一年裏白天最長的一天。華人為代表的東亞地區在這一天前後有一個重要的節日端午節,在世界上其他地區如歐洲北部寒冷地帶會迎來仲夏節(Maypole)。對於同樣高緯度的多倫多來說,如同天堂般度假的夏天正式到來了。

夏天的多倫多是奔放歡快的,美食節、爵士音樂節、藝術節等各種主題活動在湖畔、社區公園、城市廣場等場所鋪開,以多元化文化著稱的各個族裔慶典加勒比狂歡、同性戀自豪節、義大利美食節、多倫多排骨節、寵物嘉年華更是此起彼伏,每個週末都會讓愛熱鬧的人遺憾分身無術。有人開玩笑說,多倫多可以出一個房產投資夏季活動指數,哪些活動火爆人數眾多,舉辦活動區域的房產值得投資的價值就領先其他區域至少十個百分點;哪些活動主題鮮明?就可以精確推算出居住族裔和社區經濟文化水準。

站在火爆房市面前的買家賣家也開始停不下來的節奏。夏季本來就是交易活躍的時段。多倫多市地產局上周公佈的6月份上半月數據再次顯示:今年6月上半月與去年同期相比,量價齊升。大多地區成交量同比放大20%以上;單位價格平均上揚5到8萬元不等。買家信號如同夏日氣候般暢旺活躍。由於目前穩健成長的待銷屋數量,總是趕不上買屋的需求。自住客和投資客都在把購屋置業看成有品質的長期投資,買家之間的競買現象不停,房價自然水漲船高。

和夏至那最長的白天一起到來的還有多倫多的公共交通計畫。上星期聯邦政府表態支持多倫多智能軌道(SmartTrack plan)計畫,總理哈珀宣佈一旦收到多倫多市的正式申請檔並核准後,聯邦政府26億元預算便將到位。

公交系統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已經聽過無數的案例,地鐵、輕軌的興建,帶動沿線人口的增多,推進房屋需求的放大,從而拉動房價進一步上漲,以及蜂擁而至的大規模新高層建築建設。

不過,冬天作為四季輪轉是每年更替的。這多倫多的軌道交通計畫執行起來,那可是輕鬆跨越四季啊。本月初的6月7日,連接皮爾遜國際機場和downtown的機場快線(Union Pearson Express)才正式開通,每15分鐘一班,沿途停靠首尾共4個站,25分鐘一趟。這個機場快線恐怕是北美人口數量前十大城市中最晚開通的一條快速機場公交。即使如市長莊德利的這個總投資額85億元智能軌道計畫描述,沿目前Go Train沿線新建22個地鐵站,總地鐵系統擴展至53公里,完成建設也要在7年之後。要想投資多倫多地鐵房,遠景不如現情。規劃圖當然要重視,但更重要的還是盯緊那些現有交通樞紐附近的熱銷房。

歡迎前往加拿大投資指南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2015美國購房 隱性成本最高城市波士頓居首位

坐擁美國房產常被視作「美國夢」的一部分,美國房地產市場也是華人投資的新熱點;但在美國購買新房,不小心會落入「養房陷阱」。據房地產數據信息,新業主對一些不可避免的隱性成本——包括房產稅、保險、庭院維護與房屋保養費等可能缺乏心理準備,在某些城市買房,這筆費用不可小覷,每月賬單上會增加1,000美元上下。

波士頓市區的聯體別墅

 

「購房者常常盯著房屋售價或每月的按揭,並沒有預估與房屋產權有關的其它費用,而這後一部分可以一下加出很多。」「Zillow」首席營銷官艾米‧波休廷斯基(Amy Bohutinsky)這樣寫道。

一、高昂的隱性成本從何而來

按美國通例,房屋經紀人要收取房價的6%作為中介費;貸款手續費、房屋交易稅等稅費,各州標準不同,一般在1%以下。不過,這些一次性費用還不在「Zillow」說的隱性成本(或稱隱形成本)範圍內。促成隱性成本高漲的因素,一方面是攀升的勞動力成本——僱用承包商或園景專業人士來保養房屋時最為明顯,其次就是較高的房產稅(Property Tax,又稱物業稅)。

1. 房產稅

業主每年需繳納房產稅,其收繳和使用歸屬於地方政府,在不同的州或同一州的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學區,房產稅稅率都不一樣。各州房產稅均值一般在房子評估總價的0.5%~2%之間(詳見文後附表),全美均值為1.5%。

中國人到美國買房,洛杉磯、舊金山、波士頓等都是很受青睞的地區;然而,當地的房產稅也比較可觀。通常好學區、房價高的地方房產稅也高,最高的地區可以達到3%;但如果從孩子的教育來考量,學區房的優勢仍然很明顯。

後灣街區的聯體別墅,此街區以房屋售價高著稱

 

2. 房屋與庭園保養

維護費不但包括修繕,也包括庭園與草坪養護、房屋衛生等諸多事項,要購買木質結構房屋(聯體或獨棟別墅),開銷比公寓要高得多。波休廷斯基寫道,「新買家會為第一次擁有自家後院而興奮,但卻沒把保養費打入預算。」有的買家可能想,此類收費能省則省,但那樣並不明智,不重刷牆壁、不好好保養,都會影響房子的市值。

二、房產隱形成本最高的10個美國都會

就全美而言,目前業主每年要支付的隱性成本平均為9,477美元。在做購房預算時,必須計入這筆費用,對於在某些城市安家置業的人來說,這一點更顯緊要,因為隱性成本會高很多——月均1,000美元以上。以下羅列的就是房產隱形成本最高的10個美國都會。

1.大波士頓

大波士頓地區牛頓市的獨棟社區,麻州小城牛頓多次獲評美國最安全城市

據調查,大波士頓(波士頓劍橋牛頓,Boston-Cambridge-Newton)地區的業主承擔的隱形購房成本是全美最高的:年均13,930美元,合1,160美元/月,最大一部分是房產稅、保險和公用事業費,年均9,413美元;剩餘的4,517美元是房屋維護費用。

這使已經很昂貴的波士頓房產更加高不可攀。該地房屋均價為364,900美元,是全美均價的2倍以上。據《波士頓環球報》報導,當地房產的供不應求推動了高房價,有時還引發競購大戰和成交價躥升。

2. 大舊金山

舊金山灣區庫柏蒂諾的高密度新公寓樓

 

「金門之城」的房主們想保有房產,可能需要多準備些金子:該市房屋年均隱形成本13,287美元,折合月均1,107美元。這還不算,大舊金山(舊金山奧克蘭弗裡蒙特,Francisco-Oakland-Fremont)地區的房屋均價是全美最高的,達738,200美元(全美均價的4倍以上)

據房地產經紀網信息,安家置業的成本正把一些人推出灣區,1/4的灣區客戶都委託該網站在房價更實惠的城市找房。

3. 芝加哥

美國芝加哥的一棟住房前掛著「已賣掉」的標識牌

 

芝加哥−內珀維爾喬利埃特(Chicago-Naperville-Joliet)地區房主每年要掏12,236美元的隱形成本,月均1,019美元。其中9,096美元是房產稅和保險等,另外的3,140美元是維護費用。

不過,芝加哥房價比其它美國大城市更實惠——均價186,800美元,比全美平均價格僅高出5個百分點。

資深經紀點評紐約房市近況:房價「一路狂飆」 後市仍有上漲空間

五六月紐約房價創金融危機後新高

2015年夏天的正式來臨,讓紐約房市領略到一陣熱浪。2015年5,6兩個月裡房價一路上揚,曼哈頓平均價創2007年房產危機以來最高峰。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中間成交價各為137萬和79萬美金。自2011年房市危機以來,目前已進入第四個年頭,紐約房價在這幾年裡雖時有波折但總體穩步上升。我的感覺是紐約房價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主要在於紐約房市正走向供需平衡的臨界點上,下面是簡要分析。

截至2015年5月,曼哈頓(藍色)與布魯克林(黃色)的成交中位數走勢。曼哈頓一路上揚,到了137萬美元的新高,而布魯克林較上月略有下降,但仍停留在較高水平。

紐約房市供需趨於平衡 決定房價趨勢

2012年以來,紐約房價之所以一路狂飆主要原因在於海外投資者的大量湧入,使得紐約房市供不應求局面加劇,帶動了房價的上揚。不過,目前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正在逐漸消減,紐約房市正走向一個供需平衡的臨界點。這個結論有兩個「量」來得出:1、總交易量;2、 房源供應量。

2015年3、4月份 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兩地主要房市指標。從中可看出,隨著兩地交易量的頻繁,交易價格也都有所上升。

2015年第二季度的總交易量為2674樁,比一年前低了20%,可是比10年平均值(2619樁)還是高了2%。這說明市場雖然經歷了快四年的復甦,危機時期形成的庫存需求量還在被逐漸吸收的過程中,造成交易量超常的高,可是這個趨勢在逐漸消失。

我覺得市場還有上漲的幅度主要是因為第二個「量」——房源供應量。根據公開信息顯示,過去10年,紐約房市的供應量平均值是9個月;1年前,為5個月;現在是6、4個月。儘管還是處於供應緊張的局面,但看得出來,房市的供應量正在逐步增加,局面有望改善。

從以上紐約房市的關鍵指標可看出,儘管當前曼哈頓的平均價格早已超出危機前的峰值(要知道,美國很多城市還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但紐約房市供應緊張的局面一時難以解決。畢竟,紐約市的人口也在同步增長,據最新統計數據,現在的紐約市人口總數已也從2000年的800萬,增長到了現在850萬。紐約作為最具人氣的美國第一大都市地位穩固。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在這樣的局面下,紐約房價仍有上升的空間。

延伸閱讀:不為人知的紐約秘聞

既然聊到紐約的歷史,我們來看看這些最不為人知的關於紐約的秘密吧!

安邦保險新購入的WALDORF ASTORIA酒店地下還保留著一個秘密的火車站。在還沒有私人飛機的100多年前,這是當時的各界名流入住酒店的通道。

Sam Horine/Gothamist

19世紀末這是唐人街的一條地道,讓人們在黑幫廝殺的時候可以逃離現場。電影「紐約黑幫」描述的就是一百多前黑幫當道的紐約。

Michelle Young/Untapped Cities

著名的洛克菲勒廣場有著每個人都知道的全世界最大的聖誕樹,卻很少有人知道廣場的頂樓有一個極為精緻的屋頂花園。花園不外開放,想要進去領略一下俯視第五大道的感覺,就要頗動一番腦子了。

Rockefeller Center

葛宜玟專欄全集:

葛宜玟詳解紐約房產市場

歡迎讀者發郵件至 editorial@juwai.com 提問或發表評論,或瀏覽葛宜玟居外網首頁http://www.juwai.com/Elliman

 

本文系居外網度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中國投資者拋售澳洲房產填補股市虧損

中國股市崩潰令中國投資者更加謹慎,澳洲房地產中介稱,少數人將因為股市損失而銷售在澳洲的房產。

中國股市在過去幾周下跌了30%,市值蒸發了數萬億。悉尼地產公司Sothebys International Realty的主管帕裡爾(Michael Pallier)稱,一些年輕的投資者被卷入了股市崩盤的漩渦中。他說他有一位在悉尼買了新公寓的買家在中國炒股虧了錢。
 
“她還年輕,以前沒見過股市崩盤,她希望股票能繼續漲,做出了錯誤的判斷,現在要承受後果。有些人不得不賣房子,但我覺得不會很多。”
 
地產集團萊坊國際(Knight Frank)的亞洲市場高級總監Dominic Ong也認為少數中國投資者要賣掉在澳洲的房產。“有這種可能,但數量非常非常有限。我不認為會發生這種事。”
中國投資者將因股市損失而銷售澳洲房產
中國投資者喜歡澳洲房產勝於現金和股票
 
帕裡爾稱中國股市的動蕩提升了中國人對澳洲高端房產的興趣。
 
“上個月我們辦公室賣出了20套房子,6月的業績達到1.15億,其中25%是賣給中國人,所以我們對於處理中國市場經驗豐富。”
 
他說他有些富裕的客戶在中國股市開始下跌前已經將錢轉出中國。“他們寧願將錢轉到房地產,也不願持有現金或投入股市。”
 
帕裡爾稱他有一位中國客戶想投資1000萬元,另一位想買入悉尼內城區一棟價值1380萬元的房子。
 
但Ong說澳洲的中國房產投資者已經變得更加謹慎。他在接受《今日世界》采訪時說:“我從來沒見過股市矯正會導致流入澳洲的投資增多。現在我一直在觀察,發現這些投資者在澳洲買房的時候變得更加謹慎。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澳大利亞,了解澳大利亞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海外投資有風險 小心租金報酬騙局

許多國內房產買家轉向海外置產,不過,同樣是投資人的帥先生,聽到海外不動產投資卻避之唯恐不及,他也坦言,早有業者找他合作銷售海外房產,雖然服務費趴數很優渥,但帥先生擔心賣了之後未來恐會有難解的糾紛,因此完全不碰海外物件。

海外投資有風險      小心租金報酬騙局
海外投資有風險 小心租金報酬騙局

海外置產風險不小,最好慎選物件。

他說,以大眾最愛的日本房產來說,若是單一建案社區銷給買家,加上又是酒店式管理,這類環境並不適合家庭者,未來轉手的買方恐怕只能侷限是中國人,因此這類物件並不建議買,加上現在進場租金報酬恐僅剩4%,那何必將錢匯出海外?

帥先生指出,但若直接買中古物件,精算租金報酬率是可以考慮投資,加上日本不動產交易制度透明健全,的確相較其他熱門投資置產國家來得安全。他表示,先前便有人找他合作銷售東南亞的不動產,一次銷售100、200戶,傭收也優渥,但他認為這類物件風險不小。

他舉現在最熱門的柬埔寨,「人治色彩太濃」,就是很高的風險,其次現在不少建案號稱租金報酬9~10%,但交屋後因市場供給暴增,可能只剩6%。除此之外,這類規劃酒店式公寓的產品,當地人根本不想買,社區流動租客太多,缺乏住宅安定感,是否代表未來也只能轉給中國台灣人?

若以匯率風險來看,馬來西亞幣近1年升值12.9%,若以去年6月1元馬幣可換9元台幣換算,當時台幣1000萬元等於111萬元馬幣,現在111萬元馬 幣,只能換回976萬元台幣,換句話說已經有24萬元匯損。帥過頭建議,若要投資海外不動產,最好以中古屋為主,新建案還是少碰為妙。

實例告訴你:在加拿大攤上霸王租客 業主如何搬救兵?

房東Lynn McColl在租房的方面經驗極為豐富,她本應該知道僅聽從內心的聲音是不夠的。

她和丈夫Dirk Stewart是維多利亞一棟房屋的業主,這棟房屋共有四個套房。McColl現在後悔給了一對年輕夫婦機會。

McColl說,她很少這樣做,但他們逃了2400元的房租後,她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我非常失望。我給了他們一個機會,自己卻遭受了損失。四年後,我還沒拿回我的錢。”她說。

McColl說自己和別的房東不同,她在乎自己的房子和她的房客。

她照顧Harriet House,2006年,這棟“特色屋”以九萬元的價格進行了整修。

每個公寓都有自己的獨立出入,租金在785元到1375元之間。

“我們不是其他的房東,”McColl說。她在房屋管理方面有很豐富的經驗。“如果出了什麼事,我們會第一時間出現。”

“我喜歡當房東,也喜歡和房客們打交道。我們不是他們的朋友,但我們互相尊重。我們永遠保持微笑,耶誕節也會寄卡片。”

McColl說,她很少遇到麻煩,因為她用“頭腦”思考,但就那一次例外。

“女方有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我覺得他們可憐,應該給他們一個機會。”她說。

他們三個月沒有付錢,然後還偷偷地逃了。

她相信這對夫婦現在跑到了歐洲,她再也沒辦法拿回2400塊房租了。

“這對我來說是個教訓。”她說。

《省報》與卑詩省房東協會通過Mustel Group進行民調,發現71%的房東表示,即使在占理的情況下趕走房客也是困難重重。

在一份對房客的調查中,43%的人表示,他們曾和早就應該被趕走的租客相鄰。

無法解決的爭議通常都需要在省政府的Residential Tenancy Branch進一步處理。和他們需要應對的工作量相比,這裏員工嚴重不足。

卑詩省共有110萬的租客。

該機構並沒有就這篇文章接受採訪。通常他們幫助事件中的兩者找到中間點,達成和解。

Residential Tenancy Act保護住戶的隱私,並在無法付房租的情況下為趕走房客建立一步步的程式。

卑詩房東協會的首席執行官David Hutniak表示,有些房東根本不明白這個法規。

“他們不能就走進一個人的住房,他們必須提前給他們通知。”他說。“最多發生的狀況就是晚交房租,你給他們十天的限期。就這麼簡單。”

Hutniak表示,部分“嚴重惡劣房客”比他們的房東更懂法規。

“他們先是各種好表現讓房東接受他們,付一兩個月的房子,然後就不付了。他們把這個事情拖得很久,六個月後,他們就不見了,房子被糟蹋的一塌糊塗,必須花很多錢才能修復。”

非營利組織Tenant Resource & Advisory Centre的Tom Durning表示,所謂的“惡房東”應該根據法規被起訴。

“在卑詩沒有起訴房東的說法,”他說。“(Residential Tenancy Branch)人手不足,需要六七個月才能進行聽證會。那些老房東根本都不在乎。”

敗訴的房客通常感覺都很糟糕。

37歲的Angie Halford說她和Residential Tenancy Branch打交道的過程“荒唐至極”。

她說,她十年前曾搬進一棟有蟲害的房屋,她所有的物件——洗碗機、電視、和傢俱都受到了感染,她不得不搬走。

但該機構的判決卻沒有站在她的一邊。

“他們不肯償付我的損失,如果他們和其他人談談,他們就會知道有蟲子住在我的傢俱裏。”

與此同時McColl也有一個建議。她說,該機構應該有強有力的機制,幫助房東收取房租。

“法律太弱了,”她說。“應該有追債公司發信給他們。”

她應該知道。

與房東維持良好關係小貼士:
在我們上述提到的調查中,我們也要求將房東-房客關係評為“優良”的人們提供一些小建議,“互相尊重”似乎是這其中的主題。

“我們對待這個房子就像是對待我們自己的房子一樣,”Bill Irwin和他的妻子在同一棟房屋內住了34年之久。

他說,這樣房東就“安心了,知道我們會照顧他的財產,如有需要,將來也能賣到一個好價錢。”

高貴林的Norma Heaslip說,瞭解兩方面的觀點是她和物業管理員之間保持良好關係的關鍵。

“我尊重她的工作本質,她也尊重我的權利。她的工作並不簡單,是一個中間人,她和我相處的過程中一直很公平,甚至在進退兩難的時候也這樣。”

而對於房東,North-Trac物業幹禮公司的Terry Halliday表示,審查、申請、簽訂合約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每個階段與房客進行深入的談話,確保大家都有一樣的期待值,”Halliday說。房客們清楚“他們簽訂了什麼樣的合約,以及開始租房、住在這裏和搬離租房都有哪些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在溫哥華和多倫多都有物業的Chanelle Dupre同意,尋找和你有類似價值觀的房客非常重要,他也鼓勵所有的房東會在整個租房期間與租客保持聯繫,以便迅速解決問題。“告訴他們你在乎,你也會讓人們尊重你的房子。

很顯然,這對夫婦失利了。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實例告訴你:攤上霸王租客 業主如何搬救兵?

大多數華人都不願意進入衙門(即現在的法庭),原因很多:1)不想浪費時間;2)不懂法庭禮儀和規矩;3)不熟悉審訊程式;4)不想花錢請律師;5)不知如何準備告狀或辯詞;6)英語表達能力不佳;7)沒有勝數的把握;8)害怕輸後要賠償等。

事實上,房東或房客如果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應該不要怕麻煩,先嘗試與對方接觸,說出真實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各退讓一步,設法把問題解決為止。若雙方經磋商後仍未能達成協議時,惟有採取最後一個辦法,就是行使每一個加國居民都擁有的法律權利:向卑詩省租務辦事處(B.C. Residential Tenancy Office , 簡稱 RTO) 申請仲裁(Dispute Resolution Hearing),讓仲裁官作一個公平的判決。

住宅房屋在出租期間,房客和房東之間多少都會產生一些磨擦或糾紛。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房客欠租。房東如果向房客追討欠租不遂,房東應該先發出十天終止租約通知書給房客。如時限已過而房客仍未交租,又不肯搬走,此時房東可以進一步向RTO同時申請收屋令(Order of Possession)和還債令(Monetary Order)。

其次常發生的糾紛是由於房屋出現問題,如屋頂或廚房漏水、家電故障如冰箱不冷、爐頭不熱、暖氣系統失靈、污水倒流入屋等等。在一些個案裏,房客通知房東某些問題而要求修理,但房東沒有跟進,致使情況惡化。房客於是自行找工程人員來維修。後來房客要求房東償還修理費和有關的損失,但房東不同意,房客便向RTO申請要求房東賠償所蒙受的損失。

多年前,申請仲裁要親身前往RTO辦事處排隊登記,向專員遞交申請表,經審批後才能取得仲裁日期和時間。由於科技發達,今天的申請過程已簡化很多。申請人可以利用私人電腦進入RTO網站:www.rto.gov.bc.ca,再進入仲裁申請欄:Application for Dispute Resolution 。 先登記、繳費,然後填報申請表。RTO便會在很短時間內以電郵通知申請人仲裁的日期和時間。申請人必須把仲裁通知書儘快送交被告人。申請人如果有任何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和文件,可以送交一份給被告人,同時也送交一份給RTO,以備仲裁時使用。

以前仲裁需要在RTO辦事處進行。申請人和被告人都要親身前往出席。但很多時候因為交通阻塞或找不到地址,某一方無法出席,仲裁便要延期,以致耽誤寶貴時間,對雙方都不利。

現在的仲裁已經大大改善——採用會議電話方式進行。申請人和被告人都會收到由RTO通知的仲裁方案編號和進行仲裁的電話號碼。仲裁開始前,申請人和被告人必須各自撥電話到RTO,輸入編號才能接通,而仲裁官則會在會議電話裏主持仲裁。

仲裁官首先要確定來電人的身分,然後宣讀仲裁之內容。之後,會讓申請人先發言,陳述事件過程和要求。跟著讓被告人發言。雙方都可以引用所提交的證據和文件以支持其理據。仲裁官會向雙方發問,瞭解情況。會議宣佈結束後,仲裁官會在數日內完成裁判書,然後RTO會用電郵和信件寄給雙方。如某一方不同意仲裁結果,可以申請覆審。由於仲裁的全部過程都是以英語進行,參與仲裁的人士須要懂英語,否則要先向RTO申請批准由翻譯人代言。

總括對出租住宅房屋來說,房東的責任是要提供安全、舒適、良好的房屋或公寓給房客,如果有某些地方或裝備被發現自然損壞時,要立刻修理。而房客的責任則是要小心使用租住的房屋或公寓,協助保養房屋,維持環境清潔,不要隨便或刻意破壞。房東或房客若遇到有問題時,最好雙方都用誠意來協調和解決。

歡迎前往加拿大投資指南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重磅 英國宣布稅收調整政策

英國政府近日宣布系列稅收調整政策,包括下調公司所得稅率、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調高個稅免征額與遺產稅征收門檻等,給該國股市提供支撐。

重磅 英國宣布稅收調整政策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當天在國會下院發布夏季財政預算報告,表示政府將從2017年起將公司所得稅稅率由目前的20%降至19%,並在2020年進壹步調降至18%;在2020年之前,將居民最低工資水平由當前的時薪6.5英鎊(約合10美元)上調至9英鎊;從2016-2017財年(始於2016年4月)起,個稅免征額從當前的10600英鎊提高至11000英鎊;在2017年之前,遺產稅有效起征門檻上調至100萬英鎊。

此外,預算責任司當天發布報告稱,預計今年英國經濟增速為2.4%,比此前預計的2.5%有所下調,但維持2016年經濟增長預期2.3%不變,同時上調了2017年和2018年增長預期。

預算責任司還預計,在2015-2016財年,政府預算赤字規模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7%,比重低於前壹財年的4.9%。到2019-2020財年,政府將實現約100億英鎊的預算盈余。到2020-2021財年,英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將從當前的80.8%降至68.5%。

加拿大房市投資新理念:“選址”不是要害 “星巴克效應”才是關鍵點

許多人相信房地產投資的不二法門是選“地點”(location),例如在最佳地點置產或購買好區的爛房子。但專家分析美國過去20年房市交易數據後發現,這些看似成理的“迷思”都不成立,反而“星巴克效應”(Starbucks Effect)更賺錢。

“選址”不是加拿大房市投資要害 “星巴克效應”才是關鍵點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房地產投資鐵律:“地點、地點、地點”(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只有選對“地點”就可高枕無憂,靜待升值。

但美國房地產交易資料庫業者Zillow Real Esate首席經濟師韓福瑞(Stan Humphries)分析過去20年各地房市交易數據後發現,許多一般人認定的房地產投資鐵律,其實只是迷思。

他將這些發現集結成冊,出版名為《Zillow Talk:房地產新規》(The New Rules of Real Estate)的新書,踢爆市場種種迷思,讓民眾對房地產價值有新的視野。

迷思一、在最佳地點置產:

許多專家建議投資人應在最佳地點置產,但歷史資料卻顯示,事實並非如此。韓福瑞表示,這些熱門地點的房地產價值早已被極大化,獲利空間有限。

最佳投資策略反而是購買鄰近這些熱點的房地產,靜待將來的開發商機。這正是所謂的“光環效應”(Halo Effect)。

迷思二、買好區的爛房子:

這也是一般人的誤區,許多人認為買好區最爛的房子,這些物業的價值會追上附近的房子。

但韓福瑞及其團隊分析每個地區房價最低的10%物業,20年來這些物業與當地其他物業的價差並未縮小,足見其價值低不是沒有原因。

迷思三、“星巴克效應”:

這是唯一確有其事的迷思,結果發現位於“星巴克”咖啡館方圓0.25英哩(約400公尺)內的物業,17年內平均增值96%,但位於星巴克咖啡館400公尺以外的物業,同一時間僅增值65%。美國另一個連鎖咖啡館Dunkin’ Donuts為鄰的物業,17年來也增值80%,顯示這些商家對社區發展的趨勢,眼光獨到。

當被問到這樣的模式是否適用於加拿大時,韓福瑞笑稱,Tim Horton’s在美國還不普遍,但他也想知道Tim Horton’s在加拿大對該店周邊物業價值是否有推升作用。

歡迎前往加拿大投資指南

美國房產投資的潛力新股——養老地產

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在美國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這個現象尤為突出。但是美國的養老產業一直被廣大投資者所忽略。其實,養老類地產自1980年在美國初具雛形以來,已經歷了35個年頭。

在美國以房養老

養老產業一直以來都被廣大投資者所忽略。事實上,在美國一些地區的養老社區甚至一直處於「滿員」狀態,養老院一房難求。其實這對想要投資美國房產的人們來說並不失為新的投資機會。在美國,養老類地產自1980年在美國初具雛形以來,已經歷了35個年頭。這35年的發展也使其成立了一套完整的體系與法規。

按照服務專業程度的不同,美國的養老類地產可以分為五種類型:

第一類是ActiveAdultCommunities and Senior Apartments,這類型養老地產主要以公寓為主,要求入住老人在55歲以上。主要提供的服務有日常娛樂活動,豐富老人的生活。

第二類是比ILFs提供更多服務的Assisted Living Facilities,簡稱為ALFs,主要群體有奧茲海默(老年痴呆症)患者等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

第三類主要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務,三餐和交通,叫做Independent Living Facilities,簡稱為ILFs,也被稱作congregatecare facilities。這類地產大多是出租的為主。

第四類可提供最高等級服務的社區,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即SNFs,必須獲得州政府的許可才能營業。主要為老人提供日常的醫療服務,出院後護理、恢復。這類社區的支出大部分由美國社會醫 療保險承擔(Medicare/Medicaid)。

第五類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可以說是以上4種類型的綜合體,叫做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簡稱為CCRCs。社區內既提供醫療服務,也提供家政、三餐服務等,可以算作是養老類地產中的「頂配」。

人口老齡化嚴重,美國養老類地產市場潛力巨大

在1964年之前出生的人口已步入老年,這些都將使養老需求產生巨大的缺口,美國養老類地產的潛力巨大。

首先是二戰後的嬰兒潮,也就是1946年-1964年出生的人口,為美國貢獻了8千多萬人口,是美國有史以來持續出生人口最多的一代。根據美國統計局數據顯示,這類人群佔總人口的16.7%,每年支出達到2萬億美元。

然後是沉默的一代,大約有5千萬人出生在1925-1945年的大蕭條時代,他們其中的大多數已經退休。

最偉大的一代也就是1945年之前出生的人口,這一代人屬於「二戰老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經歷過戰爭的洗禮。由於年事已高,這一代人需要更專業的護理。

投資不足,美國養老類地產供不應求

1990年之後,養老類地產的供給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到2002年,新建養老地產較1999年下滑了近80%,這一現象主要歸結於投資者目標轉移,資本輸入減少。在過去的幾年裡,開發商重新重視養老類地產,新開工項目如雨後春筍。然而,這些新項目仍不能完全滿足需求。

在需求方面,自2000年以來,65歲以上人口就一直處於與穩步增長狀態。數據顯示,每年約有50萬人加入「65+大家庭」。根據美國統計局預測:2030年,美國65歲以上老人將佔總人口的20%左右。人口老齡化也為養老類地產提供了發展契機,該市場將會從幕後走到台前,成為主流地產開發項目之一。

查看更多美國房地產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瞭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外國買家首五個月私宅交易佔新加坡整體私宅轉手量26%

今年首五個月,外國買家在新加坡進行的私宅交易共有1184個,佔新加坡房產市場整體私宅交易的26%。交易量領先的是中國買家和馬來西亞買家,兩者旗鼓相當,前者只比後者多出兩個交易。8點擊查看更多新加坡房源

中國買家在2011年首次超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買家,成為新加坡私宅市場的最大客戶。分析師認為,政治穩定和環境衛生整潔,加上近年新加坡房價下滑提供進場機會,是中國買家鍾情新加坡房地產的原因。

根據智信研究與諮詢和市區重建局房地產資訊系統(URA Realis)截至6月26日的數據,在今年首五個月,外國買家(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進行的有地和非有地私宅交易中,中國和馬國買家分別完成328和236個交易,各佔外國私宅買家交易的28%。

其他交易活躍的外國買家分別是:印度,126個,佔11%;印尼,115個,佔10%;美國,38個,佔3%。

相比之下,新加坡人和企業進行的私宅交易分別是3338個和73個。這些交易包括轉售私宅和直接跟發展商購買的新私宅。

據房地產交易信息網站SRX提供的資料,今年以來最受到外國買家(非永久居民)青睞的新私宅,分別是沈氏道的Sims Urban Oasis(14個交易)、兀蘭的NorthPark Residences(13宗交易)和珊頓云尚(V on Shenton,八個交易)。

另外,數據顯示不同國家的買家對不同地區的喜愛程度也不一樣。為了顯示出各國買家對本地不同地區的鍾愛程度和趨勢,智信研究與諮詢提供了這一年半來,各國買家在不同地區的非有地私宅買賣數據。

其中,中國買家傾向於購買郊區私宅,最喜歡的地點依次是第19郵區(實龍崗花園、後港和榜鵝)、第18郵區(淡濱尼和巴西立)、第23郵區(山景、牛乳場、武吉班讓和蔡厝港)、第15郵區(加東、如切)和第16郵區(勿洛、東海岸上段和邱通道)。不過,富裕的中國買家也喜愛豪宅,屬於第10郵區的雅茂、武吉知馬、荷蘭路和東陵,也是他們喜愛的高檔私宅區。

馬國買家最鍾愛的地區,依次是第18郵區、第19郵區、第14郵區(芽籠、友諾士)和第23郵區,跟中國買家喜歡的地點多有重複。

印尼買家則偏愛第9郵區(烏節、經禧和裡峇峇利)和第10郵區的豪宅地帶,而屬於郊區的19郵區也同樣吸引了印尼買家進駐。

最得到印度買家青睞的兩個地區是第15和18郵區,而不少買家也在較偏遠的第23郵區購買私宅。

縱觀2004年以來的私宅買賣情況,外國買家活躍程度在2004年至2013年之間大增,並在隨後下滑,雖然期間經歷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全球經濟危機,但前後整體交易的增幅還是相當顯著。

外國買家的私宅交易在2004年只有2127個,2007年登上高峰,達到1萬零259個,隨後因金融風暴而大跌,直至2011年又形成另一個高峰,為9953個,之後逐年下滑至去年的3350個。中國買家在私宅市場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在2011年首次超越馬國和印尼買家,2012年雖再落後於馬國買家,之後又迎頭趕上。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新加坡,瞭解新加坡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