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房地产投资需紧随国家战略 东南亚为近期首选 | 海外

近阶段“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事件此起彼伏,全球物业投资顾问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估价部董事甘启善认为,中国房地产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需紧随国家战略,东南亚将是近期值得中国房企重点考虑的区域。

周一稍晚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基本上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先行,而且不会全面开花,初期会铺开一些重点基建项目。中国房企可以选择国家战略投资的重点地区或城市跟进房地产投资

一带一路是个国策,不单纯是商业行为,没有国家推动,没有两国合作基础,是做不了的,所以对国策支持的地区和领域去投资,才会更安全一点。”他说。

他建议,房企在一带一路的投资期限往往较长,不应单纯发展住宅及商业地产,还应考虑能带动当地经济的项目,例如旅游地产、工业地产、物流园区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国策相结合。

>>>泰国置业百科泰国购房流程  | 泰国房贷流程  | 泰国房产税费

中国房地产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需紧随国家战略,东南亚将是近期值得中国房企重点考虑的区域
中国房地产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需紧随国家战略,东南亚将是近期值得中国房企重点考虑的区域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近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将加强对“一带一路”的旅游投资,包括法国巴黎和印度哈里亚纳邦两个项目。其中印度项目规划制造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和居住园区,其中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园区占地超过70%,未来可创造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是印度目前最大的投资项目。

过去几年,随着中国富裕人群不断海外置业,万达、绿地、万科等国内房企亦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投资和收购房地产项目。不过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黑天鹅事件频发后,海外房地产投资出现了一些不确定性。

“出于分散投资的目的,可以选择一些有潜力、增长较快的地区做投资,增加自己投资组合的多样性。”他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基础设施和经济前景的地区,一定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对于近阶段中国房企可投资的区域,他倾向于发展相对成熟的东南亚地区。他说,中国企业对中亚国家相对比较陌生,对于当地的文化、宗教及政治环境都没有那么熟悉,在当地投资房地产的前景不太确定。

“大家对东南亚一直有投资需求… 只是一带一路战略将投资意愿更加强化和清晰,更为看好当地的经济发展前景。”他说。

(据路透)

海外置产停看听专家拆解投资风险 | 海外

去年房市交易量进入相对低点,政府更加强打房力道,造成房市低迷,再加上日圆大幅贬值丶美国房地产回温及开发中国家经济成长加速等因素,不少民众在国内投资报酬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纷纷远赴海外购屋置产,但在开发中国家的高利润诱因下,往往忽略了其间潜藏的种种风险。

中信房屋总公司商仲部副理王艺桦举例说,有客户在国外购买 14 楼的预售屋,等到房屋落成,竟发现物件只到 10 楼,自己购买的房层竟凭空消失,遇到此情况便需打跨国官司,但实际上跨国官司耗时丶耗财,更容易申诉无门,遇到此种情况更是有苦说不出。

国内投资者在开发中国家的高利润诱因下,往往忽略了其间潜藏的种种风险
国内投资者在开发中国家的高利润诱因下,往往忽略了其间潜藏的种种风险

王艺桦提醒想赴海外投资的民众,一定要注意当地国家的政经情势,即政治经济稳定性,仍要小心开发中国家容易因为政治因素发生政变丶或排华运动,对房价都会产生冲击。下面更列举五项海外投资容易遇到的风险注意事项,如都能做好准备及相关防范,相信对想在海外置产的投资者来说,也已是走在得利的路上:

1、海外置产交易流程部分

如要购买海外物件,一定要到当地现场实地考察,至少两至三次,并一定要有当地律师或友人陪同,以免就算合约有中文版本,但无法确认翻译版本有否落差,更避免未来发生房屋纠纷而申诉无门,劳心又劳财。

2、贷款问题

投资者如果资金不够庞大,需要融资购买海外房产,可询问国内大型仲介公司或值得信任的银行端进行协寻或帮助。

3、选择法律制度健全国家

外国交易容易产生纷争,有些开发中国家偏向“人治”而不是“法制”,建议民众挑选法律制度健全的国家,以免遇到风险,得不偿失。

4、相关法规的了解

想投入海外置产前,应做好行前准备,了解两国是否有所谓的互惠原则,尤其是当地国家的法律规定,不动产的产权更要以合法登记在自己名下的所有权为主,要小心只有地上权和使用权的置产陷阱。

5、购买物件的税费(率)

购买物件时需花费的代书丶印花丶契税或仲介服务费都是投资必须加上的成本,海外物件更无法短期 1~2 年就转手,相关房屋税的花费都要持续花上 3~5 年,这些都是投资者必须预先扣除的成本。

(据钜亨网)

印度房市成中国地产商下一站 但绝非钱多就能玩转!| 海外

印度房市是一个“暗香市场”——可以看到芳香,但也布满荆棘。对于缺乏跨国、跨文化企业管理经验者来说,印度市场绝不是钱多就可以玩转的。

搭乘着印度GDP增速全球之最的帆船,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以来推出的“人人有屋住计划”,引来了大量国外资本的竞相涌入。近年来,大连万达、碧桂园、复星和华夏幸福等中国房地产巨头纷纷将印度房市列入了海外征途的前沿阵地之一。

成中国地产商下一站

印度房市会不会像中国一样热,备受舆论热议。里昂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印度政府为13亿人口提供住房、提升收入和担负能力的举措,将在未来七年间为印度房地产市场带来1.3万亿美元的投资浪潮,这其中社会保障性住房被看作是印度房市的一大投资亮点。

很多机构看好印度房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傲娇的GDP增速。近年来持续7%以上的经济增速,人均收入1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以及相对合理的人口结构、莫迪政府给市场带来的印度改革红利预期等,都使人们认为,继中国之后,印度经济正在步入快车道。而经济的快速增长预期,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内所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将增多,这是外界看好不动产市场的内核。

从这个角度看,布局印度如同购买一张看涨期权,而捕捉到并抓住这种市场机遇,无疑是商人的本能。何况所有的商业决策都充满冒险,在印度市场冒的是确定性的风险,而非不确定的未来。

对一些中国房地产商来说,开发印度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更为突出的优势在于具有运营卫星城镇的能力,如万达和碧桂园等国内开发商都具有运营一个卫星新城或社区的能力,为其在印度开展业务提供了加分项。

当然,尽管印度房市存在的更多是确定性的风险,但要有效把握和驾驭好这一风险并不容易。

不可否认,由于贫富差距和种姓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印度房市的分层结构相当突出——具有现实购买力的中高端房市,当下依然处于买方市场;而中低端市场虽然需求旺盛,但却缺乏有效的购买力,风险相对较高。

尤其是,莫迪政府提出的“人人有屋住计划”,尽管人们可以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但这更多是一个政治目标,而非完全意义上的商业目标。而不论是美国小布什政府提出的“居者有其屋”计划,还是其他国家的保障性住房,前者最后变成了滋生次贷危机的土壤,后者则始终面临知易行难的窘境。这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商如果要参与“有需要但却难以形成有效市场需求”的印度版经济适用房领域,将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冲突。

尽管印度房市存在的更多是确定性的风险,但要有效把握和驾驭好这一风险并不容易
尽管印度房市存在的更多是确定性的风险,但要有效把握和驾驭好这一风险并不容易

印度是“暗香市场”

其实,中印不同的土地等制度,使得中国经验在印度市场不完全适用。印度采用的是土地私有制,开发商要连片开发一个大型社区,涉及与分散的土地所有者谈判,其谈判成本尤其是边际谈判成本相对较高。国内那种因为土地挂牌卖的垄断制度带来的政策和制度套利机会,在印度市场难以复制,而这在国内是开发商成功的基础之一。

同时,最近莫迪政府出台的规定,要求开发商在售房前要获得全面批准,70%的预收款项要存入第三方托管账户等,其实也增加了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有效压低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而这些都是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要获利手段,如延迟开发、滚动使用预收款项,以及将房地产过度金融属性化等。

此外,宗教多元、种姓制度,以及低效的官僚体系的结合,是牵制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宗教和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结构分层的重要力量,一些低种姓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这使得其融入现代社会的难度越来越大,而这会压缩印度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包括经济适用房需求,增加开发商的投资风险,进而难以改变印度房地产市场中高端市场买方市场,中低端市场形不成有效需求的格局。

总之,当前印度经济增速、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无疑为印度房市增加了厚度、深度。鉴于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房地产需求厚度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印度房市确实值得期待;但是,印度自身的制度、文化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出印度房市是一个“暗香市场”——可以看到芳香,但暗含着诸多荆棘甚至陷阱。对于缺乏跨国、跨文化企业管理经验者来说,印度市场绝不是钱多就可以玩转的。

(据新京报)

外国买家首季购买私宅增加 | 新加坡

本地私宅交易量近期有上扬趋势,外国买家购买的私宅数量在今年第一季也有所增加。

外国买家首季购买私宅增加 | 新加坡
根据戴玉祥产业咨询公司(Edmund Tie & Company)最新研究报告,外国买家在今年第一季共买了1141个私宅单位,比之前一季增加11.3%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根据戴玉祥产业咨询公司(Edmund Tie & Company)最新研究报告,外国买家在今年第一季共买了1141个私宅单位,比之前一季增加11.3%。

外国买家包括新加坡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根据戴玉祥产业咨询公司资料,前者购买了805个单位,比之前一季上扬12.1%。后者在第一季共买了336个私宅单位,比之前一季增加9.4%。

戴玉祥产业咨询公司研究部东南亚区域主管李乃佳指出,虽然新元走势比区域其他货币强劲,意味着本地私宅价格更高,但外国买家仍对本地私宅趋之若鹜,这主要是新加坡环境稳定,是许多外国人安居落户的首选。

他说:“尽管全球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我国政治与经济稳定,并提供高素质教育、完善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继续吸引着外国买家。”

报告显示,在不同项目里,最受永久居民欢迎的私宅项目是丹那美拉的豪佳苑(Grandeur Park Residences),共买了52个单位。排在其后的是西海岸的河景苑(Parc Riviera),共买了49个单位。

这些私宅项目价格相对实惠,例如豪佳苑单位尺价介于970和1592元之间,反观隔邻的私宅项目林曦阁(The Glades),尺价则介于1190和1715元之间,价格高一些。

至于非永久居民,他们则倾向市区或市区边缘的私宅项目,包括Principal Garden、OUE Twin Peaks和Commonwealth Towers等,在第一季分别买了20个、15个和11个私宅单位。这些项目或是位于女皇镇地区,或靠近乌节路。

就国籍而言,中国和马来西亚买家仍占多数,共买了495个单位,他们主要看中的是第5邮区的私宅项目,即金文泰、巴西班让和丰隆花园一带的项目。

另一方面,本地买家购买的私宅数量在第一季也增加22.2%至3542个单位,但买家倾向购买总价较低,面积少过700平方英尺的单位,超过七成为总价低于150万元的单位,反映他们对房价敏感。李乃佳说:“买家转向较小单位,主要是因为降温措施令买家的购买能力受限。”

谈到本地楼市走势,李乃佳表示,全球局势仍不稳定,像美国联邦储备局将调高利率和中国可能推出经济政策,都会影响本地楼市,导致私宅价格难以在短期内回弹。

不过,他预期下来推出私宅项目如玛庭豪苑(Martin Modern),会引起买家兴趣,带动私宅交易量继续上扬,估计今年新私宅销量可达8000至9000个单位,超过去年全年所卖出的7972个单位。

相关资讯:新加坡4月新私宅销量减12.6% 共卖出1555单位

(据联合早报)

4月新私宅销量减12.6% 共卖出1555单位 | 新加坡

本地4月份的新私宅销量出现下滑,比3月份减少12.6%至1555个单位,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超过一倍,也比之前12个月每月均值高出86%。

分析师认为,销量环比下跌,主要是因为3月份销量为四年来新高,实际上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4月份销量仍高出超过一倍。
 
市区重建局昨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执行共管公寓(EC)在内,上个月共卖出1926个新私宅单位,比3月份的2358个单位减少18.3%。
 
4月新私宅销量减12.6% 共卖出1555单位 | 新加坡
本地4月份的新私宅销量出现下滑,比3月份减少12.6%至1555个单位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今年4月份的EC销量是371个,环比下跌35.8%。
 
发展商在4月份共推出1616个新私宅单位,环比增加5.8%。这是自2014年5月以来,推出最多新单位的一次。
 
4月份新推出的项目有东海岸的海景轩(Seaside Residences)、红山地铁站旁的ARTRA和三巴旺的The Brooks I和The Brooks II。
 
其中,海景轩和ARTRA在4月份的五大热销项目中居前。海景轩卖出419个单位,中位尺价是1735元,比附近完工项目中位尺价介于1239元和1429元的旭日湾(Costa del Sol)、优景阁(Cote D’Azur)和Silversea的中位尺价高。
 
ARTRA卖出126个单位,中位尺价是1646元,则比附近中位尺价介于1701元和1887元的盛峰(Echelon)、Alex Residences、嘉御苑(The Crest)和Mon Jervois来得低。
 
其他三个热销项目是河景苑(Parc Riviera)和Commonwealth Towers,以及执行共管公寓Sol Acres。
 
欣乐国际研究咨询执行董事麦俊荣指出,海景轩受到热捧并不令人意外。该项目是因为拥有海景和靠近未来的实乞纳地铁站而引起买家的浓厚兴趣。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沈振伦认为,新推出私宅项目的热潮也带来“溢出效应”,使得早前推出的项目销量也获益。
 
仲量联行新加坡董事王德辉指出,4月份卖出的这类项目有1001个单位,而3月份则是1079个,水平是2016年均值的一倍,显示许多买家在现有市场情况下重新关注这类项目。
 
销量展望方面,博纳产业总裁伊斯迈(Ismail Gafoor)预料,强劲的需求将持续,并预期新私宅全年销量将超过1万个单位,若包括EC则超过1万5000个。
 
 
(据联合早报)

求“地”若渴 发展商出价更高趋势将持续 | 新加坡

新加坡私宅市场展望良好,房地产发展商求“地”若渴,不仅更积极参与政府售地计划的竞标活动,出价也比以往更高。分析师预计,这个趋势今年会持续下去。

房地产咨询公司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针对今年上半年政府售地计划(Government Land Sales)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每项售地竞标活动平均吸引了13.3家发展商参加,比2015年下半年平均多出五家。

求“地”若渴 发展商出价更高趋势将持续 | 新加坡
新加坡私宅市场展望良好,房地产发展商求“地”若渴,不仅更积极参与政府售地计划的竞标活动,出价也比以往更高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其中以道德路(Toh Tuck Road)一幅99年地契私宅地段,出现24方人马竞标,远远出乎市场预料,而且发展商的出价也远高于预期。

马来西亚发展商实达集团(S P Setia International)以高达2亿6500万元的价格得标,相当于容积率每平方英尺939元。

高纬环球研究主管李敏雯说:“这显示,在近几个月推出的新私宅项目获得良好反应,促使发展商对私宅市场的信心增加。”

根据市区重建局的4月份数据,新私宅项目海景轩(Seaside Residences)和Park Place Residences分别售出50%和48%的单位。

宅豪佳苑(Grandeur Park Residences)的表现最好,已卖掉了71%的单位。

The Clement Canopy也售出了58%的单位。

发展商在竞标时,出手也更阔绰。报告指出,在今年上半年出售的地段平均溢价为29%,创下五年新高。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溢价为13%,而去年上半年的溢价是负4%。

报告还认为,发展商愿意出高价,显示他们预计私宅价格会在今年见底,因此有信心能在短期内以较高价售出私宅单位,

外国发展商也对我国地段充满兴趣,今年上半年出售的地段当中,有一半是由外国发展商标得。这包括实达集团,以及标得西海岸谷(West Coast Vale)地段的中建南洋(China Construction (South Pacific)Development)。

在最近的淡滨尼10道地段的竞标活动,九家参与竞标的发展商当中,有五家是中国公司。

李敏雯指出,外国发展商进军我国市场的门槛低,因此在这个目前以资金推动的市场,本地发展商可能会在竞标时输给财力雄厚的外国发展商。私人地段收购活动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相关资讯:全球豪宅价格涨幅前五中国占三 多伦多第三

(据联合早报)

要抄底吗?摩根士丹利:到2030年新加坡房价将翻一番 | 新加坡

在4月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中,摩根士丹利指出,新加坡持续已久的房地产价格下跌预计会在2018年结束,而且到2030年该国房价或将翻一番。

报告称,“房地产市场看衰者认为,放缓的人口增长,老龄化的人口特征,以及结构性的增长减慢,都将令新加坡长远房地产市场前景承压。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到2030年该国房价将会翻一番。”

要抄底吗?摩根士丹利:到2030年新加坡房价将翻一番 | 新加坡
新加坡持续已久的房地产价格下跌预计会在2018年结束,而且到2030年该国房价或将翻一番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这意味着新加坡房价每年上涨5%-6%,以及房价的长久下跌轨迹将出现逆转。

第一季度,新加坡整体私人住宅价格较比上一季度下跌0.5%,创下连续第14个季度的下跌。2009年至2013年,受全球利率触底和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提振,新加坡房价飙升了至少60%。虽然从2011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防止泡沫形成的降温举措,但收效甚微。

但是,在3月份早些时候,新加坡政府减少了部分限制举措,其中包括下调卖方印花税,以及缩短最低持有期限。

有迹象显示,买方情绪指数已经上行:近来,Park Place Residences一期一日内售罄,共卖出200多套。

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新加坡房屋销售量将攀升,而交易量的增长将刺激房价在2018年走高。

据报道,摩根士丹利指出,房屋供应量预计将下滑。该行表示,2014年-2016年,新加坡私人住宅供应每年大约增加20000套,为1990年以来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但是,2017年-2018年,供应水平预计将每年下滑40%。

因经济和投资影响,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被密切关注。

摩根士丹利表示,大约91%的新加坡“居民住户(由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组成的住户)”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去年,住宅房产在新加坡整体家庭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大约为45%。

此外,地产在亚洲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通常会占据很大份额。

虽然房地产市场看衰者认为新加坡人口老龄化,但是摩根士丹利强调新加坡单身家庭的比例正在上升,同时正朝更高技能外国工人转变的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根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估算数据,到2030年新加坡每5个家庭中就有1个是单身家庭,2010年该比例为1/8。单身家庭的迅速增长带来了新的房地产市场需求。该行还预计,2016年至2030年新加坡经济年增长率将在3%左右,而这种幅度的中期经济增长意味着该国经济表现将比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好,并能为收入增长提供支持。

在报告中,摩根士丹利指出,“新加坡经济可能会从超出预期的外部需求中获得周期性复苏。鉴于经济环境的改变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前景的改善将会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提供支撑。”

相关资讯:2017年曼谷房价平稳增长 交通系统升级成动力

(据腾讯财经)

各国年轻人是否和中国一样背负房产枷锁?| 海外

衣食住行,人生四事。这其中,房子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在年轻人的世界。比如中国,20来岁的年轻人纷纷挤进买房队伍,不惜做“房奴”也要买套房子。那麽中国之外的国家,年轻人是否同样背负着房产枷锁呢?我们来看一下。

美国:年轻人房贷首付超低

美国年轻人买房都是找银行贷款。

所以信用分数和收入很重要。美国人的信用分数是从第一张信用卡开始算的,你的任何贷款(包括学贷丶车贷等),都和这个分数紧密相关。总的来说,信用分数越高,贷款利息越低。

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年轻人买房需要付的首付超低,甚至有零首付的现象,银行贷款批得也容易。现在银行谨慎多了,首付也提高了,一般为5%-20%。

虽然买房不难,但35岁以下的美国人中,房屋拥有者比例并不高。

美国讲究年轻人经济独立,没有来自父母的资助,同时也不怎麽存钱,还要还各种贷款,加上近几年经济发展缓慢,买房真的不容易。

而那些能存下钱的人,也不一定就想买房安家。因为美国投资渠道众多,而且买房容易养房难,租房各种省事……种种原因,造成了美国年轻人买房比率较低。

>>>美国置业百科美国购房流程 | 美国房贷申请 | 美国房产税费

美国买房容易养房难,年轻人买房比率较低
美国买房容易养房难,年轻人买房比率较低

点击查看美国房源

澳洲:买房压力小,购房比例也不高

澳洲年轻人大多对房子没有特殊情结。

家里能给准备房子最好,没有的话租一个,有地方住就行,不一定非要买。大多都是年纪比较大有家庭孩子的人,才考虑买房。

对於在澳洲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买房最大的障碍是攒够首期,一般是20%。目前澳洲属於利息极低时期,而租金又极高,交房之後贷款利息基本上已经低於房租。

总体来说,澳洲年轻人只要工作稳定,尤其双方都工作的年轻夫妇,买房压力比国内年轻人还是小很多的。

英国:年轻人首次购房向父母寻求资金

调查显示,英国大约三分之二的首次购房者,都曾向父母寻求资金帮助。

这一方面凸显出英国本土人对楼市繁荣的担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英国年轻人当下的生存状态和买房困境。

近几年,英国房价年涨幅高达10%,放贷标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断收紧,银行要求购房者缴纳更多首付。英国抵押贷款机构Halifax访问20-45岁人群的调查报告显示,63%的购房者从父母那里寻求了资金帮助。

当前,作为普通白领的英国人面临的购房困境,主要有房价高企丶年轻人信用额度低丶与亚洲投资者竞争,以及在城市交通和城乡差别中做选择等问题。这与中国当下年轻人的购房困境颇为类似。

加拿大:年轻人攒够首付就买房

加拿大目前有1/5的家庭,必须用其税前收入的30%支付房贷。随着利率水平的提高,他们负担房贷的能力还在不断削弱。

加拿大,除非特例,很少能在大中型商业银行找到首付低於20%丶还贷期超过40年的房贷。这是为了避免冲动型购房,避免过高的房贷金融风险和房地产泡沫。

加拿大房屋产权是永久性的,但每年要交0.5~1%的物产税。

60万美元左右的房子,一般要交5000美元/年的房产税。如果按70年丶3%利息算,也要交100多万美元的税,够买一套更好的房子了。

所以,加拿大年轻人的买房处境跟中国年轻人其实也差不多。贷款买房是主流,拿现金买房的事情在中国人到来之前都是闻所未闻的。

他们首付并不需要攒很多钱,只要有工作,每个月慢慢还即可。尤其是房租还很贵,跟房贷不相上下。这种情况下,能攒够首付的,基本都会考虑第一时间买房。加拿大年轻人一般要1/3到1/2工资还房贷。

新加坡:年轻人买房无压力,政府照顾

新加坡政府对於低收入家庭购买组屋,有各种政策照顾,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最高4万新币的补贴。

年轻人组屋买得跟父母近,也是政府考虑的情况。符合收入条件的年轻家庭,买新组屋跟父母做邻居,政府补贴1万新币。有了这补贴,买个30万左右的组屋,首付基本就没问题了,三十年贷款,月供使用公积金就可以。

组屋是销售给家庭的,也就是说,单个年轻人不可以购买,年轻人要购买组屋必须先结婚。

新加坡年轻人只要有正当工作,买房甚至可以不用掏一分钱(当然这是很极端的情况,不过确实有);然後住几年卖掉,还可以赚上一笔。

中国:年轻人买房只能“啃老”

随着房价不断飙升,中国大学生难以承担毕业后经济压力的现状,已经越来越普遍。

年轻人工作后时间不长就要面临着结婚丶成家的问题,住房消费因此成为他们最大也是压力最重的支出。

目前,中国年轻人买房或多或少都要靠父母补贴,少则几十万,多则数百万。

韩国:年轻人买不起房

韩国与中国相邻,连房地产的问题也类似。

从2014年4月份起,被称作韩国房地产价格风向标的首尔江南地区住宅每坪的价格已经突破3000万韩元(1 坪等於3.3平方米,1美元约合970韩元),接近6.5万人民币每平方米。

因此,男方的父母都会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房。家长没钱或兄弟多的年轻人就只能选择租房了。

法国:年轻人挣钱也不买房

法国房价情况如何,法国如何控制国内楼市?

法国工作的中国人郭斌介绍:“我每个月都有住房补贴,在法国不用买房子,不值得。像我住的房子,25平方米,价格2万欧元左右,买了也没升值潜力。而且外国人买了以後只能居住,离开法国房子必须卖了。所以很多人都不买房子。”

“另外房租也非常便宜。法国对房租控制很严,建了很多廉租房。如果没有房子,还是刚工作的,拿着收入证明就可以去申请了。可以领补贴,也可以住廉租房。”

“在法国,年轻人挣钱都消费了,像旅游等。”郭斌说道,“这几天我的住房补贴发下来了,每个月172欧元。我租的房子是25平方米,月租金300欧元,我一个月的工资是1500欧元,这个收入在保障范围内,所以有住房补贴。”

日本:没有学区房,房贷零首付贷款压力小

整体上来说,日本的年轻人可以用收入的不到1/5来供一套150平米土地,楼上楼下120平米左右的小楼,当然是没什麽压力。

除了东京市中心的房子特别贵一些,想要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并不困难。

但大多数日本人并不急着买房,人年轻的时候有各种可能性,可能会换工作,也可能被派到其他城市工作,租房住更方便些。

房租并不怎麽贵,同样除了东京以外,不比京沪贵多少。就算租不起还可以申请租金和其他成本(给房东的礼金押金等等)相对便宜的公营住宅。

日本租金水平稳定很多年了,法律也保护租房者利益,房东单方面提出涨房租不给就请租户离开的事情不会发生,租房没什麽不便。而相对自由的户籍制度,也令学区房的概念并不存在,包括结婚,女方并不会要求男方一定提供住房。

所以日本人通常会选择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的时候择址买房,开始经营人生的下半场。

(据北京新浪网)

建屋局:组屋价与剩余屋契不成正比 价格或下跌 | 新加坡

有读者指出,两个同地区的组屋单位屋契相差数十年,但价格相差不远。对此,建屋发展局表示,给组屋定价会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市场环境、剩余屋契,以及周边设施等,上述两个单位的情况不同,不能直接比较。

99年屋契的组屋价格会因剩余屋契缩短而下跌,到了屋契末端,价值可能归零,不过建屋发展局强调,房地产价格与剩余屋契并不成正比,剩余屋契也并非决定组屋定价的唯一因素。

建屋局: 组屋价与剩余屋契不成正比  价格或下跌 | 新加坡
随着越来越多组屋步入“高龄”,组屋价值是否会随屋契缩短而缩水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萧紫薇摄)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受访的房地产分析师指出,由于“高龄”房地产在贷款和动用公积金时会遇到限制,因此较老旧的房地产贬值速度更快。

有分析师也相信,当高龄组屋越来越多,可能形成一个新市场,未来年长者要换屋套现时,未必要向建屋局直接购买屋契较短的二房式单位,也可在公开市场上买面积较大、屋契较短,但价格更便宜的旧组屋。

旧组屋价值与屋契长短的问题,最近引发各界关注,有读者上月中投函《海峡时报》,指建屋局在剩余组屋销售活动中出售的组屋定价,并未反映屋契长短。

该读者以去年11月剩余组屋销售活动中推出市场的两个四房式单位为例指出,虽然两个单位剩余屋契相差数十年,价格仅差了不到5万元。

这两个四房式单位,一个在宏茂桥5道、面积91平方公尺,剩余屋契62年,售价35万7200元。该单位之前由建屋局收回,在剩余组屋销售活动中重新出售。另一个单位在宏茂桥21街,面积93平方公尺,是一个依然有99年屋契的新单位,售价40万4000元。

建屋局行销与发展处处长伊格纳修斯(Ignatius Lourdesamy)上星期在《海峡时报》回应时指出,建屋局给组屋定价时会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市场环境、剩余屋契、楼层、面积、朝向等,以及所在地点,包括是否靠近市区、周边设施、交通便利度等。

他说,虽然宏茂桥5道的单位屋契较短,但在七楼,也较靠近宏茂桥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宏茂桥城(Ang Mo Kio Hub),以及宏茂桥镇中心。

相比之下,宏茂桥21街的单位虽然屋契较长,但在二楼,而且在宏茂桥的西部,距离镇中心较远。

他说:“由于两个单位情况很不同,不该直接比较,而且房地产的价格并不与剩余屋契成正比。根据新加坡估价师普遍使用的估价方法,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头几年的前期屋契更值钱。”

新加坡测量师与估价师学会估价及实践处主任张丽金也指出,屋契并非决定房地产价格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房地产的状况、地点、楼层等。

“单位的楼层及是否靠近地铁站,都会影响组屋价值。一般上每相差一层楼,估值可能差0.5%;而一个离地铁站五分钟步行距离的单位,与一个需要搭乘短程巴士到地铁站的单位,估价也会相差5%至10%。”

她也指出,在房地产估价中,剩余屋契是“房地产能带来收入的时间长度”。“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相当于在这些年中,房地产可赚取租金,因此这在估价中必定是一个考量。”

国际地产顾问公司总裁邱瑞荣指出,如果组屋的剩余屋契不足30年,买家不能动用公积金,建屋局也不会为剩余屋契不足20年的转售组屋提供房屋贷款,这些都限制旧组屋未来的“转售能力”。

因此他认为,宏茂桥的这两个单位,定价确实可以有更大区别。“虽然屋契较短的那个单位地点、楼层更理想,但别忘了旧组屋会有更多维修保养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组屋价值。”

房地产经纪公司Chris International董事许家荣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尽管旧组屋在贷款和动用公积金上会面对问题,但不代表这类单位今后会完全没有市场,特别是地点较好的单位。

(据联合早报)

高档私宅转售价回弹12%至近三年高点 | 新加坡

市区重建局上周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地私宅价格指数连续14个季度下滑,其中,代表高档私宅市场的核心中央区(CCR)在第一季下滑0.4%,但如果就转售私宅而言,高档私宅价格其实已上涨12%,距离2013年高峰期也仅相差2%。

高档私宅转售价回弹12%至近三年高点 | 新加坡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根据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SRX在3月发布的预估数据,本地非有地私宅转售价格连续五个月上扬,高档私宅转售价格指数更从2015年6月的低谷,上扬约12%至161,大致回复到2013年10月高峰期164.4的水平,创下三年多来的高点。
高档私宅转售价回弹12%至近三年高点 | 新加坡
 
受访分析师对于高档私宅转售价格的强劲回弹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认为它更符合了高档私宅当前活跃买气。
 
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研究部主管张敏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其实我们从经纪销售情况和买家踊跃询问等市场反应中,已感觉到高档私宅市场前年底开始有起色,无论是交易量和买家兴趣都有所提升。”
 
他指出,市建局数据涵盖了新私宅和转售私宅,而市建局的高档私宅价格指数走低,部分原因可能是发展商通过大批出售(bulk sale)的方式,把剩余的新单位以介于15%至30%的折扣价卖出,拉低整体高档私宅价格。
 
例如今年一开年,本地富豪黄祖耀就豪掷4亿多元,向凯德集团(CapitaLand)买下乌节路附近一个豪宅项目The Nassim剩余的45个未售单位,售价比现在个别单位的售价,折扣大约18%。
 
张敏璋说:“打包出售交易比市场价格低了两三成,无疑拉低高档私宅价格,甚至导致实际市场情况产生误差。毕竟,打包出售是属于较特殊交易,一般买家不太可能在市场中取得这么高的折扣价。”
 
橙易产业(Orange Tee)研究与咨询部主管黄显洋也认为,高档私宅或许还没回到2011年至2013年的高峰水平,但私宅买气显然逐步回升,价格也趋稳。
 
去年高档私宅交易量增五成
 
橙易产业整理数据显示,去年高档私宅交易量共2764个单位,比前年的1859个单位,多出近五成。黄显洋说,高档私宅买气回升,主要是发展商推出的延迟付款计划(deferred payment scheme,简称DPS)。
 
这个具创意的销售方式,由华联企业(OUE)的豪华公寓项目Twin Peaks开始,让买家能“先搬入,后付钱”,结果此销售方式深获买家欢迎,促使其他发展商跟风效仿。
 
SRX提供数据显示,过去两年转售交易量最高的两个高档私宅项目为Twin Peaks和丽敦豪邸(D'Leedon),分别有286个和135个单位转手。这两个项目都曾推出DPS。> >SRX联合创办人兼技术总监李俊旸受访时说,SRX指数计算方法跟市建局大致相同,两者会出现差异,主要还是新私宅和转售私宅价格走势完全相反。
 
他指出,新高档私宅中位数尺价过去一年从2348元跌至2251元,跌幅达4.1%;转售高档私宅则从1715元涨至1849元,涨幅达7.8%,显示转售高档私宅走势强劲。
 
高档私宅交易也以转售私宅为主,去年占了75%左右。
 
另外,过去两年转售尺价最高的私宅单位,来自嘉峰豪庭 ( Le Nouvel Ardmore )、那森园轩 ( Nassim Park Residences)和TwentyOne Angullia Park,当中嘉峰豪庭有三个单位成交尺价超过4000元。
 
谈到买家对高档私宅的印象,智信研究与咨询(R’ST Research)总监王伽胜说,买家往往认为高档私宅市场“疲弱”、“表现欠佳”,跟许多高档私宅单位亏本出售等报道不无关系。
 
他说:“这些私宅亏本卖出、屋主大出血的新闻总是吸引眼球。但它们为数不多,并不能准确反映整体私宅走势,更不意味着整体高档私宅是在下跌中。”
 
王伽胜认为,高档私宅价格现已趋稳,并有可能在今年上涨1%至2%。他也提醒,高档私宅租金市场依然疲弱,许多私宅迟迟租不出去。因此,投资性买家须谨慎,应做足功课才好进场。
 
相关资讯:日本房产税费
 
(据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