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 蒙特利爾法語歡迎班詳解

加拿大其他省份不同,初到魁北克的家長和學生一定聽到過法語歡迎班這個字眼。魁北克最大的城市蒙特利爾,是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城市,多數定居加拿大魁北克的新移民選擇在蒙特利爾居住。那麼,初到蒙特利爾的孩子想進入英語學校,應符合什麼條件?如果選擇法語學校,入讀法語歡迎班如何報名?進入正常班學習的程序是怎樣的?以下對蒙特利爾法語歡迎班及中國家長關心的相關問題做系統介紹並提供建議。

政策

1977年魁北克省政府推出的法語語言憲章(101法案),頒布了有關在魁北克省上英語學校的限制規定。因此,魁省各法語公立教育局,都在下轄的中小學中開設了各年齡級別的法語歡迎班French apprenticeship class (welcoming class / class d’acceuil) 來服務於初到魁北克,母語不是法語的孩子。

移民子女能夠證明成長在英語家庭環境中的,可以入讀英語公立學校;否則須入讀法語公、私立學校,或選擇不受政府補貼的英語私立學校。成長在英語家庭環境的證明方式有復雜的規定,家長應前去居住地址劃分到的英語公立學校秘書處咨詢,該校秘書會根據該家庭的具體情況,並依據2010年10月生效的115法案,判斷是否可能入讀英語公立學校。該校秘書會協助申請入讀英語公立學校批准書(English Eligibility Certificate)。

115法案中有一套打分系統,只有達到15分及以上分數的移民孩子才有機會入讀英語公立學校及受政府補助的英語私立學校。新移民子女及其兄弟姐妹是否已經在英語學校接受教育,以及將要選擇哪種類型的英語私立學校,這些都與最終的分數相關。

根據115法案,新移民及短期身份持有者的子女可以入讀的學校歸納如下:

目標

歡迎班的目的,是使移民家庭的孩子能夠更快地適應並進入魁北克的正常教育體系中,使母語不是法語的學生,出歡迎班之時能夠加入同齡孩子的正常班學習。歡迎班不僅是學習法語,更是幫助孩子們融入魁北克社會。

歡迎班學習時長

舉例來說,一名滿8歲新移民的孩子,秋天開學季在中國應升入小學三年級。此時來到蒙特利爾選擇入讀法語公立學校。其居住地所屬的教育局將為這個孩子安排歡迎班學校,與同齡孩子同一個歡迎班,一般經過一年的歡迎班學習,通過學校和老師的評估後,在次年秋天開學季升入居住地所對應的學校四年級的正常班。也就是說,孩子在經過這一年的歡迎班的學習之後,進入他年齡應入的年級繼續上學。

一般情況下,學前班年齡的孩子在入學的時候並不被要求進入歡迎班。小學階段的孩子需要在歡迎班學習一年,而中學階段的孩子則需要在歡迎班學習一到兩年。我們的客戶中也有孩子半年就從歡迎班轉入正常班學習的例子。不同的孩子學習能力不同,在歡迎班的學習期間因人而異,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對孩子何時進入正常班做到心中有數。

歡迎班入學手續

那麼怎樣進入歡迎班呢?魁北克省的公立學校實行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的制度。新移民家長可以去居住地所屬教育局報名。舉例來說,Commission Scolaire de Montreal(CSDM)教育局,學生注冊需要提供的材料有:移民紙或工作許可或學習許可、出生證明、住址證明,CSDM根據學生居住地,安排附近有空位的歡迎班就讀。所以,新移民或孩子家長應根據孩子學校的選擇,來選擇居住在蒙特利爾的哪個區域。

居住區域/學區

大蒙特利爾地區教育局及其所管理區域:

其中CSDM、CSMB及CSPI位於蒙特利爾島內。

選擇學區需要根據新移民家庭的具體情況,如孩子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來分析。選擇中國移民較多的學區(例如CSDM轄下的市中心區),孩子在學校有朋友、易適應,但有因中文交流流暢而放松法語學習的風險。而選擇中國移民很少的學區(例如CSPI轄下大部分區域),開始時很吃力,但在其他西語系的同學語境包圍下會加速法語的提高。

歡迎班學習進程及建議

每個學年從秋季(8月底9月初)開始,到夏初(6月底)結束。各教育局有統一的校歷、各學校有更加細化的校歷,分別可以在它們的網站上查詢到。

每個學年有兩周寒假(聖誕節與新年)、一周春假、兩個月暑假。

對於小學來講, Agenda 是家長學校聯系的載體,家長應每天翻看agenda,簽名,保持與學校老師溝通的暢通。

每個學年分為3個學習階段,對應3次成績單和家長會,分別在11月、3月、6月。家長應利用這些關鍵時間點,與老師溝通,關注孩子法語進展及轉入正常班的預計進程。成績單一般會列出學生成績、班平均成績。

魁北克中學為五年制,從7年級到11年級,不存在初中考高中。因此小學升入中學的“中考”就成為孩子學業和人生一個重要的節點。家長應注意:教學質量高、校風好的蒙特利爾中學一般采用入學考試加近兩年平時成績的錄取方式,因此小學四年級、五年級的成績單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知名私立中學不接納小學四年級、五年級在歡迎班學習的學生的報名,因此家長大多希望孩子盡早從歡迎班轉入正常班學習。在此我們建議您的孩子如果想要在魁北克上排名居前的私立法語中學,最好能夠在小學三年級之前抵達蒙特利爾並進入法語歡迎班學習。

如果您的孩子已進入中學階段,請注意中學三年級起,學校會提供中學畢業後升學或就業的路徑指引,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發展規劃而選修課程。因此中學歡迎班學生更應努力盡早轉入正常班,方便選修感興趣的課程,為大學預科(CEGEP)和大學做准備。蒙特利爾的大學預科沒有入學考試,錄取的唯一標准是中學正常班四、五年級的平時成績高低和穩定程度,自薦信和老師推薦評語作為參考。建議移民家長考慮,孩子在中學一年級,最晚中學二年級來到蒙特利爾,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適應這裡的學習,孩子在中學四、五年級時才能有好的學習成績, 成功入讀心儀的大學預科及大學本科學習。

總結

魁北克法語歡迎班是國際獲獎的教育制度,只要正確對待,孩子就能達到法、英、中三語純熟的良好境界。法語歡迎班的學習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新生活,交到各族裔小朋友,融入加拿大魁北克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中。孩子熟練掌握三門語言對其將來在國際舞台施展才干將大有裨益。

入讀魁北克省法語歡迎班是孩子立足加拿大本土的第一步,這也是魁北克教育體系的亮點之一。天綺移民公司官網上有精選的蒙特利爾知名中小學介紹,今後我們還會為大家介紹更多蒙特利爾的公私立中小學、寄宿學校以及擇校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上一篇文章筆者提到魁北克快速留學轉移民項目(PEQ)經驗移民是目前加拿大性價比最高、用時最短、門檻最低的留學轉移民項目。許多國內的朋友很感興趣,天綺移民在處理PEQ項目上獨具優勢,且有很多處理疑難案件的成功案例。這次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該項目。【閱讀原文

 

周天綺專欄全集:

周天綺顧問解決加拿大魁省PEQ移民及留學難點問題

歡迎讀者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提問或發表評論

 

 

本文系居外網度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美國 | 中國富人海外置業首選美國西部 最愛學區房

根據胡潤百富(Hurun Report)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顯示,一半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群計劃在未來三年內移民美國,並且已經開始大量投資美國房地產,其主要驅動力不外乎擔心人民幣貶值、中國房地產泡沫爆發、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等。

根據胡潤百富旗下的胡潤研究院與彙加移民(Visas Consulting)10月28日聯合發布的《2016年彙加移民.胡潤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Im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HNWI 2016)顯示,在今年8月-10月對中國240位平均財富2700萬元人民幣(約合400萬美元)中國富人的專項調研中發現,60%的中國富人計劃在未來3年內在海外購買投資性住宅。

擔憂人民幣貶值

大約56%的受訪者表示,因擔心人民幣貶值而考慮移民海外。這些高淨值人群對美元彙率及海外理財有著相當高的關注度。

為了分散風險、子女教育和移民需求,目前這些高淨值人群的平均海外金融投資額占平均財富的15%左右,而其投資方式則以安全系數較高的外彙存款比例最高,占31%,其次為基金(15%)、保險(13%)。

根據周五胡潤發布的另外一項獨立調查顯示,人民幣自2015年夏季以來已下跌近10%。

根據胡潤2016年《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顯示,60%的中國富人計劃在未來3年內移民美國。

擔憂中國房地產泡沫危機爆發

除了擔心人民幣貶值外,中國富人也擔心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可能會爆發。

胡潤調查顯示,隨著中國房地產泡沫的不斷膨脹,中國富人們已經開始將資金轉移至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區的投資性房地產市場。

原因是在過去的5年中,中國的房價飆升了205%。而在美國,經歷了2008年之後的房地產次貸危機之後的美國房市仍然處於復蘇期,2016年美國房價的漲幅大約為5%,已是近年來最佳的表現。

調查發現,美國西部的洛杉磯、舊金山和西雅圖已經成為中國富人最為青睞的海外移民置業首選地,其中17.8%的受訪者計劃移民洛杉磯舊金山為13.2%,西雅圖為12.8%,而紐約則首次跌出前三名,但仍然有11.6%的人選擇移民紐約。

2014年胡潤研究院首次對141名高淨值中國富人進行此類調查,其結果與今年的相彷,也有60%的中國富人表示將要移民或准備投資海外。

報告顯示,中國富人海外置業主要用於自住,以43%排名第一;其次,資產配置需求和子女教育居住分別占13%和12%。此外,休閑度假居住(6%)、海外身份規劃(4%)和樂退養老(4%)也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富人考慮的置業用途。

高性價比、投資價值和移民身份獲取成為中國富人海外置業考慮的主要因素。有52%的大陸富人海外購屋首選學區房,其次是市中心(23%)和華人聚集區(17%)。

互聯網資訊綜合整理

澳洲 | 澳子女教育開支統計 私校花費可達50萬

絕大部分家長都希望盡可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條件。然而,教育要錢,而且很可能是養育孩子過程中最龐大的壹筆支出。

市區家庭從幼兒園到高中均接受私立教育,支出將近50萬澳元。(Business Insider圖片)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教育咨詢機構及媒體對平均家庭子女教育支出進行了估算。

對支出影響最大的,在於子女就讀學校是公立還是私立。

據統計,教育支出壹般都需要長時間籌備,平均超過5年。

澳洲學術集團(Australian Scholarship Group)統計,以2016年出生的兒童為例,如果從幼兒園到高中均接受私立教育,偏遠地區家庭需要支出328,980澳元,市區家庭需要支出468,397澳元。如果接受公立教育的話,也需要支出55,000澳元(費用包含學費以外的服裝、出行、鞋履及旅遊費用)。

機構調查發現,62%的父母對子女的中學及高等教育存在擔憂。

為了節省費用,多數父母選擇在小學階段將子女送到公立機構,而在中學階段將子女送到私立機構。根據《悉尼先驅晨報》估算,家中如有2名子女就讀私立中學,每年平均費用為2萬澳元,最高可達3萬澳元;到畢業時,學費總額將達到24萬。此外還有校服、旅遊、運動、醫療等方面的支出。

教育支出仍在不斷上升。過去20年中,教育支出增長速度是通脹率增長的2倍。據澳洲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09年的數據,教育支出增長了5.6%,而整體通脹水平僅為1.3%。

除了每年學費以外,就讀私立學校或天主教學校的子女教育開支項目還包括:

教育必需品:書籍、文具、制服、學校強制參加的夏令營或旅遊、出行、手機及相關開支;

額外支出:音樂課、樂器、非強制夏令營或旅遊、社交場合、正式著裝(尤其是女生);

自願捐贈:學校請求的壹般或特別捐贈,包括新建大樓、圖書館建立基金或購買新電腦。

(據澳洲新快網)

 

澳洲 | 華人來澳買房原因:壹孩政策與教育強度

小學生簽證有望帶來大量中國生源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報道,澳洲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系統並非是吸引中國買家蜂擁而至的唯壹原因,還有其它因素推動著他們不遠萬裏離家來澳。根據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的壹項研究顯示,原先中國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和高強度的教育系統促使很多人來澳。

中國家庭的財富積累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助理講師王鵬(Peng Wong,音譯)稱,獨生子女的政策讓中國很多家庭積累了很多財富。通常第壹代家庭只有壹個孩子,然後他們的孩子結婚成家,接著繼承雙方父母因經濟增長長期積累下來的大量財富。據王鵬和希金斯(David Higgins)的研究顯示,這種現象還會導致中國年輕家庭中有巨大的財富流動性。

中國買家選擇澳洲原因

王鵬稱,自1999年以來,中國實行的“走出去”政策推動了中國人對外投資,而其他國家政府實行的不利政策也進壹步導致了資本流向澳洲。在2014年2月,加拿大廢除投資移民計劃(Immigrant Investor Scheme),而新加坡政府也對外國投資者加收15 %的印花稅來冷卻投資。再加上中國的投資市場存有局限性,國內住宅市場也表現不佳。據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目前仍然是澳洲房地產中最大的海外買家,在2014-15年的投資支出突破243億元,是美國的3倍和是新加坡的6倍。該研究亦發現,喜歡定期在澳洲度假的買家比出於利潤目的而買房的人占多數。不過,AC Property的主管楊美玲(Esther Yong,音譯)稱維州政府對外國買家征收的印花稅和銀行收緊貸款正逐漸改變投資者的想法。此外,新州和昆州也對海外買家引入4%和3%的印花稅。

高壓教育體制

王鵬和希金斯將采訪上海的房地產專家作為研究的壹部分,他們稱父母很早時就把孩子送到澳洲學習。他們認為中國的教育體制死板、缺乏創新,學生的能力評估靠熟記和有標準答案的考試。而且,壹些父母認為孩子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學習不利於成長,因此他們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研究亦顯示,墨爾本靠近大學、高等中學和小學的住宅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留學生的親睞。據買家代理Secret Agent報告顯示,澳洲學生簽證自7月1日起進行了重大改革,這將刺激優秀小學周圍房產的發展。

(據今日澳洲)

 

英國 | 孟母三遷遷到哪?2016英國最有助孩子健康成長前50區域揭曉!

在中國,很早就有孟母三遷的典故。為了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並且耳濡目染周邊良好行為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是家長一直以來都在不遺余力地想達成的目標。不錯,書本上的知識的確重要,但周邊的生活成長環境也同樣不容忽視。本周,英國Halifax銀行公布了新的調研,調研揭曉了2016年度英國50大最有助於孩子成長的區域,“孟母三遷遷到哪”有了最新的參考。

該調研以城市自然環境,學校質量,區域人口構成,區域房價,以及GCSEs成績作為考量因素,覆蓋地區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個大區,最後綜合做出排名。

根據結果顯示,蘇格蘭地區的Orkney Islands,Shetland Islands,和Western Isles這三座小島占據了榜單前三名。除了自然環境優美人口構成占優,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這三個地區人少,每位兒童都可以獲得充足的讀書空間,班級容量也不像倫敦等南部地區那樣擁擠,老師也有更多機會去關愛教育每位學生,學生教師數量指數*(PTR)為10,遠低於全國水平的20.9。也就是說,各項指標一平均算下來都占據了前列。

由於平坦到每個學生身上的教育資金變大,因此這三個區域學生的SCQF 4(蘇格蘭學分與學歷體系)成績也很好,其中有90%以上的學生成績獲得了5個優秀甚至更多(全蘇格蘭平均水平是69.7%)。

*學生教師數量指數:即區域學生人數與教師人數的比值

到這裡房姐直到不少家長要問什麼,是的,投資置業總不能選擇遠離城市文明的小島吧?別急,對於相對發達的英格蘭東南部城市中,牛津南部(South Oxfordshire)是英格蘭地區排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位於牛津大學城,在這座世界文明的大學城中居住的多是世界各地來求學的學霸,因此這種氛圍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Somerest,Winchester,Berkshire,Cambridgeshire等南部地區也都在榜單前50之列。並且,英格蘭東南(South East)也是上榜城市最多的大區,共13座城市。

Halifax負責此次調研的經濟學家Martin Ellis表示,在上述這些地區中,不僅環境優渥,交通順暢,學校質量以及學生成績過關;區域平均每人住房面積也較大,孩子基本可以有自己的房間;並且同地區的成年人大多也都有全職的工作,自身生活滿意度高,少焦慮,在行為上也得體,可以為孩子樹立較好的榜樣。

就每項調查因素分別來看的話,區域成年人被雇佣率最高的地區是Shetland Islands,89.1%的人有正式工作,全國水平為75.2%;Uttlesford,Chiltern,Rutland,和South Bucks這四個區域平均每套房產中房間保有量最多,為6.4間,全國水平為5.4間;Manchester, Tamworth, Ipswich, Brent, Woking這幾個地區網速最快;Western Isles區域的人口密度最低,交通路況最好,並且區域內平均每個班級學生數量最少,為17人,全國水平是26.94人。

下面表格列出了蘇格蘭,約克,英格蘭西南,米德蘭,威爾士,以及倫敦地區內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區域,倫敦地區排名最高的是莫頓行政區(Merton),不過在全國範圍內也只排到了184名:

區域/大區/區域在總排名中的位置

最後是完整榜單請大家參考:

英國私校2016A-Level成績排名新鮮出爐啦!這是由英國《每日電訊報》根據英國私立學校委員會(ISC)的數據所做出的排名。Cardiff Sixth Form College再一次榮登榜首,成為A-Level成績最好的私立學校。這裡我們只放上排名前100名的學校名單,快來看看您家孩子的學校是否榜上有名?【閱讀原文

 

陳新宜專欄全集

跟著資深房地產專家Chloe去英國投資

歡迎讀者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提問或發表評論。

 

 

本文系居外網度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美國 | 移民「生態化」 留學生持綠卡成留美發展新趨勢

立体化全方位 构建“国际教育生态系统”

随着中国人走向海外的理念日渐成熟,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教育也不再仅局限于单纯的留学,而是要更好地融入世界大家庭。

如今,留学已不仅是成功申请并出国深造,学生和家长们已将关注的焦点更集中于留学后的发展。

移民规划师Grace ZANG女士指出,以往的从申请到出国这样的产业链是封闭的,而现在,则是要打造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产业链。正如自然界生态系统一样,在中国人国际教育这个空间内,随着留学移民的需求的改变,很多相关的产业也与留学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

重视教育投资 中国家庭兼顾移民机会

作为中华传统,教育投资始终是中国家庭关注的重要内容。

早在2014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就曾指出,教育移民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庭移民——“一切为了孩子”。

而如今,孩子也能通过国际教育来获得移民机会,这也成了家长们海外投资的主要目标。

今年3月,中国教育部发布数据称,1978年至2015年底,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404.21万,年均增长率19.06%。而近五年来,中国学生留美人数也一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

此外,胡润百富今年发布的《留学趋势特别报告》中也称,超过30% 的高净值人士认为应在高中阶段即送孩子出国读书;排在第二位的则是大学阶段出国留学,占比23.14% ;初中则以13.76%排名第三。小学阶段的比例甚至已经超过了研究生。

低龄留学已成为这类人群中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家长们越早在孩子的国际教育中投资,也期待越早让子女通过教育融入世界。

投资风险难免 准移民要做好精确定位

“前几年的移民诉求还只停留在社会福利待遇和子女教育的层面上,但今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海外投资、移民、置业时越来越理性化,不再是盲目跟风。这一“生态系统”中各个部分也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密切关注当地税务、法律等相关的政策对准移民们来说尤为重要。

而针对最近受到颇多关注的美国EB-5投资移民未来走向, 因即将面临到期调整的关键节点,业内各界都在期待结果。

但今年正巧赶上总统大选,因此她预测整个项目的大方向不会变,EB-5法案还会延期至12月9日,等到新总统上任之后也许会有变化。“但无论如何,没有一家机构可以拍胸脯100%保证投资没有风险,而盖威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的投资人最大化的规避掉它,获得利益最大化”。

在整个“国际教育生态系统”和海外资产配置的过程中,要注意“量体裁衣”,精确个人的定位,选择可靠、专业、经验丰富的服务机构进行谘询,以便跟进当地的政策和变化。

相关资讯:留学生美国租房如何避免受骗?

(据环球网)

new-qrcode_简

 

 

澳洲 | 華人來澳買房原因:一孩政策與高強度教育

 澳洲 | 華人來澳買房原因:一孩政策與高強度教育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報導,澳洲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系統並非是吸引中國買家蜂擁而至的唯一原因

點擊查看澳洲更多精品房源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報導,澳洲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系統並非是吸引中國買家蜂擁而至的唯一原因,還有其它因素推動著他們不遠萬里離家來澳。根據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的一項研究顯示,原先中國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和高強度的教育系統促使很多人來澳。

中國家庭的財富積累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助理講師王鵬(Peng Wong,音譯)稱,獨生子女的政策讓中國很多家庭積累了很多財富。通常第一代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然後他們的孩子結婚成家,接著繼承雙方父母因經濟增長長 期積累下來的大量財富。據王鵬和希金斯(David Higgins)的研究顯示,這種現象還會導致中國年輕家庭中有巨大的財富流動性。

中國買家選擇澳洲原因

王鵬稱,自1999年以來,中國實行的「走出去」政策推動了中國人對外投資,而其他國家政府實行的不利政策也進一步導致了資本流向澳洲。在2014 年2月,加拿大廢除投資移民計劃(Immigrant Investor Scheme),而新加坡政府也對外國投資者加收15 %的印花稅來冷卻投資。再加上中國的投資市場存有侷限性,國內住宅市場也表現不佳。據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目前仍然是澳洲房地產中最大的海外買家,在2014-15年的投資支出突破243億元,是美國的3倍和是新加坡的6倍。

該研究亦發現,喜歡定期在澳洲度假的買家比出於利潤目的而買房的人佔多數。不過,AC Property的主管楊美玲(Esther Yong,音譯)稱維州政府對外國買家徵收的印花稅和銀行收緊貸款正逐漸改變投資者的想法。此外,新州和昆州也對海外買家引入4%和3%的印花稅。

高壓教育體制

王鵬和希金斯將採訪上海的房地產專家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他們稱父母很早時就把孩子送到澳洲學習。他們認為中國的教育體制死板、缺乏創新,學生的能力 評估靠熟記和有標準答案的考試。而且,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學習不利於成長,因此他們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

研究亦顯示,墨爾本靠近大學、高等 中學和小學的住宅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留學生的親睞。據買家代理Secret Agent報告顯示,澳洲學生簽證自7月1日起進行了重大改革,這將刺激優秀小學周圍房產的發展。

(據澳洲新快網)

new-qrcode_簡

 

英國 | 12所排名吃虧但性價比超高的大學

研究英國的TOP100大學,發現英國的大學特色性很強。除了老牌大學、平板玻璃大學和新興大學這樣的細緻分類,英國的幾百所大學還可粗略分為研究型和實踐型;排名不高的實踐型大學雖然聽上去很普通,但在留學過程中可能性價比更高。

研究英國的TOP100大學,發現英國的大學特色性很強。除了老牌大學、平板玻璃大學和新興大學這樣的細緻分類,英國的幾百所大學還可粗略分為研究型和實踐型;排名不高的實踐型大學雖然聽上去很普通,但在留學過程中可能性價比更高。

這些大學與全球、歐洲、英國、本地各層次的企業均建立了緊密合作;就讀他們的王牌專業,不僅可參與到蘋果電腦、捷豹汽車的研發中,還能在知名企業獲得實習機會。(註:英國排名指《泰晤士報英國大學排名》)

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英國排名吃虧的優質大學都有哪些!

赫特福德大學

英文名稱:UniversityofHertfordshire

英國排名:79

推薦理由及專業:

電腦、工程、心理學尤為著名;商學院與歐洲、加拿大、美國的30多所大學的商學院有學生交換項目,在英國素有「企業家和工程師的搖籃」之稱。擁有英國最大、最先進的學習資源中心。這不是未來從政或做理論研究的最佳選擇,卻是學生就業率的保證。

斯特萊斯克萊德大學

英文名稱:UniversityofStrathclyde

英國排名:39

推薦理由及專業:

成立於1796年,作為全英第一個開設市場營銷專業作為獨立學科進行研究的大學,SBS(斯特萊斯克萊德商學院)一直在英國乃至歐洲享有盛譽,並獲有三大商學院認證;此外,學校的工程學院也是英國最頂尖的工程學院之一,特別是EEE專業,位居英國TOP3。

赫瑞瓦特大學

英文名稱:Heriot-WattUniversity

英國排名:41

推薦理由及專業:

1821年建校,大學名稱是為了紀念在金融(英國皇家金融家喬治·赫瑞)和工程(蒸汽動力研究方面的傑姆斯·瓦特)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兩位蘇格蘭先驅而命名的;大學的優勢專業包括商業管理、精算、石油天然氣、能源化工、食品科學和海洋科學。

阿伯丁大學

英文名稱:UniversityofAberdeen

英國排名:44

推薦理由及專業:

該校是中世紀創建的四所蘇格蘭古大學之一,也是全英校齡第五長的大學,擁有五名諾貝爾獎得主。石油、天然氣和能源工程專業是緊鄰北海油田的阿伯丁大學的支柱專業。醫學享有盛譽,設有英語系國家第一所醫學院;法學院被認為是英國的頂級法學院之一,國際法和商法尤其適合中國學生學習。

鄧迪大學

英文名稱:UniversityofDundee

英國排名:45

推薦理由及專業:

1881年建校,該校為英國的第一個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中心。水利法學、政策和科學中心為聯合國研究世界水資源的管理。該校也是英國唯一向法學學生提供英格蘭法和蘇格蘭法雙重法學學士學位的大學。

斯特林大學

英文名稱:UniversityofStirling

英國排名:53

推薦理由及專業:

1967年成立,是全英唯一建立在王宮裡的大學。擁有全英國最頂尖的教育學院和體育學院,全蘇格蘭第一的新聞傳媒學院和全英國最大的市場營銷學系;該系也是全英市場營銷學研究的中心之一。國際會計金融碩士課程可免考ACCA(國際註冊會計師)6門課程,投資分析碩士課程有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認證。

格拉斯哥藝術學院

英文名稱:TheGlasgowSchoolofArt

推薦理由及專業:

英國最古老的,也是現存為數不多的獨立藝術院校之一,與全球80多所合作院校簽有學生交換協議,還是全英國學生退學率最低的學院之一。在SHEFC(蘇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教學質量評估中,下屬三個分校建築、美術和設計的教學分別被評定為優秀、高度滿意和高度滿意。

斯旺西大學

英文名稱:SwanseaUniversity

英國排名:43

推薦理由及專業:

1920年建校,位於威爾士斯旺西市,該市是全球最安全、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該校是世界上第一輛超音速汽車研發地,參與設計研製了空客A380機翼和機身材料部分;與眾多世界100強企業在科研、教學或就業方面有合作;優勢專業有材料、土木工程、海事海商法、海運物流、計算機、機械工程、經濟學、心理學、化學工程、管理等。

班戈大學

英文名稱:BangorUniversity

英國排名:50

推薦理由及專業:

成立於1884年,其海洋科學系不僅規模為英國最大,而且榮獲了「國家優秀專業中心」稱號。其他優勢專業還包括環境科學、林業科學、農業資源管理、環境生態學銀行、財會會計以及管理課程。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

英文名稱:Queen’sUniversityBelfast

英國排名:38

推薦理由及專業:

1845年建校,羅素集團成員,誕生過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一位愛爾蘭總統。優勢專業包括:財會、計算機、土木工程、製藥和法律。

(互聯網資訊綜合整理)

new-qrcode_簡

 

美国 | 留学之性价比高的大学排行盘点

其實美國留學的費用相對於歐亞和澳洲院校來說,要昂貴一些,對於一些工薪家庭的同學來說,還是有一些壓力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些性價比高的學校,希望能幫助到部分同學!美國 | 留學之性價比高的大學排行盤點

1.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25,064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研究著稱,被譽為「公立常春藤」。2013THE高等教育世界最富盛名大學排名第5,六大全球公認頂級大學之 一;2013Kiplinger全美最具價值的公立大學前百名排名第8,加州第2;普林斯頓評論最具價值公立大學排名第5;學費低廉,貫徹了uc系統的優 良傳統,公立的費用,私立的教育質量,全世界前十的高校,只不過這錄取率…

2.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35,580

是一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為公立常春藤之一,也是加州大學十校中聲譽和實力僅次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每年吸引著5萬 以上的申請者,歷年來為美國申請人數最多的幾所學校之一。學費比較低廉,top30的院校裡面非常親民的錄取要求,地處西海岸魅力之都洛杉磯,就業優勢明 顯。生活費會有點小高。

3.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33,624

是全美國最早的州立大學。它成立於1789 年12 月11 日。在同一年,喬治。華盛頓開始擔任美國總統。在18世紀時,它是全美國唯一授予學位的公立大學。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評為一級國家級大學,學術排名 為全美第16 ,被《紐約時報大學指南》給予五顆星最高的學術評分。雖然最近幾年學費漲的有點快。

4.佐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0,698

眾所周知,Georgia Tech的工程學科是美國頂尖的。一般人說到的美國三大理工學院(Institutes of Technology),MIT理工俱強,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CalTech 理科不輸給MIT,但工科略遜,當居第二;GaTech工科強於CalTech但弱於MIT,理科雖說近年急起直追,畢竟底子薄,相對比較落後,只好當老 三。

以前有人私下把Georgia Tech稱做「MIT of the South」。不過GaTech的人自尊太強,奮起反擊,反而公開喊出了:「MIT: Georgia Tech of the North」的口號,流風所及,連MIT的人也常常幽默一把,稱自己的學校為「Georgia Tech of the North」。

5.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36,180

6.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36,774

7.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36,624

加州大學可以稱得上是美國最為強大的公立大學系統,每一所分校在美國都屬於頂尖級大學,並且都屬於「公立常青藤」——這在美國絕無僅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更是享譽全世界,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聲譽排名裡,均多年位列世界前十。

加州大學共有十所分校外加一所法學院,簽約管理三個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實驗室,擁有諾貝爾獎得主55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357位,佔美國國家科學院總院士2039位的近1/5。擁有全職學生20多萬人,美國大學協會成員61個,加州大學有6所分校為其成員。

8.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30,228

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密歇根大學並稱「美國公立大學三巨頭」。該校還是最國際化、多元化的大學之一,其國際學生人數在全美大學排名第三,位列美國 公立大學榜首。該校一直致力於卓越的研究、教學和公眾參與,很多學科素負盛名,其工程學院在全美乃至世界堪稱至尊級的地位,始終位於美國大學工程院排名前 五,幾乎所有工程專業均在全美排名前十,電氣、計算機、土木、材料、農業、環境、機械等專業排名全美前五。該校的商學院也具有極強的實力,其會計、金融等 專業為全美一流水平,會計專業位列全美第二。

9.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34,722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成立於1883年,通稱為德州大學,UT,或Texas,是德州大學系統中的主校區,也是德州境內最頂尖的高等學府之一。在各類學術表現及 評鑑排名中,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在全美大學中名列前茅。現有學生人數50,403(2004年統計資料),為全美單一校園中第三大的大學。此校擁有全美頂尖的學術及專業學系,包括工學 院、電子計算機、商學院、法學院、及公共行政等,在全美大學及研究機構中,常年表現傑出。除奧斯汀主校區外,Pickle研究校區(J. J. Pickle Research Campus)位於奧斯汀北部,而該校天文系亦負責位於德州西部戴維斯山區的麥當勞天文台。

10.楊百翰大學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Provo $5,000

相較其它專業領域,楊百翰大學的商科、社科、教育學較為強勢,商學院USNEWS最新排名為全美第30名,為楊百翰大學排名最高的專業。以學校規模 和師生比來看,楊百翰大學更像是一所公立大學,3萬多在校學習,師生比僅1:21,但學生整體滿意度卻非常高,達到91%——這可能與楊百翰大學超低的學 費(對國際學生也是如此)和超高幾率的獎學金不無關係。楊百翰大學學費1,000美金不到,還向國際學生提供Need-based獎學金。如果你不介意那 兩年傳教士時間,或者你喜歡摩門教,且喜歡這種傳教機會的話,楊百翰大學絕對是一個你值得申請的學校。

11.邁阿密大學(俄亥俄) Miami University $30,394

首先要說的是,美國留學申 請選校千萬不要把這個位於俄亥俄州的大學與位於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混淆。邁阿密大學牛津校區2011美國大學綜合排名是79位,建於1809年,公立大學。《紐約時報大學指南》給予三顆星的學術評分,並指 出,該大學提供私立大學的教育環境,但只收公立大學的學費,所以有「Public Ivy(公立長春藤大學)」之稱。該校最著名的專業是商務、會計和建築。自然科學方面,化學、微生物學和植物學都挺突出。

由於學校位於俄亥俄的牛津小鎮,所以生活花費不高,新生如果住校的話,一年所有花費校方統計數據為$9,786。

12.愛荷華州立大學 Iowa State University $20,617

愛荷華州立大學以其在科學,工程,農學,商務方面的專業見長,並且是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的誕生地。在生物和物理研究領域 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最近幾年,大學在農業生物科技,植物和動物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工程,農產品和市場開發,人類營養,人類電腦功能,生物再利用和食品安全 等重要的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新的成果轉化研究。

(據新通教育)

new-qrcode_簡

 

英國 | 教育體系50年來最大變革 會影響房市嗎?

英國的新首相Theresa may上台以後,雖然還沒有對留學生簽證做啥打動作…. 不過,她已然盯上了英國本國的教育體系….

這兩天,梅姨做出了一個決定,

一個英國教育體系50年來最大的一次變革的決定:

撤銷18年前的禁令,開始開設新的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也就是英國的公立重點中學。

要開新的重點中學反而還成了50年來最大改革了?

是的,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英國人(特別是工黨)都嫉妒鄙視這種把好學生挑出來的精英教育,提倡人人平等。 好學生壞學生都按地段上學就好。

可想而知,當這個消息出來後,有的網友就炸鍋了紛紛表示:

「狗屁文法學校」!

「一上台就出這種幺蛾子!無語!」

一個學校為啥這麼招噴,還得勞煩梅姨親自動手?

這我們還得從英國的中學情況說起…..

英國的中學有好幾種,從好到差排的話,大概有這幾個

1 公學,總共就只有8所。 當年皇室欽定的。 比如最著名的伊頓公學啊,哈囉公學啊都屬於這類。 屬於英國最精英的中學,光學習好不行,還得有家庭背景才能進得去. 而且家裡幾代人去過伊頓,成了這個人家庭背景歷史的一個體現。 比如卡梅倫就是「三代伊頓」的老伊頓,他自己,父親,爺爺都是伊頓出身。 而Boris Johnson就是一代伊頓的新伊頓,只有他自己去過伊頓。

2 私校,這就是英國大大小小的私立學校了,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獨立招生和選拔體系。 雖然說私校也有參差不齊的水平,但是總體來說,私校的教育質量要比公立學校更好不少。 當然,花錢就是了,一年幾萬鎊的學費是正常的。

(注意,1里的公學雖然叫公學,但是也是私校,最牛的8所私校而已)

3 公立學校

這才是真正政府出資,免費或者低價的學校。

公立學校又分兩種, 普通公立學校和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

普通公立麼,就是只要年齡到了,按著片兒區自由隨便上。

文法學校嘛,是英國公立學校裡最好的,需要在11歲開始經過嚴格而全面的統考,擇優錄取。有了附近的學區房還不夠,通過考試競爭之後才有機會入學。

如果用一個相對比較好理解的概念的話,你也可以把文法學校理解成英國高中裡的重點中學,畢竟生源都是考試挑出來的好學生。

文法學校出來的學生,一點兒不輸那些頂尖的私利學校,還幾乎免費!這些年也向名校和社會輸出了一大批人才

於是乎,在英國,

有錢人去私立,

沒錢人蹭公立。

沒錢又想去好學校的,只有好好學習考Grammar School。

然而這Grammar School 最大的問題是… 少!! 實在是太少了!

全英國3000多中學,Grammar School只有150所!

而這次,就是梅姨要發話的內容,我們要開更多的Grammar School啦!!!

那麼,為什麼英國Grammar School這麼少呢?這一切,還得從文法學校的歷史和工黨的政策說起…

【文法學校的前世今生】

英國這種頂尖的公立學校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00年。 當時就是教點兒拉丁文,偶爾涉及一些宗教的內容,多少也帶點兒貴族性質。

大學出現之後,文法學校的學生們,就成為了各大高校的「預備役」~當時仍然像學校的名 字一樣,對貴族來說與人交流的用語十分重要,所以仍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學生們在這裡唸到14歲之後直接進入大學。 所以在英語裡這才叫Grammar School,剛開始真的是就是主教拉丁語和各種貴族交流的語言的。 這個名字,就這麼一直流傳了下來….

1000多年後,隨著學校裡教的學科越來越多。 1944年英國終於頒佈教育法案,建立了一個「中學體系三方系統」,就是上面提到的私立中學和兩類公立學校。這才使得文法學校真正成為公立教育。

11歲小升初考試的時候,考的好的學生就能上文法學校,考得不好就去普通公立學校。

也就是這個法案,徹底把英國公立中學的教育體系分成了這種形式

二代們去私立,

其他好學生考進文法學校的學生專心搞學術,繼續考大學。

差生直接讀普通公立中學,高中畢業就找工作去吧。

看起來各不耽誤,多好~

當時的英國人也是這麼覺得的。

那段時間全英國有將近1400所文法學校,有新建的,有維多利亞時期留存下來的,每所學校的學術氛圍都特別棒,很多學生上文法學校也有明確的目的,就是以後奔著牛津、劍橋和各種大學去。 而且,幾乎所有的文法學校都是免費!

直到現在,英國的那些中產階級、高新工種,到內閣大臣、議會成員除了私立學校出來的,幾乎都有文法學校的學習背景。

【工黨急剎車!】

然而,這一切,都被工黨做了個巨大的急剎車…..

當年,英國工黨的一些政治家和倡導公平的教育家們覺得這事兒不對啊!11歲就開始教育分層這也太不公平了!

他們發現,文法學校裡都是中產階級的孩子,而普通學校裡都是窮人和工人子弟,文法學校已經發展成中產階級特權的代名詞了!!

(因為中產階級有錢雇家教,所以成績也比僱不起家教的工人階級的孩子要好。)

你們是考上大學了,那些普通學校裡想考大學的孩子咋辦???他們的後代怎麼辦???不能眼睜睜看著階層分化加劇啊。

不光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而且學校既然要成為學校,不都得是好學生和學習差點兒的一起上課,讓他們互相輔導互相促進嘛?? 現在這樣,普通學校都是差學生了,課還怎麼上?

不帶這麼玩兒的!得改!

提出質疑之後,1965年,工黨就推出了政策,建立非選拔性的綜合學校,你們這些文法學校全部變成普通中學去!!

這一刀也砍的夠徹底的。 

當年,在那些工黨執政地區,文法學校要麼被合併,要麼直接關門。蘇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幾乎所有的文法學校都成為歷史。 

只有在保守黨佔優勢的範圍內,在保守黨政治家的各種呼籲和死撐下,這些學校勉強撐了一陣子。但是到80年代,文法學校也僅剩150所。只剩十分之一

英國 | 教育體系50年來最大變革 會影響房市嗎?

而且留下的學校想要繼續免費招生,就要受政府的控制

不然….就靠收學費自給自足吧

這總該可以了吧,沒想到。 

1976年工黨又要求禁止英國的中學通過考試來挑選學生

那用啥挑??

嗯…你就別挑了,讓學生挑學校不就得了!

就連剩下的文法學校進一步被削弱,被一種綜合體系代替——學校不分好壞,學生想去哪兒上去哪兒上!學校不能有意見!

型號,在保守黨的堅決擁護下,文法學校保留了最後一點兒底線:想來我這兒上學,還是得考試!

工黨這一連串的政策之後,得到了英國中低產階級的廣泛響應。 他們的孩子們終於能跟其他的「好生」們一起上學了。

之後,保守黨上台之後也試圖觸碰過這個禁令,1979年要求開設新的文法學校,結果招來國內上下已經嘗過好處的民眾們的一片罵聲,提議無疾而終…

終於完了?

並沒有….

1998年,布萊爾帶領的工黨再次表示,現在文法學校數量銳減,大家做的不錯啊,看來還是很支持這個政策的嘛。 

那啥…既然大家這麼支持,那不如我再更進一步,宣佈一個事兒:

英國以後,都不開再新的文法學校了吧!!

(這也就成了這次梅姨想要廢除的禁令)

行吧,當時來看,雖然上面有政策,學校的反應也並非坐以待斃。

既然你不讓開新學校,那我們就偷偷的多招點兒學生唄,從1983年英格蘭只有不足12萬人能上文法學校,直到去年,學校還是那些學校,卻多招了5萬名學生。總共有17萬學生在文法學校裡。 但是,那也僅佔佔英格蘭中學生人數5%.

【梅姨的反擊】

梅姨這一上台就看不下去了,這麼多年爭下來,結果我們的孩子咋上個學還得偷偷摸摸的?放著我來!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個事情:

「梅姨決定結束對文法學校的禁令!」

這隔了半個世紀沒人管的燙手山芋,梅姨一上台就接過來了。

梅姨表示,雖然這件事兒不好做,一個不小心就是政治不正確,弄的自己兩頭不是人。

她最近表示,我之所以敢冒險,還是有原因的!

1、文法學校=社會公平的促進

梅姨在英國國家學書院做演講的時候就曾經提出,文法學校的設立能夠幫助來自不同背景的、普通工薪階層的學生活得更好的教育機會~

2、公立學校=差學校? 改之~

在英國,公立學校似乎很早即被貼上了「普通」的標籤,似乎一提到公立學校,立馬聯想到的就是「教學一般般啦」的固定思想模式;而一提到私立學校,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是啊,教學質量好,但是貴啊!

在梅姨看來,這樣的學校分類是不同平的。高質量教學怎麼能與高價格劃等號?正確的做 法,就是建立更多的文法學校,讓更多花不起錢上私立的好學生們,也能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教學啊! 通過優勝劣汰的模式給學生一定的心理壓力,整體提升英國的教育水平同時,也能改善公立學校的地位,又何樂而不為呢?

(對,又回到了最早文法學校的初衷)

3、精英管理模式培養「自己人」

其實,梅姨很早就表達過希望把英國建設成一個精英管理的社會的願望。她認為,好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用最少的成本在學生早期挑選出最好潛能的「未來精英」、將更多的重點放在他們身上,才是王道~

4、梅姨自己就是從文法學校出來的啊!

從梅姨牛津大學畢業的身份就可以得知,梅姨是一個從小到大的大學霸~

她本身就是文法學校出身,因此對於培養她的惠特利公園綜合學校(Wheatley Park Comprehensive School)有著自己獨特的熱愛~

從梅姨的角度看,文法學校就是能助她考上牛津大學、而後進入英國中央銀行就職、接著踏入政界的一個強有力踏板。

因此,梅姨更堅信文法學校成就普通孩子、讓窮人家孩子走上社會高階層的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同時也對那些對她所提議文法學校成果提出質疑人士扇了一個響亮的巴掌~

於是,她這才決定,英國需要更多的普通公立學校裡的「高配產品」——文法學校。

嗯..面對這件事,肯定少不了網友們的嘴炮

【正反辯友齊上陣】

總結來看,反對者認為

1,真正的窮孩子還是無法享受文法學校的教育,因此會加大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

2,文法學校的考試機制太難,想要考上就要上各種補習班,讓孩子喪失了快樂童年;

3,考試過於困難,容易讓孩子們喪失自信心。

而在支持者看來,

1 文法學校能夠讓孩子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能,憑藉自身努力獲得更好人生。通過就讀文法學校,背景不好的孩子能夠考上劍橋、牛津這些高端學校,之後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從而進入社會精英階層。

2 如果沒有文法學校這樣的渠道,工薪階層的孩子很難與富孩子公平競爭,結果只能一代窮、代代窮的延續下去。所以,文法學校絕對是促進社會公平、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的有效手段。

好吧…

最後的最後…

你們來感受一下….

這個要考上英國重點中學的文法學校,所要考的考試試題:

【11-plus 考試】

一部分英國網友表示,看到試題的那一刻,就已經一臉懵B了……

比如這種找規律的……

【右邊四個圖形中,哪個與左邊三個是一類的? 】

<img class=” size-full wp-image-192845 aligncenter” src=”https://e-images.juwaistatic.com/2016/09/20160919005013_47926.jpg” alt=”英國 | 教育體系50年來最大變革 會影響房市嗎?” width=”521″ height=”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