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住宅售地交易總額 今年來中國發展商超越本地公司 | 新加坡

今年以來,中國香港和中國發展商已超越新加坡本地發展商,成為政府住宅售地計劃的最大投資者,在高達21億新元的交易總額中,它們已占12億9000萬新元。

政府住宅售地交易總額 今年來中國發展商超越本地公司 | 新加坡
去年,單是在中國,新加坡投資者已有44%的資金進入南京。仁恒置地以11億4000萬美元,買下了南京生態科技島的地段

相比之下,新加坡和日本發展商去年在政府售地計劃的交易額居前。在26億4000萬新元的交易總額當中,新加坡發展商占58%,而日本投資者則占24%。

根據萊坊(Knight Frank)日前發布的報告,在2012年至2016年,中國大陸發展商在亞太區跨境買地的買家中最為活躍,從2009年的零交易,到2016年的25億美元(34億6500萬新元)交易額。

它們最喜歡的投資地點是澳大利亞,達36.5%。其他主要市場包括新加坡(15.4%)、馬來西亞(19.7%)和中國香港(23.7%)。

根據之前的報道,最近史德林路(Stirling Road)住宅地段招標,出價最高的正是由中國香港上市公司龍光地產(Logan Property)和總部位於中國山東的南山集團(Nanshan Group )所組成的財團。

該財團出的10億零272萬元標價,締造了本地純住宅項目沖破10億元大關的紀錄。

母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北京的中建南洋(China Construction (South Pacific)Development)在今年2月也以2億9199萬元,標得西海岸谷(West Coast Vale)地段。

萊坊的報告也顯示,今年第壹季,本地投資者在土地發展所作的投資,有88%流往中國。

在2016年,本地投資者在亞太區進行的30億3000萬美元(42億新元)投資,當中有86%進入中國。

單在中國,新加坡投資者已有44%的資金進入南京。仁恒置地(Yanlord Land)以11億4000萬美元,買下了南京生態科技島的地段。

萊坊咨詢與研究部主管陳姳潓指出,私宅市場疲弱、降溫措施和土地價格高漲,促使許多本地發展商在海外城市投資,並主要在門戶城市尋求發展私宅的機會。

不過,在本地進行投資,仍然對較小型的本土發展商和外國發展商有吸引力。這從過去兩個季度它們對政府售地積極競標的情況,可以看得出來。

她說,配合新加坡所出現的復蘇跡象,隨著本地和海外發展商競標住宅地段,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這可能促使政府放寬售地供應,以及刺激發展商進行更多集體收購活動。

(據聯合早報)

Leedon Residence:高科技帶來頂級智能生活,花園洋房盡享奢華與私密 | 新加坡

Leedon Residence坐落於活力四射的第十郵區核心地段。無論是到烏節路、濱海灣及荷蘭村感受充滿活力的生活氣息,或到幽靜的植物園松懈身心,處處都能讓您享受優質生活。幻想每天都置身在酒店般舒適的住宅,即使足不出戶,日常生活所需只要一通電話,便有禮賓服務代勞,這樣的生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位於第十郵區的Leedon Residence是國浩房地產在新加坡的第二個頂尖豪宅項目,讓您享受優質生活
位於第十郵區的Leedon Residence是國浩房地產在新加坡的第二個頂尖豪宅項目,讓您享受優質生活

頂級品質盡享奢華,智能設施提升居住體驗

位於第十郵區的Leedon Residence是國浩房地產在新加坡的第二個頂尖豪宅項目。踏足武吉知馬的這個高級住宅項目,展現眼前的是成片的綠地,偌大的泳池,來自法國藝術名家Laurence Bonnel的雕塑小品遍布園區,更為周遭環境增添了幾分高雅與寫意。開啟家門,高達6米的天花板、方正通透的客廳和房間,透過落地玻璃窗照射進來的溫暖陽光,頓時讓您卸下一切煩憂。

設想周全的發展商和建築師在構思每個細節時處處以人為本,從一踏入項目園區的到達體驗,到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一並考慮周到,居住其中,盡享奢華的同時,又不失悠閑的生活步伐,夫復何求。

踏足武吉知馬的Leedon Residence高級住宅項目,展現眼前的是成片的綠地,偌大的泳池
踏足武吉知馬的Leedon Residence高級住宅項目,展現眼前的是成片的綠地,偌大的泳池
Leedon Residence的每一棟大樓都設有豪華大堂,讓您和賓客在等候期間有個舒適優雅的歇息處
Leedon Residence的每一棟大樓都設有豪華大堂,讓您和賓客在等候期間有個舒適優雅的歇息處
Leedon Residence的精選單位特為走在科技尖端的住戶而設,備有智慧型家居功能
Leedon Residence的精選單位特為走在科技尖端的住戶而設,備有智慧型家居功能

Leedon Residence的每一棟大樓都設有豪華的冷氣大堂,擺放著藝術品的大堂有如五星級酒店的大堂,讓您和賓客在等候期間有個舒適優雅的歇息處。大堂也設有中央禮賓處,可為您提供餐廳訂位或訂車等服務,禮賓服務部還可幫您通過可靠的中介策劃私人宴會,預訂私人廚師,甚至安排私人健身教練。

在高科技的世代裡,建築發展商也抓緊利用發達科技來提升住戶體驗的機會。Leedon Residence的精選單位特為走在科技尖端的住戶而設,備有智慧型家居功能。住戶只要通過手機應用程式,便能遙控啟動家裡的燈光和空調;忘記關空調、入屋時發現家裡悶熱難耐的情況將不復存在。

國浩房地產:用心耕耘屢獲殊榮,攜手名師打造精品豪宅 | 新加坡

過去27年得獎無數的國浩房地產,迄今共在新加坡的土地上打造了35個住宅項目,讓超過10,000戶家庭享有夢想家園。近年來,國浩房地產把重心放在豪華住房市場,在新加坡最赤手可熱的高尚住宅區發展高檔私宅項目。集團旗下最新的高檔私宅項目如優景苑(Goodwood Residence)、Leedon Residence盡顯集團的建築發展理念,也取得了極其良好的市場反響,這兩個項目分別榮獲了2014以及2015-2016新加坡最暢銷豪宅項目。相信其即將打造的另一奢華私宅瑪庭豪苑(Martin Modern)也會延續之前二個豪宅項目的鉑金品質和設計風格。

得獎無數的國浩房地產,過去27年共在新加坡的土地上打造了35個住宅項目,近年來把重心放在豪華住房市場
得獎無數的國浩房地產,過去27年共在新加坡的土地上打造了35個住宅項目,近年來把重心放在豪華住房市場

占據頂級核心地段,打造最優地標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國浩房地產旗下的項目處處以人為本。高檔住宅項目雖然建造在寸土是金的地段上,國浩房地產卻大方地把顯著空間留給大自然,讓入住者能在步伐快速的鋼骨水泥森林裡,依然享有花園式的住宅,猶如日日居身度假勝地之中。

眾所周知,豪宅離不開地段。國浩房地產旗下的豪宅項目皆位於新加坡最頂級的核心地段 ——第九區和第十區,以及中央商務區。

優景苑項目實景照
優景苑項目實景照
瑪庭豪苑設計效果圖
瑪庭豪苑設計效果圖

優景苑位於武吉知馬路,靠近牛頓地鐵站,背靠良木山,這一區也是新加坡的傳統名校區,頂級名校和國際學校林立。Leedon Residence則坐落於第10區的荷蘭路與花拉路一帶,鄰近獲得世界遺產名錄的新加坡植物園,Leedon Residence所在的區域是新加坡的傳統富人區,因此項目周邊即是新加坡的優質洋房區,環境一流。

即將開售的瑪庭豪苑位於第9區、位於馬丁廣場和裡峇峇利弄之間,項目占地面積之廣,在第九區的地塊中難得一見。此地段靠近烏節路,待湯申—東海岸地鐵線開通後,僅一站之遙即可至烏節路,它卻又同時靠近生活節奏如河水般緩慢流淌的羅拔申碼頭,可謂窗前鑒山水,轉身擁繁華。

新加坡寸土如金,黃金地段更是千金難得。國浩房地產在這些頂級地段所建的項目卻都擁有難得的超大園區,這使得生活在內的居民,即使身處城市中心,卻不會感覺生活空間捉襟見肘。更為難得的是,集團在打造項目時,將絕大部分的空間用於創造綠色空間和公共設施,優景苑和Leedon Residence的容積率皆維持在1.6。置身其中,就猶如在一個頂級的熱帶度假酒店渡假,身心的疲憊頓時盡掃。

打造都市綠洲,引領住戶投身大自然的懷抱

寬闊的活動空間、綠色的景觀,有安撫情緒的作用。國浩房地產旗下的所有發展項目中都會按原址特色,以園林造景打造出和建築整體相扶相襯的獨特設計,讓住戶一回家就能放下緊張的情緒。

優景苑就坐落在新加坡國家公園局所指定的林木保育區-擁有面積達20公頃的良木山(Goodwood Hill)邊緣,處處顯現濃郁的自然遺產氛圍。為了使公寓不著痕跡地融入大自然,讓住戶時時置身熱帶雨林,沐浴在蟲鳴鳥叫中,優景苑不僅保留了原有的58棵樹木,還另外種植了10個不同品種的525棵樹木,並在住宅大樓上打造1,700平方公尺的垂直景觀及大片草地,走進優景苑,會讓您頓時忘記自己身處於新加坡這個車水馬龍的大都市。

Leedon Residence 外部設計
Leedon Residence 外部設計
Leedon Residence內部單位實景照
Leedon Residence內部單位實景照

Leedon Residence則坐落在武吉知馬區最大片擁有永久地契的蒼翠繁茂綠地之上,其四棟大樓分布在公寓的各個角落,共只有381個單位,空間和住宅的用地比例是奢侈的三比一,甚低的人口密度在本地實屬罕見。公寓園區內也建有長達200米的林蔭走道,另添了鬧中取靜的效果。

未來的瑪庭豪苑也將有超過80%的面積作為園林造景和休閑用途,其設計理念來源於本地唯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植物園,結合新加坡河獨有的歷史,設計師利用瑪庭豪苑有落差的地理特性,設計出一個高低錯落有致的“植物園”,綠意和流水交融,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第九區豪宅。

外國買家首季購買私宅增加 | 新加坡

本地私宅交易量近期有上揚趨勢,外國買家購買的私宅數量在今年第壹季也有所增加。

外國買家首季購買私宅增加 | 新加坡
根據戴玉祥產業咨詢公司(Edmund Tie & Company)最新研究報告,外國買家在今年第壹季共買了1141個私宅單位,比之前壹季增加11.3%

點擊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根據戴玉祥產業咨詢公司(Edmund Tie & Company)最新研究報告,外國買家在今年第壹季共買了1141個私宅單位,比之前壹季增加11.3%。

外國買家包括新加坡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根據戴玉祥產業咨詢公司資料,前者購買了805個單位,比之前壹季上揚12.1%。後者在第壹季共買了336個私宅單位,比之前壹季增加9.4%。

戴玉祥產業咨詢公司研究部東南亞區域主管李乃佳指出,雖然新元走勢比區域其他貨幣強勁,意味著本地私宅價格更高,但外國買家仍對本地私宅趨之若鶩,這主要是新加坡環境穩定,是許多外國人安居落戶的首選。

他說:“盡管全球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我國政治與經濟穩定,並提供高素質教育、完善設施和基礎設施等,繼續吸引著外國買家。”

報告顯示,在不同項目裏,最受永久居民歡迎的私宅項目是丹那美拉的豪佳苑(Grandeur Park Residences),共買了52個單位。排在其後的是西海岸的河景苑(Parc Riviera),共買了49個單位。

這些私宅項目價格相對實惠,例如豪佳苑單位尺價介於970和1592元之間,反觀隔鄰的私宅項目林曦閣(The Glades),尺價則介於1190和1715元之間,價格高壹些。

至於非永久居民,他們則傾向市區或市區邊緣的私宅項目,包括Principal Garden、OUE Twin Peaks和Commonwealth Towers等,在第壹季分別買了20個、15個和11個私宅單位。這些項目或是位於女皇鎮地區,或靠近烏節路。

就國籍而言,中國和馬來西亞買家仍占多數,共買了495個單位,他們主要看中的是第5郵區的私宅項目,即金文泰、巴西班讓和豐隆花園壹帶的項目。

另壹方面,本地買家購買的私宅數量在第壹季也增加22.2%至3542個單位,但買家傾向購買總價較低,面積少過700平方英尺的單位,超過七成為總價低於150萬元的單位,反映他們對房價敏感。李乃佳說:“買家轉向較小單位,主要是因為降溫措施令買家的購買能力受限。”

談到本地樓市走勢,李乃佳表示,全球局勢仍不穩定,像美國聯邦儲備局將調高利率和中國可能推出經濟政策,都會影響本地樓市,導致私宅價格難以在短期內回彈。

不過,他預期下來推出私宅項目如瑪庭豪苑(Martin Modern),會引起買家興趣,帶動私宅交易量繼續上揚,估計今年新私宅銷量可達8000至9000個單位,超過去年全年所賣出的7972個單位。

相關資訊:新加坡4月新私宅銷量減12.6% 共賣出1555單位

(據聯合早報)

新加坡移民政策放開了?公民、PR、EP多批了幾千個 | 新加坡

新加坡移民最新出爐消息!

2016年,新加坡公民的批准量,比前一年足足增加了10%;至於PR,也多批准了1000多!(新加坡怎麼樣?

新加坡移民政策放開了?公民、PR、EP多批了幾千個 | 新加坡

就在不久前,管理新加坡人口及人才署的楊莉明部長在講話中提到~2016年,新加坡批准的新公民數達到22,102,31,050個PR申請也獲准通過!

相較2015年新加坡批准的 20,000名新公民申請,以及30,000名新PR申請,2016年的數據,分別足足增漲了10%和3%!

雖然都有增長,但批准公民的增長率,是PR的三倍,顯然新加坡政府鼓勵新移民成為新公民,以提高國民歸屬感的初衷,一直沒改變。

從2015年開始,政府發出的公民和PR申請報告上,就把公民的批准數量範圍,定在了每年15,000至25,000人,而把PR的數量,限制在了每年30,000人左右。

這麼看來,2016年的PR批准數,算是“超額完成任務”了!至於公民批准數,也在穩步增長中。

這種增長,可是來之不易!看下圖說話:相對新公民數在近10年內,15,777到22,102不等,來去不足5000,新PR的獲批數,差別太大了!

在2008年達到79,167的頂峰值之後,2009年就砍了1/4,只有59,460。

2009年到2010年,更慘!直接砍掉了一半多,當時多少申請者哭昏在廁所裡?!

2010年以後的日子中,新PR數量持續低迷中,連本地就讀的博士申請PR都被拒的情況,也時有耳聞。

終於~自從PR審核從2009年開始收緊之後,去年的31,050,是7年來PR通過人數,首次突破3萬大關,多麼大的進步!

新公民數的22,102,同樣是近年來新高。

還有好消息~不僅新加坡新公民和PR的人數增加了,連EP和SP的通過人數,也有小幅上升。

新加坡人力部最新資訊:EP准證的持有人數,從2015年的187,900人,上升到了2016年的192,300人(增長率2.3%),SP持有人數則從178,600,小幅上升到了179,700人,這兩個數字,同樣是新加坡建國以來的新高。

不過,WP的持有人數,則從2015年的997,100,掉到了2016年的992,700,足足少了4,400個。這足矣說明新加坡政府更傾向於引進“高級”人才。

這樣的趨勢對想要移民新加坡的人有哪些影響呢?不得不說,新加坡的准移民們,現在是未來一片光明、前途一片大好呀。

新加坡是個新移民國家,對外來居民包容度更強;另外,新加坡近今年來人口老齡化、結婚率低、出生率低。政府為瞭解決這現狀,專門成立了總理公署下特設了人口及人才署,這個部門的一大職責就是出台各種措施鼓勵年輕人早成家多生育。

面對這樣的情況,除了內部出台各種政策鼓勵生娃,最直接的就是引進人口。

如果您是成功企業家,可以選擇申請新加坡投資移民,一步到位即可獲取新加坡永居身份。

如果您是高級管理人才,可以選擇申請新加坡EP,獲得EP一定時間後就可以獲取新加坡永居身份。

相關資訊:美國投資移民不再是中國人移民的最愛 職業類移民現排期

(據環球移民)

4月新私宅銷量減12.6% 共賣出1555單位 | 新加坡

本地4月份的新私宅銷量出現下滑,比3月份減少12.6%至1555個單位,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超過壹倍,也比之前12個月每月均值高出86%。

分析師認為,銷量環比下跌,主要是因為3月份銷量為四年來新高,實際上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4月份銷量仍高出超過壹倍。
 
市區重建局昨天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包括執行共管公寓(EC)在內,上個月共賣出1926個新私宅單位,比3月份的2358個單位減少18.3%。
 
4月新私宅銷量減12.6% 共賣出1555單位 | 新加坡
本地4月份的新私宅銷量出現下滑,比3月份減少12.6%至1555個單位

點擊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今年4月份的EC銷量是371個,環比下跌35.8%。
 
發展商在4月份共推出1616個新私宅單位,環比增加5.8%。這是自2014年5月以來,推出最多新單位的壹次。
 
4月份新推出的項目有東海岸的海景軒(Seaside Residences)、紅山地鐵站旁的ARTRA和三巴旺的The Brooks I和The Brooks II。
 
其中,海景軒和ARTRA在4月份的五大熱銷項目中居前。海景軒賣出419個單位,中位尺價是1735元,比附近完工項目中位尺價介於1239元和1429元的旭日灣(Costa del Sol)、優景閣(Cote D’Azur)和Silversea的中位尺價高。
 
ARTRA賣出126個單位,中位尺價是1646元,則比附近中位尺價介於1701元和1887元的盛峰(Echelon)、Alex Residences、嘉禦苑(The Crest)和Mon Jervois來得低。
 
其他三個熱銷項目是河景苑(Parc Riviera)和Commonwealth Towers,以及執行共管公寓Sol Acres。
 
欣樂國際研究咨詢執行董事麥俊榮指出,海景軒受到熱捧並不令人意外。該項目是因為擁有海景和靠近未來的實乞納地鐵站而引起買家的濃厚興趣。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沈振倫認為,新推出私宅項目的熱潮也帶來“溢出效應”,使得早前推出的項目銷量也獲益。
 
仲量聯行新加坡董事王德輝指出,4月份賣出的這類項目有1001個單位,而3月份則是1079個,水平是2016年均值的壹倍,顯示許多買家在現有市場情況下重新關註這類項目。
 
銷量展望方面,博納產業總裁伊斯邁(Ismail Gafoor)預料,強勁的需求將持續,並預期新私宅全年銷量將超過1萬個單位,若包括EC則超過1萬5000個。
 
 
(據聯合早報)

求“地”若渴 發展商出價更高趨勢將持續 | 新加坡

新加坡私宅市場展望良好,房地產發展商求“地”若渴,不僅更積極參與政府售地計劃的競標活動,出價也比以往更高。分析師預計,這個趨勢今年會持續下去。

房地產咨詢公司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針對今年上半年政府售地計劃(Government Land Sales)的研究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每項售地競標活動平均吸引了13.3家發展商參加,比2015年下半年平均多出五家。

求“地”若渴 發展商出價更高趨勢將持續 | 新加坡
新加坡私宅市場展望良好,房地產發展商求“地”若渴,不僅更積極參與政府售地計劃的競標活動,出價也比以往更高

點擊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其中以道德路(Toh Tuck Road)壹幅99年地契私宅地段,出現24方人馬競標,遠遠出乎市場預料,而且發展商的出價也遠高於預期。

馬來西亞發展商實達集團(S P Setia International)以高達2億6500萬元的價格得標,相當於容積率每平方英尺939元。

高緯環球研究主管李敏雯說:“這顯示,在近幾個月推出的新私宅項目獲得良好反應,促使發展商對私宅市場的信心增加。”

根據市區重建局的4月份數據,新私宅項目海景軒(Seaside Residences)和Park Place Residences分別售出50%和48%的單位。

宅豪佳苑(Grandeur Park Residences)的表現最好,已賣掉了71%的單位。

The Clement Canopy也售出了58%的單位。

發展商在競標時,出手也更闊綽。報告指出,在今年上半年出售的地段平均溢價為29%,創下五年新高。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溢價為13%,而去年上半年的溢價是負4%。

報告還認為,發展商願意出高價,顯示他們預計私宅價格會在今年見底,因此有信心能在短期內以較高價售出私宅單位,

外國發展商也對我國地段充滿興趣,今年上半年出售的地段當中,有壹半是由外國發展商標得。這包括實達集團,以及標得西海岸谷(West Coast Vale)地段的中建南洋(China Construction (South Pacific)Development)。

在最近的淡濱尼10道地段的競標活動,九家參與競標的發展商當中,有五家是中國公司。

李敏雯指出,外國發展商進軍我國市場的門檻低,因此在這個目前以資金推動的市場,本地發展商可能會在競標時輸給財力雄厚的外國發展商。私人地段收購活動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相關資訊:全球豪宅價格漲幅前五中國占三 多倫多第三

(據聯合早報)

要抄底嗎?摩根士丹利:到2030年新加坡房價將翻壹番 | 新加坡

在4月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中,摩根士丹利指出,新加坡持續已久的房地產價格下跌預計會在2018年結束,而且到2030年該國房價或將翻壹番。

報告稱,“房地產市場看衰者認為,放緩的人口增長,老齡化的人口特征,以及結構性的增長減慢,都將令新加坡長遠房地產市場前景承壓。我們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到2030年該國房價將會翻壹番。”

要抄底嗎?摩根士丹利:到2030年新加坡房價將翻壹番 | 新加坡
新加坡持續已久的房地產價格下跌預計會在2018年結束,而且到2030年該國房價或將翻壹番

點擊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這意味著新加坡房價每年上漲5%-6%,以及房價的長久下跌軌跡將出現逆轉。

第壹季度,新加坡整體私人住宅價格較比上壹季度下跌0.5%,創下連續第14個季度的下跌。2009年至2013年,受全球利率觸底和發達經濟體量化寬松政策的提振,新加坡房價飆升了至少60%。雖然從2011年開始新加坡政府出臺了壹系列旨在防止泡沫形成的降溫舉措,但收效甚微。

但是,在3月份早些時候,新加坡政府減少了部分限制舉措,其中包括下調賣方印花稅,以及縮短最低持有期限。

有跡象顯示,買方情緒指數已經上行:近來,Park Place Residences壹期壹日內售罄,共賣出200多套。

摩根士丹利預計,今年新加坡房屋銷售量將攀升,而交易量的增長將刺激房價在2018年走高。

據報道,摩根士丹利指出,房屋供應量預計將下滑。該行表示,2014年-2016年,新加坡私人住宅供應每年大約增加20000套,為1990年以來歷史平均水平的兩倍。但是,2017年-2018年,供應水平預計將每年下滑40%。

因經濟和投資影響,新加坡房地產市場可能會被密切關註。

摩根士丹利表示,大約91%的新加坡“居民住戶(由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組成的住戶)”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去年,住宅房產在新加坡整體家庭總資產中所占比例大約為45%。

此外,地產在亞洲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通常會占據很大份額。

雖然房地產市場看衰者認為新加坡人口老齡化,但是摩根士丹利強調新加坡單身家庭的比例正在上升,同時正朝更高技能外國工人轉變的人力資源發展趨勢。

根據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估算數據,到2030年新加坡每5個家庭中就有1個是單身家庭,2010年該比例為1/8。單身家庭的迅速增長帶來了新的房地產市場需求。該行還預計,2016年至2030年新加坡經濟年增長率將在3%左右,而這種幅度的中期經濟增長意味著該國經濟表現將比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好,並能為收入增長提供支持。

在報告中,摩根士丹利指出,“新加坡經濟可能會從超出預期的外部需求中獲得周期性復蘇。鑒於經濟環境的改變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直接影響,宏觀經濟前景的改善將會為房地產市場的復蘇提供支撐。”

相關資訊:2017年曼谷房價平穩增長 交通系統升級成動力

(據騰訊財經)

各國年輕人是否和中國一樣背負房產枷鎖?| 海外

衣食住行,人生四事。這其中,房子的比重越來越大,尤其在年輕人的世界。比如中國,20來歲的年輕人紛紛擠進買房隊伍,不惜做“房奴”也要買套房子。那麼中國之外的國家,年輕人是否同樣背負著房產枷鎖呢?我們來看一下。

美國:年輕人房貸首付超低

美國年輕人買房都是找銀行貸款。

所以信用分數和收入很重要。美國人的信用分數是從第一張信用卡開始算的,你的任何貸款(包括學貸、車貸等),都和這個分數緊密相關。總的來說,信用分數越高,貸款利息越低。

2008年次貸危機前,美國年輕人買房需要付的首付超低,甚至有零首付的現像,銀行貸款批得也容易。現在銀行謹慎多了,首付也提高了,一般為5%-20%。

雖然買房不難,但35歲以下的美國人中,房屋擁有者比例並不高。

美國講究年輕人經濟獨立,沒有來自父母的資助,同時也不怎麼存錢,還要還各種貸款,加上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買房真的不容易。

而那些能存下錢的人,也不一定就想買房安家。因為美國投資渠道眾多,而且買房容易養房難,租房各種省事……種種原因,造成了美國年輕人買房比率較低。

>>>美國置業百科美國購房流程 | 美國房貸申請 | 美國房產稅費

美國買房容易養房難,年輕人買房比率較低
美國買房容易養房難,年輕人買房比率較低

點擊查看美國房源

澳洲:買房壓力小,購房比例也不高

澳洲年輕人大多對房子沒有特殊情結。

家裡能給准備房子最好,沒有的話租一個,有地方住就行,不一定非要買。大多都是年紀比較大有家庭孩子的人,才考慮買房。

對於在澳洲工作的年輕人來說,買房最大的障礙是攢夠首期,一般是20%。目前澳洲屬於利息極低時期,而租金又極高,交房之後貸款利息基本上已經低於房租。

總體來說,澳洲年輕人只要工作穩定,尤其雙方都工作的年輕夫婦,買房壓力比國內年輕人還是小很多的。

英國:年輕人首次購房向父母尋求資金

調查顯示,英國大約三分之二的首次購房者,都曾向父母尋求資金幫助。

這一方面凸顯出英國本土人對樓市繁榮的擔憂,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英國年輕人當下的生存狀態和買房困境。

近幾年,英國房價年漲幅高達10%,放貸標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不斷收緊,銀行要求購房者繳納更多首付。英國抵押貸款機構Halifax訪問20-45歲人群的調查報告顯示,63%的購房者從父母那裡尋求了資金幫助。

當前,作為普通白領的英國人面臨的購房困境,主要有房價高企、年輕人信用額度低、與亞洲投資者競爭,以及在城市交通和城鄉差別中做選擇等問題。這與中國當下年輕人的購房困境頗為類似。

加拿大:年輕人攢夠首付就買房

加拿大目前有1/5的家庭,必須用其稅前收入的30%支付房貸。隨著利率水平的提高,他們負擔房貸的能力還在不斷削弱。

加拿大,除非特例,很少能在大中型商業銀行找到首付低於20%、還貸期超過40年的房貸。這是為了避免衝動型購房,避免過高的房貸金融風險和房地產泡沫。

加拿大房屋產權是永久性的,但每年要交0.5~1%的物產稅。

60萬美元左右的房子,一般要交5000美元/年的房產稅。如果按70年、3%利息算,也要交100多萬美元的稅,夠買一套更好的房子了。

所以,加拿大年輕人的買房處境跟中國年輕人其實也差不多。貸款買房是主流,拿現金買房的事情在中國人到來之前都是聞所未聞的。

他們首付並不需要攢很多錢,只要有工作,每個月慢慢還即可。尤其是房租還很貴,跟房貸不相上下。這種情況下,能攢夠首付的,基本都會考慮第一時間買房。加拿大年輕人一般要1/3到1/2工資還房貸。

新加坡:年輕人買房無壓力,政府照顧

新加坡政府對於低收入家庭購買組屋,有各種政策照顧,會根據具體情況給出最高4萬新幣的補貼。

年輕人組屋買得跟父母近,也是政府考慮的情況。符合收入條件的年輕家庭,買新組屋跟父母做鄰居,政府補貼1萬新幣。有了這補貼,買個30萬左右的組屋,首付基本就沒問題了,三十年貸款,月供使用公積金就可以。

組屋是銷售給家庭的,也就是說,單個年輕人不可以購買,年輕人要購買組屋必須先結婚。

新加坡年輕人只要有正當工作,買房甚至可以不用掏一分錢(當然這是很極端的情況,不過確實有);然後住幾年賣掉,還可以賺上一筆。

中國:年輕人買房只能“啃老”

隨著房價不斷飆升,中國大學生難以承擔畢業後經濟壓力的現狀,已經越來越普遍。

年輕人工作後時間不長就要面臨著結婚、成家的問題,住房消費因此成為他們最大也是壓力最重的支出。

目前,中國年輕人買房或多或少都要靠父母補貼,少則幾十萬,多則數百萬。

韓國:年輕人買不起房

韓國與中國相鄰,連房地產的問題也類似。

從2014年4月份起,被稱作韓國房地產價格風向標的首爾江南地區住宅每坪的價格已經突破3000萬韓元(1 坪等於3.3平方米,1美元約合970韓元),接近6.5萬人民幣每平方米。

因此,男方的父母都會拿出多年的積蓄給兒子買房。家長沒錢或兄弟多的年輕人就只能選擇租房了。

法國:年輕人掙錢也不買房

法國的房價情況如何,法國如何控制國內樓市?

在法國工作的中國人郭斌介紹:“我每個月都有住房補貼,在法國不用買房子,不值得。像我住的房子,25平方米,價格2萬歐元左右,買了也沒升值潛力。而且外國人買了以後只能居住,離開法國房子必須賣了。所以很多人都不買房子。”

“另外房租也非常便宜。法國對房租控制很嚴,建了很多廉租房。如果沒有房子,還是剛工作的,拿著收入證明就可以去申請了。可以領補貼,也可以住廉租房。”

“在法國,年輕人掙錢都消費了,像旅游等。”郭斌說道,“這幾天我的住房補貼發下來了,每個月172歐元。我租的房子是25平方米,月租金300歐元,我一個月的工資是1500歐元,這個收入在保障範圍內,所以有住房補貼。”

日本:沒有學區房,房貸零首付貸款壓力小

整體上來說,日本的年輕人可以用收入的不到1/5來供一套150平米土地,樓上樓下120平米左右的小樓,當然是沒什麼壓力。

除了東京市中心的房子特別貴一些,想要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並不困難。

但大多數日本人並不急著買房,人年輕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可能會換工作,也可能被派到其他城市工作,租房住更方便些。

房租並不怎麼貴,同樣除了東京以外,不比京滬貴多少。就算租不起還可以申請租金和其他成本(給房東的禮金押金等等)相對便宜的公營住宅。

日本租金水平穩定很多年了,法律也保護租房者利益,房東單方面提出漲房租不給就請租戶離開的事情不會發生,租房沒什麼不便。而相對自由的戶籍制度,也令學區房的概念並不存在,包括結婚,女方並不會要求男方一定提供住房。

所以日本人通常會選擇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的時候擇址買房,開始經營人生的下半場。

(據北京新浪網)

建屋局:組屋價與剩余屋契不成正比 價格或下跌 | 新加坡

有讀者指出,兩個同地區的組屋單位屋契相差數十年,但價格相差不遠。對此,建屋發展局表示,給組屋定價會考慮多個因素,例如市場環境、剩余屋契,以及周邊設施等,上述兩個單位的情況不同,不能直接比較。

99年屋契的組屋價格會因剩余屋契縮短而下跌,到了屋契末端,價值可能歸零,不過建屋發展局強調,房地產價格與剩余屋契並不成正比,剩余屋契也並非決定組屋定價的唯壹因素。

建屋局: 組屋價與剩余屋契不成正比  價格或下跌 | 新加坡
隨著越來越多組屋步入“高齡”,組屋價值是否會隨屋契縮短而縮水引起越來越多人關註(蕭紫薇攝)

點擊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受訪的房地產分析師指出,由於“高齡”房地產在貸款和動用公積金時會遇到限制,因此較老舊的房地產貶值速度更快。

有分析師也相信,當高齡組屋越來越多,可能形成壹個新市場,未來年長者要換屋套現時,未必要向建屋局直接購買屋契較短的二房式單位,也可在公開市場上買面積較大、屋契較短,但價格更便宜的舊組屋。

舊組屋價值與屋契長短的問題,最近引發各界關註,有讀者上月中投函《海峽時報》,指建屋局在剩余組屋銷售活動中出售的組屋定價,並未反映屋契長短。

該讀者以去年11月剩余組屋銷售活動中推出市場的兩個四房式單位為例指出,雖然兩個單位剩余屋契相差數十年,價格僅差了不到5萬元。

這兩個四房式單位,壹個在宏茂橋5道、面積91平方公尺,剩余屋契62年,售價35萬7200元。該單位之前由建屋局收回,在剩余組屋銷售活動中重新出售。另壹個單位在宏茂橋21街,面積93平方公尺,是壹個依然有99年屋契的新單位,售價40萬4000元。

建屋局行銷與發展處處長伊格納修斯(Ignatius Lourdesamy)上星期在《海峽時報》回應時指出,建屋局給組屋定價時會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市場環境、剩余屋契、樓層、面積、朝向等,以及所在地點,包括是否靠近市區、周邊設施、交通便利度等。

他說,雖然宏茂橋5道的單位屋契較短,但在七樓,也較靠近宏茂橋地鐵站和巴士轉換站、宏茂橋城(Ang Mo Kio Hub),以及宏茂橋鎮中心。

相比之下,宏茂橋21街的單位雖然屋契較長,但在二樓,而且在宏茂橋的西部,距離鎮中心較遠。

他說:“由於兩個單位情況很不同,不該直接比較,而且房地產的價格並不與剩余屋契成正比。根據新加坡估價師普遍使用的估價方法,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頭幾年的前期屋契更值錢。”

新加坡測量師與估價師學會估價及實踐處主任張麗金也指出,屋契並非決定房地產價格的唯壹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房地產的狀況、地點、樓層等。

“單位的樓層及是否靠近地鐵站,都會影響組屋價值。壹般上每相差壹層樓,估值可能差0.5%;而壹個離地鐵站五分鐘步行距離的單位,與壹個需要搭乘短程巴士到地鐵站的單位,估價也會相差5%至10%。”

她也指出,在房地產估價中,剩余屋契是“房地產能帶來收入的時間長度”。“如果從投資的角度看,相當於在這些年中,房地產可賺取租金,因此這在估價中必定是壹個考量。”

國際地產顧問公司總裁邱瑞榮指出,如果組屋的剩余屋契不足30年,買家不能動用公積金,建屋局也不會為剩余屋契不足20年的轉售組屋提供房屋貸款,這些都限制舊組屋未來的“轉售能力”。

因此他認為,宏茂橋的這兩個單位,定價確實可以有更大區別。“雖然屋契較短的那個單位地點、樓層更理想,但別忘了舊組屋會有更多維修保養的問題,這些都會影響組屋價值。”

房地產經紀公司Chris International董事許家榮卻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盡管舊組屋在貸款和動用公積金上會面對問題,但不代表這類單位今後會完全沒有市場,特別是地點較好的單位。

(據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