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 上海人在美國置業的“暖心”小故事

上海老同學夫婦倆飛到美國華盛頓,為兒子買房子。他兒子在美國讀完書,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公司器重,幫他申請居留,那就不回去了。(上海紐約房價比較

到了美國一個月,看了不少房子,選了一間中上的,四層樓,室內(不算車庫陽台和花園)3,000多平方呎,售40萬美元,約合300萬人民幣。這個價錢在上海連一房一廳都買不到。如今上海的房子,動輒上千萬,所以一比較,老同學不像是買房子,好像撿到了一間屋子。

他在電話裡跟我說,這裡樓價水平太低了。

我說人家這是正常的樓價水平,你之所以覺得便宜,是因為你來自一個生活水平和樓價水平都瘋癲的地方。最近習大大發話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又有什麼用呢?中國大興土木所蓋的新樓,據說已夠40億人居住,卻依然有人大炒特炒,也有人天天想著要買房子。中國的有錢人,十之八九都是因炒樓致富,誰還理得市場真正的需求?

美國四層樓,室內3,000多平方呎的房子,售40萬美元,約合300萬人民幣。這個價錢在上海連一房一廳都買不到。

40萬美金的樓,老同學原本想付得多一些,銀行按揭少一點,以後兒子供樓也少供一點,不料美國的銀行不干,一定要貸八成給他,他覺得簡直就是逼人借錢,但這點錢這點利息,對於覺得撿到便宜貨的人來說,也微不足道了。

美國許多地方都有大風雪,華盛頓也冷得要命,但老同學沉浸在幫兒子置業的興奮中,言語之間,一片暖洋洋。

(據蘋果日報)

新西蘭 | 上海「金領」海外購房記 新西蘭樓市最近1年猛漲

就在10月初,江忠剛落定了人生中第一筆海外「收購」,花了120萬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約600萬元)買了一套奧克蘭市的獨棟別墅。「佔地一畝,5房2衛,帶游泳池。」他邊扭頭往窗外望去邊說:「600萬元人民幣在上海市內環最多只能買60平方米的兩房。」

坐在記者面前的江忠,今年三十而立,是個海歸,在上海從事金融業,目前個人資產有數千萬元人民幣。混跡金融投資領域的他,早在2014年就覺得應該把部分資金投向海外市場,今年開始試水新西蘭樓市。

新西蘭 | 上海「金領」海外購房記 新西蘭樓市最近1年猛漲
據新西蘭政府相關統計顯示,自2007年至今,奧克蘭的平均房價漲了86%,但今年以來有加速上漲趨勢

點擊查看新西蘭更多精品房源

有「風帆之都」美譽的奧克蘭是新西蘭最大的城市。據新西蘭政府相關統計顯示,自2007年至今,奧克蘭的平均房價漲了86%,但今年以來有加速上漲趨勢。

今年7月,奧克蘭市出台了統一規劃,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過調整土地分割標準來釋放出更多的土地,以緩解奧克蘭房源短缺和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同時奧克蘭還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將購房首付比例提高到40%。該消息對市場偏空,加之8月新西蘭天氣較冷,非旅遊旺季,江忠一下覺得機會來了。「7月底我立馬前往奧克蘭。」江忠抿一口咖啡說。

在新西蘭買房通常有三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拍賣獲得;一種是通過議價成交;還有一種是暗標競得。

江忠說,他參加了幾次拍賣,發現在拍賣中心參與拍賣的都是華人「火拚」,叫到後面房屋價格都非常誇張。「有一次,一套中區的豪宅拍賣,一位來自中國的女孩在整個拍賣過程中完全不考慮價格,只要有對手出價,她立馬跟進,勢在必得,最後這套豪宅以320萬新西蘭元成交。」江忠說完搖了搖頭。

江忠不是富二代,所以他不想跟這些富家子弟在海外火拚。他決定直接從外國人手裡購房。

8月13日江忠發現了「獵物」。一套位於Torbay,建於上世紀70年代,水泥纖維板結構的「4+1」獨棟別墅被拍到101萬新西蘭元,因未達賣家預期而沒有成交。「我看過房子之後覺得房價確實偏低了,這個房子未來肯定有潛力,於是決定出手。」

「 4+1的戶型,既可以是一家人住,也可以拆成2套來出租,還附帶一個游泳池。現在在附近拍塊空地也要100多萬新西蘭元,這房子買下就可以出租,所以性價比非常高。」江忠如是說。

次日,江忠立即讓他的中介經紀人替他與賣家溝通,開價105萬新西蘭元。經過幾輪討價還價,從下午談到晚上,最終確定了一個雙方接受的價格——111.8萬新西蘭元。

可就在這時,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

賣家中介經紀人說還有一個買家可能要出價,讓江忠再等等。江忠非常吃驚:「因為一旦有兩個買家出價,就會變成多項選擇,由賣家來做選擇。萬一對方是現金買家,或者對方願意多出2萬新西蘭元,那我的購房成本就得增加10萬元人民幣。」

在長時間的等待和催促後,賣方最終確認江忠為該房屋的第一購買人身份。之後就是完成和銀行的確認評估和貸款。8月18日,銀行方面確認江忠的銀行貸款條件達到,隨後江忠的律師給賣家發信,確認了10月6日為房屋交割日。

至此,江忠奧克蘭淘房塵埃落定。

江忠此次下手並非一時衝動。他此前曾詳細調查了奧克蘭樓市,發現房間多的別墅漲幅較大,其中5房的別墅漲幅最大。「配置海外資產,還需要考慮可持續回報問題。這房子不僅本身會漲價,而且出租方便,租金也高。」江忠盯著記者認真地說,別看很多富二代或者民營企業家都出來四處購置資產,如果配置不對,比把錢留在國內還慘。據說,一些國內土豪在歐美買了些油田,後來勘探發現都是貧礦!

相關資訊:澳洲 | 資產折舊抵稅系列(十四):如何考察折舊報告製作人的資質?

(據上海證券報)

new-qrcode_簡

 

澳洲 | 北京白領賣房當農場主 請不起工人自己當農民

晚上6時天剛黑,在農場上幹了一天活的劉冰手腫得像饅頭。在澳大利亞,請一名農場工人每小時要30澳元,很多農活她只能自己幹。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在澳大利亞「跑馬圈地」,到澳大利亞買農場當「農場主」也成為一種時尚。

澳洲 | 北京白領賣房當農場主 請不起工人自己當農民
受訪者提供

據11月1日報導(記者肖歡歡),澳大利亞的不少農場也通過華人中介機構發佈交易信息,農場的位置、價格都清晰地標註出來,配上藍天白雲和碧綠的牧場,頗具誘惑力。不過,對於已經在澳大利亞當了兩年農場主的劉冰夫婦來說,這裡的生活遠沒有想像的那樣詩情畫意。

雷青今年52歲,女兒在澳大利亞上大學。他是2013年在北京參加一個澳大利亞農業博覽會上,通過中介機構瞭解到,中國人可以到澳大利亞購買農場。2013年十一,他和妻子在中介機構的安排下到了昆士蘭州一個農場進行了實地考察。

賣掉一套房當上農場主

妻子劉冰一開始反對到國外買農場,理由一是兩人從來沒有經營農場的經驗,幾百萬元很可能打水漂;二是兩人都過了50歲,到農場勞動,簡直是找罪受,身體吃不消。

雷青有自己的考量:澳大利亞和中國只有兩個小時時差,季節和中國相反,氣候適宜,女兒大學畢業後也有意向在澳大利亞找工作,妻子已退休,他本人也有提早退休在澳大利亞養老的打算;其次,雷青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放放羊、種種蔬菜的生活十分嚮往;再次,澳大利亞的農場價格十分便宜,「在國內,就算你花500萬元,也找不到同樣的農場。」

澳洲 | 北京白領賣房當農場主 請不起工人自己當農民
澳洲農場(圖片來源於網絡)

點擊查看澳洲更多精品房源

妻子拗不過他。兩人最後達成妥協:到農場勞動全憑自願;如果覺得精力不濟,隨時可以把農場賣掉。

最終買下這個農場的過程頗為波折。雷青先後兩次跟隨中介Candy前往澳大利亞,和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進行面談。直到2014年春節前夕,雷青的農場主夢想才得以實現。他以80萬澳元的價格買下了昆士蘭中部一個面積323.7公頃的小農場。買下這個農場的代價是,雷青把北京的一套面積110平方米的房子賣掉了。

到達農場的那一天,夫妻倆登上牧場的一個小山坡,山坡下面有一個小湖泊,有幾隻水鴨在裡面戲水,草地上還有一隻矮腳馬,看到他倆一溜煙跑得不見了蹤影。把整個牧場溜躂了一圈,差不多花了一個多小時。雷青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我就這樣成了農場主」。

不超過1000萬的最受歡迎

除了80萬澳元外,雷青還要支付各種稅費,並要購買一批種牛,還要聘請一位農場經理先為他管理這個農場。持有這片牧場,每年還需要付出約2000澳元的市政服務費,加上農業保險等支出,他每年還要支出2萬澳元。如果在5年內賣掉農場,還需要交納2%土地增值稅。算下來,他為這個農場支付了近100萬澳元。

Candy向雷青分析說,昆士蘭這邊成熟的農場,好處是模式成熟,行業協會普遍存在,農場上產出的東西,都能賣出去,但壞處是,不能哄抬價格,一夜暴富。

Candy說,根據她的經驗,面積在200公頃至667公頃之間,價格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農場最受中國人歡迎。

農場養牛不能超過800頭

雷青的老家是福建農村,他從小就干農活,即便如此,他也發現,在國外當農場主,跟在國內當農夫,完全是兩碼事。以前在農村幹活那一套,在澳大利亞農場根本用不上。

澳大利亞政府控制單位面積上能養的動物數量,因此即便農場水草特別肥沃,能養的牛羊有上限,超過上限就違法了,當地的動物保護組織會找上門來,這是很多農場虧損的原因之一。雷青的農場,根據當地農業協會的估算,養牛數量不能超過800頭,「按照我的想法,至少可以養1000頭。」

更讓雷青難以理解的是,土地必須按照政府規劃使用,比如劃分為種植用地就不能用於商業用途。「你跟農協說你今年種小麥,結果你種馬鈴薯,不行!」

雷青這才意識到,他原先對農場主的生活規劃得過於理想化。比如,要種一片面積數十公頃的葡萄園,然後用中國的土方法釀製葡萄酒;還要養500頭奶牛,把牛奶賣到附近的鎮上去。這一切,短期內都無法實現。「當地牛奶過剩,1澳元可以買兩升,距離農場最近的牛奶加工廠要200公里,請一名卡車司機要30澳元/小時,司機從來不超載,算上人工,每升牛奶還會虧本1.3澳元。

雷青還設想過從國內運一些化肥過去,提高作物產量。但當地的農會告訴他,化肥不能用,被查出用化肥,要罰款2萬澳元

最讓雷青抓狂的是,工人請不起。工人的工資,時薪至少25澳元左右,「政府要保證當地人就業,不允許雇外國工人,年輕人又不願意到農場去做工,農場工人更加緊缺,人工成本是中國的3倍以上。」

妻子成了農婦

雷青的妻子劉冰去年已經退休,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她和已經移民到澳大利亞的姐姐承擔起照料農場的工作——儘管不是那麼情願。自從當上「農婦」之後,她的最大感受是,總有幹不完的活。果樹掛果前,她要為果樹修枝、除草、噴藥,果樹成熟時,她要為果子戴上塑料套。面積大的雜草還可以用除草劑,樹下的雜草就只能靠她用小鋤頭一下一下把草根刨掉。「如果多請一名工人,就根本沒有賺頭了。」一天下來,她的衣服幹了又濕,濕了又幹,晚上回到家,腰疼得伸不直,需要姐姐用草藥給她熱敷。

唯一讓她感到有些欣慰的是,她在院子前開發出了一片面積上百平方米的小花園,裡面種著月季、水仙、杜鵑。她還在院子裡搭起了一排棚架,種上了絲瓜、西葫蘆、番茄、茄子和大蔥、芫荽。在接手農場一年半之後,劉冰終於感受到了一點農場主收穫的快感。

最近鄰居在50公里外

最讓劉冰不習慣的還是農場上的生活實在孤獨了。「可以說是與世隔絕,就像生活在孤島上。」劉冰說,距離農場最近的集市是一個名字叫作summer holiday的小鎮,開車要40分鐘,農場上吃不完的雞蛋,都會拿到這裡來賣。肉牛每年則由農業協會負責聯繫進貨商,他們會過來把牛拉走,統一屠宰出售。

在農場上生活,最大的困難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喜歡熱鬧的人是沒辦法在這裡生活的。」劉冰說,這裡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信號,與外面聯繫靠固定電話,劉冰有時要一個星期才能和周圍人的人說上一句話。她每天都要和女兒通電話才覺得心安。這裡沒有雞犬相聞的鄰居,沒有華人圈子,沒有火鍋,沒有麻將,有錢沒處花,「我估計80%的中國人不習慣這種農場主生活。」

雷青也表示,他原本以為農場上還有鄰居,到了之後才知道,離他最近的鄰居也在50公里之外,在農場上烤牛排的情節,只會在電影中出現。

雷青夫婦的反應在Candy的預料之中。她說,多數中國富人到澳大利亞買了農場,自己不會管,也不願意親自管理,又捨不得花錢去請農場經理,加上語言不通,不少農場都閒置了。兩三年後,農場只好轉手賣掉

Candy在澳大利亞從事這種農場交易已有8年時間。她說,如今隨著中國富人越來越多,在澳大利亞買農場並不是難事。但要具備3個條件。第一,要有一定的資金。當然,最好能有經營農場方面的經驗。要對所選地區的農牧業情況有一定瞭解,比如,本地區可種植哪些農作物,圈養哪些牲畜,產品的市場需求、收益情況等。「有些人想當然地以為過來買個農場,躺著就把錢掙了,以為能把這邊生產的牛肉、酒等賣到國內,這根本不現實。」當然,還要有良好的英文能力,這樣能更瞭解相關政策法規,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

第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到澳大利亞買農場並不是投資收益最高的渠道,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澳大利亞本地人似乎都不太喜歡幹這行,覺得很辛苦,掙錢也不多。從過往的經驗來看,經營農場的投資回報率僅為4%~5%,相對於國內投資回報率動輒10%以上,買農場並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手段。對投資新移民來說,如果用50萬澳元投資,不但可以生活在城市裡,而且還沒有那麼辛苦,收益率也會更高。

根據2014年澳大利亞農業部(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出版的Farm survey reports 2014,28%的農場現金收入為負,64%的農場經營利潤為負,平均利潤率為1.5%,其中新南威爾士的海岸地區,台地地區,昆士蘭的西南,中北,北領地的阿里斯泉地區都嚴重虧損。「所以,到澳大利亞買農場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當農場主,更多是一種生活方式。坦白地說,通過買農場暴富的幾乎沒有,虧本的倒是佔一半。」

第三,要耐得住寂寞。「中國人都愛熱鬧,很多人找我買農場,都跟我說,希望安靜,但又不與世隔絕,我跟他們說,這不可能。」Candy說,很少有人能適應這種農場上的生活。在農場上,有時一個星期都跟別人說不上一句話,從農場上開車要1個小時才能到集市上,很多人都受不了。這裡沒有豪宅、豪車、購物廣場、電影院,有的只是田園牧歌式的生活。Candy說,她每年差不多會接待10批來澳大利亞考察農場的中國商人,但最終能談成的只有兩三個。很多人從城裡開著車,1個鐘頭後到達一片半乾旱的荒地,周圍30公里內都沒人,這些人就說,掉頭回去吧,太荒涼了,受不了。「很多國內中介把到澳大利亞買地當農場主描述得太美好了,但真相是,遠沒有那麼詩情畫意。就是換個方式當農民而已,就算你是土豪,你也得放下身段當農民。」

相關資訊:澳洲這些首府城市區域 租金最便宜

(據《廣州日報》)

new-qrcode_簡

 

日本 | 泡沫後就買得起房?看看日本的慘痛經驗

日本經濟一片繁榮,房價不斷攀升中到了 90 年,91年日本房產泡沫破裂,日本各大銀行不僅突然停止購房貸款,並大幅提高原來的購房貸款利率。92 年開始徵收地價稅 (徵收額度為財產繼承稅評估值的 0.3%)。日本政府為什麼要出台這樣的經濟政策?日本汽車、家電等其它行業的繁榮景象為什麼也突然消失了?這意味著日本經濟由此開始步入“泥潭” 嗎?又如何看待日本經濟 “空白” 的十年呢?

在房價、股價壹路高漲,日本經濟壹片繁榮的 90 年 3 月 27 日,日本銀行出台了《控制不動產融資總量的通知》,這壹《通知》被後來稱為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的 “發火點”,房價,股價掉頭下跌。當年 8 月,日本銀行又把短期貸款利率上調到 6%。更有甚的是 92 年大藏省又出台了地價稅,讓已經壹蹶不振的不動產業更是雪上加霜,高端百貨業因其店址位於城市最繁華的地段,每年 0.3% 的地價稅竟然超過商品利潤的 20%,地價稅對房價的抑制力可見壹斑。

日本 | 泡沫後就買得起房?看看日本的慘痛經驗
有不少人認為:90 年之後的幾年,日本政府壹連的經濟政策把日本經濟推入不能自拔的 “泥潭”,讓整個日本經濟出現“空白” 的十年(9​​0 年中期 – 2000 年)

點擊查看日本更多精品房源

日本政府為什麼要出台這樣的金融政策,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些政策會導致樓市、股市大跌。那麼,在樓市、股市已經開始暴跌的 92 年,大藏省為什麼還要出台地價稅,讓不動產業絲毫得不到喘息的機會呢?

有不少人認為:90 年之後的幾年,日本政府壹連的經濟政策把日本經濟推入不能自拔的 “泥潭”,讓整個日本經濟出現“空白” 的十年(9​​0 年中期 – 2000 年) 。

準確地說:不是 90 年的政策有問題,而是 85 年日本全面開放不動產市場,寄希望通過不動產來讓日本經濟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政策有問題。在不動產市場全面開放的 85 年 – 89 年,日本以及世界的變化讓日本政府清楚的看到了 85 年所犯這壹政策錯誤的嚴重性。90 年以後的政策不過是對 85 年所犯錯誤的緊急更正。

房地產是不是有泡沫是以實體經濟為參照物,房地產價值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就被認為是泡沫

但是,房地產泡沫壹定會崩潰,或者說房地產泡沫壹定要以房價暴跌的方式來結束,這在經濟學上是找不到依據的。脫離了實體經濟支撐的房地產泡沫壹定要被捅破嗎?答案也是不壹定的。

在經歷了房地產泡沫崩潰的日本學術界比較主流的觀點是:房地產泡沫是不是需要被捅破主要由社會因素來決定。那麼,日本為什麼要捅破泡沫呢?

進入上個世紀 80 年代,伴隨中國的大門開放,壹直持續繁榮的日本經濟也進入了鼎盛期。

但是,中國及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彩電、冰箱等生產線的投產,讓日本政府清楚的看到了,發展中國家的低價格很快要對日本的製造業構成致命的打擊。在單純的價格競爭面前,日本只有死路壹條。日本依靠先進的工業製造技術、通過來料加工、出口工業製品帶動日本經濟繁榮的路,已經看到了盡頭。

在日本政府意識到了日本所面臨的困境,但且還沒有找到應對方法的時候,“廣場協議” 更是給了日本當頭壹棒。使得給日本經濟帶來繁榮的製造業,陷入了既要與發展中國家的低價格抗爭,又要承受日元升值重壓的兩難境地。要保持日本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動產!讓日本人已經鼓鼓的腰包去投資不動產,無疑是讓日本經濟解 “燃眉之急” 的有效通道。開啟商業化的不動產市場,對日本農村的地主是壹個最大的利好,當時執政黨 (自民黨) 的最大支持者就是以地主為核心的農協。

85 年 9 月的 “廣場協議” 簽署後,本來就已經擔心日元貶值的日本國民,對於政府諸多的不動產優惠政策,就如同找到了壹個可以讓紙幣保值的避風港,把大筆資金投入不動產市場。

當大筆的資金湧入不動產市場而使不動產開始升值的瞬間,壹個潘多拉盒子——保有需求被打開了。日本的不動產屬性開始了悄然的改變,由 “使用需求” 轉向“保有需求”,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再加 86 年高達 2 位數的貨幣增發量,到了 87 年,在絕大部分日本人眼裡,土地已經成了最值得保有的資產。

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需求,日本各大銀行對土地展開了激烈爭奪。通常情況下,銀行對土地抵押融資是按土地評價值的 70% 貸出,北海道拓值銀行以 120% 提供融資,由此可見土地在銀行眼裡已經成了金礦。

隨著日本不動產價格的急速攀升,投向不動產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全國的不動產開發項目壹個賽過壹個大,整個日本 “鶯歌燕舞”,連銀座這種日本最高檔的紅燈區也成了普通人可以光顧的地方。

但另壹面,正在建設的第二東名高速因地價高漲,計畫難於推進。日本道路公團的經營狀況極度惡化。各地方性的公共投資建設也因地價高漲而困難重重。

88 年,不動產業持續數年的高額利潤讓豐田汽車、富士重工、日立電機等等這些日本實體經濟的領頭羊再也按耐不住,開始大舉進入不動產業。

不動產的高速發展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本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因此,圍繞日本應如何發展的爭論越來越激烈。如果把這些爭論歸納壹下,爭論主要是圍繞 3 個方面展開:

1. 促進不動產業的發展是否符合日本的基本國策?
2. 不動產業的發展是否能保持日本經濟的持續繁榮?
3. 如果對以上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 “NO”,那麼什麼樣的經濟模式更適合於日本?

1990 年日本泡沫經濟崩潰,表面上看是日本政府壹連串的經濟政策所致,其政策實質是日本政府對以上爭論的壹個明確回答。

日本是壹個資源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要獲取資源,日本必須要用他國需要的商品來進行交換。如果投向不動產的資金越來越多,日本整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就會向不動產業傾斜。出口創匯的製造業就會萎縮,能夠從他國獲取的資源也就越來越少。10 年、20 年後,隨著發展中國家的掘起,本無價格優勢的日本產品連技術優勢也將失去。再沒有了可以和別國交換的商品,日本人對不動產的爭奪就如同貧窮的村民去爭奪無電、無暖、無氣、無油的土坯草房。

所以,儘管企業和人都離不開土地,土地的價值應該佔到企業利潤的多少?應該佔到個人收入的多少?這在世界上也沒有標準。但是,日本資源匱乏必須用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去交換,這在日本社會是壹種共識。日本的住宅市場價格,自 55 年設立日本住宅公團到 85 年壹直就是由政府主導。所以,日本政府把泡沫捅破有足夠的社會基礎。還想再重複說明的壹點是:談論房地產是不是有泡沫,首先要界定房地產是被當做 “工具” 來使用還是被當做 “古董” 來收藏。只有被當做 “工具” 時,房價才能和實體經濟直接聯繫在壹起。如果被當做“古董”,房價和實體經濟就沒有了直接聯繫。如果沒有這樣的界定,房地產有無泡沫也就無法談起,結果只能是各說各話。

(據互聯網收集)

 

new-qrcode_簡

 

 

細數加拿大房奴的辛酸 表面光鮮內心壓力山大

加拿大「房奴」也辛酸

記得當年剛下飛機,坐著車從機場去往寄宿家庭的路上,心中最大的疑惑就是——這裡真的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嗎?為何如此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城市,這個世 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的多倫多看起來有點太低調了,甚至可以說是「土」。飛機著落之前,坐在飛機上,滿眼望去除了市中心幾個像樣一點的高樓大廈以外,周邊全是低矮的樓房。不用跟國內的「北上廣深」比了,可能就連武漢、成都、南京都不及。想像中那種生活在繁華都市裡的小期待,還沒等到飛機著陸就被艙外那一 片片小矮房抹殺掉了。

當年的寄宿家庭位置如果搬回北京來說,算是四環外五環裡這麼個位置。房東是一對菲律賓移民夫婦,大概50許歲的樣子。自家是個地面一層地下一層的獨棟別墅。寄宿家庭所在的那片區域基本都是如此的獨棟別墅,佔地面積都差不了太多,唯獨不同的就是外觀稍有差異和個別的幾個單位地面以上的部分擁有兩層建築。每棟房子距離馬路都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之中是一片草坪和一條與馬路平行的人行小路。如此一來,基本上是家家都有一個開放式前院和較為獨立的後院。當 時在驚訝加拿大地廣人稀之餘,同時也感慨於加拿大人的生活水準之高。若是如此別墅放在國內,定是價值不菲而且單位數量極少,更不用說在一線城市了。這也就 可以在一個側面窺見為何多倫多會被多個經濟學智囊團列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了。

隨著住在加拿大的時間越來越長,慢慢習慣了別人用「多村」或是「土倫土」來代稱多倫多,同時慢慢的也就習慣了周圍都是大片低矮的別墅群和無數的佔地面積極大但只有二三層的購物中心。對「地大物博」有了與少時不同的領悟。

多倫多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在開放的留學和移民政策刺激下,隨著大批的留學生和新移民的到來,對於房市和房地產業的推動是不言而喻的。就個人體會來 說,比起剛到這邊的時候,當下的房價和當年無法同日而語。雖然多倫多房價的漲幅還不及這些年國內的一二線城市。但是對於當地人看來,這幾年房市的火熱已經 有些瘋狂了。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加拿大房屋抵押暨房屋組織(CMHC)等許多機構都發出警告提醒投資者:房市被高估,充斥泡沫。不過,這些報導阻止不了不斷攀升的房價和房地產業的火熱。

可能大家這麼一看,對多倫多的房價沒有什麼直觀感受,當然更不能比較在國內做房奴和在加拿大做房奴誰更「苦X」。那現在,筆者就來個現身說法:

筆者去年5月份購置人生第一套房產,位置尚可,雖不在市中心但是鄰近地鐵站和高速路口。2003年完工的房子,2012年新(舊)的高層公寓二手 房,面積80平米,兩室一廳,兩車位。成交價36.3萬加元,以5月份的匯率牌價換算成人民幣大概185.13萬左右。首付25%,總共貸款27萬多加元,30年的按揭。每兩週還款一次,每月還款額約1100塊加元。加拿大的高層公寓跟國內的比其實有不少不太一樣的地方,突出有兩方面,一個是管理費,一 個是地稅。

在加拿大買高層公寓,每個月都要給管理處繳納管理費,管理費的用途主要是負責樓房日常的維護,比如電梯的維護、公共區域的維護與翻新及清潔與保養等 等。隨著房齡的越來越長,每個月需要繳納的管理費也會越來越高,從起初的三四百到之後一千多一個月。而且,這樣的增長基本上也都是不可逆的。關於地稅,每 年都有變化,只是不會太大。加拿大的房產是永久產權,但是,政府每年都會向業主徵收土地稅。目前我所住單位,每年的地稅越有2000多加元。如此一來,大家可以幫我算一筆賬:

按揭每月1100+管理費620(12年的房市,管理費確實有些高)+地稅200+保險/電費/氣費/網費=2200塊加元。一個畢業3~5年左右 的本科生,平均收入稅後大概3500加元左右。如此看來,每個月花在房子上的錢,基本佔據了收入的2/3。 再加上別的開支,基本就是「月光族」加時不時的「啃老族」。

這只是在一間十幾年二手高層公寓上的花銷。獨棟別墅根本就望塵莫及啦!那就是「別人家的房子」。表面上,我的生活挺光鮮,房子、車子都有了,應該知足,可是經濟「壓力山大」的感覺更像是住進了「紙牌屋」,輕輕一碰就會垮掉。

不知道國內與我年紀相仿的「房奴」看了後,心情是否會平和一些。很多時候,一山望著一山高,只是不知道那山的風景而已,就讓這一分同樣的「想要一個家」的心,讓同是「房奴」的我們都能釋懷和淡然吧!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互聯網資訊綜合整理)

3年還清房貸 加拿大小伙迅速還清房貸招來譏諷

迅速還清房貸招來譏諷

加拿大廣播公司記者索非亞.哈里斯 Sophia Harris報導說,當加拿大廣播公司英語電視台報導了多倫多市三十歲的年輕男子西恩.庫伯Sean Cooper,用3年零2個月的時間還清了25萬5千加元房貸的消息後,西恩.庫伯做夢也沒想到他會成為眾多網友攻擊和嘲笑的對象。

3年還清房貸  加拿大小伙迅速還清房貸招來譏諷
3年還清房貸 加拿大小伙迅速還清房貸招來譏諷

點擊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西恩.庫伯告訴加拿大廣播公司記者說,他覺得超過25萬加元的房貸是個太重的負擔,應該盡快讓自己從房貸中解放出來。

玩命打工、拚命省錢

既然沒有闊親友可以幫忙,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為了多掙錢,西恩.庫伯每個星期工作超過1百小時。除了星期一到星期五在金融公司的正式工作外,還另 外打了兩份工;一個是做自由撰稿人,另一個是週末在超市打工。此外西恩.庫伯還把自己房子的主要部分出租,自己則住在地下室裡。

除了「開源」多掙錢之外,還要「節流」減少開支。西恩.庫伯不買汽車、騎自行車上下班;幾乎不下館子、靠自己做飯,而且只購買便宜食材;幾乎沒有外出花錢的娛樂生活,為此不得不常常對朋友的邀請說不。

難學的榜樣

西恩.庫伯的同事和朋友們雖然對他用三年多一點的時間還清房貸的「壯舉」表示慶祝,但普遍的看法是這樣的榜樣學不來。

在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網站報導西恩.庫伯拋掉房奴帽子的報導網頁上留言的網友超過2千人,雖然留言的網友中有不少讚揚西恩.庫伯為實現目標而堅持不懈的精神,但也有許多人嘲笑他摳門的生活簡直不是人過的。

有的留言讚揚說,「幹得不錯!不怕苦、不怕累,不還清債務不罷休!」

網民挖苦

但更多的是挖苦、指責的留言。 比如,「西恩.庫伯如果需要買汽車的話,他可能會選擇賣掉一個腎而不去銀行貸款買車」;「這樣當牛做馬的生活他一定會早死」;「西恩.庫伯是地球上最乏味的男人,生活苦短、怎麼能像穴居人那樣生活呢?」

有的網友還主觀臆測西恩.庫伯一定是啃老族,因為他2012年在多倫多花42萬5千加元買下了獨立房,當時從銀行借了25萬5千加元的房貸,這意味著他一下子付了17萬加元的首付,這筆錢中的大部分肯定是從父母那裡搞來的。

西恩.庫伯告訴加拿大廣播公司記者說,他的17萬加元買房首付來自他自己多年來的存款;有這麼多存款是因為他一直過著節儉的生活。

加拿大廣播公司對西恩.庫伯僅用38個月的時間就擺脫房奴負擔的報導引起了一些國際媒體的關注。澳大利亞知名的早晨時事節目在採訪西恩.庫伯時,主持人David Koch讚揚西恩.庫伯說,「干的不錯夥計,祝賀!你真能鼓舞人心」。

欠債是誰之過?

但美國Slate雜誌卻從另外的角度報導了西恩.庫伯迅速還清房貸的消息。Slate雜誌載文說,西恩.庫伯的行為等於是在告訴任何有債務問題的人,欠債是他們自己的錯、怨不著別人;而實際上許多人負債是因為生活所迫。

加拿大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加拿大人現在真正是債台高築,平均每一加元可支配收入就有1.64加元的債務。

專家們指出,加拿大人過高的負債率與近年來房價迅速攀升有很大的關係,加拿大大城市的房價已經高到普通打工者幾乎買不起房子的程度。

此外,雖然確實有人是貪圖享受而債台高築,但也有太多的人是因為運氣不好、健康問題、失業、離婚後作為單親家長撫養孩子等原因而不得不欠債;而且長期的低利率也讓加拿大人向銀行大筆借債變得容易。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溫哥華找房網)

英國僑領單聲博士娓娓道來其倫敦房產投資傳奇故事……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我的一個忘年交的朋友, 英國統一促進會的會長單聲博士。我想把他在英國的傳奇一般的房產投資故事和大家來分享。

在位於倫敦北部高檔社區的家中,年逾八旬的單聲博士氣宇軒昂,風度翩翩,依舊透出年輕時英俊倜儻的魅力,開懷談笑。

在暢談了他早年在西班牙南部海濱城市購買的地皮在30年中漲了1000至5000倍的近乎傳奇的往事之後,單聲博士帶著我們步出他的書房,讓我領略他那棟紅磚密砌、半圓拱頂和煙囪高聳別墅的獨特優雅。

在1967年回到倫敦定居後,單聲果斷地在英國購房置業,自住之外還有投資物業。其中,單聲自住的別墅本身和購買過程,同樣傳奇。

還是讓我們聽單老細細回顧。

倫敦的房子:過去漲,將來還會一直

這些年來,英國的房地產一直不錯,比西班牙厲害。英國房地產尤其是倫敦的房產,一直漲一直漲,過去漲,將來還會一直漲。

無論大的市場如何波動,房價整體都在漲。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剛來這裡不久,在Golders Green用3000英鎊買了一棟房,後來房子從3000鎊漲到7000鎊,12000鎊,在後來漲到10萬鎊,20萬鎊,現在那棟房子的價格要超過200萬英鎊。這也就四十多年的功夫,從3000鎊到200多萬鎊。

我現在住的這棟房子,在1887年建造的時候,只有1200英鎊,還包括這麼大一片地。你看它現在值多少錢,市場上的價格要遠超過1000萬鎊。

我是1988年買的,當時的價格是70萬英鎊左右。20多年,漲了十幾倍。所以你看,英國的房子,大房大漲,小房小漲。所以買房子是對的。而且這個地方,房價漲的比稅漲得快。

因為倫敦是一個國際都市,對於有錢人是個天堂。而且,如果有錢人不在這裡掙錢,就不用付稅,這些好處非常難得。是避稅天堂——在英國避稅是合法的,逃稅才犯法。

英國這個地方,我在1954年剛來UCL讀書的時候,非常不喜歡這裡。記得那個時候找房子找不到,在報紙上看到有一個房子,價錢很便宜,於是我就想去看看。跑到門口一看,外面掛著一個牌子寫著:“Whites Only”,只租給白人。那時候英國人非常有偏見歧視,非常高傲。

如今,沒有這些問題了。中國強大了以後,這種歧視就沒有了。如今,這裡無論從人權還是物權,都很好。如今年紀大了,覺得這個地方很好。醫療、交通完全免費。

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說,如果孩子來這裡讀書,如果買一個房子,不但能夠免掉付給房東租錢,將來自己不用了,還可以租給其他人賺錢,或者賣掉賺錢。所以,你看離學校近的的地方,房子一個比一個好。

我住的這個房子很傳

1967年回到倫敦後,剛開始不住這裡。

1982年有一天,我開車子路過這裡,看到有這麼一個房子,很奇怪,房頂是圓的,很像音樂廳。

那時候,我們很多好朋友很喜歡唱京戲。我在車子上就想,這個房子的圓頂大廳,如果在裡面唱京戲,效果一定很好。後來又路過幾次,每次都跟我太太講這個事。她就跟我說,你既然這麼喜歡這個房子,為什麼不寫封信給這個房東,你說你很想買這個房子。

於是,我沒多久就給房東寫了這個信。用我太太的話講,就是一張郵票的事情。

可是,信發出來很久,一直沒有回音。慢慢的,我就把這個事情忘掉了。

很久之後,大概3年多後的一個早晨,八點來鐘,我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一個英國老先生的聲音,跟我說他是約翰•薩維爾(John Savile),我說我不認識你。他說,你不是給我寫過信,說很想買我房子的嗎?

他說,我現在想賣這個房子了,如果你還是想買,明早9點來家門口找我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開車來到這房子門口,8點半按門鈴沒有人開門;8點45分,還沒人。一直到9點整,一分不差,老先生給我開門了。

這個老先生就對我講,他說你喜歡音樂,我也喜歡音樂。我沒說錯,他真喜歡音樂,他說我現在年紀大了,我房子真的要賣了,我就賣給你。

我當時還納悶地問,這個房子不留給你的兒子嗎?那個老約翰說,我兒子太壞了,我與他斷絕了父子關系,這個房子不會留給他。賣掉房子的錢,我會全部捐掉。

後來我才知道,他兒子那就是BBC原來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就是前些年被指控性侵未成年人的那個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

我當時說好,你要多少錢?他開的價錢比市價一半都不到,低。我說好,我買。我說你講這些話算數嗎?他說算數。我就付了他500英鎊作為定洋。

過了幾天,他再次打電話給我。他說我出的價太低了,你能多加我五萬英鎊我就賣給你。我說行。

這樣就買成了。

只為給娃一個後院 昆士蘭夫婦380萬澳元買鄰房為推倒

澳洲昆士蘭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一對夫婦花380萬澳元買下一棟水岸房產,只為將房子推倒給他們的孩子創造一個可以玩耍的後院。

據《信使郵報》報道,Nicole和Glenn Sterling夫婦居住在奴薩(Noosa)的Weyba Creek之上,他們推倒了花數百萬買下的鄰居房子,目的是延伸他們的草坪。

這對夫婦有4個孩子,他們說孩子們需要奔跑的空間,需要有玩跳床和小木屋的空間。

“這確實有點瘋狂,打造這樣一個後院看起來非常任性,但這其實非常美好。”Nicole說。“在我們擁有這個空間之前,孩子們只能在房子裡踢足球,而我們非常喜歡玩橄欖球。他們需要可以奔跑的空間,所以我們設置了蹦床和小木屋,等他們長大以後再算。”

這對夫婦現在所住的房子也是在推倒原來的房子後,花550萬澳元打造的。他們的房子有6個臥室、1個可以停放4輛車的車庫和1個泳池,但沒有後院。

昆士蘭陽光海岸花380萬澳元買下海濱房產推倒給孩子創造後院

查看昆士蘭精品房源

Glenn是1名醫生,在布裡斯班經營著Life Fertility IVF診所,他說他們沒准備好搬去大房子,所以先把隔壁的房子買了。

雖然隔壁的地塊現在是孩子們的天地,但這對夫婦已經有了重建的長期計劃。這2棟房子是並排的,位於奴薩的標志性人造島之上,通往奴薩的主干道Hastings St只需幾分鐘。

(據澳洲新快網)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澳大利亞,了解澳大利亞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悉尼“房哥”30歲坐擁170套房 年收225萬房租!

悉尼男子伯奇擁有超過170套房產,一年的租金淨收入就高達50萬

澳洲偉大的房地產繁榮成就了不少富豪,但悉尼男子伯奇(Nathan Birch)的追房夢始於更早之前。

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30歲的伯奇是來自西悉尼的房地產企業家,他擁有超過170套房產,一年的租金淨收入就高達50萬澳元(約合225萬人民幣)。

小時候伯奇看見哥哥們買房就發現自己痴迷房地產投資。“當時我13歲,我很興奮。”他說。

他一直研究房地產,到18歲那年他買了第一套房。“我將它視為改變生活方式的一種途徑。”

伯奇藍領出身,他的目標是在30歲前退休。他18歲那年花24.8萬在西悉尼買到第一套房後,他努力不懈,一直買到第10套。

“到了24歲,我已經可以不打工。我一年的固定額外收入都有3萬左右。”

他說他把房產投資當作公司來經營。後來,他果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Binvested。他說他將房產投資當成畢生事業,犧牲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假期和派對時間。

他24歲離職後發現自己很無聊,並想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熱情。“我開始在YouTube視頻中分享我的經驗… 我開始幫助其他人… 一切就從這裡開始,這完全是出於愛好。”

伯奇和商業伙伴Daniel Young合辦了Binvested,專門為買房的人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例如財務、法律和管理事務。伯奇說他身邊的人都有著和他一樣的熱情。“我們的核心業務是幫助投資者獲取正確的信息。我們提供資源幫助他們建起自己的房產投資組合。”

他的辦公室最初只是一個沒有窗戶的10平米小房間,員工只有4個人。“現在,我們搬進了600平方米的辦公室,有大約50個員工。”

至於是否擔心負扣稅機制被廢除這個問題,伯奇說:“我覺得如果廢掉負扣稅,租金肯定會上升,投資者會推高租金。我覺得如果廢除的話,對我是有好處的。但我很懷疑這種事會不會發生,因為到時政府要對公共住房提供更多支持。”

伯奇給出的澳洲房產投資貼士:

  1. 明確知道自己“為啥要買房”,設定目標,朝著目標慢慢積累房產;
  2. 不要意氣用事,一切都是數據,投資房產不要帶情緒;
  3. 目標明確,清楚你的人生需要什麼,事業需要什麼,什麼房子適合你的投資計劃;
  4. 積累房產時切記三大關鍵:低於市場價值買入;房子要有升值空間;應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據澳洲新快網)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澳大利亞,了解澳大利亞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加拿大降息匯率走低樓市火爆 政府或出重招規範市場

兩年前,Kate Zhang在多倫多租了一套公寓,由於當地房價太貴,做大學教師的Kate打算一直租房。

加拿大降息匯率走低樓市火爆 收入檔造假加或將規範市場

然而,20天前,房東通知她,房子已經賣給新主人,讓她尋找新的住所。

“快一個月,我為了房子的事情可以說是精疲力盡,馬上到8月中旬了,我必須搬出之前的房子,但我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新住所。目前,只能先寄宿在好朋友家中,再去慢慢找房子。”8月10日,Kate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無奈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Kate在找房途中發現,她認識的一些經紀人手頭的房子都不再出租,而是直接有了買主。“似乎近幾個月,有不少買家來加拿大購房。”

在Kate的描述中,如今的加拿大樓市已經火爆到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步。

“不僅是高房價,更誇張的是,如果你想買房或者租房,必須提前幾個月預約。”多倫多房地產經紀人Bryan Clayderman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加拿大樓市正進入到新一輪購買潮中。

對此,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韓長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等地房價上漲主要受匯率、利率、市場供需等因素影響。“一是第一代移民、新移民、留學生等購房需求大;二是房地產投資的保值增值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推動了當地房價上漲;另外,銀行等信貸機構提供較低的信貸利率,更是刺激大量投資者貸款炒房”。

根據加拿大地產公司RE/Max Hallmark Realty Ltd最新公佈的數據,僅在今年前6個月,多倫多和約克區大部分的社區(或市鎮)的獨立屋均價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而在最火熱的社區裏,售價半年內就飆漲了25.4%之多。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樣的漲幅頗具誘惑力。

只是,加拿大樓市的火爆給當地居民帶來的是不少的煩惱。

近日,加拿大五大商業銀行之一的多倫多道明銀行發佈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多倫多地區房價的飆升,許多家庭只能選擇租房;而對租房需求的上升會導致租房市場的緊張,出現租房難的問題。

加拿大皇家銀行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隨著房價的飆升,大溫哥華和大多倫多地區居民購房負擔能力惡化的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加拿大降息匯率走低現搶房潮

加拿大央行調降利率,加元匯率應聲向下。各路富豪紛紛赴加掃貨,“我們缺房源,不缺買家”

近期,加拿大樓市如火如荼,地產經紀、買家爭相競價。尤其在溫哥華,買房不僅僅是價格上的較量,更是一場心理上的對決。

根據溫哥華地產局公佈的資料,6月,獨立屋基準價格已經升至112.4萬加元。火熱的市場不僅讓房價升高,房源也越來越少,不加價搶房很難買到心儀的房子,遇上好的房子,十幾組人爭搶是常有的事,這讓買家和地產經紀都很頭疼。

剛結婚的James Twain就是搶房大軍中的一員,今年秋季,他將要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為了有個正規的嬰兒房,一個月前他掛牌賣掉之前的一居室,準備在溫哥華購買一套兩居室的公寓。

讓James沒有想到的是,他不僅要在經紀人那裏排隊,在有房源提供時,還要出比之前更高的價格,才能“打敗”那些和自己看中同一套房子的競爭者。

James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享了他的買房過程:他先是在家等待了快一周,經紀人才告訴他有合適的公寓空出。一開始,那套公寓掛牌價格為35萬加元,但是由於有8個競爭者,他考慮了一下,先加價1萬加元,沒想到有競爭者直接加價5萬加元,讓他嚇了一跳。

“因為我覺得那套公寓很合適很想買下,地產經紀和我關係不錯。他告訴我,如果打價格戰,對於我現在的經濟情況非常不利。正好他和房主認識,我們一起吃了幾頓飯,抱著真誠的態度去瞭解那套房子,用讚美房子裝修之類的話題來給房主留下好印象。最後我花了39.5萬加元拍下這套公寓,比原先的價格高了4.5萬加元。”

已經住進新房的James告訴記者,他算是打著友情牌買下了那套公寓。一般情況下,如果競爭者太多的話,房價上升10萬加元都有可能。“現在在溫哥華買房,可謂是拼價格還得拼關係,幸好我運氣不錯,加上之前的一居室(公寓)賣了23萬加元,否則我根本無法負擔這套新公寓”。

身為房地產經紀人,Bryan這兩個月來也一直忙著幫客戶搶房。“有的時候,競爭者太多,哪怕客戶有經濟實力,我們也得帶著客戶看十幾套房子才能搶到”。

據介紹,尤其在加拿大的獨立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處於歷史低位的貸款利率和加元匯率,讓買家蜂擁而至。Bryan這樣的經紀人從夏天開始到現在,沒有閑下來的時候。“我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給我的小女兒晚安吻了。”Bryan無奈地稱。

對於造成當地樓市如此火爆的局面,有分析指出,加元走低是原因之一。

加元走低讓不少中國富豪前來搶樓。地產經紀黎恒表示,中國股市雖然已經走回正軌,但許多人經歷之前的股災,皆認為將錢放在股市“太過刺激”,會有意願將錢轉移至海外投資永久產權。而加元對人民幣匯率走低,刺激更多中國熱錢流入。

地產經紀蘇嫻雅透露,“溫哥華西區600萬加元以上的豪宅,每一宗交易都能比開價至少高出50萬加元,我們現在缺的是房源,不是買家。”

蘇嫻雅指出,在加元走低的影響下,美國華裔富豪也看到溫哥華的投資潛力,紛紛拿錢北上尋找機會。

加拿大房價飆升負擔加重

溫哥華樓市目前的紅火情況加上低利率,更加難以估算一套房產的真正價值,因此會造成屋主的焦慮及不安。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購買‘潮’了,這是一場海嘯。”對於目前加拿大的樓市,Kate對記者戲言。

然而,在這場樓市和房價的“海嘯”中,加拿大居民顯然不那麼愉快。

據加拿大皇家銀行發佈的加拿大購房負擔能力的研究報告,溫哥華和多倫多居民的購房負擔能力在今年第一季度繼續惡化,一個普通兩層獨立房的均價在溫哥華是92.9萬加元,需要中等收入家庭拿出86.9%的收入來支付房貸、房地產稅等費用。在多倫多,一個普通兩層獨立房的均價為75.98萬加元,需要中等收入家庭拿出67%的收入來支付房貸、房地產稅等費用。皇家銀行上述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大溫哥華和大多倫多地區居民購房負擔能力惡化的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很多加拿大的老人們都記得,在二戰後的50年裏,加拿大工薪階層付首期,然後向銀行借房貸買房並非難事,每年拿出1/3的家庭收入供房,當一二十年的房奴,房貸也就還清了;在加拿大大城市和小城市買房的區別也就是用同樣的錢在小城市可以買大房子,而在大城市只能買小房子而已。

但從過去十幾年開始,加拿大的房價普遍上升,如果說其他城市的房價上升幅度還沒有超出加拿大工薪階層的承受範圍,太平洋沿岸城市溫哥華和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的房價已經快速攀升到他們可望不可及的程度。在這兩個城市,連個不大的平房都要賣上百萬加元。

“我父親和爺爺那個年代,工作、結婚,攢錢準備付首付買房是很正常的順序,但是到了我這一代,購買自己的住房幾乎成為奢望。”Shania Morissette在多倫多的大學畢業後,居住在一棟一居室的公寓中,光是一個月的租金就需要1800加元,對於她目前的薪酬來說,負擔很重。

房價居高不下,住宅租金也水漲船高,這不僅令本地租客感到難以負擔,更令留學生慨歎租金貴得超乎想像。隨著大批學生秋季返回校園,租金可能還會再度升高。

加拿大卑詩大學(UBC)醫學院的一位留學生指出,溫哥華部分地區租金已高出多倫多,而且符合條件的房源也有限。還有留學生原以為校外租房便宜,其後發現並非如此,最後無奈選擇遷入校內宿舍。

韓長吉認為,樓市“海嘯”現象,對於加拿大市場並不是一件好事。“房價飆升會導致房地產泡沫危機明顯化,一旦泡沫破滅將會影響加拿大金融市場發展;另一方面,房價上漲速度超過民眾工資增長速度,普通民眾無法承受高額房價,逐步造成大量房屋空置,引發民眾不滿。”

收入檔造假加拿大或將規範市場

收入檔造假在加拿大華人經紀中早已不是新聞了。與貸款仲介息息相關的地產仲介對其中的貓膩也心知肚明

過分火熱的投資讓當地居民生活負擔加重的同時,也為當地樓市帶來了一些不穩定因素。

由於高收入才能貸到更多款,同時享受更多優惠。對於很多想買房或投資的人而言,收入證明無疑是很重要的。所以很多人為此鑽了空子,從一些管道去做假的收入證明。

近日,為了規範市場,加拿大最大的按揭服務公司之一Home Capital與45名涉嫌收入資料造假的貸款經紀解除合約。

記者瞭解到,由於最近幾年加拿大大城市房價飛漲,購買者對於銀行貸款的需求漸趨強烈。但是,在加拿大銀行審批貸款對申請者的收入等有嚴格要求,不夠資格的人,無法獲取相應的貸款。這讓一些購買者看著好利率卻拿不到貸款,感到萬分著急。

於是,有些購買者在貸款經紀的指導下,找到公司老闆開具了高收入的證明,每個月因為多出來的收入需要向政府繳納的稅則會由雇主從他們的收入中直接扣除。就這樣從加拿大當地銀行拿到了高額貸款。

“違規事件的嚴肅處理,可以讓多倫多的信貸市場更加乾淨。”Bryan警告,無論是什麼國家的投資者,都千萬不要冒險去做這樣的事情,因為被發現後,客戶的房產可能會被政府沒收,情節嚴重甚至可能會被遣送回國,反而得不償失。

在韓長吉看來,多倫多嚴查收入證明、大規模解除購房貸款經紀合約有利於規範信貸市場、促進房產價格穩定。

“某些程度上,這些舉措將會對火爆的樓市有一定抑制作用。”韓長吉認為,若要控制火爆的樓市,關鍵還是需要政府的政策調整,同時嚴加監管信貸企業,遏制投機行為來控制房地產目前形勢。

除了需要遵循當地法規,韓長吉還指出,由於目前加拿大房地產市場火熱,住房過度建設,未來可能因為供過於求導致房價下跌,影響投資收益,投資者要做好承擔這樣風險的準備。

“而且,加拿大政府政策的調動對房地產價格影響較大,投資存在較大風險。目前加拿大房地產增值空間較小,投資價值相對較小,建議投資者根據個人投資偏好理性投資。”韓長吉指出。

對於目前加拿大樓市的“搶購潮”,Bryan建議投資者一定要保持冷靜。“雖然‘搶房’的機會稍縱即逝,但每個買家的情況也不相同,最好還是從自身需求出發。不要因為跟風而盲目投資。”Bryan稱。

(據加房網)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