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 今年第三宗交易:私有化中檔公寓3.34億元集體售出

私有化中等入息公寓Raintree Gardens,在短短一個多月找到買家,每名屋主平均可獲約190萬元

據知,這次招標吸引七方人馬踊躍競標,在集體出售市場低迷的環境中相當罕見。

華業集團(UOL)和聯合工業(UIC)以3億3420萬元總價,標得集體出售的私有化中等入息公寓Raintree Gardens,每名屋主平均可獲約190萬元。

這是今年第三個成功集體出售的私宅項目,三個交易總值超過10億元。

分析師:政府私宅地段供應減少

分析師指出,這顯示政府私宅地段供應減少,促使一些發展商轉向集體出售市場。

建於1980年代末的Raintree Gardens在2014年私有化,坐落於第13郵區波東巴西,毗鄰波東巴西地鐵站,一旁是加冷河。公寓占地約20萬1405平方英尺,共有175個單位。

公寓擁有99年地契,目前還剩70多年,超過八成屋主同意讓公寓集體出售。上月,公寓首次推出市場,最低保留價為3億1500萬元,招標於前天截止。

據知,這次招標吸引七方人馬踊躍競標,在集體出售市場低迷的環境中相當罕見。其他參與競標的知名發展商包括長春產業(Allgreen Properties)、城市發展(CDL)與豐隆控股組成的財團及MCL地產等。

華業集團子公司和聯合工業子公司成立的合資企業的最高出價,比最低保留價高近2000萬元。

兩家集團說,交易將由銀行貸款和內部資源資助。交易仍須向分層地契局或高庭取得銷售令,才能夠順利完成。

若包括更新地契至99年,以及重新發展時增加容積率(plot ratio,建築面積對地段面積比值)至2.8的費用,這次最高出價,折合約容積率每平方英尺797元。

世邦魏理仕(CBRE)新加坡與東南亞研究部主管沈振倫認為,價格不算太高,因為項目地段優越,發展潛質理想。

公寓的獨家銷售代理仲量聯行(JLL)投資部董事黃偉慶說:“招標結果反映地段的優點,包括直接面向加冷河。”

據仲量聯行此前估算,地段可重新發展成一個擁有600個至748個單位的項目,盈虧平衡的發展成本是容積率每平方英尺1250元;新項目推出時,尺價可能是1450元。

近期,集體出售市場開始有起色。另一個私有化中等入息公寓順福雅苑(Shunfu Ville)在5月以6億3800萬元售給青建地產。8月,巴西班讓路永久地契項目港景花園(Harbour View Gardens)以3325萬元,集體售出給樂斯太平洋控股(Roxy-Pacific Holdings)。

萊坊(Knightfrank)咨詢與研究部主管陳姳潓認為,目前不算復蘇。2010年至2013年,集體出售市場的年均交易額是18.75億元。她認為,集體出售市場或明年才有實質起色。

據知,市場上目前正在等待買家的項目還有幾個,包括今年6月再次推出的惹蘭勿剎大廈(Jalan Besar Plaza),最低價為3億8000萬元。肯特崗公園附近的諾曼頓園(Normanton Park)去年底也推出市場招標,保留價約8億4000萬元。

(據聯合早報)

新加坡 | 兩新私宅項目推出 將激起潛在買家興趣

最近推出的兩個新加坡私宅項目又激起了潛在買家的興趣,由於今年接下來推出的新項目預料不多,受訪分析師認為這兩個項目有望取得銷售佳績。

位於實龍崗羅弄榴梿的私人共管公寓森濤苑(Forest Woods)10月8日將正式推出。項目共有519個單位,發展商城市發展(CDL)說,截至上星期天已收到代表買家購買意向的500多張支票。

位於淡濱尼的另一個私人共管公寓The Alps Residences則在上星期天推出。盡管本地樓市目前相對淡靜,該項目在短短三天內已售出約45%的單位。

根據發展商中冶置業(MCC Land)的數據,截至10月4日,626個單位中已售出280多個單位。

實龍崗私人共管公寓森濤苑10月8日將正式推出,項目共有519個單位,平均價約為每平方英尺1400元。

欣樂國際執行董事麥俊榮受訪時說,這兩個項目並不靠近彼此,一個在實龍崗,一個在淡濱尼,各自吸引不同地區的買家,因此雖然同時間推出,但不太會互相競爭。

他說,城市發展的品牌家喻戶曉,多少對銷售有幫助。“城市發展相當會制造興趣,加上買家認為它的品牌可靠,對它有信心。”

智信研究與咨詢總監王伽勝預計,森濤苑截至年底可賣出五六成的單位,The Alps Residences則可賣出六七成。

森濤苑的平均價約為每平方英尺1400元,比周邊項目的價格高。根據市區重建局的數據,隔鄰的舊項目Cherryhill的平均尺價約為1000元,附近未竣工的Jade Residences則約1100元。

The Alps Residences的平均尺價約1050元,比周邊項目的價格略低。鄰近的The Santorini也是中冶置業的項目,平均尺價約為1090元。星獅地產、遠東機構與積水住宅(Sekisui House)聯合的Q Bay Residences平均尺價則約為1070元。

受訪分析師說,由於政府的私宅地段供應減少,做好准備可推出的新項目其實不多,其他發展商估計會觀察上述兩個項目的表現後才決定推出新項目的日期。

今年上半年,政府售地計劃推出的正選地段私宅供應量比去年下半年少將近三成,加上備售名單上的地段,今年上半年的私宅供應量創下10年最低。

王伽勝說,雖然今年下半年的土地供應增加,但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間,供應量都受到壓抑,可推出的項目自然不多。

麥俊榮說:“因為接下來的項目不多,發展商也不急著推出項目,以免跟現在推出的項目撞期。”

他指出,11月學校假期開始,12月向來是淡季,因此發展商明年才推出項目的可能性較高。

根據他的統計,接下來可能推出的項目包括新加坡置地與華業集團標下的金文泰1道地段的The Clement Canopy,以及星獅地產、積水住宅與強楓控股標下的實乞納路地段的項目。這兩幅地段分別在去年底與今年初招標截止的地段。

另外,女皇鎮項目“女皇碧苑”(Queens Peak)的示範單位預計本月下旬也將公開讓貴賓顧客參觀。

(據聯合早報)

泰國 | 國人為什麼爭相湧入泰國炒房?

在中國浙江一所大學任教的劉先生,近日赴泰國旅行1個多月,他沒有去熱門景點觀光,而是四處看房子,“我來考察房產,去的都是泰國二線城市。”劉男說,他賣掉自己在杭州用來投資的房子,股票也出清離場,還把人民幣存款全部換成美元,他表示:“中國資產泡沫化太嚇人了,我准備在泰國買房養老。”

中國人到海外購置房地產,從過去的歐美、紐澳,如今轉進東南亞。美國之音(VOA)報導,2013年以來,泰國出現越來越多像劉男這樣的“購房客”,目的從商業投資,到現在為了養老、度假,究其根本原因,大多是擔心中國經濟泡沫化。

清邁是中國人最喜愛置產的泰國城市之一

報導引述分析中國人海外置產行為的居外網(Juwai.com)資料顯示,去年中國人在泰國置產,比2014年大幅成長近1.8倍,平均每人購房金額為61萬美元。至於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等5大熱門置產國家,也成長37%。

居外網CEO潘卓禮(Charles Pittar)表示:“過去5年,人民幣兌換泰銖的彙率上揚19%,使泰國房地產在中國人眼中更具吸引力。”他透露,中國人最喜愛置產的泰國城市,分別是芭達雅、蘇梅島、普吉島、清邁和曼谷

報導指出,相較於歐美,泰國距離中國近、氣候溫暖,且觀光資源完善,深具吸引力。此外,泰國有誘人美食、與中國相近的文化,泰國人溫和有禮,而中泰兩國關系友好,都是原因。

不過,根據泰國法律規定,外國人不能擁有泰國的土地所有權,但可以合法持有永久產權的公寓,而高級公寓,正是外國投資客置產的主要目標之一。例如芭達雅、清邁,房價換算每坪約15.5萬台幣,比許多中國城市都便宜,且交屋時附有裝潢,十分劃算。此外,泰國稅負低廉,買屋稅負約為房價的1.5%,且沒有房產稅。

劉男說,其實他不熱衷在泰國熱門旅游城市置產,他認為許多二線城市,例如清萊、芳縣,不僅房價便宜,便利與服務也不輸大城市,還擁有大城市缺乏的純樸風味,並能遠離觀光客。他認為,中國過度發行貨幣,導致人民幣實際貶值,政府為防彙率波動太大、資金外流,只能讓避險資金轉進房市、放任房價狂漲。劉男感嘆,泰國物價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比國內好太多了”,他已看中幾處房地產,年底前,或許就能成為泰國的有房一族了。

(據蘋果日報)

新加坡 | 首達雙位數 第三季新加坡私宅價格創七年最大單季跌幅

經濟前景不明朗和價格指數計算方式的調整,使到之前被認為周期差不多已觸底的私宅市場,在第三季的價格跌勢反而加快,創七年多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新加坡私宅價格跌勢在第三季加快

自房價在2013年第三季達到頂峰以來,全國私宅價格已12個季度連跌,累計下跌10.8%,首次達到雙位數。

市區重建局昨天公布的最新房價數據顯示,第三季私宅價格指數環比下滑1.5%至137.9點。這是涵蓋新私宅和轉售市場的私宅價格指數自2009年第二季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

世邦魏理仕(CBRE)新加坡與東南亞研究部主管沈振倫認為,屋價調整觸及雙位數或促使政府重新探討為房地產降溫措施松綁。

ERA產業主要執行員林東榮指出,我國經濟展望在第三季惡化,包括失業率和裁員人數上升,以及全年經濟增長預測收窄等,都影響了樓市買氣。

計算方式調整使指數出現大跌

但他強調,私宅交易量仍穩定。從7月至9月25日,共計4061個單位售出;過去三個月的最終交易量,預計可超過去年同季的4159個單位。

欣樂國際(SLP)執行董事麥俊榮指出,市建局這次調整計算方式,把已竣工項目的回扣和折扣等促銷優惠納入價格指數的考量,才使指數出現一次性的較大跌幅。

所有領域私宅的房價均在第三季跌得更快,一般只供本地人購買、且總售價較高的有地住宅跌勢最猛。

有地私宅價格環比下滑2.2%,跌幅大於第二季的1.5%,房價累計下滑14.4%。麥俊榮認為,這與有地住宅新需求減少和入住率下滑有關。

非有地私宅方面,代表大眾化市場的中央區以外(OCR)私宅價格,在第三季下滑1.2%,跌幅大於第二季的0.5%。

房價在今年上半年未曾下滑的高檔核心中央區(CCR)和中檔其他中央區(RCR)私宅,也在第三季雙雙跌價。前者跌1.8%,扭轉此前持續兩個季度的0.3%增幅;後者跌1.3%,也扭轉第二季的0.2%增幅。

從2013年各自的房價頂峰算起,大眾、高檔和中檔私宅價格分別累計下跌9.5%、10%和10.8%。

仲量聯行(JLL)研究與咨詢部新加坡董事王德輝說,第三季缺少新推出的中檔私宅項目、大眾私宅新項目的銷售放緩,導致這兩類私宅價格被拉低。

譬如,在烏節路一帶,第二季賣出39個單位的禧悅閣(Cairnhill Nine),第三季僅賣出五個;第二季賣出117個單位的Twin Peaks,第三季賣出54個。

展望今年最後一個季度,林東榮指出,私宅價格首三個季度累計跌2.6%,他預計全年跌3%至3.5%。

高緯環球研究主管李敏雯則提醒,那些自2011年買房、為避免償還賣方印花稅(SSD)挨過四年持守期的屋主,如今可開始轉售房子。這意味今年的轉售樓市可能更活躍,也會是逢低買房的好機會。

(據聯合早報)

新加坡 | 高檔私宅價格五年跌25%

分析師認為,新加坡高檔私宅市場大致已近谷底,投資者可借機尋找物有所值的項目。但他們也提醒,價格下來未必會呈“V”形狀迅速回彈,而是會像“U”形狀般,較長時間處在相同水平。

新加坡高檔私宅價格五年跌25%

新加坡主要高檔私宅項目自2011年高峰期以來,平均下跌25%,當中一些高檔私宅項目如濤源灣(Seascape)和翠珀灣(Turquoise)等,價格更跌了將近一半。

分析師認為,高檔私宅市場大致上已接近谷底,投資者可借機尋找物有所值的項目。

但他們也提醒,高檔私宅價格下來未必會呈“V”形狀迅速回彈,而是會像“U”形狀般,較長時間處在相同水平。

在降溫措施和房貸措施效應持續發揮下,新加坡私宅價格持續下滑。根據市區重建局昨天發布的第三季房地產數據,整體私宅價格指數連續12個季度下滑,其中高檔私宅價格自2013年第三季以來,累計跌幅達9.5%。

然而,根據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高檔私宅市場報告顯示,高檔私宅價格跌幅實際上更大。

該報告追蹤近40個主要高檔私宅項目價格走勢顯示,這些私宅價格自2011年高峰期以來,尺價平均下跌了25%。

跌幅最大的項目是升濤灣的濤源灣,尺價從2733元跌至1403元,跌幅高達49%;跌幅最小的項目是那森園軒(Nassim Park Residences),自高峰期僅跌了4%,最新交易尺價報3544元。

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研究部主管張敏璋對高檔私宅跌幅之大並不感意外,甚至認為這更准確反映當前市場情況。

他解釋說,市區重建局的數據是整個私宅項目價格並加以平均化和中位數化,基於這種平均化結果,它並不一定能准確反映市場情況。

“比如很多高檔私宅價格已大跌,只有一兩個項目價格上揚,但在平均化後所呈現的數據可能是——高檔私宅跌幅並不大。”

市建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高檔私宅價格指數為127.1點,比2011年的138.5點跌了約8.2%。

不過,張敏璋指出,位於“愛雍·烏節”(ION Orchard)的高檔私宅項目“卓錦豪庭”(The Orchard Residences),剛有一個單位以1470萬元成交,尺價相當於3244元,是今年以來私宅最高成交尺價。

他說:“如果你跟五年前像The Marq on Paterson Hill創下的5921元尺價紀錄相比,現在的最高尺價明顯是差了很多,這多少反映了高檔私宅跌得有多重。”

另一方面,世邦魏理仕(CBRE)新加坡與東南亞研究部主管沈振倫表示,雖然高檔私宅價格自高峰期跌了超過兩成,但今年上半年高檔私宅市場有些起色,不僅價格指數連續兩個季度上揚共0.6%,而且交易量也上揚,共賣出1351個單位,比去年同期增加35%。

他認為,這跟一些發展商推出的創意行銷方式有關,包括給予買家10%至15%的優惠折扣,以及讓買家“先租後買”、“先住後買”的延遲付款計劃。

沈振倫說:“高檔私宅交易量上揚,對市場來說是利好消息。在這些創意行銷方式下,如今高檔私宅價格更具競爭性,並能起著墊腳石作用,讓一些買家更容易升級到高檔私宅市場。”

談到高檔私宅價格走勢,沈振倫表示,它的價格大致上已接近谷底,有意購買高檔私宅的買家,可考慮這時進場購房。

他也強調,高檔私宅價格下來應會如“U”形狀般大致上持平,不會如“V”形狀般強力回彈。

萊坊(Knight Frank)咨詢與研究部主管陳姳潓則持不同看法,表示高檔私宅價格可能會因發展商推出更多促銷優惠而進一步走低。

她指出,今年上半年高檔私宅市場相對強勁的表現,主要來自外國買家,但這些買家的投資興趣能否持續,是一個大問號。

(據聯合早報)

新加坡 | 第二季新加坡高檔私宅市場交易額創三年新高

新加坡高檔私宅市場交易額在第二季環比增加三成以上,創下三年來新高。此外,外國買家購買私宅數量也增加近三成,為兩年來新高。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認為,上述交易跡像顯示新加坡高檔私宅市場已見底,而隨著發展商推出更多創新銷售方式,高檔私宅交易量料會進一步增加。

根據摩根大通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第二季的高檔私宅交易額為24億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3%,相較之前一季則是高出34%。這也是高檔私宅交易額三年來的新高。

同樣的,高檔私宅交易量也增加,今年第二季共有767個高檔私宅單位轉手,為兩年半來的新高。與去年同期比,第二季高檔私宅交易量增加22%,相較之前一季則是增加31%。

外國買家購買新加坡私宅數量增加近三成,為兩年來新高

外國買家的購買興趣似乎再度重燃,在第二季購買了302個私宅單位,為兩年來新高,比之前一季增加27%。當中,外國買家又傾向於高檔私宅,共買了116個高檔私宅單位,占外國買家私宅交易量四成左右。

外國買家購買的高檔私宅數量在第一季環比增長92%,第二季環比增長14%。

摩根大通分析師李開安指出,與2011年第四季高峰期相比,高檔私宅價格已下跌25%。盡管跌勢仍持續,跌幅已明顯放緩。像過去兩個季度的高檔私宅價格減幅少於1%,與之前1%至3%減幅相比,減幅有所縮小。

他說:“鑒於高檔私宅交易量顯著增加、外國買家重回市場、私宅價格下跌速度緩慢,以及比全球其他高檔私宅項目便宜,我們相信本地高檔私宅市場已逐漸觸底。”

李開安表示,目前未售出高檔私宅單位處於歷年來新低,僅5600多個單位,相信這將進一步鞏固高檔私宅需求。此外,有越來越多發展商通過價格折扣和創意行銷方式來提高銷售成績,以及一些傳統上為新加坡最大外國買家群的印度尼西亞人,可能會為了避免印尼當局追稅,而選擇到新加坡購買私宅,預料這些因素都會推動新加坡私宅交易量升高。

(據聯合早報)

加拿大 | 多倫多美辣媽買不起房,租房也被趕 只好搬去周邊

眼下多倫多房子仍然十分火熱,帶動租房市場也跟著搶手起來,還有許多房東更願意在Airbnb上把房子用來做短租。一些居民表示他們現在連在這裡租房子都有困難,只好選擇搬走。

多倫多一位地產經紀Alexandra表示,現在租房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租房時搶offer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

Cote表示,現在在多倫多市中心,一套一居室的公寓每個月租金大約為1789元。例如她最近代理的一套位於Lake Shore Boulevard與Bathurst Street附近只有450平方呎的單身公寓,48個小時內有20個人來看房,有四個人下了offer。而去年同一時間,她同樣代理出租這套公寓時,兩週才20個人來看,最後只有一人出offer。

一位居民Lori Johnston表示,租房的時候根本沒有太多選擇,現在很難找到一個自己能負擔得起又合適的房子了。她說,自己在Parkdale附近租了一套公寓,租了有5年時間。前陣子房東說要收回房子,因為她打算自用。

可誰知,後來房東又給她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告訴她自己打算把這房子用來在Airbnb上短租,還附上了租房廣告,問她是否願意幫忙推薦。最後她只能考慮搬出多倫多,到一個更能負擔得起的地方住。

另一位居民Andrea Bradley在多倫多住了10年後,面對如今的樓市情況,不得不選擇搬離這座她喜愛的城市。她說,自己現在非常失望和沮喪。原先她和丈夫在多倫多租了一套兩居室的公寓,現在也只能選擇到周邊城市Oakville,以同樣的價格租一套鎮屋。

 

Bradley表示,這是現在對他們一家四口來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因為面對高昂的租金,如果要把房子租在遠離地鐵線的地方,那麼和他們搬到周邊城市沒有什麼分別。

Jonston和Bradley都表示,現在多倫多的房價讓人越來越難以負擔,多倫多那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正在流失。

相關資訊:加中籤定協議 加不受理公民將被快速驅逐出境

(據加拿大家園)

new-qrcode_簡

 

加拿大 | 2017、2018年市場預測 溫哥華房市仍會上漲

中央第一信貸聯會(Central 1 Credit Union)發佈最新預測報告,指雖然擔心海外買家物業轉移稅會冷卻大溫房市,但卑詩省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局面還會持續兩年。與此同時,低陸平原之外的地區也能因此受惠,卑詩賣家仍將居於有利地位。

2017年年初前大溫房屋銷售量回落10% 交易熱點離開大溫

今年卑詩全省在大溫市場的驅動下,房價中位數(median price)將上漲12%,達到480,000元;這一數據有望在2017年上漲4%;在2018年上漲3.4%。這與卑詩地產協會(BCREA)早前預計的2017年大溫房價的增幅約為5.8%,較為一致。

全省轉售交易(resale transaction)增幅將在今年達到15%,至108,000宗交易;該數據將在2017年反彈之前,將收縮2%左右。

今年4月以前,地產業勢頭強勁,但一直到2018年,專家預計市場步伐將逐步放緩。今年春天大溫地區的國內需求依然強勁,住房的不可負擔以及供應的不足將部分買家擠出市場。最近針對加拿大非公民、非居民實施的物業轉移稅也將繼續削弱2017年的銷售。

該機構資深經濟學家Bryan Yu表示,海外買家地產交易稅僅會在短期內影響大溫的銷售量,影響力度也非常有限,約下降10%左右。「這個稅只是給從春季以來高熱的地產市場帶來了一點冷卻作用。但房市走向主要取決於不斷下跌的利率,經濟的增長和人口的增加,這些基本量都不會改變。像今年春季那樣的突發性飆漲不可持續,緩慢的價格上升反而讓市場發展變得更加健康。」

根據Central 1 Credit Union的報告,新建房屋市場的供應是不太可能引發價格下滑的。長期來看,房價還將進一步上漲,除了利率、經濟的增長和人口增加的因素,溫哥華土地有限、棕地再開發(brownfield redevelopment)成本增加等因素也將促使房價高居不下。

棕地 brownfield

加拿大 ,「棕地」被廣泛認可的定義來自於2003年全國環境與經濟圓桌會議(The National Round Tabl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s 2003)。會議文件裡,「棕地」被定義為被遺棄的、閒置的或者未充分利用的商業或工業不動產,雖然這些不動產由於之前的利用含有或可能含有環境污染物,但這些房地產具有巨大的潛在開發價值。加拿大 | 2017、2018年市場預測 溫哥華房市仍會上漲總體來看,卑詩房屋交易的趨勢在2017年還將繼續上升,不過銷量則由大溫地區外的地區領跑,直到2018年,卑詩省的交易熱點才會逐漸轉回大溫地區。

溫哥華島及南方內陸城市將成新熱點

雖然新政預計會抑制大溫地區的房屋銷售,但本地丟失的交易量都會在卑詩其它地區——包括溫哥華島(Vancouver Island)以及歐肯納根地區(Thompson-Okanagan)找回平衡。加拿大 | 2017、2018年市場預測 溫哥華房市仍會上漲溫哥華島是卑詩省地產的新熱點,該地區的年銷售量在持續上漲,而且漲勢將一直延續到2018年。以維多利亞市為代表,溫哥華島的僱傭人數上升、移民遷入、旅遊業經濟增長、政府僱員增長;經濟較弱省份的人口、退休者、負擔不起溫哥華住房的人口遷入等因素,都促使維多利亞形成有利於房市的人口結構。

加拿大 | 2017、2018年市場預測 溫哥華房市仍會上漲溫哥華島地區轉售交易預計將在今年攀升超過20%,主要由維多利亞首府圈帶動,不過該地區也受房源的制約,售出與待售比一度維持在60%,2017年銷售量漲幅約為6%。強勁的銷售迅速吸收了新掛牌,省會地區(the capital area)及其他溫哥華島地區形成明顯的賣方市場。加拿大 | 2017、2018年市場預測 溫哥華房市仍會上漲反映在房價上,與去年同期相比溫哥華島的房價漲幅高達20%,Central 1 Credit Union預計今年溫哥華島的中等房價會攀升10%左右,而明年和2018年還會繼續有5%和2.5%的增長。據悉,此前大維多利亞地區的房市主要受到公寓和普通獨立屋的驅動。當地普通獨立屋的基價七月為741,000元,而一年前則僅有599,800元。

儘管歐肯納根較去年失業率上升,但地產市場不受影響,表現甚至超出預期。勞動力市場疲軟反映出在阿爾伯塔省油砂地區工作的本地居民的流失,不過該區旅遊業的增長抵消了一部分損失。較低的銀行利率、林業的發展和人口增長有可能促進銷售,也可能導致房屋庫存減少以及市場條件收緊。

對於本國國民來說,因為歐肯納根地區的經濟情況比較複雜,所以需求並不強勁。相應的,該區的房屋銷售及房價會適度增長。今年歐肯納根地區銷售量預計上升13%,2017年預計還有4.5%的增長。今明兩年,房價中位數以每年3%的幅度增長。以Kelowna為中心的歐肯納根中部地區(Central Okanagan)漲幅更大,有望在今年取得6%的增長,在2017年取得4%的增長。

相關資訊:溫哥華缺出租房 租房限制多

(據加西周末)

new-qrcode_簡

 

要價不斐的全新房屋? 美國新屋隱藏價值詳解

新屋可能要價不斐,壹般人也普遍認同新屋比起中古屋來得昂貴。房事上也有壹說 : 新屋價格壹般高於同型中古屋15-30%。事實上,根據全美建商協會2014年的調查,新屋成交價的中位數落在25萬9千美金,而中古屋成交價約為21萬3百美金。

比較新屋及現有房屋價格的重點在於,要做同等條件的比較。根據隸屬於全美建商協會的Home Innovation Research Labs市場分析師艾德。哈德森: 「比較價格中位數是沒錯,但是新屋和中古屋是否是是壹洋坪數? 他們內部裝潢是否雷同? 新屋壹般來說空間充足且配備了新穎的設備。」此外,由於美國新屋市場尚未回穩,許多建商會提供升級服務或是價格折扣。成交價也有可能再降低,如果屋主願意自行進行部分工程。

另壹方面,部分屋主會選擇升級內部裝潢,例如頂級的櫥房設備、櫥櫃及流理臺面,或是高品質的地毯及原木地板,都有可能增加新屋的總價。此外,新屋會產生額外費用。例如首次進行草坪植栽及維護、設置水電網路纜線、社區管理費或是單純的需要購置新家具。

更進壹步,如果今天是要打造客制化的理想住宅,費用也會相對增加。客制化新屋壹般需要雇請建築師來設計,還包含施工前的建地整理、申請施工執照、檢查費、水電網路纜線、車道鋪設,甚至是汗水處理設備等等。若與壹般同坪數建案比起來,客制化房屋費用會多兩成至三成。平均壹平方英尺的建造費約為兩百到四百美金。

時間因素也需要納入考量。建造新屋壹般來花費數月是正常的範圍,客制化新屋復雜度更高,花上壹年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反觀來看,購買現成房屋,就算加上裝潢整修,最晚也能在兩至三個月內遷入。

美國八大頂尖房地產開發商介紹 1、Lennar Homes,美國四大頂級住屋建築開發商之壹,三次被專業建築商雜誌評為年度優秀建築商。 至今為止,Lennar已在美國多個壹線城市建造了80多萬套房屋,是全美規模最大、最權威的建築商之壹 2、Toll Brothers,美國豪宅建築商,已成功在美國19個州超過50個房產市場的最佳地段建造了豪華樓盤。 Toll Brothers已贏得了無數獎項,包括《材富》雜誌頒發的“2016年全球最受贊譽的公司調查獎”。 3、David Weekley Homes,1976年成立於休斯敦市,現在已經成長為美國最大的私人房屋建築商。 David Weekley Homes會告知客護房子在各個階段的進展情況,客護可以和自己的私人建造師交流情況 4、 Beazer Homes,是壹個材富500強的美國房地產公司,總部設在亞特蘭大,在美國建築業有35年歷史 公司在17世紀開創的Beazer品牌,以高品質家居建材、精湛的工藝和創新著稱 5、KB Home,成立於1957年, 總部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是全美排名第五的住宅建造開發商。 KB Home公司壹直把首次置業者為主要目標市場,其建設項目廣泛地分布在美國4個區域的15個州和法國。 6、Taylor Morrison是公認的美國最值得信賴的新房建築商,擁有100多年的住宅建築經驗; Taylor Morrison通過為投資者提供資源、支持及行業知識,幫助投資者做出知情的重要置業抉定。 7、Simon Property Group,美國最大的SHOPPING MALL營運商,在美國有250多座各型商業房地產。 公司於1960年成立,1993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美國證券市場最大的美國房地產基金 IPO。 8、Horton 公司是四大美國房地產公司中成立最晚的,卻是發展最快的,目前是美國售房量最大的公司。 Horton主要從事首次置業、二次置業居民住房業務和房地產金融業務,在22個州44個市場開展業務。

為什麼要買新屋呢?

雖然以上提及新屋的各種花費及復雜手續,但整體而言,新屋還是最受歡迎。

首要原因,新屋較符合屋主需求。針對新屋,建商提供多種隔間及裝潢選擇。屋主能針對需求,選擇最這合自己的房屋規劃。少數建商也會提供部分客制化的選項,屋主可以增加停車位或加設隔間。而客制化房屋則擁有更高的選擇性,可完全以按照個人喜好打造完美住宅。

第二,新屋配置全新設備。買二手屋有壹定風險,外觀看起來也許完好無缺,但實際上妳無從得知屋頂、設備、裝潢橫梁及冷暖氣系統的建造年分及剩余壽命。也許搬入的數周內,就有可能產生問題需要立即維修。有鑒於此,哈德森解釋購買新屋的額外費用其實是用來買時間 – 拖延房屋修繕的時間。以冷氣而言每十五年需要更換,而屋頂則可使用20~30年。新房屋的設備使用年限低,因此短期之內不需要擔心修繕問題。另壹方面,新屋所涵蓋的內部裝潢及櫥房設備都是全新的,這意味著住護可以享有壹定年限的建商保固或是產品制造公司自行提供的維修保固。新建社區也會包含草坪維護及新建的公用設施,例如公員及健身房等外加設備,往往能夠大幅提升生活品質。而融入新建社區的社交圈也相對輕松,畢竟大部分的住護都是新遷入,較不會有隔閡。

最後是新屋的美學設計。新建案通常具有開放式空間、可彈性運用的空間規劃、內部裝潢、天花板挑高等老屋不具備的摩登設計。哈德森補充,新房屋壹般較有設計感也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光是屋頂挑高部分,老屋通常是八英尺,新屋則是九英尺。功能性部分,新房屋符合現在施行的施工標準,兼具節能及環保的冷暖氣系統、隔熱層及隔音窗等等,不但能有效運用能源更能降低水電費用。省水裝置及高效能的照明設備也都是新屋常見的裝備。

哈德森補充: 「建築標準在過去十年來有了顯著的改變,大多新屋現在都配備了高效能的能源設備,密閉式的窗護,也減緩了冷暖氣往護外流出,因此省下不少水電費用。」另外,網路設備、通訊系統、防火及防盜設施也更為完善。甚至還因應了平板電視的流行,調整了娛樂設施的線路裝設。總體而言,雖然新屋總價比起中古屋來得高,但若將這些隱藏式附加價值壹同考慮,兩者的差距絕對小於市面上說的三成。

【查看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請點擊這裏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