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末的短短四年间,日本城市的房价就涨了2倍,然后没过多久日本房价逐渐出现下跌,上到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陷入了大危机。许多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收到了影响。就让居外网带你了解日本房产泡沫经历。
Tag: 日本
日本房产泡沫 是如何一夜间就破裂的 | 日本
日本房产泡沫经历:在1991年日本房市泡沫破裂,房价狂跌,使日本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低迷。楼市崩盘之前,日本人究竟在做什么?日本房地产泡沫为何崩溃?
1、土地不会贬值&东京房价不会下跌
当时日本楼市为何那么疯狂?有两大“神话”一直刺激着所有投资者蜂拥而上。
神话之一是“土地不会贬值”。日本人多地少,房产永远是“刚需”。日本全民疯狂买房炒地,土地价格不断暴涨,“地王”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
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而美国的面积则是东京的1.5万倍。
一寸土地一两金,银座崛起“地王”最巅峰。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不计成本将资金投入土地市场。
其实,金山银矿的底子早已亏空了。
第二个神话是“东京房价不会下跌”。奠定这一“神话”崇拜基础的,是日本过去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似乎不远了。
为这一神话推波助澜的,还有这样一种信念:政府永远会支持房地产,日本只有一个东京,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口流入。站在世界中心,怎会有泡沫破裂的担忧?
然而,人们忽略了,当时的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7.4%,而老龄化率开始攀升。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失去增长动力,房价也就失去支撑。
值得警惕的是,越是大城市,在泡沫破裂和崩盘时,下跌就越严重。
2、疯狂买房
坚信两个“神话”无坚不摧,上到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下到普通居民,没有人不在购置房产和股票,期待在持续的暴涨中大赚一笔。
整个社会,到处都在讨论房地产和股票。企业做一年的利润,还不如一块地一天的涨幅,实体经济纷纷抽出资金大举进军房地产,落后一步就等于落后一个世纪。
用东京大学教授田村清彦的话来说:“当时东京新宿的工作室价格在一天之内能够翻倍,今天你买,明天他买,价格高涨,并且形成了一种连锁效应。”
造成这种狂热错觉的,契机是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随后,日元不断升值,口袋里的钱一下子多出来许多,不但日本人有钱买遍全世界,国际资本也蜂拥而入,加入土地和资本市场炒作的大军中。
当时,政府奉行货币宽松政策。央行贴现率低,贷款利率同样非常低,商业银行鼓励居民贷款,金融机构也乐于将钱贷给土地投资者,并鼓励投资者买到地后,再以土地作为担保,继续贷款买地……循环往复,银行最终也被拖进泡沫之中。
买房炒地蔚为大观,媒体把这种狂热视同于经济繁荣,热烈鼓吹,甚至援引历史上的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等来命名。然而,危机还是来了。2011年,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通过穿越时空的来信,帮助女主角在楼市崩盘之前躲过一劫。
然而,大多数普通日本人却没有小说里的幸运。
3、崩盘来了
1990年,股票市场率先崩盘。短短一两年间,日经指数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高达50%以上。
接着,楼市崩盘。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地价应声而跌。
房地产企业倒闭,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而倒闭,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
崩盘之前,难道日本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吗?
其实,早在崩盘之前几年,政府就已看到楼市和股市的狂热,频频出手,可惜无济于事。
当时日本的楼市调控措施与现在并没有什么两样。1987年,日本政府要求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量,“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房地产税收,持有不到两年的土地交易被课以重税。
然而,这些举措对房市并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土地管控措施,非但没能遏制地价飞涨,反而因为对土地限制过多,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地价不降反升。
在货币市场上,日本开始大幅度收缩。在短短1年内,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连续5次加息。然而,过于着急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股市崩盘的导火索。
崩盘都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来临。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衰退、资本过度炒作、对楼市股市过度依赖、调控政策过于刚猛……所有或隐或显的负面能量,在这一刻全面爆发。
崩盘的代价有多大?
20年来,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达到65%。随着房价暴跌,国民财富持续缩水,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和。日本经济更是萎靡不振,二十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这是所有日本人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日本有一个名词“泡沫经济”,特指八十年代那段疯狂的时光;从1990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日本人又发明了一个名词“失去的二十年”,失落情绪遍及整个日本。
日本股市指数,1989年底达到顶峰,一路暴跌。
时隔20年之后,日本经济开始温和复苏,但日本地价和房价远远未回到当初的水平,可见当年的泡沫破裂的影响多么惊人。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Shelly Du
两次房地产泡沫为何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 日本
在1974年和1991年日本房产泡沫分别发生两次破裂。如果对照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日本房产泡沫的形成与结局,可以发现,第一次房地产泡沫随着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得到顺利化解,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增速换挡期改革转型取得巨大成功。日本的增速换挡发生在1968-1978年间。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严重依赖外部资源、产业结构偏重,日本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相对于欧美国家更加积极地进行调整。当时日本政府从供给侧实施改革,积极推动和引导企业“减量经营”,同时大力疏解产能过剩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改革,日本成长为制造业强国,产业结构顺利升级,经济和股市持续繁荣。
日本在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发生过两次房地产泡沫,同样的泡沫却是不同的结局。第一次房地产泡沫得到顺利化解,原因在于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空间、适龄购房人口数量维持高位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深层原因在于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等,催化剂在于收紧住房金融政策刺破了泡沫。
本世纪初日本“结构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小泉内阁上台后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结构改革”,其中供给侧改革措施主要有放松规制和实施民营化改革、减税、金融改革与产业重组相结合、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之后,日本经济增长率比上世纪90年代有一定改善,股市也出现止跌回升。
日本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启示。1)改革是唯一出路。应大力疏解产能过剩,淘汰和清理僵尸企业,放松服务业过多的准入限制和管制,培育新增长动力和构筑新增长平台,切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改革窗口期稍纵即逝,时不我待。改革需要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拖延改革行动可能会导致今后的问题更加严重。3)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4)需求政策定位于配合供给侧改革,避免过度放水刺激。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增速换挡期和本世纪初经历长期结构性萧条后,日本曾两次实施供给侧改革,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上世纪70年代日本增速换挡期的改革
1.1. 改革的背景:增速换挡
1)日本的增速换挡发生在1968-1978年间。日本1951-1973年间开启经济高速追赶,实现了23年年均9.3%的增长,1973年人均GDP达到11434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68.5%,到达增速换挡的收入阀值。增速换挡后,1974-1991年的18年实现了年均3.7%的增长,属于中速增长阶段。1991年人均GDP达到19355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84.7%,步入前沿国家的低速增长区间。
日本在1969年前后面临经济增速换挡和动力升级的客观要求:一是日本房地产长周期出现在1969年前后。二战后,日本人口出现了一次人口出生潮。自1960年起,日本的出生人口数量进入了第二轮上升周期,自1960年的160.6万逐年上升(除1966年外)至1973年的209.2万,之后出生人口数逐步显著降低。二是日本刘易斯拐点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随着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减少,耐用消费品的广泛普及,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发生变化。
2)石油危机冲击下“滞涨”发生。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支援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侵略,决定削减石油供应量并提高石油价格,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危机引起了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滞涨”,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日本也未能例外。当时日本出现了物价高涨、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等危机表现,1974年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
3)能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国民不满情绪高涨。日本的高速增长期是依靠大量能源投入和粗放经营实现的。快速的工业化造成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从1955年到1964年,日本的能源消耗量增长了约3倍,主要能源也从煤炭转变为石油。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前,日本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99.7%的惊人程度。日本的水源和空气也都受到严重污染,上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四大环境公害,即镉污染所致的骨痛病、甲基汞污染所致的熊本水俣病、新泻水俣病、四日市大气污染所致的哮喘病,对日本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国民不满情绪愈演愈烈,抗议示威事件层出不穷。到上世纪70年代,以四大公害诉讼均以居民原告方胜诉为标志,日本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增长模式已失尽人心,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4)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战后的日本和当时的中国类似,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中,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一直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迎来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从过剩转向短缺。在刘易斯拐点到来和同时期日本政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双重影响下,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即工人工资开始快速上升。1961-1970年,日本工人的工资指数增长了近1.7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增长得最多的。
1.2. 主要改革措施:降低成本、鼓励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日本政府综合运用法律、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措施,侧重从供给侧入手实施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如下。
1)“减量经营”,降低能耗、利息、劳动力成本。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国内经济危机引发一些日本企业自发开展经营调整,这种调整被称为“减量经营”,其核心主要有三条: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利息负担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日本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和引导“减量经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使得“减量经营”成为石油危机后的流行词汇。“减量经营”的实施非常成功,成为日本制造业战后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附加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折点。
节约能源消耗。以石油危机为契机的能源价格上涨,对日本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造成了沉重打击,以石油化工、钢铁等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的竞争力大大降低。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指导及各种限制措施,引导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关停并转,显著削减了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1975年,日本增加生产能力的设备投资在全部设备投资中比重比70年代初降低了约50%。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内部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更新,有效节约能源。许多高能耗行业积极采取节能技术,如钢铁业大量采用高炉炉压发电设备,石油化工业采用加热炉的废气、余热回收技术,水泥业引进悬浮预热器技术等。
降低利息负担。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著名的《日经商务》杂志指出,在石油危机后的恶劣环境下,日本企业必须努力压低原材料费用、财务费用等各项成本才能生存下去。当时日本企业自有资本比率不高,利息负担较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实施“减量经营”,日本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大幅提高,从企业借款占营业额的比率看,1978年比1965-1973年平均减少6.6个百分点;从制造业自有资本比率看,1985年比1975年提高7.7个百分点。再加上同期日本利率水平不断降低,企业利息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降低劳动力成本。刘易斯拐点到来后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成为石油危机冲击下日本企业不能承受之重。当时有研究表明,如果主要制造业企业在一年内不削减6~14万雇佣人数以降低成本,就无法维持收益。企业通过解雇临时工、控制正式员工的录用、女性员工离职后不再补充新人乃至减少主干劳动力等多种方式调整雇佣人数,降低人工成本。据日本产业劳动调查所统计,1975年以后的四年中,包括松下电器、三菱重工、东芝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减员达21万人。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
2)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大力疏解产能过剩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疏解产能过剩。经过两次石油危机打击,日本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增加。197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简称“特安法”)和《特定萧条产业离职者临时措施法》等四部法律,进入“特安法”时代,主动对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进行调整和疏解。“特安法”认定平电炉、炼铝、合成纤维、造船、化肥等14种产业为结构萧条产业,当时这些产业的企业开工率只有60%~70%。针对上述结构萧条产业的调整和疏解方法包括:(1)采取政府收购来报废设备的方式,即由政府与产业界合作预测未来供求,对“过剩部分”由政府出资收购报废;(2)设立特定萧条产业信用基金,对那些按计划淘汰落后设备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帮助萧条行业安置工人和转产;(3)允许因供求明显失调、价格降到平均生产费用的特定商品的生产者缔结有关限制产量、维持合理价格的垄断组织。“特安法”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1978年和1979年日本工业连续两年高涨。
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在对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进行调整和疏解的同时,日本政府有效利用产业政策,鼓励和培育新兴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197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提出要发展电子计算机、高精度装备和知识产业,投入了大笔政府专项资金对尖端技术的开发提供补贴和资金,并对以上产业实施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人们已将这个项目视为日本70年代后期推出的产业技术政策的成功典范,它为奠定日本电子产业的基础及扩展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业的重要性增强,1973-1985年服务业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增速0.2个百分点,从1970年到198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提高了8.9个百分点。
2、日本的1974和1991年两次房地产泡沫:同样的泡沫,不同的结局
2.1. 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日本在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发生过两次房地产泡沫,但这两次的影响差别很大。
第一次房地产泡沫于1974年前后形成。1955-1974年为日本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期,20年涨44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20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31倍,六大主要城市上涨44倍(年均增速22.2%)。其背景是日本经济快速追赶期,GDP和人口快速增长。
第二次房地产泡沫(亦即“泡沫经济”)于1991年前后形成。1986-1991年为日本“泡沫经济”的最后疯狂期,房地产价格涨1.7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6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73%,六大主要城市上涨169%(年均增速18.4%),其中1987-1990年间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1955-1974年快速上涨期的平均增速。最后疯狂期大城市涨幅明显大于中小城市,而此前差异不大。1955-1985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5倍,六大主要城市上涨78倍,从1955年算起,差异约为43%。但1986-1991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1%,而六大主要城市上涨169%。1991年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进入漫长的下跌之旅。
1974年和1991年分别对应日本房价的两个拐点,从绝对值来看,1991年是拐点。但这两个时期泡沫幅度对比,需要考虑通胀和收入增长情况。1975-1991年间,日本所有城市名义房价上涨了167%,六大主要城市房价上涨407%。同期,日本人均名义GDP从4281美元,上升至28541美元,增幅为607%。以日元计价的人均GDP增幅为315%(期间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可见,1975-1991年间,以日元计价的日本房价涨幅(167%)低于日本人均名义GDP的涨幅(315%),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涨幅(407%)大于名义收入涨幅(315%)。即日本整体房价泡沫,1974年大于1991年,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泡沫,1991年大于1974年。
第二次房地产泡沫(“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是日本进入第二轮经济增速换挡期,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升值、货币政策宽松。1985年9月,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为应对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1986年1月-1989年5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降息至2.5%,货币供应量连续四年超过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实施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1980-1990年间京都府、东京都和大阪府地价涨幅均在4倍以上,最高峰时日本土地价值约为当时美国的4倍多[ 参见巴曙松着《房地产大周期的金融视角》,P57.]。但1990年3月大藏省启动了对房地产金融实施总量控制政策之后,房地产价格从1991年开始转为直线下滑,之后再也没有回升过。
2.2. 两次房地产泡沫的不同结局
如果对照日本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结局,可以发现,第一次房地产泡沫随着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得到顺利化解,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1974年前后的第一次调整幅度小、恢复力强,原因在于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空间、适龄购房人口数量维持高位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1974-1985年日本虽然告别了高速增长,但仍实现了年均3.5%左右的中速增长。1970年日本城市化率72%,还有一定空间。1974年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接近峰值后,并没有转而向下,在1974-1991 年间维持在高水平。
1991年前后的第二次调整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深层原因在于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等。1991年以后日本经济年均仅1%左右的增长,老龄化严重,人口抚养比大幅上升。1990年日本城市化率已经高达77.4%。1991年以后,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催化剂在于收紧住房金融政策刺破了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与日本央行的下调利率有密切关系:1986至1987年度,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息,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日本央行维持低息政策长达两年之久。低息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反映在土地价格的迅速上涨上。与美国相同,央行随后的加息刺破了日本房地产泡沫:1989年5月31日,日本央行加息0.75个百分点,此后的15个月内,日本央行再度4次加息,将贴现率提高到6%,连续加息对日本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巨大打击,东京圈城市土地价格开始了长达15年的持续下跌。
3、本世纪初日本的“结构改革”
3.1. 改革的背景
1)“泡沫经济”破裂后经济长期萧条。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繁荣,政府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最终出现了泡沫。以1991年为界,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泡沫经济”破灭了。整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平成不景气”或“失去的十年”的长期萧条中。这一时期,企业投资不振、居民消费低迷,需求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跌和企业销售收益减少,经济深陷泥潭。1992-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下降到0.6%,虽然1995-1996年一度出现复苏迹象,但1998-1999年由于受到消费税上调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再次转为负增长。
2)不良债权高企引发金融危机。“泡沫经济”时期,日本银行业向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业发放了巨额贷款,“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大幅飙升。据日本大藏省1998年1月12日公布的数字,日本全国146家银行自查的不良债权已经达到76.708亿日元,约占总贷款金额的12%。在不良债权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部分银行已经无法达到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1997年底,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和具有悠久历史的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破产,给金融市场造成极大震动。幸存银行为防范风险纷纷“惜贷”,由此导致的“贷款难”更加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
3)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197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06%,超过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7%的标准线,这标志着日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这一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日本人口老龄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199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1%,200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7.4%。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如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加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等等。
3.2. 主要改革措施
针对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日本政府在“改革优先”路线和“景气优先”路线之间摇摆不定,争论十分激烈。“景气优先”路线主要看重短期政策效果,主张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改革优先”路线则认为日本长期的经济衰退并非周期性的衰退,而是结构性或制度性的衰退,依靠宽松需求政策刺激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进行改革才能扭转局面。从桥本龙太郎内阁到森喜朗内阁,日本政府在推进改革上均有心无力,导致改革时机一再延误。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凭藉“无改革、无增长”竞选主张挟高支持率上台,顶住了“景气优先”路线主张者的压力,大张旗鼓地实施了“结构改革”。其中涉及供给侧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1)放松规制,实施民营化改革。小泉内阁一直强调要将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小政府、大经济”的国家,对政府所属的各类经营性机构实施民营化改革。小泉内阁在“结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今后的经济财政运作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提出了民营化、规制改革计划,即在“民间能做的事情,由民间去做”的原则下,对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公共干预较多、限制较严的领域放松规制,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具体改革举措有:特殊法人改革或民营化;削减对特殊法人的补助金等;推动邮政业实现民营化;对公共金融功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在医疗、护理、福祉、教育等领域也引入竞争机制。其中邮政民营化改革在日本具有典型意义,改革前日本邮政业由政府经营,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改革的目的在于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新的竞争者,从而带动邮政业的高效经营。2005年10月,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邮政民营法案,小泉内阁的邮政民营化改革获得成功。
2)降低税率,激活经济社会活力。自从供给学派经济学提出减税主张后,减税已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中也包含减税内容。《今后的经济财政运作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税收政策应该真正成为有利于经济目标实现的手段,今后应向着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方向努力。2003年1月,小泉内阁通过2003年度税制改革大纲,实施减税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降低法人税实际税率、对研究开发和IT投资实施减税、降低继承税与赠与税税率等方面。按照日本政府估算,2003年度最终将实现总规模1.5383万亿日元的减税,其中主要包括法人减税1.304万亿日元,继承税和赠与税减税0.103万亿日元,金融证券谁减税0.096万亿日元,土地税减税0.21万亿日元等。
3)推出“金融再生计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泡沫经济”破灭后,不良债权一直是困扰日本银行业、企业界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不良债权的来源是实体经济,企业亏损或倒闭的数量增多,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端就是不良债权增加,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针对这一问题,小泉内阁采取了双管齐下的配套改革,即金融改革与产业重组相结合,在解决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2002年,小泉内阁推出“金融再生计划”,具体改革举措包括:通过扩充中小企业贷款机构、设立新的公共资金制度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手段;通过专业机构(如“整理回收机构”,英文简称RCC)减免中小企业债务,盘活不良债权,促进产业重组和企业复兴;提高银行不良债权拨备,强化资本充足率约束作用,对银行制定明确的不良率削减目标并严格检查,切实降低银行不良债权比率。
4)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由于日本人口持续老化,日本养老保险出现了参保者不断减少、领取者逐渐增加的困境。2003年度小泉内阁“经济财政谘询会议”制定了《经济财政运营与结构改革基本方针2003》,提出构筑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年轻人对将来充满信心、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2004年,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相关法案》,主要内容是在未来十余年内逐年上调保险费,目的是为了消除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感,通过更好地把握养老金给付水平和现职人员负担的平衡,建立起可持续性更强的养老金制度。此外,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2004年通过的《老年劳动法修正案》提出未来十年分阶段强制性地提高退休年龄。
4、日本两次供给侧改革的成效与缺憾
4.1. 上世纪70年代改革成效
总体看,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1)日本成长为制造业强国。“减量经营”使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帮助日本逐渐确立了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日本制造业在节能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到上世纪80年代初时,日本已成为主要经济体中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日本汽车由于低能耗和高性能而受到普遍欢迎,1980年以后日本汽车产量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并大量出口到以美国为首的海外市场中。
2)产业结构顺利完成优化升级。从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电子、汽车等产业取代了原来的钢铁、石化等产业,成为引领日本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日本产业结构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逐渐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3)经济“稳定增长”。通过这次改革日本不但成功经受了两次石油危机的考验,而且顺利完成了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的增速换挡,1975-1985年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在4%左右,日本政府称其为“稳定增长”,该时期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的经济增长仍然是最快的。
日本增速换挡期供给侧改革前后资本市场表现:危机倒逼,经济和股市深蹲起跳。
以实施供给侧改革为界,日本增速换挡期的资本市场表现可以概括为: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供给侧改革尚未实施,日本处于增速换挡期的上半场,拒绝减速,刺激加杠杆,M2增速高达20%-30%,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股市房市出现明显泡沫后深跌;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日本进入增速换挡期的下半场,采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化,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转型成功后股市走牛。
1)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前:拒绝减速,刺激加杠杆,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股市出现泡沫后深跌。虽然日本在1969年前后面临经济减速的要求,但是日本在1969-1972年间并没有认识到增速换挡的规律性和必然性,采取了刺激政策应对,大搞列岛改造,试图把全日本各岛都搞成三大都市圈一样发达(类似中国前几年中西部造城运动)。日本在1969-1972年大幅投放货币,M2增速高达20%-30%,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受刺激政策影响,日本通胀高企,股市房市出现明显泡沫。
2)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实施供给侧改革,辅以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无风险利率大降,增速换挡成功后股市走牛。以1973年为转折点,日本开始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给企业在调整产能、压缩成本、节约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以压力,同时从刺激政策转向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物价、工资和资产价格上涨,挤出边际上无效产能和无效资金需求。在1973.3-1974.10期间,日经指数跌去了40%。自1974.10开始,日本股指在触底后反弹并走牛。1974-1981年增速换挡成功后股市走出大牛市,日经指数进入慢牛、长牛。
4.2. 本世纪初“结构改革”成效
经济缓慢增长,股市止跌回升。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长期萧条之后,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获得了日本民众的巨大支持,小泉内阁成为90年代以来日本少有的长期政权,小泉本人也成为离任后日本民众最怀念的首相之一。通过改革,日本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不良债权问题基本得到消除。从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日本经济实现了长达73个月的景气复苏,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的实际增长率虽然不高,平均增长率只有不足2%,增速最高的2004年也只有2.4%,但与上世纪90年代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则有明显改善。由于经济景气有所回升,日本多年来一直疲软的股市也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局面。从2003年4月到2007年6月,东京日经225指数从不足8000点涨到18000点以上,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4.3. 两次改革的缺憾
1)市场化改革仍然有待深入。战后日本长期实行主银行制度、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行政指导等一系列以长期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日本有论者认为,这一系列制度尽管在日本追赶欧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日本成为发达经济体,这些制度已经逐渐落伍,日本应及时转型为市场经济型的、政府较少介入的经济体系,而事实上日本至今还残留着限制过多和创新不足等追赶欧美过程中的负面遗产。
2)人口老龄化问题改革进展不足。人口老龄化被广泛认为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主要关注于邮政民营化等议题,对国民普遍关心的少子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关注度不高,改革措施非常有限,人口老龄化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为此小泉内阁也遭到了日本舆论的不少批评。
来源:作者/国泰君安宏观任泽平、解运亮
责任编辑:Shelly Du
房地产泡沫破裂后 年轻人买房压力如何? | 日本
目前中国房价飞涨,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寸土寸金房价高不可攀,但是人们仍然乐于疯狂地买买买,,这样的情景不禁让有些人感到担忧,会不会中国也会像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一样,房产泡沫破裂,经济走向低迷。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产泡沫的最终破灭,不仅卷走了巨额的财富,也将日本拖入“失落的二十年”。
现如今,奥运会将再度回到东京,叠加日本央行的负利率政策,近两年日本首都圈的房价涨幅接近20%。
房产是否重新成为日本人青睐的投资方式?什么样的人在泡沫破灭后的日本买房?而日本人的房产观在“失落的二十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泡沫亲历者:当时有钱 也会买房
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的房产专家中岛正人年轻时,曾在日本国土政策局任职多年。他坦言,自己刚入职时,正是日本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的时期。
“当时的前辈就建议应该去买房,身边也有很多人在买。可惜,当时太年轻,并没有钱。当时看着房价上涨之快,真的很吓人。”因为当年没有足够的钱,让他躲过一劫
在泡沫高峰的1991年,东京住宅平均价格超过200万日元/平米(12万元人民币/平米),按一个日本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为500万日元来计算,相当于买一个100平米的房子,需要一家人不吃不喝40年。
1991年之后,日本几大都市圈的地价开始明显下跌,时至今日,日本的住宅价格和泡沫高点相比,近乎跌去70%。
“当然后来还是买了房。”中岛正人表示,“是在价格下跌之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乐观。泡沫破灭后,日本人买房意愿出现明显滑坡。
日本内阁府2015年公布的一份官方调查显示,希望购买住房的日本人比例从2004年的79%降至74.5%,而完全不想拥有住房者的比例则从2004年的12.4%升至16.5%。
“‘只要持有土地,房价会一直涨下去’的这种想法,如今已经没有了。”中岛正人表示,“现在呢,只在需要的时候,买必要的东西。”在“土地神话”破灭之后,日本的消费观越来越务实,甚至显得过于谨慎和悲观。
旅居日本已超过20年的日籍华人肇邺,把在日本买房子看作是“把钱存银行”。 肇邺表示,如果现在把钱存在日本的银行里,实在没有利息,“三至五年的定期存款(年化)利息大约为0.03%。”这相当于1万元日元放在银行里,3-5年后,每年只能收到3元利息。他选择将收入的60%都用于在日本购买房产。
我问肇邺的夫人,日本的女孩会要求丈夫在结婚前,就准备好房产吗?这个20多岁的日本女孩,似乎没有听懂我的问题,显得很困惑。她回答,不会。为什么?
一辈子不买房也不丢人
和老一代日本人将拥有“一户建(独门独户的别墅)”为人生理想所不同的是,现在部分日本人即使有钱,也不买房,而是喜欢租房,这也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共同住宅”。
小金井公园附近由OakHouse经营的“共同住宅”,共有120个房间,常年客满。其中10.45平方米的单人间,一个月的租金约为67000日元(约4000元人民币),几乎和其他长租房价格相差无几,但共同住宅共享浴室、放映厅、厨房,部分设施比长租房更完备 。工作人员伊藤优称,共同住宅,最早是为那些在日本打短工、找不到租房担保人的外国人提供的租房服务。但是现如今,住户中只有40%是外国人,另有一大半是日本人,大多在20-30岁之间。
年逾40岁的新井也住在共同住宅里,即使他已经买得起房。“这里是开放的空间。24小时的,每天回来会有人跟你问好,没有一个人孤独的感觉。”而对仍单身的他来说,之所以不买房更大的原因是金钱观,“如果买了房,就要在这里一直住着,否则如果离开的时候,就要处理掉。”相对房产,新井还是更喜欢流动性更高的现金。
日本的千禧一代和上一代相比,在购买房产时变得更为谨慎。一来看多了九十年代泡沫危机破裂、房价崩盘、半生积蓄化为泡影的惨痛故事,二来,年轻人工作流动性更大,也更崇尚自由。三来,日本公司职员的平均年收入在1997年之后持续下滑。年轻人大多并没有他们的父母辈富裕。数据显示 ,40岁以下的日本年轻人中,拥有住房的比例仅28.4%,几乎只有80年代的一半。
负利率政策下的买房投资者
随着东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在房价将会回暖的预期中,一些当地的投资客重新回到房产市场。
IT公司任职的野多,已经在东京郊外有了一处“一户建”,和他的夫人和两只狗生活在一起。但是,因为觉得离东京太远。他打算在东京再买一处房。
“有的时候,如果工作太晚,公共交通又停运了的话,我宁可去胶囊旅馆住一晚。”胶囊旅馆给每个住户提供一个长2米,宽、高各1.5米的格子间睡觉,一晚价格大约是4000-5000日元(约250-300元人民币)。但是如果打车回家,他坦言,一个小时的车程,花费大约是1000元人民币。
野多表示,在泡沫破灭之后,东京核心地段的房子依旧抢手。他看中的几处房产,都需要抽签才能购买。而他表示,自己也在寻找投资房,随着日本即将在2020年举办东京奥运会,东京的房价仍有上涨空间,他看好日本的楼市复苏。
过去两年,东京核心地段房产日渐抢手,海外投资客的参与,也是房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为中国人购买日本房产提供服务的有一居联合创始人之一芦义表示,2015年,许多中国人涌入日本房产市场,“长租回报大约是4-6%,短租回报率是长租的1.5-2倍。”他表示,日本政府计划在2025年迎接6000万海外游客,届时,酒店供应紧张,许多人现在购入房产,是希望通过经营民宿的方式,获取高回报,即使未来游客减少,也可以回归到自住或长租,“许多人现在买的三千万日元(约17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房子,比如新宿30平方米的房产,我们觉得回报率挺好。”
而中国人对房产的胃口,也让日本人叹为观止。
2015年,根据日本媒体的报导,一名中国投资者购买了位于东京高端商务区赤阪的两幢住宅,价格分别为6.9亿日元(约合3700万元人民币)和6.8亿日元(约合3600万元人民币)。该售价是东京近12年以来的最高新房售价。
来源:文/康路 发自东京
责任编辑:Shelly Du
日本推行低收入家庭大学教育无偿化政策 | 日本
据Study International 2018年1月24日消息,日本正在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慷慨的奖学金计划,以在全日本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
日本政府决定投资8000亿日元(72亿美元),以使低收入家庭学生有资格获得公立大学的免费教育。 据“世界大学报”报道,从2020年开始,日本政府将对私立大学、两年制学院和职业学校进行部分补贴。
教育投资战略是安倍晋三政府提出的四年提高日本生产力10%目标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资助学前到大学教育,以及提高疗养院设施也是安倍政府政策的一部分。
日本80%大学是私立大学,每年收取的学费及其他费用高达120万日元(10,800美元),是公立大学费用的两倍之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在幼儿园和中学教育方面,日本的教育体系是全世界最公平的。不过高等教育方面就欠缺一点,只有少数富裕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更多的学生不得不选择一个费用较低的机构,或者通过贷款方式来支付私立大学的费用。
如果高等教育免费的政策通过的话,低收入学生可能有机会申请奖学金,政府将在大学录取时支付学费。
学生贷款的主要提供者日本学生服务组织(JASSO)报告,51%的学生依靠JASSO或其他地方的资助,而2004年只有31%。
而学费减免制度也是日本对外国留学生“经济援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组织实施的,主要是面向就读日本私立大学、短期大学正规课程的自费留学生。一般减免额在30%左右,有的学校幅度会更大一些。根据日本学生支持机构(JASSO)的数据,去年申请JASSO或者其他机构的贷款学生为51%,而2003年的时候只有31%。
这也就意味著低收入学生大学毕业时,会被债务缠身,相比较富裕的学生则可以无忧的毕业。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Yuki Honda告诉UWN,政府的奖学金计划“与增加日本的经济生产息息相关,现在由于债务问题而使教育搁置的青少年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日本教育部门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缓解学生的贷款债务,或者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
然而,Yuki Honda担心政府的方案太有选择性,只会使少数低收入学生受益。 它为弱势学生的目标群体设定了条件,而这些条件并不一定能够使所有人受益。此外,他担心如果政府不能创造公平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么社会之间的贫富差距会更加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东京中心主任Yumiko Murakami认为,即使通过政府计划实现平等接受教育,也需要日本教育本身的转变,才能达成目标。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日本15岁学生在学术方面成绩在世界名列前茅,不过自信力评估和领导力评估确几乎垫底。
为了帮助学生把日本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提高到新的高度,Murakami认为,政府不仅需要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而且还需要一个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
“接受教育是重要的,但这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通过教育获得职业相关的技能,能够有生存能力。“Murakami。
补充信息
2017年的时候,日本已经开始实施“育人革命”,当时的目标是实现幼儿园全部免费,以及低收入家庭的大学教育无偿化。日本幼儿园的入园费用,是根据家长的年收入比率来支付的。日本政府决定,今后无论家长年收入多少,3岁到5岁的孩子入园,费用均由政府支援,为此还将拨出8000亿日元的专款。当然,日本也有高收入群体专用的私立幼儿园,这些私立幼儿园并不在全额补贴的范畴内。与此同时,日本的大学教育也将逐步面向低收入家庭实现无偿化。但如果学生入学后的成绩低于标准,则停止发放学费补贴。
日本的高等教育普及,全日本约有778所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大学提供为期四年的学士课程,医学、牙医学、兽医学及药剂学则需六年。即研究院,提供为期两年的硕士课程及为期五年的博士课程。至于目的不在取得学位的专门研究者,可依据各大学院的准则,申请就读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研究班。
尽管之前江歌事件让大家心有余悸,不过,赴日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并没有减少,据悉,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总数约占日本留学生总数70%。今天,居外为大家推荐的是拥有优美风景及百年历史的北海道大学,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17年全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北海道大学在全日本的大学排名中名列第八。2015年,北海道大学因其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上的创新跻身全球100家最有创新精神的大学,师生比为1:8, 国际学生占比9%, 学校学生规模为1.8万左右, 男女比例为7:30.
推荐房源:北海道新雪谷三卧三卫双层山景别墅
建筑面积:300平米 土地面积:1558平米, 房型: 3卧3卫2车库
价格:233万人民币 经销商:Alpine 房产组合有限公司 David Bhagat
地址:日本北海道新雪谷 Niseko 43405
延伸阅读
作者:Lisa Zhu
责编:HY
2017年3季度亚洲房市两极分化,谁是赢家?
中国香港的房价同比增幅在2017年3季度列全球第二,同比大涨 13.14%,与去年同期同比下跌跌 5.67% 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环比来看,中国香港房价在 2017 年 3 季度较上一季度涨 0.87%。
尽管中国香港政府在 2016 年 11 月与2017年4月两次非首套住房提高了印花税,加上外国买家附加税,海外投资者最高需要支付30%的印花税,但这些措施并未能长期抑制房价的涨幅。许多开发商出台针对印花税的优惠措施,更使得新房需求相比二手房更为强劲。
中国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数据显示,2017 年前 10 个月的住房交易总量较去年同期增加 13.8%,达到 50,560 套。销售总金额也激增 35.1%,达到4,506 亿港币(57.73 亿美元)。政府加大对地产开发的调控政策、低利率和稳定的货币水平,推高了住房需求水平。与此同时,政府控制的土地供应则继续收紧。
中国香港经济在 2017 年 3 季度同比增长 3.6%,高于前几年的数据(2016 年 1.9%,2015 年 2.4%,2014 年 2.8%,2013 年 3.1%,2012 年 1.7%)。
中国澳门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资,将改变中国澳门与中国和中国香港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大环境也让中国澳门的住房市场表现喜人。2017年3季度,中国澳门住宅单位的平均交易价格同比激增10.53%,远高于去年 同期3.49% 的增幅水平。但令人意外的是,2017 年 3 季度的房价较上一季度环比下跌 5.01%,显示了较大的波动性。
中国澳门经济从 2010年到 2013 年实现了近 17% 的总涨幅。在 2014 年下滑 1.2%,但随后又在 2015 年大涨 21.5%。之后随着中国反腐工作的力度加大,中国澳门的主要产业支柱赌博业受到重创,在 2016 年仅微涨 2.1%。
经济学人的数据显示,中国澳门赌博业的收入进来开始走高,加之多个基础设施项目上马,中国澳门经济预计今年有所回升,预计 2017 年和 2018 年平均涨势均为 7.8%。
菲律宾住房市场表现依旧强劲。菲律宾的金融中心-马卡迪中心商业区的三居公寓均价2017年3季度同比上涨 6.58%,较去年 7.56% 的同比数据略有走弱。从 2011 年 1 季度至 2016 年 4 季度,由于菲律宾经济增长快速,马卡迪中心商业区的地产价格累积涨幅已经接近50%。
菲律宾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菲律宾的经济已经连续 6 年强劲增长,2017年3季度的经济增幅也接近去年同期 7% 的增长水平。菲律宾政府预计该国经济今年的增长水平介于 6.5% 和 7.5% 之间。前几年的增长情况为:2016 年 6.8%,2015 年 5.9%, 2014 年 6.2%, 2013 年 7.1%, 2012 年6.7%。
日本东京公寓现房均价2017年3季度的同比涨幅为 2.56%,而略低去年同期的2.93%。东京住宅房价在上一个季度中环比上涨 1.83%。
东京房市上不同住宅类型的需求呈现不同走势。日本土地研究所数据显示,东京公寓现房成交量在 2017 年前 3 个季度的同比涨幅为 1.6%,达到 28,467 套。但同期东京独栋现房住宅的销量却下跌 1.5% 至 14,039 套。日本央行预计,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 2017 财年的经济增长幅度为 1.9%,好于前几年的表现。前几年日本经济增幅分别为2016 年1%, 2015 年 1.1%, 2014 年0.3%。
另外,日元从 2015 年 6 月的 1美元兑换123.725日元升值至 2017 年 11 月1美元兑换112.75日元,升值幅度达到 9.7%,因此对于大部分海外投资者而言,日本住宅的收益更高。但这并不足以弥补 2012 年至 2015 年期间日元对美元高达 37% 的贬值幅度。
大部分亚洲住宅市场出现小幅价格下调
蒙古的经济大幅下滑,陷入严重主权债务危机,导致该国住房市场持续低迷。全国房价在 2017 年 3 季度的同比跌幅为 5.7%,去年同期跌幅更甚,达到7.92%。
蒙古经济在 2016 年仅上涨 1%,远低于前几年的数据:2015 年 2.4%,2014 年 7.9%,2013 年 11.6%,2012 年 12.3%,2011 年 17.3%,2010 年7.3% 。2016 年政府债务达到了 GDP 的 79.4%,达到历史最高点,前几年的比例为2015 年 77.4%,2014 年 54.7%。IMF 预计该国经济2017年涨幅为 2% ,2018 年2.5% 。
泰国的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2017年3季度,泰国全国房价同比下跌 0.62%,远低于去年 1.01% 的同比涨幅。不过环比来看,泰国房价在 2017 年 3 季度则上涨了 0.98%。
泰国经济在 2017 年 3 季度的同比涨幅为 4.3%,高于上个季度 3.8% 的水平,也是 4 年多来最快的增长速度。主要推动力来自农业和旅游业走强,出口复苏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预计该国经济增长水平将为 3.9%。
韩国住房市场的价格走势同样低迷,全国购房价格指数在 2017 年 3 季度同比略跌 0.62%,也是连续第 5 个季度房价下跌。
韩国银行的数据显示,由于出口走强,就业市场改善,该国经济今年预计增长 3%,略高于 2014 年和 2015 年 2.8%的水平。
新加坡经济开始走强,住房市场也正式复苏。2017年3季度,该国房价同比微跌 0.52% ,虽然是该国连续第 16 个季度房价下跌,但这也是该国自 2013 年 4 季度以来最小的同比跌幅。该国房价在 3 季度环比上涨 0.73%,为2013年4季度以来首次房价环比上升,象征着房市的正式反弹。
房市需求也开始明显回暖。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数据显示,2017 年 3 季度的新建私人住宅销量较上一年增长 34.4%,达到 2,663 套。相比之下,市场中新增私人住宅的数量则同比下跌 26.5%,仅为1,183 套。供求关系有利房价进一步回升。
新加坡经济2017 年 3季度同比上涨 5.2%,好于上一季度 2.9% 的水平,也是自 2013 年 4 季度以来的最佳表现。新加坡贸易和工作部估计该国经济今年将增长 3% 至 3.5%。
中国台湾地区的住房市场持续走弱。2017年3季度,当地住房价格同比下跌 0.51%,环比则下跌 1.6%。由于出台了限制投机购房的政策,中国台湾地区已经连续两年经历房价下跌。
中国台湾地区行政当局的数据显示,在技术出口的带动下,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在 2017 年 3 季度同比增长3.11%,高于2017年前两个季度的涨幅。中国台湾地区经济2017年全年预计增长 2.15%,前几年的数据分别为:2016 年 1.5%,2015 年 0.65%,2014 年 3.9%,2013 年 2.2%。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虽然欣欣向荣,但房价仍然萎靡不振。2017年3季度,该国 14 个大城市的住房价格同比下跌 0.47%,也是该国连续第 11 个季度出现房价同比下滑。
需求持续大幅走弱,总供应情况则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不断放缓。IMF 预计该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幅度为 5.2%,前几年的数据为:2016 年 5%,2015 年 1.9%,2014 年 5%,2013 年 5.6%,2012 年 6%。
作者:Adam Yang
排版:Shelly Du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7全球城市安全指数报告发布 日本第一中国香港入围前十
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在上月底发布了《2017年全球城市安全指数(Safe Cities Index 2017)》报告。日本东京以89.8的最高分位居安全城市排行榜的第一,新加坡和大阪紧随其后。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墨尔本也成绩亮眼,双双入围前十,墨尔本以87.3分排名第五,悉尼以微弱差距的86.74分位居第七。中国中国香港也表现不俗,排名第九。
这份《2017年全球城市安全指数》报告分别从健康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个人安全以及网络信息安全四个方面,经过核实考证,归纳各方意见,对全球60个城市进行了评比,从而得出了所有城市的总体安全指数,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分析报告。
悉尼和墨尔本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具有知名度和最繁华的两大城市。有趣的是,两大城市均不是澳大利亚的首都。虽然悉尼和墨尔本各自为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首府,但两大城市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没有间断过。此次,2017年全球城市安全指数排名,两大城市的比分也咬得很紧,不相上下。由于悉尼无缘“个人安全”单项评比的前十,而墨尔本又在过去两年里加强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管制,使其在这一指标的排名上升了十位,导致墨尔本在总排名以微弱的优势略胜悉尼一筹。
前不久,墨尔本连续第七年荣获“世界最宜居城市”的称号。三个月后,墨尔本又在“全球城市安全指数”排名前10,由此可见,墨尔本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潜力不容小觑。墨尔本之所以长期受到广大留学生和移民家庭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其新鲜的空气、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医疗服务、出色的教育体系以及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
墨尔本虽不及悉尼繁华热闹,但却比悉尼更有文化底蕴。墨尔本至今保留着城市的铁轨,而悉尼著名的轻轨早在几年前就已全部拆除。与悉尼相比,墨尔本的物价更为合理,房价也不像悉尼那样令人乍舌,相对还有增长空间。同时,墨尔本的人口增长比悉尼更快。过去10年,墨尔本的新迁入居民远远多于澳大利亚其他任何城市,照这种趋势发展,最快到2030年,墨尔本就将超越悉尼,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庞大的人口增长势必会带来消费和就业的需求,发展前景可观。综合来看,墨尔本相对恬静,更适宜留学生和移民家庭居住,而悉尼则更适宜出游和度假。查找墨尔本房源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Shelly Du
税改:美国改完日本改 扶持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
美国税改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日本也喊出了减税加薪的口号。日本政府计划,那些愿意提高薪资和增加投资的企业,税率可以降低至25%;如果这些企业是科技企业,税率将有望降至20%。
在美国税改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日本似乎打算追随盟友的步伐。
《日经亚洲周刊》报道,日本政府正在考虑为那些愿意提高工资和增加投资的企业提供减税优惠,如果最终实行,那么企业税率最多可以降低至20%。
上述媒体称,这份草案的主要目标是“把税务负担降低到一个能够帮助企业在世界上竞争的水平。”
日经称,这份提案指出,那些培训员工和提高员工工资的企业有效税率可以降低至25%左右。
此外,如果这些企业还是投资人工智能、物联网之类的高新科技企业,那么恭喜了。
在这份提案的框架下,这些科技企业还能获得额外的减免额度,即企业税还可以再降五个百分点,最低可降至20%左右。
>>>日本置业百科:日本购房流程 | 日本房贷流程 | 日本房产税费
日本税改 vs 美国税改
安倍政府的这一举措难免会让人联想到美国税改。
刚刚取得重大进展的美国税改让全球都在关心金融资产和资本是否会回流美国。
美国参众两院的税改版本中,大企业最高税率都将下调至20%,只不过众议院主张2018年生效,参议院主张推迟至2019年生效。而目前美国的现行税法下,企业税最高税率达35%。
相比美国的税改,安倍的此项计划也是将税率最低降至20%。只不过日本的计划更鼓励科技企业的发展,并且明确地提出了提高工资和增加投资的目标。
更进一步的税改计划
实际上11月下旬的时候,已经有消息传出日本在考虑税改计划细节了。
不过当时的税改方案只提到了提高员工工资以及增加投资这两个衡量标准,税率最低降低至25%。
《日经亚洲评论》在当时的报道中提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经下达指示,让政府在明年春天的劳资谈判中鼓励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大胆”措施,鼓励3%或以上的工资上涨。
此外日本政府还计划,那些增加资本投资的中小企业可以从2018财年开始免除3年的固定资产税0.7%。
来源:华尔街见闻
责任编辑:Zoe Chan
增速放缓:全球主流国家住宅市场2018展望
2018年美国房市成交量有望增加3.7%达到567万,房价中位数将上升5.5%左右。特朗普的2017年最新税改方案打算对房产相关的税收减免进行控制,可能会使更多人选择租房;加之房价不断上涨,已经处于50年来最低位的住房自有率可能会进一步下滑。点击查看2018美国房市展望
2018与2019年,加拿大新住房供给整体放缓,公寓供给将高于独栋别墅。市场成交量将在2018年下滑,并在2019年趋稳。整体房价将继续保持上涨趋势,但增幅将放缓。点击查看2018加拿大房市展望
受到脱欧与政府的持续变动,英国经济政治局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预计2018年英国全国的价格涨幅将继续放缓至1.0%,在2018年和2022年之间累计增长将达到14.2%。伦敦房价预计在2018年将下降0.5%,但未来五年累计价格增长可达13.1%。点击查看2018年英国房市展望
亚太区
2018年日本的机构投资者将变得更为谨慎,从办公资产转向住宅,从房产升值转向租金回报,从东京转向二线城市。越南和印度的强劲经济增长也给这两个国家的办公类房产带来的很好策成长机遇。此外,投资机构及房产业者也对新加坡普遍看好,都认为该国的办公和住宅市场已经在调控政策下触底,2017年下半年及2018年市场开始回温。点击查看2018年亚太房市展望
中国香港
市场专业人士认为,中国香港楼市降温政策对二手房市影响大,新房需求却一路走高。2018年将有较多豪宅楼盘与地铁沿线项目推出,料将再次抬升房价。近期中国香港两次诞生新地王,加上稳定的经济就业走势,即使中国香港接下来跟随美联储宣布加息,市场热情也将会依旧高涨。点击查看2018年中国香港房市展望
澳洲
澳大利亚房价增速正在放缓,拍卖清盘率正在下降,住房信贷增速也正在放慢,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在经历多年的强劲增长之后,房产市场开始降温。点击查看2018年澳洲房市展望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8年亚太区房市展望 普遍看好新印越 | 海外
在2017年各路投资进入亚洲房产的驱动因素中,流动性过度是最为显著的因素。手握大量现金的各地主权基金和投资机构的基金经理们都在增持海外和本地市场的房产类资产。对这类资产的激烈竞争改变了亚太区房产业的基本面,也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趋势一:传统的投资风险和回报分级评估体系已失效。很多核心投资者在风险曲线上继续上爬(为了达到投资回报承诺)或在风险曲线上下滑(以寻求稳定且安全但在主权国家债券上无法实现的回报)。
趋势二: 机会主义投资者已经修正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值,大多下调了投资回报预期。
趋势三:主流和机会主义投资者都回归价值提升领域。因而,越来越多投资者寄望于在资产价值提升上做更多努力,而更少去依赖杠杆或租金增长(因为两者的增长在多数市场已经放缓)。
趋势四:对房产类资产争夺战加剧的结果是投资者进入传统意义上的冷门板块,比如数据中心、廉租房、出租型共享性房屋、学生公寓及养老院等资产。
日本:机构转向谨慎 东京将面临办公资产过剩
2012年10月启动的量化宽松政策为日本市场开启了持续至今年的牛市。因而资产价格上升,继而带来持续的租金、资本价格以及日本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增值。受益于资本化率收缩和高杠杆率, 2012年进场的诸多投资者都已经赚得不少。
最新的普华永道的房产投资业者调查显示,诸多投资者预期2018年日本房地产信托基金交易量会下降,机构将对房产市场持谨慎态度。随着租金增长势头放缓,办公室租金收益下跌到3%以下,许多投资者认为此轮量化宽松周期已至尾声。与此同时,由于本土和国际资金争夺为数不多的可购资产,目前出价者和资产持有者已经出现预期差,询盘价与挂牌价之间的差异正在拉大。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办公楼板块的供应量会大大增加,目前来看办公楼板块的空置率仍在4%以下,新办公楼的空置率在30%,一旦大量新办公楼出租率上升,将带来旧办公楼收益危机。
此外,日本房产的投资者已经将注意力转向租金收益,而非房价的继续上涨。目前的日本对于机构而言仍然是理想的市场,因为租金收益率大概为4%左右,而借贷成本不足1%,不用借贷杠杆的情况下,现金收益在7-8%左右,目前在全球内都很难找到这样的稳定的高收益了,一位投资者如此告诉PwC 的调查员。
与此同时,诸多基金经理也将注意力从办公楼板块转向住宅板块。因为日本将进入低通胀,低成长、低利率时代,因此那些低波动板块更吸引投资者。但对于住宅的租金走势,投资机构和房产业者的观点不一,不少认为日本缺乏工资上涨的可能,而租金收益率已经从3年前的6%跌至2017年的2-3%左右。
而寻求高收益的基金机构转向日本的二级城市,例如福冈和大阪。根据CBRE的数据,日本五大东京外都市的住宅交易量在2017年已经超过了东京。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良性的供给需求比加上房价低,为日本二级城市的住宅板块创造了潜力。“我们在1年半以前开始进入大阪住宅市场,有些买到了,有些未能如愿,因为市场上的竞争者非常激进。目前的租金收益率已经从5%跌倒了4.0-4.5%之间,
>>>日本置业百科:日本购房流程 | 日本房贷流程 | 日本房产税费
新兴经济体和新兴房地产概念2017年被追捧
越南和印度的强劲经济增长也给这两个国家的办公类房产带来的很好策成长机遇。在普华永道对房产业的调查中,印度和越南的办公类资产最吸引外来投资人的注意。此外,投资机构及房产业者也对新加坡普遍看好,都认为该国的办公和住宅市场已经在调控政策下触底,2017年下半年及2018年市场转向回温。
越南
投资者最倾向于将越南与10或者15年前的中国类比。 越南的经济增长速度为7.4%, 政府的官僚主义仍然是投资者的心头结,该国政府对外资的投资管制正在逐步放开。普华永道的行业调查显示投资者选胡志明市为租金收益率成长最快的城市,反映了投资者对越南的经济增长将惠及房产价值。尽管越南的新兴势头令人瞩目,但该国的房市投资机会在数量和规模上仍然偏小。
菲律宾
菲律宾市场继续保持健康,该国GDP增长在6.5%左右,基建投入正是繁荣期,因而租金和资本价格都在上涨。国际投资者对该市场的主要担忧来源于美国的基准利率上调的可能性,以及菲律宾的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挑选合适业务伙伴的挑战。
参考链接:<Emerging Trends in Real Estate-Asia Pacific 2018> by Urban Land Institute & PwC. Nov 2017
翻译:HY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