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房產投資常見Q&A:海外買家可以在交房前轉賣樓花嗎?

近日,不少澳洲房產買家來咨詢是否可以在土地交割前將樓花或者空地轉賣出去。簡單來說,是有可能這樣操作的。基本流程讓我們用一個例子來具體說明:

  1. A與開發商簽訂了購房合同,說好5年交房,房屋售價為60萬澳元;
  2. A在簽合同時支付了第一期10%的首付款,即6萬澳元;
  3. 在簽訂合同2年的時候,A找到了B,想將這個即將要交房的物業轉賣給B,售價為70萬澳元;
  4. B答應了,並付了一筆訂金(一般為房價的10%)給A,即7萬澳元;
  5. 到了交房時,B將63萬澳元尾款交給A;
  6. 同時,A將54萬澳元尾款交給開發商,物業順利成交。

對於A來說,這一交易,他用2.5年的時間,支付了6萬澳元的本金,賺到了10萬澳元的利潤,相當可觀。但A需要在交房前按照政府要求按時交納印花稅(按照60萬的房價交納)。而B則需要按照70萬的房價交納印花稅。其次,對於淨賺的利潤,A還要支付中介的佣金,以及資本利得稅(即差價售出部分作為A當年的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此一來,其實A的淨收益並非有看上去的那麼多。

其次,A在與B簽訂了合同後,A與開發商之間的合同仍舊生效,因此A依舊需要履行其在樓花合同下的責任和義務。在交房時,如果B的資金不到位,沒法和A交割,則A也無法和開發商按時交房。開發商可根據原合同追究A的責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政府及開發商並不贊成如此做。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炒樓花的現像,對穩定的澳洲房地產市場會有不小的危害。其次,開發商往往會在購房合同中說明名,買家不能在交房前轉手以限制買家。由於開發商通常都有一些保留項目會在交房前後出售的,如果任由買家隨意的轉手定價,極大程度上會擾亂開發商的定價及市場。

尤其對於一個二手轉賣的樓花來說,A只能尋求本地買家,而不能再賣給海外買家。因此,如果有此意向的買家,建議在簽訂樓花合同前與自己的律師了解清楚合同內容。(澳大利亞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規定,以上內容只適用於在新南威爾士州的買家)。

海外買家買地建房

如果轉手空地,則可以賣給本地或海外買家(海外買家需要申請新的買房許可)。如果在交地前轉賣,則流程和上文類似。如果交地後且和承建商商量好的前提下,則基本可以自由轉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在購買空地時申請獲得的海外人士買房許可(即FIRB許可)是有條件限制的。該限制包括:

  1. 申請者必須買空地用來開發建房;
  2. 申請者必須在許可日起24個月內開工

對於以上限制的解讀,許多讀者可能覺得並不影響其在24個月賣地。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無論在交地前或交地後,如果買家不能在24個月開工建房,都應向FIRB海外投資審查委員會報備,並說明不能按時開工的原因,即申請延期開工。

如果買家在建房前將空地賣出去,則需要另行申請一份“賣地許可”。簡單來說,要告訴FIRB為何買家無法按時開工,為何要在建房前轉賣。只有在獲得“賣地許可”之下才能合規的轉賣空地。但是這個賣地許可的申請並不在買房許可申請的列表之內,而是一種額外的申請。對於FIRB來說申請審批的速度沒有30天的限制,且委員會會根據單獨案子單獨評定,因此在時限上很難控制。建議買家應當提前做好規劃。

 

楊泱專欄全集:

律師楊泱解析澳洲房產

 

歡迎讀者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提問或發表評論,或是加入Kami的微博:【澳大利亞Kami律師】與她近距離接觸。

本文系居外網度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加拿大或將出臺限購政策

哈珀在8月12日造訪溫哥華市城郊時表示,一些加拿大家庭發現房價超出預算應歸咎於那些來自外國非本地居民的房地產投機行為。他說:“如果他們人為抬高了房價,而把加拿大家庭攔在市場之外,那麼我們就該做些事了。”

這一宣示正值溫哥華憂慮主要來自中國內地的外國資金推動房價飆漲之際。人們呼籲政府對國際買家進行資訊追蹤並設置購房限制門檻。

儘管加拿大內陸地區房價已出現下降,但在多倫多和溫哥華,房價依舊維持在高位。一些房地產仲介的數據顯示,在房價最高的溫哥華,獨立住宅的均價已高達223萬加元(約合1100萬人民幣)。

哈珀說,如果保守黨於10月19日的選舉後再度掌權,那麼其政府就將開始收集購買加拿大房產的外國非本地居民的資訊。他說,如果必要,他將與加拿大各省協作,確保來自外國人的投資不會影響到加拿大本地人的房源供給和價格承受能力。

溫哥華在歷史上也是一座吸納亞洲移民的城市,很多移民來自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近年來,針對房價上漲的激烈辯論中,很多人認為,數以萬計通過移民投資者專案來到溫哥華的中國內地富豪抬高了豪宅需求,是推高溫哥華整體房價的主力。

麥克唐納德房地產公司(Macdonald Realty Ltd)的數據顯示,2013年,該公司在溫哥華售出的531套獨立住宅中,有33.5%賣給了來自中國內地的買家,而他們也比其他人更趨於買更昂貴的房子。蘇富比同年發佈的報告也顯示,其在溫哥華的豪宅有約40%被中國買家收入囊中。

當地一名城市規劃師Andrew Yan在查閱溫哥華電力使用情況後發現,在該市市中心的煤港(Coal Harbour)社區,有四分之一的公寓似乎無人居住。這些由投資者持有的住房,房主既沒有居住,也沒有出租。

不過麥克唐納德公司也認為,雖然來自中國內地的買家確實是溫哥華高端房產價格上揚的推手,但他們在中低端房產市場並沒有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加拿大《環球郵報》援引該公司數據顯示,來自中國內地的買家“統治”了溫哥華樓市中的豪宅市場。2014年,在該市超過300萬加元(約1470萬人民幣)的高端房產交易中,中國買家的出手占到了70%。

但在價格100萬-300萬加元的房產交易中,中國買家的比重降至21%;而在價格100萬加元以下的房產交易中,中國買家只占11%。

麥克唐納德公司副總裁丹·斯嘉羅(Dan Scarrow)說,中國買家對豪宅市場的衝擊顯而易見,但他們並不是更大範圍內房價上漲的原因。“人們購買較低端住宅時遇到的承受能力問題,應歸結為市場供應不足和低利率。”

他對《溫哥華太陽報》表示,毋庸置疑,來自中國的資金對當地房地產市場形成了衝擊,人們都看到了這一點。“承受能力問題出現在當地的上層中產階級,他們不再有能力在這裏購房。但其他房源並沒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公寓,那些房產的價格增長緩慢,或是已經趨穩。”

斯嘉羅對一些人認為來自中國內地的資金造成“涓滴效應”的觀點不以為然。這些觀點認為,中國內地資本投資高端房產,導致溫哥華本地購房者轉向郊區和其他城市,進而推高了整體房價。

他說:“這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房源。無論是當地人還是中國人投資買房,這都不是關鍵。問題在於,人口在增長,而我們蓋的房子不夠多。”為了應對購房承受能力,總理哈珀已承諾將首次置業者從養老儲蓄金帳戶提現的免稅額度從2.5萬加元提高至3.5萬加元。

麥克唐納德公司上述2013、2014年的數據統計都是通過識別買房者姓名實現的。在翻譯成英文時,中國香港人、臺灣人和中國內地人士在姓名拼音上的些許不同可以用來區分身份。斯嘉羅的母親、麥克唐納德公司總裁Lynn Hsu就是一位臺灣移民。

這些數據曾引起市場中的諸多爭論,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正出於在加拿大獲得如此詳盡的購房者來源數據實屬罕見。無論是溫哥華、各省還是聯邦政府,都不像其他一些國家那樣收集外國購房者的數據。這讓溫哥華的房地產行業觀察人士一直對市面上的現象爭論不休,並把他們能找到的任何數據拿來拼湊做文章。

斯嘉羅承認,這樣統計出來的數據會有一些出入的空間,但由於沒有其他方法來衡量,這依然是一個有益的參考。或許,這也正是加拿大政府開始考慮對外國購房者資訊進行收集和追蹤的原因。

由於官方數據的缺失,很多人只能依靠當地房地產仲介提供的統計數據,很多經紀商和開發商對外國買家的大舉購房現象輕描淡寫,或是指責人們的種族主義情緒,而這為的就是要避免任何新的調查、立法或是徵稅。

在對2014年業務記錄進行的數據統計分析中,麥克唐納德公司提到,約有5萬名“很可能是加拿大公民或是擁有移民身份”的人,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將資金從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帶進溫哥華房地產市場。

路透社稱,哈珀總理的講話預計並不會在短期內打壓海外購房者的熱情,溫哥華的房地產經紀商也對這些舉措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火熱的市場表示懷疑。近些年來,政府對移民政策的修改幾乎沒有打壓中國人的興趣。

一些房地產經紀商說,儘管加拿大於2012年凍結了富有爭議的百萬富翁移民計畫並在2014年徹底取消了這一專案,但外國人在溫哥華進行投資的意願仍在上升。

溫哥華一名房產經紀人哈斯曼(Andrew Hasman)說:“追蹤資訊是一回事,而限購又是另一回事。如果只是對資訊進行追蹤,那麼不會對市場帶來任何影響。”

哈斯曼在溫哥華西部賣房,而那裏是最受中國買家歡迎的地段之一。他說,即便對外國人限購,他們也會找到其他投資途徑,比如通過已經定居加拿大的親友。

加拿大保守黨正在考察房地產市場同樣受外國資本扭曲的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情況,作為未來政策的參考。在澳大利亞,政府已對外國買家投資購買已有住房設限,且僅允許來自外國的投資流向新屋開工建造。

而在斯嘉羅看來,溫哥華事實上正在經歷一場更大範圍的轉變,就像倫敦等其他大城市一樣。很多人可能因此要轉變此前擁有一套獨立、傳統房子的置業觀念。

“溫哥華正從一個郊區城市轉變為一個國際化城市。一代人以前,很多人都說夢想生活在一個白色籬笆圍起的房子裏。如今,人們的夢想是要離城市文化中心更近。現在的人更願意接受公寓式生活,哪怕要他們搬到其他國家。”他說。

(據加房網)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海外買家數據被收集 加拿大總理即將打壓房市?

哈珀總理:外國買主把加拿大家庭趕出了房市

競選期間的政黨領袖總是又體貼又慷慨,連選民還沒有提出的要求都替他們想到。幾天前在溫哥華,保守黨領袖哈珀鄭重承諾,如果他當選,將撥出50萬加元用於收集關於外國買家在加拿大房地產市場活動的“全面數據”。

海外買家數據被收集 加拿大總理即將打壓房市?

但是身處房地產“第一線”的眾經紀人對這個計畫反應不一。許多人表示確實應該有更完備的數據,但是有了這些數據溫哥華和多倫多的房價也不會因此降下來。

哈珀星期三在溫哥華的一個競選集會上說:“現在有一種實實在在的擔憂,即不是永久居民的外國人炒房是一些加拿大家庭負擔不起房價的原因。”“如果這些不是永久居民的外國買主人為拉高房價,而加拿大家庭被排擠出市場,這是一個我們能夠處理而且應該處理的問題。”

由於加拿大各地的房地產公司基本上沒有系統收集房屋買主國籍資訊的習慣,誰也不能肯定哈珀的擔憂是否有道理。加拿大聯邦法律對外國買主基本上一視同仁,省級政府的限制多半涉及農業用地。因此房地產公司一般只管賣出多少房,並不要求在有關檔裏注明國籍。

加拿大房屋及房貸公司(CMHC)去年第一次要求物業管理人員提供外國人擁有公寓的比例。根據該公司2014年10月公佈的統計結果,外國業主擁有的公寓在蒙特利爾市中心和附近的修女島占6.9%, 為加拿大全國最高。其次是溫哥華,占5.8%,多倫多名列第三,占4.3%。

這項統計並不完全。它只涉及公寓這一個種類的房產,而且也無法查核是否有外國公民把公寓買在本地親友的名下,或者是否有“外國房主”雖然在外國常住,卻擁有加拿大國籍。

這正是房主資訊收集會遇到的問題之一。BC省房地產協會的達米安.斯塔托尼克斯說,讓業主提供資訊這件事本身並不困難,只要在房產登記或房產稅表格上增加一欄就可以了。但是業主應該提供什麼資訊,如何分析和使用這些資訊,就不那麼簡單了。

例如,一個加拿大公民可能常年在卡塔爾工作,但是為投資儲蓄考慮在加拿大買房,他買的房子算不算“外國投資”?或者一個擁有外國國籍但在加拿大常住的人是否算外國房主?

不過斯塔托尼克斯和他的許多同行都認為,多掌握一些業主資訊是好事。這樣大家就不會聽信“外國炒房團攻佔加拿大房地產”的傳言了。

一些蒙特利爾經紀人擔心生意受影響

哈珀在西岸吹風,蒙特利爾房地產業也打了個激靈。一個名叫喬治.奧利維的經紀人在接受CBC採訪時說,他很驚訝哈珀跟外國買主過不去。因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秘魯人,都是一樣交稅。

據奧利維介紹,在他的公司所在的蒙特利爾西島,10% 的房地產買主是外國人。

在蒙特利爾房價最貴的Westmount區工作的經紀人約瑟夫.蒙塔那羅說,他最近賣出去的房子每兩棟就有一棟是賣給中國人的。他估計等9月份加航開通蒙特利爾和北京之間的直航後,中國買主會更多。

兩人都沒有說明他們的外國買主是中國公民還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

通常對CBC報導發表意見的讀者有相當一部分不喜歡哈珀。但是在這篇報導下發表意見的大部分讀者卻支持哈珀的做法,並認為不能光聽房地產經紀人的。

對大溫地區的調查:外國買主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高端房產

BC省房地產協會和該省麥克唐納房產公司不久前分別對溫哥華的房地產市場做過一番調查。斯塔托尼克斯說,除了在高端房產這一塊以外,溫哥華的外國買主所占比例和空置房屋比例和其他加拿大城市相比沒有顯著區別。

麥克唐納公司的調查顯示,2014年該公司售出的3百萬加元以上的房產有70%被來自中國大陸的人買下。1百萬到3百萬加元之間的房產有21%,1百萬加元以下的房產只有11%。

該公司通過姓名的拼音來判斷買主是否來自中國大陸。這個標準確實能夠把大陸和港臺區分開來,但不能說明買主的國籍。麥克唐納公司上海辦事處負責人丹.斯卡羅說,大部分華裔買主實際上是加拿大公民。

開發商:中資高價搶購地皮 衝擊大溫住宅開發

雖然截至目前,仍無確切資料可證實大溫房價上升與海外買家有直接關係,不過總部位於蘭裏的開發商Marcon指出,海外買家不僅在本地購買住宅單位,有愈來愈多人開始高價搶購土地,很多資本雄厚的中國買主根本無意短期內進行開發,買地僅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資金,造成本地業者在興建住宅單位時碰到困難。

Marcon開發經理波雷拉(Nic Paolella)表示,在過去18個月中,他們看到大批來自中國的資金進入本地,創立新的開發公司,同時不斷以高價在各地搶購地皮,這些業者雖然自稱開發商,但他們買地的目的根本不是用來建房,而是要存放資金。

有地產業界人士曾透露,列治文三號路沿線土地有極大部分在近年被中資買家買走。(本報資料照片)

波雷拉指出,這些中資買家的蹤跡在大溫“隨處可見”,他們的想法與本地開發商不同,本地開發商在意的是令自己的投資資本增長,但他們僅在意資金保值。波雷拉還說,這類投資者普遍會在時機成熟後,再以更高價把土地轉賣,本地開發商若建房,最後只好將相關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一名不願具名的商業用地產經紀,6月接受“世界日報”專訪時提到類似現象,他當時表示,這類在大溫地區購買土地的中國買家,買地時加價毫不手軟,許多原本沒有要賣地的地主最終在金錢壓力下妥協,而且這些中資買主購入土地後,多數都抱著長期持有的心態,並不會急於申請土地重畫。

Cressey地產開發公司執行副總裁林曼(Hani Lammam)則說,這樣的趨勢並非最近才出現,但是因這些海外投資者的手法越來越老練,所以購地狀況也越來越棘手,林曼指出,這些買主還十分瞭解市府的規畫,所以在買地時也會挑選未來具有增值潛力的地段。

林曼認為,溫市的甘比走廊(Cambie Corridor)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他提到當地有許多因土地合併被拆除的獨立屋,都是被以400萬元到500萬元的價格被轉售,但在五年前,這些獨立屋的價格可能連100萬元都不到。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溫哥華找房網、加拿大華人網)

 

加拿大樓市成大選籌碼 總理稱要拿海外買家開刀

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在北溫進行輔選時承諾,如果保守黨能在10月的大選中成功連任,他將推樓市新招,收集樓市海外買家的相關資料和數據,界定溫哥華、多倫多等城市的地產市場是否存在海外投機炒賣現象,並暗示不排除發佈相關條例進行監管的可能。

加拿大楼市成大选筹码 总理称要拿海外买家开刀

哈珀表示,他常常能聽到民眾談論房價高企、置業艱難的問題,這種情況又以大溫和低陸平原最為突出。哈珀強調,聯邦政府已經注意到了有關海外買家炒房致房價急升的言論。

世界日報的報導稱,哈珀指出,溫哥華目前至少有15%的公寓大樓被閒置,這些空屋都是由海外買家持有,如果此類海外買家確實影響房市,使得房價超過民眾的預算,政府就必須採取行動來檢視與解決有關問題,但他並未就這項承諾的細節,以及可能採取的措施做出更多的說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海外投資者購房問題,聯邦保守黨政府曾經表明,無意修改有關條例,也不會推出任何限制措施。因此,有評論指出,哈珀此時的承諾完全是為了選票。

專業人士:對大溫地區影響不大

星島日報的報導稱,大溫地區樓價高企的因素,外國買家所占的比重到底有多大,大溫地產局西部總裁楊興琳認為,至今仍未有定論。而根據大溫地產局的數據,在卑詩省海外買家所占的比重僅為5%, 比例並不高。如果哈珀限制海外買家,將影響加拿大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而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2014年底的統計也顯示,在加拿大公寓市場中,僅有2.4%的屋主為海外買家,在溫哥華,海外買家持有公寓的比例則僅占2.3%。

溫哥華時事評論員袁志良認為,哈珀的樓市政策主要是為了競選而說。他分析說,限制外國投資者來溫哥華買樓,對於想要置業人士,或者因溫市樓價太高而要搬到素裏或蘭裏的選民,會支持這項政策。被限制的外國人根本沒有投票權,哈珀針對這些人,不會影響選情。

大溫房價高昂 真的都怪外國買家?

樓價高昂不能只責怪外國買家。明報的報導指出,卑詩地產協會(BCREA)的繆爾(Cameron Muir)表示,“我們看到的是,涉及外國人的交易少於5%,外國人擁有房屋的比率甚至更低。”繆爾還強調,外國買家傾向於買豪宅,而整體地產市場仍是因為需求而被推高。

卑詩大學教授David Ley指出,任何數據徵集的系統均須包括外國投資者買屋的各項途徑,如網上、從外國展銷會購置和經本地人來隱藏擁有權,“我認為尤其在溫哥華市場,有很多情況是外國投資者借用本地人的名義來買屋”。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海外買家是否真的再不能染指溫哥華高燒的樓市?

溫哥華房屋價格飆升不止,商界、投資者雖喜開顏,但叫苦不迭的民眾卻越來越多,尤其是正被迫離開大溫的年輕一代憤而發聲後,一直視若無睹的各級政府,也正在被迫正視這個燙手的山芋。

海外買家是否真的再不能染指溫哥華高燒的樓市?

前陣子溫哥華市長羅品信,徒然仿若化身年輕世代代言人,頻頻建言抑房價,哪怕徵稅提議一再遭省府否決,且本身動機也曾遭人詬病、被指推卸責任。然而,《溫哥華太陽報》專欄作家麥克馬丁(Pete McMartin),卻由此巧妙的,向省府發問:你不屑羅品信的提議,那麼省府又有何良策?
  
麥克馬丁調侃式的,給省府列出了3個選項:

A.以缺乏數據為由,無視羅品信的建議;

B.承認數據不足,但引用卑詩地產協會的報告、稱海外投資對大溫房價影響微乎其微。不過,地產協會由於利益關係,中立性就不必提了;

C.洗洗睡吧。

鑒於民眾呼聲日益見漲,同時學術界也越來越質疑政府的不作為、尤其是連購房數據都不願收集,太陽報特意就此向省府提問,並將所提問題與省府回覆公佈於眾:

1) 問: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追蹤海外購房數據到一個非常精確的程度,為什麼卑詩省府拒絕這麼做?憑什麼省府感覺這些海外投資資訊不需要追蹤和收集?

答:省府清楚知道卑詩尤其是溫哥華的住房可負擔性問題;財政廳正在研究該問題,並考慮一些可能減輕這種負擔的措施;省府會謹慎行事,以免降低房產價值,妨礙賣房者獲得公平的房價;省府會繼續研究推高房價的因素,包括是否需要收集任何額外資訊。低陸平原歷史上房價就高,土地有限,移民帶來的人口激增,加上經濟增長因素,促使房價攀升。

2)問:省府有沒有海外投資房地產方面的紀錄?

答:加拿大統計局收集了外國投資者方面的有限資訊,不過沒有按省分細分。財政廳諮詢的行業專家稱,非居民購買房屋不足占大溫房市的5%,不會推動房價暴漲;而國內投資者比海外投資者活躍3到4倍,增加了出租房供給。

3)問:省府歷史上曾經要求卑詩省每次房產交易的新房主,提交一份身分證明,包括買家或經辦人的身分證明。這些紀錄後來被忽視,甚至銷毀。那麼省府是否考慮重新這麼做?如果不,又是為何?

答:1978年生效的新《Land Title Act》148條曾經要求這麼做;1998年預算案精簡流程中,廢除了這條規定。而《Property Law Act》早有法規,非加國公民,同樣有權在卑詩省購買、處置土地,因此須知,卑詩省並無法規禁止外國人購房。

4)問:省府在自己的研究報告中,就海外投資房地產,下了斷言,儘管省府報告也承認相關數據不准確。那麼,省府是如何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得出其結論?尤其是這數據不僅是非正式的,而且來自於明顯受益於高房價的房地產行業。
  
答:省府未就此下最終結論。而且省府在繼續研究中。財政廳的分析數據來自地產協會、Central 1 Credit Union、the 2011 Census、 CMHC、 Urban Futures,、和Landcor。

5)問:財政廳能否區分海外投資者和海外資金?因為許多本地居民有海外收入、卻不申報。然而他們卻可以把錢帶入加拿大。財政廳是否試圖估測有多少海外資金流入本省,或者說,海外資金可能帶來何種影響?

答:……這些是聯邦政府和稅務局的問題。泛泛而談,海外投資與移民為卑詩帶來繁榮與財富。
  
在公佈了這些問答後,麥克馬丁調侃著得出一個結論,即那些寄希望於省府提供海外購房數據的人們,現在應該已經得到了回答,雖然不盡人意。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加拿大房市飆升全球第二 大陸買家“居功至偉”?

近年來,海外熱錢大舉進入加拿大樓市,大幅推升房價,按房價收入比計算,加拿大房價一舉飆升至全球第二位。按租售比來看,加拿大更成了全球最大的房價泡沫市場之一。

在最受中國人歡迎的海外置業國中,加拿大排名第三。據統計,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50%的新房被外國人買去,在溫哥華和多倫多,50%的公寓大樓為外國投資者所擁有,溫哥華更有15%的房子長期空置!

加拿大房市飆升全球第二 大陸買家“居功至偉”?

加拿大樓市泡沫對當地人影響如何?先講一個小故事。

我的同事麥克是個挺神氣的大帥哥,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是我所在部門的系統管理工程師,年收入七八萬加元,比加拿大同齡人的平均收入高了一倍多。麥克6年前結婚,之後添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3年前買了一棟大洋房,生活可謂美滿幸福,屬於典型的北美中產階級。

可是,近來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瘟雞似的時常唉聲歎氣。按理說在歐美不能隨便打探別人的隱私,但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忍不住開口問他:Is something wrong?(出什麼事了嗎?)

沒想到他瞪了我一眼,說道:“都怪你們中國人!”

我一愣,心想不會吧,忙問怎麼回事兒。

原來,多倫多的房價這些年一路飆升,已然大大超過了當地人收入的增長幅度。麥克購房時,房價已經高處不勝寒。在北美,多年來房價一直維持在平均家庭年收入一到兩倍之間,而他買房時,多倫多房價卻已超過他們夫婦年收入的4倍了!按北美人的生活習慣,孩子大了必須分房而居,享受各自的獨立空間,麥克只能硬著頭皮買大房。這樣一來,收支相抵的日子過得緊巴巴,而且由於房價上漲了,政府收取的地產稅也水漲船高。最倒楣的是一年前麥克的妻子被裁員,直到6個月後才找到新工作,但薪水比先前少了不少,家庭收入減少了一大塊。

想想也是,麥克妻子的收入只夠請人看孩子、伙食費及零用,而麥克每個月稅後拿回家4000加元(在加拿大,稅前年收入7萬多加元,稅後5萬加元左右,已屬高收入群體),扣去房屋貸款、房屋保險、地稅、汽車貸款和汽車保險幾項大額開支,再加上旅遊度假娛樂等開銷,每個月都有幾百加元的缺口,日子過得入不敷出。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白人家庭,生活按部就班,上學、結婚、生子,然後養孩子、養狗、工作、付賬、聽歌劇、看電影、旅遊、減肥、看病、吃藥……在他們的觀念裏,人生就該如此這般。

“但這和我們中國人有什麼關係呢?”我反問。

麥克說,你們中國人,來到這兒有了一套房子還買第二套,買了兩套還想買三套,甚至四套、五套,一門心思靠炒房子投機賺錢。一個新樓盤一開盤,70%的買家都是中國人,一套二手房一上市,中國人就爭先恐後拼命地搶。中國人可以不下館子、不進電影院、不去歌劇院、不買圖書、不到體育館看球賽、不出去旅遊、不上健身房,然後一心一意買房子,哪怕自己沒錢也要四下借錢去買房。多倫多的房價就是這樣被你們抬高的!害得我們都住不起了!我父母已經退休了,原本準備在老房子裏安度晚年,結果他們的房子也漲價了,地稅也隨之漲了一倍多,搞得他們入不敷出,只能將房子賣了,他們在多倫多待不了了,搬去了倫敦(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小城),害得我每次去看他們都不方便。我今天的生活狀態全拜中國人所賜,逼迫著我像你們那樣生活,不怪你們我怪誰?

聽了麥克帶有偏見的情緒宣洩,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從來都不曾想到,在當地人的印象裏,我們華人的形象會如此不堪。本想立刻反駁,但看著平時溫文爾雅的麥克漲紅了臉說出這等重話,顯然是被逼急了,我的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打了個哈哈就此打住。回頭仔細一想,麥克說得也並非不無依據。

這幾年來,只要有中國人湧入的地方,如美國的紐約、三藩市、洛杉磯;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澳洲的悉尼、墨爾本等地,房價都隨之高企。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偏偏中國人還在搶購房子,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這種情況令歐美人開始無法忍受。因為傳統的歐美人用於房子的支出不超過稅後收入的三分之一,現在房價瘋漲讓他們買不起房子,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他們氣憤在所難免。

目前,澳大利亞已開始對外國人實施房子限購令。今年5月,澳大利亞政府宣佈,加大對外國投資者非法購房的懲治力度,並不准購買二手房。這樣的限購令在號稱自由市場的西方國家實屬罕見。

近兩年在溫哥華,英文媒體時常大幅報導華人(尤其是中國內地買家)在溫哥華的搶購房產潮,已有開發商收到本地人士的抗議電郵,指房價過高遺害下一代,有人甚至揚言要炸毀開發商的辦公室。有些人甚至抗議華人已太多,應該限制移民。

前些日子,溫哥華市議員及市長候選人Peter Ladner明確表示,鑒於溫哥華房地產價格飆升,政府應限制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購買房子。他指出,大量來自中國的炒房者是導致房價升高的主要原因,他表示,由於房價飆升,本地人已經大量遷出,同時阻止了新移民的進入。溫哥華已經不是曾為之自豪的城市。

最近,多倫多居民布拉齊在change.com網站上發起請願,要求政府規範外國人投資多倫多房地產,一下就得到萬人呼應。

順便提一下,前些日子,一個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只有9%的加拿大人喜歡中國移民。誰能想到,千百年來中國人勤勞的形象,被極少數人的投機取巧代替了。

中國人的“愛房”情結,與歐美人的生活習慣已經發生了激烈的碰撞,俗話說:“入鄉隨俗。”身在異國他鄉,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來適應中國人。假如有一天真把人家惹急了,也就不能阻擋別人反對中國人移民和購房的措施。

推薦閱讀:外國房產投資者如何改變了加拿大的天際線?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本周海外各國房市頭條 當地視角讓您更懂市場(6月25日)

 

《金融時報》:中國買家引領美國置業潮 擲金多美國人兩倍

 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報告,從房屋單元數、美元金額和交易價格方面看,中國人是迄今為止美國最大的房地產海外買家。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年裡,中國赴美購房者的平均支出是美國購房者的3倍多,平均每套房支付83.18萬美元,加拿大人、印度人、墨西哥人和英國人平均花費均低於該水平。約70%的中國購房者更采用全部現金的支付方式。【閱讀原文

 

中國香港《南華早報》:大選落幕  英國房價創新高

英國最大房產網Rightmove消息顯示,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的平均住宅報價創下歷史新高,原因是5月英國大選結束,計劃征收更高豪宅稅的工黨意外地被保守黨打敗,購房者重新湧入市場。5月10日至6月6日期間,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平均房屋報價為294,351英鎊,按月上升3%,按年上升4.5%,房價在未來五年或上漲四分之一。【閱讀原文

 

新加坡《PropertyGuru》: 全球房產市場最低迷地區 新加坡榜上有名 

全球房地產調查報告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上五個最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之一。2015年第一季度,新加坡房價同比下降了3.45%,這是該地房市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下滑,環比下降幅度為1.12%,緣由是需求和供給雙雙下降。2015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經濟溫和增長了2.6%,高於第一季度2.1%的增長,預計今年增長率將為2%—4%之間。【閱讀原文

 

美國《福布斯》:外國房產投資者如何改變了加拿大的天際線? 

多倫多是加拿大的迪拜。多倫多開發商建造了97處住宅摩天大廈,比北美其他任何城市都要多。過去5年的開發商們瘋狂地建造摩天大樓,似乎沒有盡頭。多倫多的房屋供應有限,導致房價急升。2015年3月,多倫多房價同比上升10%。溫哥華也同樣如此。在這個摩天大樓並不常見的城市,共有5個新豪華住宅大樓正在建設中。2014年,溫哥華西區房產的外國買家占比約25%至30%,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閱讀原文

 

 

溫哥華房價高燒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背後推手?

外國人到溫哥華炒樓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卑詩房地產協會(BCREA)的報告指出,外國業主的比例其實不到5%,而房屋買賣活動涉及外國買家也未超過5%。本地房產投資者的活躍程度,較外資高出3至4倍,而幾個地區最近5年的柏文價格,其實不升反跌。

BCREA昨日公佈「外國買家介入樓市」報告,主要是回應不少省民對房市的憂疑——外國人已大舉介入本地樓市,並炒樓成風。

溫哥華房價高燒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背後推手?

報告指出,雖然無法提供具體外國買家數字,不過,根據現有的資料分析,目前大溫房屋的業主只有5%是外國人,而房屋買賣活動涉及外國人的比例亦不超過5%。

針對有人認為外國買家在本地置業後,提高房屋空置率,BCREA的報告亦指出,在大溫地區,不管是房屋空置率,又或房屋所住的是外國人或只具臨時居民身分業主(如留學生或外國勞工),其比例均未與加國其他大都會有明顯偏離。

報告引用2011人口普查資料指出,大溫地區房屋住外國人及臨時居民的比例只有0.78%,比加拿大140個大城市的平均率低。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對出租柏文業主的調查則指出,在2014年底,出租柏文的外國業主比例只佔2.3%,與多倫多的2.4%,維多利亞的1.1%,以及滿地可的1.5%,相差不大。

報告分析大溫獨立屋樓價上漲原因,其實是受到獨立屋掛牌數量減少所帶動,由於獨立屋愈來愈「稀有」,以致買家彼此間競爭喊價,造成樓價明顯上漲。

溫哥華房價高燒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背後推手?

報告說,相較於獨立屋,多戶住宅如柏文在過去5年間價格穩定,各地區漲跌互現,漲跌幅亦不大,這與各個城市增加建築密度,建築商大量投入興建柏文,使柏文單位數量不斷增加有關。報告說,多戶房屋目前佔大溫房屋總數的1/3,而興建的新屋當中,多戶房屋卻佔8成。

報告還說,以平均樓價來評定房屋的負擔程度並不準確,大溫中央放盤系統(MLS)的買賣,有接近70%低於平均樓價73.8萬元,有32%低於40萬元,有82%低於100萬元。

該報告並列舉了過去5年間樓價變化的數據,大溫地區獨立屋5年上漲的平均數字為32%,其中西溫上漲49%為最多,其次是溫西43%,溫東48%。

柏文5年來的價格則是漲跌互現,上漲最多的是溫西,5年上漲13%,下跌最多的是蘭裏,5年內跌價10%。

報告亦探討主要移民國家外國勢力介入當地房產的問題,根據2014年的調查,美國住宅樓市的外國買家佔7%,其中中國買家佔24%;在澳洲方面,過去10年購買房產的外國人,約佔總房屋銷售金額的5%至10%。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溫哥華樓市高燒不退,打房措施即將出臺!

面對溫哥華高房價問題漸趨嚴峻,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率先於上月22日建議省府徵收投機稅,他在同一日寫信給省長簡蕙芝,也希望省府提高豪宅的交易稅,用於興建可負擔房屋。從信件中也可看出,投機稅並非羅品信對簡蕙芝提出“打房”措施的首要建議。

溫哥華樓市高燒不退,打房措施即將出臺!

羅品信致函簡蕙芝的信中表示,房價不斷攀升,對中產家庭造成影響,因為住房供給不足,很多高學歷年輕人租不到好單位,也住不起昂貴房屋,並列舉多項房價已經超過民眾負擔的報告,提醒簡蕙芝正視溫哥華的房屋已經被某些人拿來炒房賺錢。他認為,房屋不應該成為只拿來投資或投機的商品。

羅品信建議簡蕙芝可透過修改“土地所有權法”、“土地鑒價法”和“房屋交易稅法”等措施,來改善本省房屋可負擔性和公平性。他說,當中最主要的做法是擴大增建中、低收入人士的新單位,其他方法可從稅務著手,包括:增加豪宅交易稅並將稅收用於可負擔房屋,對房屋速買速賣的投機行為課稅(即投機稅)、修改“溫哥華憲章”賦與溫市府追蹤空屋屋主的公權力。

羅品信相信,若採取這些“打房”措施法,可令過度火熱的溫哥華房市較趨緩和,避免年輕人力和技術人才外流,也用實際行動告知外界溫哥華的房子是用來住,而非投機買賣。

羅品信在信底的簽名處用手寫“隨時打電話給我討論啊!”,但現階段未知羅、簡兩人是否已就房價問題通過電話或深入交流。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上調紐約豪宅稅不為市場降溫只為公校 投資者怎麼辦?

4月曼哈頓房市總覽

4月的曼哈頓房市比3月要緩慢些,中間成交價為120萬美金,高過2015年1、2月,但低於3月。總待售房源在上2個月保持平穩後略有上升,成交量也在持續上升兩個月後稍有下降。房市有點兩級分化的趨勢:品質好、標價合理的房子賣的越來越快,相反,標價不合理的房子開始在市場上滯留。我們不再看到2年前所有房子不分參差一起水漲船高的情況。除去新樓盤和高端價位(300萬以上)的房屋,如果房屋在1個月內沒有動靜,那就表示價格不合理。中間上市天數持續下走,達到過去一年裏最低的46天。

紐約州豪宅稅

房價在100萬美金及以上的房屋,買家需向政府一次性繳納1%的豪宅稅。而紐約市長白思豪提議,將對價值175萬美金及以上的房屋加收1%的豪宅稅。2015年年底,紐約豪宅稅將開始上調。

上調後的紐約豪宅稅為:

影響將有多大?

據REALDEAL報告,2014年175萬美金以上的交易大概占全年總量的27.6%,占產全公寓的39.4%,占聯體別墅的68%。政府的此項稅收並不是在為紐約房地產降溫,而是因為州政府需要300萬的稅收收入來支持公立學校。那這項政策究竟會不會對紐約快四年的房地產牛市造成任何降溫呢?我覺得對非投資人來講,此項政策沒有多大後果。非投資人對房屋有居住需要,其擁有/投資週期較長,多付1%的稅,從長遠來看沒有多大的阻礙力。但是對投資者來說,這項政策可能會讓在紐約和其他城市舉棋不定的邊緣投資人選擇非紐約城市

美國稅收到底有多貴?

總的來說,美國房地產相對其他投資產品,在稅收上相對很有優勢。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屋作為不動產享受折舊的優勢,而這是別的投資產品所沒有的。出租房,每年有一定的折舊可以用來抵去租金收入,多餘的可以在最終脫手後用來抵去投資收益。而平時的房屋維護費用,多數也可以用來抵去租金收入。海外投資者和美國人差不多是同等待遇,不同之處,是海外買家在賣房時會被要求扣稅10%,但這在向美國政府報完稅後,會多退少補。反而需要重視的是,海外投資者如果在美國有收入就一定要報稅

葛宜瑉專欄全集:

葛宜瑉詳解紐約房產市場

歡迎讀者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提問或發表評論,或流覽葛宜瑉居外網首頁http://www.juwai.com/Elliman